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青年文摘勵志故事800字
勵志的故事我們要多看,可以開導自己的感悟,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或閱讀吧!
史蒂夫·畢德甫說:“不幸的父母會在子女的頭腦里,不斷地記錄自己的不幸。
”子女們會依據兒時被灌輸?shù)乃枷,重復那些招致不幸的行為模式?/p>
小時候,我聽著媽媽“我們總是沒有財運!”的話長大。
有好幾次,父母投資房地產之后,不見房價立即上漲,就賣掉了。
可是賣掉后的幾年內,那里的地價就漲了很多。
媽媽總是嘆氣說:我們沒有發(fā)財?shù)拿?/p>
拜他們所賜,我長大之后,成為不貪錢財“清純而善良”的少女。
不知不覺中,在生活的每一個岔路口,我都選擇了窮困和不幸。
我也就和媽媽一樣,認為自己是命中注定沒有福氣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敏銳的人,應該早已看出父母不幸的原因,并且著手改變自己。
但是,仍然有不少相當聰明的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不知不覺中效仿著父母以往錯誤的選擇過活。
每個人交朋友的標準都不一樣,有些人專門喜歡結識比自己差的人,在她們羨慕的視線中感受快感,從這種滿足感中獲得新的力量。
但聰明的女人不僅不會在不如自己的人中間炫耀,而且會為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感到可恥。
她們懂得,和什么人交往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的道理。
我們應該收起嫉妒心和敵對感,努力結交那些比自己強的人,因為她們身上確實有自己缺乏且應該學習的東西。
二十幾歲是結交新朋友的絕佳時期。
學生時期交友自然會有一些局限性,而三十幾歲以后,才開始結交有價值的朋友,就容易被別人擠出來。
應該二十幾歲去結識那些人人都想認識的人,再確定哪些人是三十歲后仍然值得深交的朋友,在他們身上投入更多的時間。
并非要從朋友身上得到實質性的幫助,才算得到了好處。
有些人,僅僅是和她在一起,就可以獲得益處。
這些人幾乎都看到了世上最美好的一面。
積極的人擁有更多獲得成就的潛力,并且向四周散發(fā)出能量來。
只要待在她身邊,你就可以得到力量。
周遭有越多幸福積極的人,你的人生也會越順利。
如果要在尼采和阿甘中選一個人當朋友,那還是選擇阿甘比較好。
林丹出軌,微博運營總監(jiān)看著不斷上漲的流量,公眾號寫手看著各種十萬加,激動的大口吞噬速效救心丸。
有時候干了這一行,覺得我們就像是食腐者,從明星們花邊角料的尸體上,爭搶著為數(shù)不多的食物。
是的,奶爸說得對,身為公眾號作者,當別人家庭受到不幸時,我們不應該大力撲上去咬。
寫一些老生常談的“出軌究竟對不對”的問題。
再說了,人人都寫這種老掉牙的問題,你看著不膩我寫著都覺得掉氣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罵,人人都會,所以借著這次事件作為引子,我想談一談自己一些比較獨特的觀點:
在林丹這件事上,最大的點其實不是出軌,明星出軌,大家都已經很司空見慣的了,就像吃飯喝水一般頻繁:從文章盜陳赫,從馬蓉到劉愷威再到林丹,曾經人們心中的好男人,都一個個地被拉下了馬,可預見的未來:明星出軌已經不算是新聞了,不出軌才是新聞。
本來出軌就算不上什么新聞,畢竟,在這個開放的社會,大家都已經見慣不慣了,不用說明星,就在自己周圍放眼一望,都是綠油油的一大片。
就連六歲的侄女都會背唐詩一句:男人靠得住,母豬會上樹。
前陣子宋東野吸毒,在鮑勃·迪倫獲諾貝爾獎的精心掩蓋下,終究是沒搞出大新聞,吃瓜觀眾頂多在公眾號里提一句:“原來宋冬野家里沒有草原,只有幾袋。
然而林丹出軌,大家還是驚訝掉了下巴,這大概源自于林丹和謝杏芳長期以來在人們心中塑造的“體壇好cp”的形象,比如在《魯豫有約》的采訪,兩人都是雙宿雙飛:
就連拍廣告,都不忘記拉上兩人一起,打造“溫馨一家人”的正面形象:
就像上面那個廣告一樣,一直以來,林丹在眾人心中都是塑造的一個專情、正直、敢拼的硬漢形象。
突然有一天,天上下來五個字:林丹出軌啦!也難怪粉絲們會感到天都塌了下來。
剛開始我一大早9點多發(fā)朋友圈的時候,還有朋友很委婉地問我:“這消息經過證實了嗎?”
言下之意是:謠言就不要亂發(fā)了,我不相信。
直到林丹親筆在微博上寫下道歉,一切才塵埃落定:
消息一出,很多人表示“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像萬老師這種單身狗,沒有對象也沒有老婆,今晚就沒什么事,不過相信今晚很多為人丈夫的要受到老婆的盤問了:“你是不是背著我出軌了?”、“連林丹這種好男人都出軌了,你肯定背著我干壞事了。
”、“看到林丹我真是莫名地失落,這個世界上還有好男人嗎?你說你說你說……”
這可能迄今為止,單身狗唯一能夠嘲笑戀人的時刻,感謝林老師,讓我有了這種嘲笑的權力。
群眾有這種心理我很理解,然而大家仿佛是從來不長記性的。
因為群眾被玩弄,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當然,林丹這種事可能不是刻意地玩弄,而是一不小心失足造成的,所以在此我不是針對他,而是由這個事情作為一個引子)
由于本身職業(yè)的原因,我有機會接觸到很多大V,也就是讀者們崇拜的在公眾號里靠寫字為生的人,見過很多,也見過圈子以外的公眾人物,什么都見過:有的人在文章里將自己寫得學富五車、思維豐富,但是你跟他說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壓根不讀什么書。
你問他讀某本書什么感悟,他就告訴你一句話:就是覺得好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感受嘛。
有把自己說得人品爆棚,總是受人欺負,其實在利益方面寸步不讓的,精得像個計算器。
我見過最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是生活中見到的普通人,居然是一個公眾人物。
前陣子還見了個曾經的偶像,見過以后感覺和印象中完全不一樣,印象中的他是剛正不阿、容不得半點沙子,而現(xiàn)實中就是個江湖人、老油條,回來后感覺三觀碎了一地。
這么多的經歷,總結下來一句話就是:明星并不比普通人更高尚,也并不比他們人品更好,只是在某個方面他們比普通人要優(yōu)秀罷了,他們的成績和人品、以及塑造的形象之間沒有任何關系。
意識到這點之后,我覺得我們對待公眾人物,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一個是他們的舞臺形象,一個叫真實形象。
舞臺形象是他們工作需要打造出來的形象,他們需要在眾人面前營造出一種氛圍:比如說學富五車、比如感情專一、還比如高大上,這些都是觀眾所喜聞樂見的,
所以他們也特意去設計成這樣,去迎合觀眾的口味,畢竟公眾人物不僅僅需要能力比人強,還要在粉絲心目中起著精神支柱的作用。
而具體到現(xiàn)實世界能否做到,這些和他們完全沒有關系,他們只要演到位就行了,有些是天性使然,有些是他們在熒幕前會提高警惕、而現(xiàn)實中,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自然就很難做到,還有些是因為利益,為了錢,不要說演戲了,出格的事難道還少做嗎?
不僅僅是明星,作為一個普通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這種情況:當我們談戀愛的時候,會覺得對方什么都好,他高大威猛、他帥氣、他溫柔、他聰明、他會賺錢,但是兩人一旦朝夕相處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居然和之前談戀愛時的那個簡直就是兩個人!
這也是因為:當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保持一時一刻地警惕容易,然而生活在一起以后,所有的細節(jié)自然就體現(xiàn)了出來。
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與這個世界適當?shù)鼐嚯x,無論是明星也好、戀人也罷。
對于明星,喜愛看他比賽、看他講相聲、看他演戲就好了,至于私底下怎樣,不要靠得太近。
當爆發(fā)類似于林丹這類的事件時,也就不至于有什么“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覺得沒什么意思”、“只有自己才能永遠地愛自己”之類激進的言語。
或者說,我們之前已經有所準備,對這個世界有充分的認識,也就沒有什么幻想,從而也沒有什么失望,這也是一種心智上的成熟。
對待戀人,保持適當?shù)木嚯x,留給對方更多的空間,既是給自己留有后退的余地,也是給對方留有保持神秘的空間,不至于分手的時候一無所有。
不僅僅是與人相處,與整個世界相處,也是這樣的,我曾經在我微博里寫過一句話:
每天都提醒自己,時刻保持與這個世界的距離,保持內心的孤獨。
這是一種修行,才能保持精進。
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林丹事件還沒發(fā)酵,而是針對自己的生活反省的一句話:我發(fā)現(xiàn)我每天都想了解這個世界,不停地翻看朋友圈、不停地打開新聞、不停地追蹤快遞,
想通過這種聯(lián)系,來對抗孤獨,然而,這僅僅是本能的欲望而已,我們得到多少和我們是否幸福的關系并不大。
到最后,我發(fā)現(xiàn),與世界靠得太近,不僅僅不能消除孤獨,相反,會越來越孤獨。
而那些當初以為會銘記于心的新聞(比如說文章出軌事件),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忘得一干二凈。
有時候看電影的時候,也從來不問“為什么最近電影里沒有出現(xiàn)文章了?”,舊臉被新臉所替代,顯得是那么的理所當然。
反而對自己受益終生的,是那些孤獨中得到的東西:一個人看的書、一個人坐在書桌前幾小時寫的文章、一個人散步時不斷思考的那些思想,
這些是我今后為人處世的立足之本,回想起來,也是最為幸福的時刻。
自從有了手機,我們就與這個世界的連接變得頻繁了起來,所以,我們擔心的反倒不是自閉,而是與這個世界接觸太頻繁了,喪失了自我。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與這個世界的距離,保持內心的孤獨,從林丹事件到明星、從戀人到自我修養(yǎng),從做人到做事,都是需要。
孤獨雖然讓人感到難受,但是也讓人變得強大。
仔細想想,世間之理,莫不是這樣相通相融匯的。
青年文摘勵志故事800字: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價值
有人說,平凡的人生總會散發(fā)出不平凡的價值。
對于這種論斷,筆者持肯定態(tài)度。
不是說必須得是非凡的人生才能創(chuàng)造不同尋常的價值,而是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上都有可能,發(fā)光發(fā)熱是人的本能,我們的人生需要用有用的價值點綴,使生命更加有意義。
近日,一則題為“90后研究生犧牲時保持救人姿態(tài),數(shù)百人為其送行”的新聞為人們所感動,救人于水火之中,成就其人生價值,自己身死而不足惜,在生命的最后盡頭仍然是以救人為心中所想,真真讓我們感到莫大的精神鼓勵和人性本善的純真。
古人有言“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所謂道義使然,就是在我們平常人的心中也存在救人于水火的道義,見人有危難而奮不顧身,即使失去自己的性命也無所畏懼,這是多么高尚的情懷!
看到這位90后研究生的英雄事跡,再看看數(shù)百人為其送行,其義舉感動著這么多的人。
然而親人的痛楚,又有幾人能知,幾人能曉!于此,筆者深受其英勇救人之舉的感觸,想到我們的社會當中還是好人多,還是充滿溫暖,而不是冷漠,這種精神正在我們之間傳遞,而不是見危不救、臨陣逃脫。
值得我們欣慰,更應該繼續(xù)發(fā)揚!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的價值!
【青年文摘勵志故事】相關文章:
青年文摘愛情故事(精選6篇)08-23
青年文摘文章(精選12篇)02-21
青年文摘中的好文章02-15
勵志文摘(通用31篇)09-20
300字勵志美文摘抄07-27
關于勵志美文摘抄50字11-26
青春勵志美文摘抄(精選41篇)08-11
文摘精選經典02-16
美文摘抄300字勵志(精選27篇)09-01
優(yōu)美勵志散文摘抄(通用28篇)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