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寫竹子的散文
寫竹子的散文
武功山的竹子【1】
在我工作、生活的院落,有一大叢小徑竹,在草坪旁、魚塘邊,每天清晨,百靈、斑鳩各種鳥兒在竹叢啁啾蕩舞,又“嗖”地直飛到云際去了。
如今離開那里多年了,卻仍然記憶猶新,竹鳥纏繞就是一幅美妙的《百鳳歸林圖》,“翠竹依依慢梳條,百鳥翻飛蕩竹影;取次竹叢花點紅,喳喳鳴曲入林間。”竹子,它被畫家提筆墨寶,繪出淡裝素雅的性情,與梅蘭菊于畫圖中裝點臥室,清雅溫馨。
竹子,又被寫成詩句,賦予其虛懷若谷的品性。
武功山的人民把竹子記入到當?shù)氐拿耖g傳說故事中。
傳說,葛玄老祖為了鎮(zhèn)壓偷懶的神龜不馱武功山,從蓬萊仙山采來一只竹筍,往巖石上一插,一會兒,竹筍變成一座幾十丈高的石筍峰,將神龜?shù)恼嫔硭┳≡谖涔ι较,這就是明月山著名的《石筍崖》的神話傳說;還有《方竹的故事》說,竹是護身寶物,是命根子,被懸于堂中神龕,早晚燃香供奉;還有《神杖的故事》說,湖南香客和游客到武功山朝拜,都要取一根竹子回家,作為避邪壓鬼的“神杖”,用竹子扛著香袋、食品袋,用竹子劈成類似的“響雞杈”的竹棍。
這些民間傳說故事,表現(xiàn)了具有生命力的竹子的一種精神,武功山的人民敬這種精神為神靈,傳承了他們的價值取向。
從江西省安福縣城西泰山鄉(xiāng)的文家旅游區(qū)進入南坪,通往四十八灣的路邊,也有萬畝竹林,那是林場的萬畝毛竹示范林建設(shè)基地,這里,竹林密密匝匝,竹桿直插云霄。
同事講過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一位護林員常年守護在這里,他用了半年的時間,巡山走遍了自己管護的山場,在迷宮一樣無路可尋的亭子坳竹林里,他把鄰村一個迷路的妹子帶出了竹林。
之后,兩人一來兩往,你給我?guī)硗辽幕ㄉ、紅薯和蔬菜果子,我出力幫你砍柴火,終于,他們結(jié)成了幸福的一對夫妻,一年后,他們有了一個女兒。
有人打趣說,妹子是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給這個護林員當媳婦,那是三生有幸。
而我說,就是因為這個護林員認真對待工作的態(tài)度,才贏得了妹子的芳心,才擁有了幸福的家。
護林員常年與林子為伴,他們的生活是艱苦孤寂的,在這里,石頭也能點化成神。
在這里,流傳的神話傳說中,就有白玉蟾道長招收道徒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只有不畏勞苦、不怕誘惑的人,才能勇敢地走完這彎彎繞繞的四十八道灣,四十八灣,才能敞開它的胸懷接納他得道成神。
武功山的人民用智慧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歷史。
這讓我想起了那個數(shù)字“2008”。
2008年元月,有一場雪張開龐大血口,吞噬了南坪的萬畝竹林,雪災(zāi)后,我叫來生產(chǎn)股的技術(shù)員,把他拍到的受雪傷害的南坪竹林給我看,倒伏、折斷、爆裂的毛竹壘壓在白皚皚的空中哭泣,這場雪,給了林場災(zāi)后毛竹恢復(fù)重建沉重的考驗。
那年,春節(jié)一過,生產(chǎn)股的技術(shù)員們就奔赴受損的毛竹山場進行竹腔、竹蔸施肥,整整半個多月,他們早出晚歸,來回荊棘叢生的雜灌羊腸小道上,不經(jīng)意間,一技術(shù)員穿的一雙套鞋被戳破了底,順著破洞,血從腳板洇出來了。
到了晚上,這位技術(shù)員打來熱水洗腳,傷腳泡在水里,疼痛直往他心里鉆,他給傷腳敷上藥。
第二天,他又奔赴雪災(zāi)毛竹山場作業(yè)了。
這都是因為有了這些竹子,給予了他們壓不彎的品性。
武功山的竹子,在鄉(xiāng)村隨處可見,它被削成簡陋的竹哨,村里的孩子把它當放里嘴唇上,吹出最原始的絲竹之音;武功山的竹子,走下深山,漂過江河,被做成了香檀扇、筆筒、竹雕、竹畫工藝品,成了人們把玩的精飾裝品,高雅端莊。
武功山的竹子,它與井岡山的竹子就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在羅霄山脈的北段,一個在羅霄山脈的中段,一脈相承,戰(zhàn)爭年代,武功山的竹子與井岡山的竹子一樣,被做成竹筒,裝進食鹽,躲過敵人的搜查,給游擊隊們傳遞食輔,被做成竹排幫游擊隊們過河、渡江。
在武功山,竹子已經(jīng)成了一個特色的品牌、一個紅色的標志。
雕刻時光的竹【2】
鐘靈毓秀,輕煙籠翠。
浩渺無際的南山竹海,將時光沉淀、雕刻,將一切悄然地潤澤成靜謐。
童年時家鄉(xiāng)的大片的蒼翠,記憶中總是停留著那一抹玉潤淡彩。
此行,于是印記下南山竹海,這個蕩滌煩憂紛擾的世外桃源,找一個暫時隱逸的自我。
瀟瀟灑灑的嫩枝,施施然然地在廣闊的空間劃下溫柔的曲線,猶如延伸的愿望,在生生息息中書寫生命的拔節(jié),或高或低地演繹著屬于自然的傳奇。
輕撫竹竿,輕叩竹節(jié),空靈的音符跳躍在耳際,余音裊裊。
滿腔柔情的青苔擁粗糲的巖石于懷,圓融了石棱的鋒芒,輕捏天鵝絨的嫩葉,指縫間不經(jīng)意間流淌出春天的溫情。
一彎溪水在它身邊低吟淺唱,歡笑中洋溢出圓潤的水珠,一一在淡綠的鏡中流連,深深地親吻著眷戀的土地。
細細的分支在匯集,潑灑出最富有禪意的靈動,滌塵醒世。
如此地夢幻,繚繞、騰躍,蒸騰在我身邊的每一個分子,都在講述自然的與世無爭。
幽幽竹影,融融暖陽。
嘈雜失去了蹤影,留在眼中的只是綠的海洋,或濃或淡,任由清風蕩起綠波。
浩浩蕩蕩,舒舒展展,融入其中,人是渺小的竹葉一片,否認自己的真實,投入讓世人震驚的廣博與浩然。
綠葉掩映中的塑像,在綠色的海中飄忽不定,讓你驚嘆,讓你凝神。
湮沒時光雕刻的這塊綠玉中,時間止步,悄然地把你擱置在綠浪的一端,任你思緒飄飛。
這祖母綠珍藏在內(nèi)心的最深處,那無限的拔節(jié)與成長告訴你生命的無限可能,圓融與和諧。
有人青睞西湖的靈動,有人回首峨眉的高峻。
然而,投身這片翠色浩蕩之中,未能拋得此地去,一半駐足為此竹。
家鄉(xiāng)的蘆葦和南方的竹子【3】
我們老兩口退休后,幾乎每年冬天都到珠海過冬,因為二女兒女婿在這里安家落戶、工作。
去年12月18日是個星期天,風和日麗,女兒、女婿和外孫們領(lǐng)我一起到珠海的鳳凰山游玩爬山。
山上的崎嶇小路兩邊到處可見翠竹林立,每一根竹子都挺拔秀美,虛心空靈。
欣賞著竹林風光,思緒索性也天馬行空,從現(xiàn)在穿越到了頑童時期,在記憶的長河里聯(lián)想起那些讓我牽掛的、家鄉(xiāng)堆齊牛錄后面的濕地,和那長著一望無際的蘆葦叢的蘆葦蕩。
記得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境內(nèi),從扎庫牛錄到烏珠牛錄邊境、再到伊犁河邊,整個都有蘆葦密布,一望無邊,像是綠色的海洋。
幼時,我們的父輩用蘆葦?shù)那o桿燒火做飯、編席子、扎成把子蓋房子;到秋季,蘆葦花開, 蘆葦花在秋日的陽光中隨風飄揚,洋洋灑灑,那美景依舊常常浮現(xiàn)在眼前。
1953年,10歲的我在堆齊牛錄上小學,每天下午放學回家后,就把家里養(yǎng)的豬和鄰居家的豬,和小伙伴們一起趕到牛錄后面的蘆葦蕩去放。
家鄉(xiāng)蘆葦?shù)拈L得很茂盛,它的根十分慷慨地滿足了豬的胃口。
我們也不閑著,采了蘆葦根放到嘴里嚼,又脆又甜水份又多,很好吃。
1957年,我在察布查爾縣一中上初中時,學校后面就是一片蘆葦蕩。
學校組織學生們割蘆葦背回來晾曬,食堂用它燒火做飯。
我們經(jīng)常迎著冷風、踏著冰去割蘆葦,蘆葦在我們的鐮刀下一排排地倒下,再扎成捆背回學校 。
記憶中,悠悠的蘆花依然飄舞。
蘆花,絲絲縷縷,纏綿不休。
我和小伙伴們拿它當寶,手拿蘆葦花,個個樂得笑靨如花。
我結(jié)婚時所用的枕芯就是用蘆花做的。
那時蘆葦也是建房蓋屋、柵墻做籬笆的必需品。
家鄉(xiāng)的蘆葦不與樹木爭榮,不與花草斗艷,以瘦弱的身軀迎風接浪,以隨和的個性任憑南北東西,我憐愛它霜摧雪殘的凄楚,我喜愛它曼妙翩然的舞姿,我珍視它似患難與共的友人。
而從小與蘆葦相伴的我,心中總是對南方的竹子多了一份向往。
新疆不長竹子。
我小時候沒有見過竹子, 只記得供銷社商店賣的那種印竹子花的平布,打心眼里覺得好看,就扯回來做窗簾門簾,喜歡得不的了。
現(xiàn)在看來,路邊這一片片翠綠的竹子,它的葉子和桿兒 ,外形上倒與新疆的蘆葦十分相像。
又讓我想起家鄉(xiāng)的蘆葦,雖沒有竹子高大,但不乏濃密緊湊的骨架;雖沒有竹子的蔥郁,但能給荒原帶來一片濃綠;雖沒有竹子的四季常青,但卻有寒冬過后的蓬勃復(fù)發(fā)。
新疆的蘆葦和南方的竹子一樣,皆不媚不俗、不卑不亢,渾身勁節(jié)、凜凜然有君子之風。
蘆葦和竹子,非花非草非木,卻如天然去雕飾的素妝少女婀娜娉婷,如浩浩然有英雄氣的須眉男子葉拍蒼天。
蘆葦和竹子,滲透了我們各民族的精神情韻,平凡,簡單又樸實。
這也正是感染我們、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
我愛故鄉(xiāng)的蘆葦和南方的竹子!
【寫竹子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寫竹子的作文03-22
關(guān)于竹子的散文(通用26篇)07-13
描寫竹子寫物作文有感范文09-30
竹子的作文02-25
寫母親的名家散文07-20
托物言志的作文寫竹子(精選23篇)06-13
寫母親的散文隨筆02-10
寫收獲的散文(精選20篇)10-11
寫理想的散文(精選54篇)10-10
寫春天的散文(精選33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