隨筆作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隨筆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隨筆作文 篇1
我喜歡五彩繽紛的春天,迷人的夏夜,果實累累地秋天和白雪皚皚的冬天。但是在它們當中,我最喜歡迷人的夏夜。
當炎熱的夏季來臨時,我喜歡在夜晚出去散步。當你走到一片空曠的地方時,一陣微風迎面拂來,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風而去了,這時你會感到心曠神怡。
抬頭看看天空,高空中掛著一輪又圓又亮的月亮。這皎潔圓圓的月亮仿佛是盞明燈,驅走了黑暗;又像一個潔白無瑕的白玉盤;還像中秋節(jié)那讓人吃了一口回味無窮的月餅。在明月的`身邊還有一群群星星調皮地眨巴著眼睛。
回過頭來看看,老人們拿著一把芭蕉扇,聚在涼亭內閑談,他們好像在開會一樣;再看看他們身邊的小狗,有的小狗圍著他的主人正在地上撒歡呢!有的小狗伸出舌頭,正氣喘吁吁地坐在那里東張西望,可愛極了。小朋友們趁著迷人的夜色玩著驚心動魄地探險和有趣地捉迷藏。作文
低頭一看小草的嫩綠衣換成了翠綠色紅衣,正隨風跳躍。小池塘水面被風激起的一道道微波正閃著光呢!池塘邊的水葫蘆被風吹動著,像跳上了水上芭蕾,又像在慢悠悠地蕩著秋千。“沙沙沙!”“知了知了!”大樹與知了共同伴奏,奏成了美妙動聽的交響曲……
夜深了,小區(qū)里又沉靜了下來,我躺在床上回想著這迷人的夏夜。
隨筆作文 篇2
蒙蒙暮色中,涼風綿延著秋的蕭瑟,蘊藏著冬的寒冷,縱橫的街道在清冷的夜幕下一片寂然,稀落的人群凋零了思緒的花瓣,枝頭的黃葉腿去了原野的綠色,時光的手指翻閱了青春的畫卷,這是一曲憂傷的歌,那縷縷沁心的旋律勾起了多少粉紅的回憶;濕潤了多少深情的雙眸;彷徨了多少依偎的倩影。
悵然間,我張開雙臂擁抱這秋天的夜空,想感懷一下“中秋月圓”的愜意,可是的空曠的心情如稀疏的星光一樣散落一地,踩過自己的影子被昏暗的光亮拉的很長很長……
歲月的流失,帶走了我們豆蔻年華的蓬勃,暗淡了那些年輕絢麗的色彩,遠遠的街燈在深邃的夜色中孤獨,窗外,萬家燈火的隱隱約約在這迷蒙的天幕上添了一份沉重,生活中許多閃爍的瞬間,在沖動后變淡,在溫暖后變涼,留下的也只是一些記憶的碎片,如癡心于曾經的溫柔,執(zhí)著于纏綿的初衷,隨著季節(jié)的輪回被塵埃層層覆蓋,透過記憶的縫隙,原來一切都被風化的煙消云散。
被遺忘的角落,寂寥落寞,流落的光陰,穿戳于塵世的蒼白,極力追尋著它原來的模樣。依戀于黑夜之中渴望黎明的陽光,夢幻的霓虹燈撩撥著夜的靜謐,那一抹歲月的斑斕在茫茫紅塵中羞怯,猶如這八月的桂花一樣隨風飄香。
世間很多“山誓海盟,?菔癄”的誓言,能有多少人兌現?多少熟悉的身影成為人生的過客,多少激情已成冷漠;世間有很多事,都已成過往;世間有很多愛,都已成傷疤;世間有很多人,都已成陌路;世間有很多情,都已成煙云,留下心里那條愛的痕跡也經不起歲月的沖刷,更經不起現實的打磨而悄悄的平滑著……能留到最后的終歸還是自己!
徘徊在秋的邊緣,寒心于冬的嚴酷,凝望春的燦爛,靜靜的心境沒有風花雪月的渲染,淳凈的眼里沒有任何欲望的燃燒,默默地把自己裹上涓秀的.文字潛藏在這漫漫的秋夜里;讓多情的鍵盤綻放出文字的妖嬈;零亂的記憶沿著時光的旋轉恣意糾纏……
人生的軌跡,是一次靈魂的旅程。有些緣分你錯過了但有人遇上了,有些風景你感覺不美但有人欣賞,有些路,想走與不想走,都是曲折;有些話,說與不說,都是傷害;有些人,愛與不愛都的離開。有的東西難以割舍,但不屬于自己,最終還得放棄。當曾經的美好被鐫刻成一道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殘留的余溫除了無奈便是認命。
有時候,一個人仰視著蔚藍的天空發(fā)呆:是誰在這白云飄逸的天際間悄悄的哭泣;又是誰在這遍地落葉的季節(jié)里掀起了那塵封已久的哀嘆?
我飽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傷痕累累,精疲力盡,一路走來,生活中的跌打滾爬磨練了我的意志,世態(tài)的炎涼,引領我跨過真實的界線,跳躍虛幻與現實的交點,那心緒的縈繞,已是昨日的夢。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顆無人知道的小草”,每當我想起這首童真的歌時,心會感動,看著不起眼的小草兒,默默無聞地綠著,配襯著百花吐艷,卻被人忽略它的存在,它與世無爭,它無所欲無所求。它卻把生命的綠色鋪滿大地的每個角落,給與萬物生靈無限的生機。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小草頑強毅力和不屈不撓精神的真實寫照,小草在惡劣的中環(huán)境不畏艱難險阻還存在著極強的生命力的品質,給與我生活的勇氣和上進的動力,也給我一份樸實而平和的生活理念,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保持一種恬靜而淡雅的人生態(tài)度。
如果,塵世真有輪回,我寧愿做一顆默默的小草,不聞人世百態(tài),不頹廢世態(tài)蒼涼。
隨筆作文 篇3
讓我再任性一次
背對著我和我擁抱
你說我無理取鬧
警告我別再對她笑
微涼的咖啡,是我的依賴。
它濃濃的味道,象征我濃濃的思念。
回想起從前的承諾,那是穿戴著華麗的信任,而今眼前的承諾,只是猶如稀薄的空氣一般飄渺。漫漫的失眠的夜里,月光灑下,我哭的`像個小孩,那是第一次心被傷害。給我一個擁抱,背對著我堅決的離開。此刻,微笑在我臉上絕種。給自己一個借口,但都是爛借口,爛借口,都是爛借口……
一直以來,疼愛我的人沒有多少。希望你永遠疼愛我的這個幻想被你破滅。你被上天注定的溫柔不屬于我,因為老天注定要把我給遺忘。它的遺忘,把我給辜負了。 有時候, 有些人, 一直是被遺忘的;
而又有時候, 又有一些人, 是一直被銘記的。 但我注定是那個不被記得的。 送自己一首小詩,一首悲傷的詩歌,承載我所有的苦痛。我訴說,容許我訴說的只有這樣的方式。最恨你,恨你,恨你背叛了我,欺騙了我,卻不會留下我?嗤从袝r候可以掩飾,但最哀的便是當掩飾不了時。他,被疼;她,被愛。只有我,被孤獨的拋棄。全世界都欠我一個微笑,欠我一個擁抱,欠我一個我永遠得不到的——愛。 希望一直在,破滅一直在,只是看我怎么選擇。 我不再敢選擇,我怕二選一又是一次很痛的傷害。我不想再回憶起那個冷冷的眼神落在我身上,涼涼的背影遠遠的離開。我的靈魂告訴我要復活,但我的心靈卻在死水沼澤地里淹沒。
什么時候,會出現一個真正能夠拯救我的人?為我心靈的傷疤抹上一層膏藥,讓裂開的地方復合,不再是留血不停。 窗外的雨滴滴, 路上的車嗒嗒。 而鍵盤的敲擊聲中夾雜了一種聲音,淚落在桌上。
隨筆作文 篇4
習作班級:八年級
習作活動名稱:草叢里的樂趣
學習目標:
1、通過拔草活動,體驗勞動的快樂和生活的樂趣。
2、通過拔草活動,讓學生自由表達,可以寫拔草過程中遇到的樂事,可以寫自己拔草的體驗和感受。
3、通過拔草活動激發(fā)寫作動機,積累寫作素材。
教學重點:
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校園里的小草又死灰復燃了,正等著我們去鏟除呢!請大家聽老師的號令,準備出發(fā)。
二、活動
1、劃分小組:每六人一組,共分八個小組。
2、分配任務:劃分草區(qū),平均分配給八個小組。
3、開始工作:由小組長帶領組員,在10分鐘內,清除完所負責區(qū)域內的雜草。(小組長可以發(fā)揮作用,自由分配本組內任務。)
4、談經驗:由最先清除完的小組談經驗。
三、活動交流
1、說說剛剛聽到任務時的感想。
2、說說分到任務到開始比賽時的感想。
3、說說比賽過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說了哪些有趣的話,有哪些有趣的活動。
4、說說比賽過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你們是怎樣做的,有什么感受和體驗。
5、請最先清除完雜草的小組談談感受、心情,講講獲勝感言。
6、請最后清除完雜草的小組談談感受、心情。
四、師生同寫
要求:
1、字數不少于300字,時間15分鐘。
2、文從字順,內容充實,文面工整。
五、作品展示
比一比:各小組選出寫的字數最多的同學。
讀一讀:找出自己認為寫的最好的一段,在組內朗讀。
選一選:選出本組內寫的最好的同學的作品,在全班讀一讀。
教后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是學生的困難,學生寫起來無話,學生的寫作不能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無病呻吟,我也一直默默的遵循著傳統的作文教學方式,批改泛化,缺乏個性。
雖然我們每周都寫周記,每天都寫日記,沒有規(guī)定題目,沒有要求文體,沒有限制字數。但是沒有具體的指導,學生寫不出東西,每次看日記都是一種折磨。我很無奈,為什么學生會寫不出東西來呢?為什么都是初二的學生了,寫文章還是這樣文不通句不順呢?為什么會無話可說呢?
每次作文課也是這樣,你給他們一節(jié)課,你收獲的是一段文不通句不順的文字。你規(guī)定的字數,他們給你的答復是:不會寫,不知道些什么。好歹有人寫了,字數也不少,結果你一看就會徹底崩潰,沒有中心可言,本來是寫這件事,結果呢,突然急轉彎,出現了一些與此事此人毫無關系的文字。再就是語句不連貫,重復太多,甚至還有不符合邏輯的現象出現。上學期,我在學生的日記里發(fā)現了這樣的語句:1、毛毛細雨嘩嘩的下著,一會就連成了一條條線,從空中砸了下來。
2、我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和我的媽媽一起去過……
3、《趕集》
今天正好是周日,我跟媽媽去趕集,我們先吃了早飯。我就和媽媽騎著電動車去趕集。剛打算走,我就發(fā)現電動車壞了,怎么辦。孔咧ヌh了。趕緊找人修吧,不一會就修好了,我和媽媽就去趕集了。我們來帶集上,人好多啊。人山人海的.,擠都擠不動。集上賣什么的都有,媽媽說:“給你買雙鞋吧!”我們就去買鞋了,逛了一圈也沒有買上。媽媽又去買菜,我們就回家了。
類似這樣的文章,在學生的日記里比比皆是,我很無奈,怎樣指導學生寫出有一定水平的文章呢?我讓他們多讀書,給他們時間上閱讀課,我還帶領學生去學校圖書室借閱圖書,我從網上下載大量美文供學生閱讀,把其他班里寫的好的日記當范文讀給他們聽,結果收效甚微,我開始迷茫,甚至絕望了,我覺得走投無路了。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我挫敗絕望的時候,有幸聽到了成浩教授的隨筆化作文教學的專題報告。也有幸聽了一節(jié)隨筆化寫作課,當時我就被折服了。這種教學方法也太神奇了吧!于是自己也上網搜索了大量的關于隨筆化寫作的信息,決定學著使用。持續(xù)了幾周后,我發(fā)現有些學生不再討厭作文了,開始慢慢的有話可說啦!語句也開始通順了,雖然還是篇幅較短,但是還是有長進了,我體會到了隨筆化寫作的好處。
每次我都為如何設計隨筆化作文教學而犯愁,苦于如何尋找可以利用的資源。真巧學校組織勞動,所有的班級都得參加,我就借這次東風吧!我班的學生負責清除雜草,但是同學們興致不高,不愿意頂著烈日勞動,我就采用比賽的方式,激起他們的勞動興趣,同時也積累了寫作素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
由于初步接觸,對隨筆化寫作了解的還不夠深,運用起來有些生硬,操作起來更是困難重重。不過我會繼續(xù)努力,爭取做到熟能生巧吧!
隨筆作文 篇5
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堅持讓學生寫隨筆,但每每因不堪重負而中途夭折,或被學生同化以致于敷衍應付。隨筆,作為一種自由寫作,理應受到學生的喜歡,但為什么學生熱情不高?我逐漸明白,是我們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出現了故障。即使教師作了精批細改,也只是單向反饋,而沒有互動交流,更沒有全體師生參與的共生對話。反饋的簡單化,逐漸挫傷了學生的寫作熱情。為解決這個難題,我在兩個班創(chuàng)辦了《陌上花開》,效果頗佳。
具體做法如下:
每次周末,我的學生只有一份固定作業(yè):一篇隨筆。周一上交后,我會以最快的速度瀏覽,從每班各挑出8—10篇有發(fā)表潛力的隨筆,將隨筆本發(fā)還給他們,并寫上修改建議。這些同學在周三放學前將修改后的習作交給我,最終再由我確定發(fā)表的篇目,讓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輸入電腦,下周一交電子稿。我負責將電子稿里的文檔匯集在一個文檔里,排版,在學生校對后送印。每周三,《陌上花開》與兩個班的學生見面。我再根據每期文章特點,相機點評。
《陌上花開》的制作可以簡單歸結為六個步驟:“一挑,二改,三定,四錄,五印,六評”。這樣會不會增加教師的負擔?我的體會是:不會。教師從之前的逐篇批閱,到現在的瀏覽全部、詳批數篇,時間并未多花;而且,排版時的粘貼、分欄,也不太費時。
老師的負擔不會增加,學生的寫作狀態(tài)卻得到了明顯改觀: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對隨筆冷漠以對,而是充滿期待,尤其是發(fā)表者的隨筆本發(fā)下后常會引來羨慕的目光。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敷衍了事,而是用心寫作,甚至為發(fā)表而三改、五改。越來越多的學生為了提高寫作水平,而愛上了讀書……
《陌上花開》會不會成為寫作尖子生的展示臺、寫作困難生的傷心地?我認為,只要教師把握好評選尺度,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寫出達到發(fā)表水平的隨筆。我的評選尺度就是每期報紙頁眉處的十二個字——“做真人,說真話,抒真情,發(fā)真論”。這個標準,是每位學生用心努力能夠達到的。其實,我在評選時,有時會“偏袒”一些寫作困難生,只要他們的隨筆接近發(fā)表水平,我都會盡力幫助他們,促其發(fā)表。在學期快結束時,我還會推出一期“增刊”,給未發(fā)表的學生提供發(fā)表空間。每期報紙約6000字,文章篇數約10篇。一學期近20期報紙,能給所有發(fā)表愿望強烈的同學提供機會。前些日子,我對《陌上花開》前二十期的發(fā)表情況作了統計,幾乎所有學生都發(fā)表過,發(fā)表最多的達15篇。
寫作素養(yǎng)的鑒定途徑是多樣的,即便是應試成績,也能反映出學生寫作素養(yǎng)的變化。學期結束,我所教班級的作文平均分遠高于平行班級;一學期以來,有多人次在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中獲一、二等獎;《陌上花開》上錄用的文章也能頻頻見于各級刊物,目前已有十多篇公開發(fā)表。 依托《陌上花開》,我的隨筆化作文教學煥發(fā)出無限生機。審視我的作文教學實踐,發(fā)現它在有意無意間向作文教學的“原點”逐漸靠近,體現出對某些理念的自覺踐行。
第一,養(yǎng)護學生的言語生命本性,讓每一個內在生命健康生長。
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存在主義哲學的'背景下,潘新和先生提出:“語文教育,不應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而應指向人的生命本體的人性、人心、人格的養(yǎng)育,順應人的言語本性,張揚人的言語天性,指向表現、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言語人生、詩意人生!毖哉Z生命本性的養(yǎng)護,是對學生的真正尊重,是對人的終極關懷。
隨筆的寫作遵循“三自”原則:文體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擺脫束縛后的隨筆寫作呈現出“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繁盛景象:就文體而言,有古體詩、雜文、小說、劇本、賞析類文章……就題材而言,有追懷過往、關注校園、品評時事、暢談藝術……也許大部分隨筆還存有瑕疵,但學生稚嫩、自由的筆觸,清新、樸實的語調,展示出一個個生機盎然的真實生命。由于學生間的言語差異,每位學生所選擇的文體類型、語言風格都是不同的。我鼓勵他們寫“放膽文”,就是對言語生命本性的呵護。
第二,關注學生的言語生命動力系統,幫助學生自我實現。
每個生命都有著言說的欲望、傾訴的需求。潘新和先生說:“人的言語表現的需要——言語生命欲求,是潛伏在人的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躍、最積極的動機。言語創(chuàng)造欲和言語上的自我實現,使人所以為人。”我在隨筆化作文教學中搭建《陌上花開》這一發(fā)表平臺,使不少學生體驗到“自我實現”的快樂,從而激發(fā)了言語生命的內在驅動力。
第三,互勵共生,激蕩起每個生命的言說欲望。
俄國作家康·帕烏斯托夫斯基說:“幾乎每一個作家都有自己的鼓舞者、自己的守護神,后者一般也都是作家。只消將后者的書看上幾行,自己立刻就想寫作了。某些書仿佛能迸濺出瓊漿玉液,使我們陶醉,使我們受到感染,敦促我們拿起筆來!边@段話固然談的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但對學生寫作同樣適用:找到自己在寫作上的“鼓舞者”、“守護神”,每個學生的寫作欲望幾乎都能被激發(fā)出來。作文的“不可教”,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不作為”。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空間,幫助他們找到自己寫作的“守護神”。
第斯多惠說,教育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作文教學的奧秘,或許正在于對學生言語生命的“喚醒、激勵和鼓舞”。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每一個言語生命在相互感召中走向共生,這不僅能實現生生共進,而且能促使師生雙贏。受學生的推動,我也會偶爾在《陌上花開》上小露兩手,而這也會反過來推動學生的寫作。至今,《陌上花開》已有二十四期與我兩個班的學生見面了,有《陌上花開》陪伴的日子,生活特別鮮亮,
【隨筆作文】相關文章:
(經典)隨筆作文08-31
隨筆作文[經典]08-24
【經典】隨筆作文08-20
隨筆作文(經典)08-20
隨筆作文(精選)08-20
隨筆作文(精選)08-20
(經典)隨筆作文09-01
隨筆作文【精選】08-25
[經典]隨筆作文08-26
隨筆作文(經典)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