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借景抒情的散文閱讀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借景抒情的散文閱讀,歡迎閱讀。
5月,是一個屬于勞動者的季節(jié),萬物展開了希望的手臂,迎接每一個富有青春之思的詩人。
這又是一個靠勞動滋養(yǎng)身心的季節(jié),一個以勞動鍛造青春的季節(jié)。
勞動節(jié)和青年節(jié)在5月相聚,是在向激情燃燒的青春致敬,是要告訴我們,青春最寶貴,勞動最光榮,奉獻最可敬!讓我們用青春的活力,努力工作,奉獻我們的汗水和激情,實現(xiàn)我們的人生夢想!
4月的清晨,山間芳菲。
推開出租屋的窗,鄭書明在回憶。
他說,他在尋找,尋找記憶里的那些感動,那些早已沉淀的有關(guān)青春歲月的篇章。
因為在他看來,曾經(jīng)的青春,曾經(jīng)的笑臉,曾經(jīng)的辛勞,曾經(jīng)的難忘,而今都已塵封。
鄭書明說,如今已永遠回不到昨天。
盡管如此,宛如一指流沙般蒼老的年華,永遠也會在生命里熠熠生輝。
18歲那年,由于是村子里公認的“優(yōu)秀青年”,他被選入南海堰(小南海到黔江城區(qū)的飲水工程)施工隊伍。
一雙爛膠鞋磨得沒了鞋底,衣服也是披一塊搭一塊的。
但人很精干,很能吃苦,不計得失。
在工友們印象里,鄭書明就是這樣一個人。
也正因為如此,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鄭書明除了收獲一大堆繭疤和一身光亮黝黑的皮膚外,也獲得了同事和領(lǐng)導對他的認可。
入了黨,就有了信仰。
而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
也就從那一天起,鄭書明仿佛看到了生命的光亮。
每天領(lǐng)著3角5分錢的生活補貼,鄭書明不知什么是苦。
他總是沖鋒在最艱難的施工路段,成為同事們學習的榜樣。
就連母親去世,鄭書明也是頭天晚上回去第二天早上就回到了工地,而且還在第二天晚上加了半夜的班,作為勞務(wù)上的彌補。
鄭書明說,因為有了信仰,他有使不完的勁,也屢屢立功受獎。
1973年10月28日,南海堰中塘段“9號隧洞”打穿,指揮部搞了一次慶功大會,也就是在這一天,鄭書明光榮地戴著大紅花入了黨。
這一天在鄭書明的記憶里,如今就像條件反射一樣敏感。
鄭書明說,“10·28”就好像是他青春里的一;鸱N,照亮了他整個人生。
歲月無情,雕刻著鄭書明的容顏。
如今的他,在獲得了“重慶好人”、“全國五一勞動獎?wù)?rdquo;,以及締造“25年愛心資助300名貧困兒童”等感人事跡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自己真的變老了。
25年,人生又有幾個25年呢?手捧著那些泛黃的照片,拼湊所有的記憶,永遠留下那份驚喜和感動,成為了鄭書明現(xiàn)在最愛做的事。
如今,他又找了一份臨時工作,他說只要還沒死,能找一分是一分,能幫助一個人是一個人。
青春已逝,但卻永閃金光。
流逝的歲月,留給了鄭書明太多的痛:結(jié)發(fā)妻子因無法理解而離去,親生骨肉至今未能見過一面……他失去的,真的很多。
但在鄭書明看來,他這一輩子所收獲的,真的比失去的多。
能夠幫助別人,他覺得幸福。
而且這種幸福就像一縷花香,可以沁入每一個人的心房。
鄭書明的青春,仿佛就是一首永不過時的歌謠,永遠在人們的心中吟唱。
借景抒情的散文閱讀【2】這里,夢幻開始飛翔
據(jù)說仙女山至少有兩百多處天坑,像天馬飛來踏下的一個個深深的蹄印。
這些天坑如今都成為了這里的聚寶盆,開發(fā)了的和未開發(fā)的,合在一起便是個奇跡。
十步一美景,五步一風光,致使我竟然迷離在這片光華的寥廓,在一個個新的夢幻中諦聽夢魘呢喃出的欣悅,似乎靈魂獨自在上升。
坐上冉小明的海馬越野車,車行進在寬敞的硬化柏油路上,過仙女山鎮(zhèn)往天生三硚方向,車起起伏伏攀行著向上疾馳,離鎮(zhèn)二十多公里的岔路口處,車往左爬上了一條狹窄山道,駛至谷口,便盤旋顛簸在下行的爛泥路上了,還沒有開發(fā)的景點,處處顯現(xiàn)著仙女山過去的篳路藍縷。
一直下到底了,人就像從高處被篩子簸進了深谷。
從車里下來,眼前一片囅然,仿佛在一剎那間美神明亮的吻吻到了這片土地的唇上,我立刻就陶然于這從天而降的甘美了。
這里是夢幻谷,一個還未開發(fā)的仙境。
云輕輕薄薄地籠罩在這片谷底,葳蕤的林木氤氳在連綿數(shù)十里的開闊地帶,兩邊遠山環(huán)抱出這片馬蹄形翠谷,茂密的松杉寶塔似的肩并著肩,根連著根。
冉小明告訴我,這里的松杉全是二十年前人工種植的,當年這里一片荒涼,只有一些雜樹散布其間,荒草、蕨基倒是滿坑滿谷,所以這里原名蕨基坨。
如今,從我們的腳下,這片翠綠地帶一直飄蕩到望不到盡頭的仙女山后山,如仙女長長的裙裾般拖曳出作作有芒的飄逸氣派。
密密匝匝的松杉樹林里幾乎沒有雜草,黑壓壓地裸露著赤條條的樹干,粗粗細細地演繹著叢林的法則。
樹林的邊緣漫嵌著一溜溜苔蘚,嫩綠得不勝嬌羞。
蹲下來細細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苔蘚根雖絞纏在一起剪不斷理還亂,星星樣的綠芽兒卻棵棵自由地向著陽光爭艷,比賽著生命力的頑強。
苔蘚的綠浸潤在濕暖的土壤里像一塊塊翡翠,點綴在夢幻谷中,又像嬪妃守候在帝王寢榻,只是苔蘚們決不恃寵而驕只是默默地守著它自己的本分和美好。
我們在茂盛的青草邊邁著清晨的步履,微風陣陣將富足的負氧離子和同樣富足的水分子輕撫在我們臉上,心兒的甘飴直接讓整個身心輕快了起來。
谷底的開闊地帶中央有一條小路穿過,它的邊上一條小溪汩汩泛著銀光潺潺流淌,其余的土壤幾乎全部覆蓋著茂密的植物,估摸著一平米的土地上足有十數(shù)種花草在怒放著生命。
夢幻谷還有野杜鵑、野櫻桃、野棉花、鳶尾草、地紅籽……數(shù)不清的野生花草,它們應(yīng)時序而次第開放,從不會你爭我奪亂了季節(jié),安分守己于自己的艷麗,安之若素在自己的領(lǐng)地,似乎那首歌中唱到的:山上的野花為誰開又為誰敗,靜靜地等待是否能有人采摘……根本不重要,而重要的是野花開放證明的是它自己生命的怒放,哪怕只有一次……人啊,到底不是野花,所以才會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
遠處,“咕咕……嘎嘎……”一只滿身紅艷綠麗的大鳥曳著長長尾羽飛出密林,飛到小溪邊上去飲水,亮瞎眼睛的顏值驚呆了游人。
野雉的美麗能夠賽孔雀,連世上本沒有的鳳凰不也像極了野雉?否則劉邦的皇后叫什么呂雉!本想沖上去看個究竟,哪知那鳥兒臨水照花般招搖了一下又“咕咕嘎嘎”難聽地叫著撲棱棱地飛回了樹林。
冉小明說這種鳥叫山楂,因它以山楂果為食而得名,在夢幻谷像這樣的野鳥多得很。
作別夢幻谷,上了車回首再望,即使陰沉著臉也難掩春意盎然的夢幻谷,只需一眼那滿目的蒼翠和鵝黃便如小精靈般爬進了我的額顳便永遠留在那里了,但愿今夜好夢聯(lián)翩。
我對冉小明說,你真幸運能夠生長在這么美麗的仙女山。
他搖搖頭笑笑說,你們不知道過去的仙女山窮啊,一年只能種一季莊稼,糧食只夠吃半年,衣無二件,褲無二條,很多農(nóng)戶家連豬都養(yǎng)不起,男孩大多小學未讀完十二三歲就要外出打工給家里掙糧食回來,女孩讀書的更少十八九歲就要嫁到山外,換來彩禮。
我和我妹是龍寶塘村唯一讀完高中和中專的兄妹。
那時仙女山?jīng)]有中學,我們要到武隆去讀,交通不便全靠腳走,一個來回要走十個小時,所以一星期才回一次家。
話匣子打開后他讓我知道了更多仙女山過去的故事。
過去龍寶塘村窮成啥樣子,一家四個孩子讀書共用一支鉛筆,至今想起來我都想流淚。
窮的日子真不好過呀,“天亮就上坡,天黑鉆被窩。
”當然也有冬天圍著“圪蔸火”聽老人講故事的樂事,我知道的仙女山的由來就是聽老人講的。
說是從前有一個放牛娃,財主給了他一塊不夠做衣服的布料,放牛娃不知怎么辦。
有人告訴他夜里把布放到山洞里去,過一天去取,衣服就會做好的。
于是他照辦了,還真是這樣。
他想弄清楚究竟,就約了幾個小伙伴到山洞去看,見到一群仙女在山洞中縫制衣服,放牛娃想走上前去感謝,當仙女見到他們后立刻就化成了滿山的石頭,原來仙女是不能見凡人的。
仙女山由此得名。
果然,仙女山不到二十年的開發(fā),這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個變化雖然與仙女化成的這座仙山不無關(guān)系,但更重要的卻是靠黨和國家改革開放的富民政策,以及這方水土養(yǎng)育的這方人的艱苦奮斗!十幾年前冉小明放棄了在廣東月薪三千元的工作,回到龍寶塘任月薪三百元的支書,他無怨無悔、沐風櫛雨帶領(lǐng)著村民堅持走致富之路,如今已是成績斐然了。
龍寶塘村是重慶市領(lǐng)導的聯(lián)系點,在他們的幫助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龍寶塘這個全國四級貧困村一躍成為了富起來的全國精神文明先進村。
作為個人,冉小明作出了成績也得到了榮譽。
他以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書記,以及重慶市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在2011年當選為仙女山鎮(zhèn)統(tǒng)戰(zhàn)委員。
西裝革履開著自家車為公家辦事的冉小明,說他的夢想就是永遠不離開故土,能為老家出力,為仙女山的開發(fā)貢獻力量便是此生最大的幸福。
有這樣的境界和情懷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在仙女山是一個群體,他們宵衣旰食為民謀劃實在擔當?shù)闷?ldquo;新農(nóng)村帶頭人”這個頭銜。
一路說說笑笑,不覺間就到了下石院天坑。
又是過了谷口就開始下到底,便看到了這個世外桃花源所在。
此時已值正午,太陽當空透過厚厚的云層暈出閃亮的熙和。
下石院天坑有農(nóng)家居住,馬蹄形的凹槽三面都懸萬丈絕壁。
坑底地勢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百畝、竹林掩映、果園飄香。
院中未見黃發(fā)垂髫,但有幾位老嫗在兜售土產(chǎn),原來這里已圈定保護性開發(fā),40多家農(nóng)戶已遷出大半。
灰瓦泥墻的古樸房舍全都坐北朝南集中在下石院后邊,站在第一個院落的二樓往前方眺望,柴扉之外便全是向南延展的農(nóng)田、果園、樹林,只有一條路蜿蜒攀過山口鉆向天坑的外面。
下石院有棵三四百年的參天白果樹,樹干威武擎天,需兩人合抱才能合圍其胸,樹冠像一把巨大的綠傘撐出一方陰涼,此樹雖已滄桑數(shù)百年可如今依然郁郁蔥蔥還處在旺盛生長期。
樹下坐著一位古稀老嫗,慈眉善目,衣服簇新,清爽利落。
臉上吟吟著空姐兒似的標志性微笑,只是門牙已豁掉了兩顆說話有些關(guān)不住風。
見游客過來,便主動搭訕。
就在這棵樹下她與大明星誰誰誰都照過相,那些明星的娃兒都“嘿門”喜歡和她耍。
“我們下石院馬上就要保護性開發(fā)了,曉得不嘛是保護性開發(fā)喲,到時候呀這點可就鬧熱啰……”下石院的古稀老嫗顯然不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中人,一檔火遍全國的電視節(jié)目幾乎令下石院一夜之間家喻戶曉,還讓這里的人長了見識、開了眼界、懂了推廣,讓這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好地方、好風光成了游人向往之地,夢幻之地。
不禁由此有所悟然:開發(fā)是件好事,過度開發(fā)便會成壞事,因地制宜地保護性開發(fā)是必須的科學發(fā)展,如此美麗的仙女山,開發(fā)過后接下來就需要保護和拱衛(wèi),否則一旦仙女如田螺姑娘般消失了,我們又到哪里去呼嘯滄桑!人啊,切莫為后人留下一片頹唐,讓子孫“徒留我孤單在湖面成雙”。
在白果樹下想到了雪萊的詩:“人的昨天總是和明天兩樣,除了變,一切都不能長久。
”下石院之上還有中石院、上石院以及桃園大峽谷……若干億年前形成的溶巖漏斗地貌天坑,像串珠似的布滿這座仙山,昨天它承載著貧窮;如今經(jīng)過變、變、變成了夢幻飛翔的地方,在通往未來巨變的路上,這里將盛滿富裕、幸福和安康!
用泰戈爾的詩句來結(jié)束此文吧:我工作時上帝敬我,我歌唱時上帝愛我。
借景抒情的散文閱讀【3】故鄉(xiāng)的藍天 故鄉(xiāng)的云
仲夏酷暑,一輪紅日高高地懸掛在藍天,年過古稀的我像頑童一樣站在南海城天橋上,戴上一副深黑色的墨鏡仰望天空,觀察故鄉(xiāng)的藍天,故鄉(xiāng)的云。
下午二點多,嬌陽似火,一陣陣熱浪猛撲過來,襲擊著我的身子。
烈日猛舔著滿面皺紋的老臉,火辣辣的。
沒一會兒汗珠兒從臉頰、背脊梁淌下來。
我將頭轉(zhuǎn)向東方。
細致地觀察東邊的云朵。
一朵朵白云迅速組合成一條長長的“玉龍”。
“玉龍”似乎還飄灑出一縷縷胡須,龍頭昂首在藍天,張開蠻大的口,吐出長長的舌頭,壯觀極了。
我的頭漸漸地轉(zhuǎn)向北方。
一朵朵白云慢慢地組合在一起,多么像一只北極熊,頭部向西邊伸去,蠻粗的熊身,肥肥胖胖的、粗壯有力的四肢向西南方向緩緩移動。
不一會兒,我的頭又轉(zhuǎn)向南方。
哎呀!碧藍碧藍的天空真像祖國的南海。
一朵朵小塊白云灑遍星羅棋布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
遼闊的南海海域飄動著一艘艘軍艦和漁船。
我雖沒有去過南海,但碧藍的天空給我?guī)砹嗽S多美麗的遐想……
其后,我的頭再轉(zhuǎn)向西邊。
氣象萬千的云海慢慢地翻滾著,那一朵朵云團像大藝術(shù)家的作品,活像巍巍昆侖。
起伏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幾乎將西邊的天際擠滿了。
時而團團云朵被強烈的陽光照射下來,邊緣像鑲了一道金邊。
不一會,烈日從黑色云團鉆出來,萬丈光芒從天空放射出來,灑滿故鄉(xiāng)的大地,壯觀矣!壯觀!
我仰望天空,一朵朵白云迅速組合起來,真像故鄉(xiāng)的武陵群山。
“武陵煙云妙如神,千梯直上南天門。
一幅畫卷傾潑墨,恰似江波入洞庭”的詩情畫意席卷了我的腦海。
一團團云朵像萬千“羊群”趕上了山坡,像“千萬只鵝群”放牧在阿蓬江、九曲河、南海湖畔。
那就是人間仙境,印象武陵。
風景如畫的黔江在祖國的版圖上不過是一顆小小的珍珠,它雖小但也閃爍出璀璨的光芒。
故鄉(xiāng)的藍天,故鄉(xiāng)的云這般地美,讓我這位年過古稀的老人返老還童,顯得更加年輕,更加珍惜寶貴的時光,更加熱愛故鄉(xiāng)、更加熱愛親愛的祖國!
【借景抒情的散文閱讀】相關(guān)文章:
散文精選優(yōu)美散文閱讀10-26
隨筆散文閱讀10-07
散文閱讀的要決09-30
經(jīng)典勵志散文精選閱讀10-05
林清玄散文精選閱讀10-05
劉墉散文精選閱讀10-26
周國平散文精選閱讀10-05
畢淑敏散文閱讀精選10-05
畢淑敏散文精選閱讀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