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精選10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1
在童年時代,后山在我眼里仿佛隔了一層神秘的霧氣。
我總固執(zhí)地認為,在它平靜的表象下會有聞所未聞的故事在暗中進行。
而這些故事就發(fā)生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我們能看得見的地方,我們能到達的地方!這是件多令人興奮的事!但母親是堅決不同意帶我去山上玩的,一是實在沒什么好玩的,二是覺得沒什么人上的山多少都有些危險。
我只好壓下心里的好奇遠遠地看著。
那時我習慣了在午飯過后捧著書坐在窗邊,就著午后慵懶的陽光隨意地翻。
當窗外傳來雀鳥歸巢的撲翅聲,當光線暗得看不見書上的字體,我就會放下書本,趴在窗臺上往西邊后山的方向張望。
暗橙色的光從山的后面慢慢褪去,山上樹木伸展的枝葉,都在逆光的黑暗中沉默著,整座山就像被裁剪出來的圖案,落在打了燈光的幕布上,很像小時候爺爺帶我去看的皮影戲,總疑心下一幕就有截然不同的情節(jié)出現(xiàn);也很像電影里的風景分鏡,作為一個象征的符號,或者僅僅用于改變故事的節(jié)奏。
我在想,山里會不會有些隱秘的兔子洞,如果我體格足夠小就能爬進去一看究竟,或許里邊擺著些木質(zhì)的家具和陳設,而一個兔子家庭正圍在桌子旁悠閑地喝茶吃餡餅,請來螢火蟲在它們看報紙時照明。
在學校念書久了,多少也知道了科學和幻想的區(qū)別。
從前想的有關后山的故事,都跟童話書里的情節(jié)如出一轍。
我慢慢地意識到小時候的自己想象力到底有多豐富,也多不切實際,同時,想象幻滅帶來的挫敗感油然而生。
那座山,真的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只是長著一些樹,住著一些鳥而已,并不存在著什么故事。
念初中時,隔壁家的孩子很是向往那座小山,硬是纏著我?guī)ァ?/p>
我明白這種感覺,就像我在街邊的小攤看見一本吸引人的書,非要去翻一番心里才不會癢癢。
我想起小時候那些念想,就答應了她的請求。
小女孩帶著她美好的幻想,我?guī)е粋滿心期許的小女孩,一同踏足了那片神秘的山域。
說是神秘的山域,其實還是有鋪好的石階,一直延伸到山頂。
石階上積了層厚泥,腳踩在上面容易打滑。
有些石階則已經(jīng)斷裂,踩上去時不免懸著心。
我拉著小女孩的手費勁地往上爬。
她興奮地搖著我的手臂問一些我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會發(fā)現(xiàn)人馬在狩獵時沒入樹干的弓箭嗎?會聽見花仙的歌聲在霧氣的那頭飄蕩嗎?會找到巫師的小木屋嗎?會有精靈在泉水邊清洗它們晶瑩的翅膀嗎?會有一群金色的蝴蝶落在草地上休憩嗎?
聽到她的提問我隱隱有些羨慕,她的想象力比我小時候豐富多了。
我一言不發(fā)地著四周,盡是些高挑的樟樹,約莫有兩層樓高,興許有些到三層樓高。
有些樟樹脫去了外皮,露出里面白花花的木身。
有些樹身上爬上了藤蔓,還有些樹長了白色的菌類。
土地上厚厚地鋪了幾層落葉,一踩進去就沒到腳踝的位置,別說什么花朵了,草都沒長幾根。
我只好支吾地回避著她的問題,尷尬地走到了山頂。
出現(xiàn)在石階盡頭的是一個水泥地平臺,周圍是些掉了白漆又長了苔蘚的圍墻。
有一棟白色的小房子在不遠處,貼了棕色膜的玻璃上積著厚灰塵,能模模糊糊地看見里面的雜物胡亂堆放的樣子。
房頂上有一個巨大的發(fā)射鍋,纏滿了綠色的藤蔓。
這大概就是那個被廢棄的電視信號發(fā)射塔了。
小女孩忽然甩開我的手跑過去,在水泥地上一蹦一跳地唱起了歌,歡喜得像是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天地。
她扯著我的外套袖子讓我和她過去樹下,說是看到了金色的蝴蝶。
我跟過去一看,并沒有什么蝴蝶,其實是些被枝葉切割過的陽光落在了樹下,遠遠地看過去倒是很像。
我小心地觀察著她的表情,生怕她會失望得哇一聲哭出來。
她完全不知道我在想什么,拉著我到處看。
我跟著她走到林子里撿樹葉,幫她一片一片地夾進日記本里。
她又把本子塞到我手里,自己站在樹底,伸出手接住從枝葉間流下來的陽光。
她伸手向一束光里一撈,再張開五指,發(fā)現(xiàn)里邊什么都沒有。
試了幾次無果后,她撇著眉毛失望地蹲了下來。
我走過去蹲在她身邊,把雙掌貼近放在陽光下,仿佛捧起了一瓢金色的液體。
“看吧?”我有些得意地向她展示著正確的做法。
她的眼睛騰地亮了起來,也學著我的做法捧起了陽光,開心得咯咯地笑起來。
手掌上陽光的溫度卻滲透到我的精神里去了。
微風在頭頂盤旋,枝葉在沙沙地響,我的發(fā)絲在臉龐上拂動。
仿佛安靜地蹲在這里,我就跟這里的樹木一樣,跟這里的'石頭一樣,成為這山上的一物,成為這個童話里的一個微小線索。
我靠著樹干,看向山下一大片紅色的瓦頂,熠熠地反射著太陽的光。
我看了許久,才看到自己家的瓦頂,看到屬于我房間的窗臺。
再細微的我就看不太清楚了,比方說窗臺上的小盆栽,還有掛在窗框上的風鈴。
這山每天都像這樣看著我,希望能看出什么名堂來。
或許這座山并非什么電影里的分鏡頭,而是那本名為生活的書里一頁靜止的插圖。
又或許,我根本就不是什么讀者,而是這座山眼里故事的一環(huán)。
到了現(xiàn)在,童年時期存在于腦海中的大山的神秘感已經(jīng)沒有了。
我依舊會向著山的那邊看去,它也一直坐在老地方地方。
我自然明白這座山真的只是一座普通的山,并沒有什么奇幻生物,只是長著一些樹,住著一些鳥而已。
這山自然也明白我真的只是個普通人,偶爾有些奇麗的幻想。
故事倒是有的,因為我去過后山,所以擁有了自己的故事;故事倒是有的,因為后山始終看著在它山腳下生活的我們,不怕漫長的生命會寡然無味。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2
在路上遠遠地看見村口路邊停滿了車。
父親下車叫住一個要進村的路人,被告知村里正在舉行年初七的廟會。
看上去很熱鬧。
1
從鄧步街走進去村里的主路,有許多參拜完的人拿著金色的風車走出來。
一路上有許多小販在擺賣,拉糖的小攤聚集的人群最多,師傅掀開箱子,蓋上是十二生肖剪紙的輪盤,說是能用糖把剪紙上的花式做出來。
箱子里是白色大理石板,師傅拿著裝滿糖漿的鐵勺子,翻著手腕在石板上畫花兒,粘上竹簽,等糖都凝固了就用鏟子三兩下鏟起來遞給圍觀的小孩。
看著小女孩驚喜的樣子,他揮著手笑得合不攏嘴,臉上堆起了褶皺:“大過年的,孩子高興,不收錢了。
”我看得走不動,被母親催促了幾次才舍得離開。
還沒走進圩口街就看見幾個大架子上擺賣著的轉運風車的耀眼金色,還有從北帝廟傳出來的灰色煙霧,一家四口還沒進去就已經(jīng)被熏得直掉淚。
從外邊看北帝廟不算大,跨進去后才發(fā)現(xiàn)里邊擠得可怕,不大的天井里居然擺了一張會議桌和一張圓桌,上邊光是燒乳豬就抬過來兩只,還堆著各種各樣的水果,還有為神臺上的燈添的油,還沒認真數(shù)就知道有七八瓶。
神臺上擺了許多糕點,給大家上香拜祭用的香燭堆成了小山。
在廟里主持廟會節(jié)的都是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一邊忙活一邊跟鄰里說些家常,哪家有白白胖胖的娃兒出生,哪家娶了媳婦,好不熱鬧。
這么一個狹窄的空間里居然人聲鼎沸,連父親跟身旁的母親說句話都要用喊的才能聽到。
有個正在燒壽金的婆婆見母親拿著零錢要捐,不顧人群擠到廟里給我們指地方。
大門邊有帶著頭巾的老人,因為腿不太利索就讓她坐在桌子后收捐款。
她收了我們的香火錢,笨拙地把那張巨大的神功紅紙扯出來讓我們簽名。
母親不好意思地拒絕她:“我們不是這個村里的,小時候跟舅舅來過兩次,現(xiàn)在只是帶著孩子來湊個熱鬧而已。”婆婆把耳朵貼得很近才聽得見母親說的話,她聽過后很固執(zhí)地把筆塞到母親的手里,努力地撐開耷拉的.眼皮瞪著她,扯著沙啞的嗓子喊:
“小時候來過?我已經(jīng)在廟會收善款收好多年了,幾乎每一屆都是我坐這張桌子,說不定我還抱過你呢。
現(xiàn)在孩子都這么大啦,那么遠都過來,那就更要記到紙上了,貼在廟里保平安。”
她的熱情和固執(zhí)讓我有點感動,我只好接過母親遞來的筆,照著她說的把家人的名字都寫上,因為激動寫得有些歪扭。
婆婆往我手里塞了幾個平安符,然后拿起桌上的瓜子遞給我們:“多吃些,是我們家自己炒作的。
”父母都覺得很難為情,但還是伸過手去拿了一點,等妹妹再伸過去的時候,婆婆嫌她拿得太少,抓了一大把放在她手心里,笑得眼睛都瞇得看不見了:“小孩子快高長大,快進去上香讓北帝保佑!”
初七廟會是岳步村最重視的傳統(tǒng),這種時候沒人會吝嗇地藏著掖著,這家?guī)б恍┧羌屹I幾袋香燭,鄰里街坊一點柴米油鹽的心意,就這樣撐起了一場盛會。
2
剛從廟里出來就聽見水道那邊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聽那架勢是有十多萬響的大家伙,足足燒了五六分鐘。
不知道誰大喊了一聲:“賽龍舟開始了!”接著像是為了響應這句話,村里在擺賣的,在買小玩意兒的,在上香的,在搬箱子的,老的,壯的,嫩的,一窩蜂全部都往小河那邊跑去。
被蜂擁的人群推了三四把,我們才恍然大悟地跟著人群跑,妹妹長得瘦小又眼尖,靈活地擠進人群里,為我們搶到了賽道的中間位置,盡管看不到在彎道位置的激烈搶道,也看不到終點位置的奮力沖刺,但作為一個外鄉(xiāng)人,能占到位置已經(jīng)非常幸運了。
問過了身旁站著的大叔才知道這賽龍舟不僅是岳步村的盛事,也是順德盛事,不知道岳步村的年初七廟會也好,但這岳步村的賽龍舟卻是集中了來自不同鎮(zhèn)的隊伍,所以吸引了各個鎮(zhèn)的人前來觀賽。
聽說奪得冠軍的隊伍要在北帝廟里上香,在村里的大架子上點一串長得可怕的鞭炮,在晚上村里的龍舟飯里坐頭席,還有豐厚的獎金。
“以前賽龍舟用的木舟都雕著威武的龍頭,但船身太重又笨重,水道又太窄,只好改成輕便簡單的木舟,不然在這里劃十多個來回,誰受得了啊?換成在別的地方賽七人龍舟,那就威武多了。
”頭頂有些禿的大叔一邊比劃著一邊興致勃勃地為我們解釋著,聲音里溢滿的自豪不言而喻。
我聽了他的話后兩邊張望,這里的直道估計差不多有二百米,拐彎處我看不見的地方不知道還要流出去多遠,在這么長的水道劃十多個來回,要是我的話差不多口吐白沫掉進水了,光是想想就已經(jīng)難受得胃部翻滾。
水道兩旁的人家坐在花園露臺里一邊吃午飯一邊看賽事,等有龍舟過來了,點幾個鞭炮扔到水道上空為他們助威。
對面菜地里來了幾家人,男人們在吶喊助威,幾個女人坐在小木舟里給選手遞水,孩子們則在水泥階梯上一人坐一個臺階,手里舉著剛從拉糖叔叔那里買來的糖。
觀眾的吶喊聲,鞭炮的爆裂聲,船槳劃進水里的響聲,選手各自整齊的口號吶喊,在波瀾涌動的碧綠色水道上交織一片,風使勁地鼓動水道旁柳樹的枝條,扯得像一面面威風凜凜的戰(zhàn)旗,柳葉在空中狂亂地飛舞,像是打響禮炮后落下的斑斕碎屑。
無論你是熱情或是淡然的人,此時此刻站在這個熱烈的地方,都難掩自己心中想要為選手吶喊的沖動。
3
記得爺爺說過以前北滘也是有許多小河的水鄉(xiāng),也舉行過這么熱烈的賽事,后來幾任書記大搞業(yè)績,填平了很多河道,撐船的人越來越少,田地的面積一縮再縮。
經(jīng)過幾次規(guī)劃,街道變得整齊干凈,房子也更大更氣派了。
但相對的,鄰里間同出一脈的親切感在被什么稀釋,漸漸消散殆盡,等到我出生再懂事,已經(jīng)體會不到那種串門去借醬油的親切感了,倒是經(jīng)常見到鄰居把垃圾倒在我們家車庫門口,把郵遞員夾在我們家門縫的月刊拿走的事情。
我從來沒見過鄰里串門相互問好的情景,更不用想象會有一眾街坊走出來合力搞什么節(jié)什么會了。
禁了煙花爆竹后過年的氛圍更是一年比一年淡薄,后來搬家到別處,花園里擺著年花年吉的人家更少了,連大年三十晚上香拜灶神門神也成了稀罕事。
走進岳步村的初七廟會節(jié)里,見到居民們合力為北帝廟掛上的大紅燈籠,我才覺得這真的是過年的樣子。
而這種新年氣氛,又因為村里人上下一心,一脈同出的親切觀念變得更加熱烈。
這是個走在街上,說聲新年好能得到熱烈回應的地方,隨便說幾句家常就能相互串門吃飯的地方。
在廟里北帝的石像前,我不禁祈愿岳步村的初七廟會在今后能一直開下去,每年每年地,淳樸的人情味兒永遠在龍舟賽道上傳承不衰。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3
記得我還很小的時候,就聽說我們村后山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因為許多人選擇在那里長睡。每次一到晚上就聽到有人在打賭,說誰要是敢晚上十二點一個人到村后山里走一趟就給他一百塊錢,但是誰也不敢真的去,只是嘴上說說罷了。那個地方發(fā)生過不少令人驚嚇的事情,即使是在白天,一人去那個的方還是有點陰涼的感覺。之所以我們村后山那么有名,是因為那里有不少古怪的事情發(fā)生過,像這樣的事情,像這樣的地方我相信每個地方都會有一個的。
那是一個沒有太陽的地方,有那么一個人走在那個地方的深處去,不知道怎么了,突然眼前發(fā)出一道亮光,一個石門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他像是被人控制住了走進了那個門。當有人見到他從里面出來的時候,他的頭發(fā)是凌亂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家住在哪里了。被家里人帶回家之后,每天在家里對著墻壁自言自語,還時不時的口吐白沫。聽人家說,晚上還起來在床上跳舞,誰叫也沒有回應。這樣的日子連續(xù)的一個星期,他們家里的人去找了一道士看了一下,結果把他們一家下了一跳,說是那人那天驚動了“那人”休息,人家找他麻煩來;貋硭麄兗业娜藥е莻人,準備的紙人,桃葉什么到村后山道了歉就逐漸變好了。
這樣的事情不只是一件,那可是一個神啊。不知道是哪年的.七月份了,我們那里有人晚上到山上抓蚯蚓賣錢,事情就是這樣發(fā)生了。在一個雨后的夜晚,有一個人吃過晚上,八點多就出去抓蚯蚓去了。一個人一個小水桶,一個電筒就出門去。說來也是不可想象啊,那個人不知道怎么就穿進了村后那片陰深深的樹林里去,當他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jīng)走進去了。正在他想回頭的時候,突然見到地上有一條蚯蚓,連忙伸手去抓,就這樣一抓,他的小桶全是蚯蚓了。當他抓起一條的時候,同樣的一個洞又來了一條,就這樣一直重復著,蚯蚓總是抓不完。后來我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他怎么回家了,回去還跟村里人說他當晚的經(jīng)歷,人們都說他碰到了不干凈的東西。沒過幾個月,這人就開始發(fā)瘋了,把家里的東西全部打碎了,見到人就是咬,最后被關到房間里去了,經(jīng)過好長的一段時間的治療,他才慢慢的變好來。
還有那么一件事是發(fā)生在我們那些還在身上的,因為我們小時候就是結群去放牛嗎,剛好村后山那個地方也是我們放牛的好地方,我們村的人都喜歡把牛往那里放。記得有那么一次,我們放牛的一個孩子吃了那個地方的野果,當時沒有什么事情。之后回到家的時候,就是瘋狂的吐,吃什么吐什么,根本就是停不下來。家里人問他吃了什么東西了,他說就是放牛吃了幾個野果,就怎么一問,事情全知道了,吃到了不該吃的東西。他家人趕緊去求了道士,回來給他做了點法事才好了。
許許多多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我身邊,我的童年就是這樣過來的,比較膽小的我,總來都是兩三個人一起行動,不敢任性啊。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4
羈留在城市冰冷的建構里,我渴望自然。一天,暮色蒼茫里,我們驅(qū)車來到保定的虎山,月光里叢林靜語,溪流輕唱。
天剛蒙蒙亮,我被清脆的鳥鳴喚醒。推開門,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令人神清氣爽。我被眼前濃墨重彩的風景吸引,急忙約朋友爬山。遠看虎山就像一頭酣睡的猛虎,山間奔流的溪水勾勒出美麗的斑紋。
追隨青鳥的歌聲,我們來到了久違的山林。滿山的楓林在燃燒啊,如同待嫁的新娘頂著紅蓋頭,翹首期待心上人的到來。清風拂過,紅葉頻頻點頭,聆聽秋風和楓葉的耳語,一抹緋紅悄然爬上臉頰。是相思燃燒了丹紅,原來大自然比我們更多情。楓葉在秋風里輕歌曼舞,卻看不到一絲的哀愁,“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蛟S被秋風相依送別是秋楓生命最燦爛最動人的詩篇。無語的秋楓卻有著詩意的戀情,如火的相思醉了山林,醉了遠方的游子。
走在山林里感覺有無數(shù)的眼睛在注視著我,是誰在淘氣地與我捉迷藏呢?是這清爽的秋風送來甜甜的花香,還是漫山不知名的樹木,抑或草叢中的鳴蟲。在這曠宇之中,它們奏響了一曲大自然的天籟之音。舉目張望,遠處是金燦燦的野菊花。閉上眼睛靜靜地聆聽,我聽到了花開的聲音,黃菊花開了,花瓣嬌小卻暗香襲人,扎在石頭縫里,依偎在懸崖上,肆意的綻放,你看那些在微風里點頭的菊花如同孩子們頑皮地眨著眼睛,可愛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親吻它。在這個人煙稀少的深山里,沒有人會為它駐足贊賞,野菊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無怨無悔地綻放,凋謝。它知道大山需要它的美麗,溪水愛戀它的歡笑,它依偎著大山和溪水,有了它們的相伴,菊花更加美麗、歡暢。真想采一把嬌艷的野菊花別在衣襟,編成花冠,當我的手觸摸到它的花瓣時卻猶豫了,它是大山的霓裳,拉扯花枝,我想大山一定會疼楚難當?shù)?粗h處挺拔的松樹在風中沉吟,佇立在近處山坡上高大的柿子樹點燃嫣紅的小燈籠迎接遠客,樹下的黃花高舉花盞笑吟吟的為遠方的詩人敬酒呢。青草悠然地舞蹈,我的心忽然涌動,生命原來可以如此的怒放。在大自然里,榮是畫,枯是詩,坦然地面對生命的榮枯,這是萬物的輪回吧。
叮咚作響的溪流驚醒了我的沉思,又走進了眼前的一幕。是哪位仙子把裙帶遺失在山林里,化作溪流與大山纏綿不息。虎山到處可以看到清澈的溪流,那是大山的脈搏,小溪叮咚的歡歌喚醒我沉睡的童心,蹲在小溪邊快樂地戲水。小溪清澈見底,美麗的卵石在水里懶懶地酣睡,小魚兒自在地追逐。輕輕地掬起一捧溪水,呵,終于捉住一條小魚兒,看著它無拘無束地在我的掌心游動,竟然沒有絲毫的驚慌。這里的小魚居然是透明的,小魚身上的骨刺就像樹葉的`脈絡那么清晰。這是原生態(tài)嗎?我放回了小魚,小魚依然悠悠地游玩著。
徒步半晌,又到了一半山腰,這里有兩眼遙遙相望的噴泉,好像一對深情的眼睛默默凝視。最有趣的是它噴水的節(jié)奏,好像聽著指揮騰躍曼舞。噴泉的旁邊有一塊巨石,青黛的巨石中有一條宛若天成的蜿蜒盤旋的白龍,千年蟄伏,它為誰默守?噴泉何曾孤寂呢?噴泉和巨龍默默地凝望,雖咫尺眼前無緣牽手,也愿等待千年回眸一笑。噴泉只有把無盡的愛戀化作翩躚的舞姿長伴于白龍,蟄伏的白龍用那深情的目光凝望,亙古不變;蛟S,愛的最高境界就是目光與目光的纏綿。我又一次投懷于這大自然的博愛中……這不正是大自然昭示著我們,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嗎。
星星睡了,柿子依然點起了小燈籠。牽著你的手,讓我們騎著輕霧里的這只“虎”遠行……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5
天還沒亮,我們就出發(fā)了,今天和朋友一起去大興安嶺林區(qū)跑山。茫茫雪原一望無際,積雪有半米之深,一路上四驅(qū)的吉普車經(jīng)常陷入雪坑,幾經(jīng)周折,我們終于來到了目的地。
遠遠的就看到兩只狍子跑進了樹林,當?shù)叵驅(qū)裎以谲嚿系群,怕我在樹林中迷失方向。我堅持要跟著他們一起去跑山?墒沁M了樹林,積雪深的沒了膝蓋,走了不到一會我就氣喘吁吁跟不上了,漸漸失去了他們的身影,于是我就坐下來稍事休息,突然間幾只野雞從我身旁飛過,我拿起一根樹棍追了過去,可是野雞一下子就飛進樹林深處,逃的無影無蹤。
這時的樹林里靜的出奇,仿佛時間都停止了一般。枯枝的折斷聲無比的清脆,我在樹林中迷失了方向,只能向著太陽的方向走去,希望能走出這片樹林,可是樹林四面都是一個樣子。我走了一個多小時,還是沒有走出去,看了看手表,時間已經(jīng)接近中午,天色突然間暗了下來,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間就沒了太陽,天上下起了小雪。一種恐懼感從心里油然而生,這種情景只有在電影中能夠看到。我一看不好,趕緊尋找來時的足跡,順著來路往回走,雪要是再大點,來時的'腳印一旦被雪覆蓋,我就徹底完蛋了。還好,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尋覓,終于從原路返回,走出了樹林。
回到車上,汗水已經(jīng)將全身濕透。膝蓋下的半月板疼痛無比。我擦干額頭上的汗水,吃了幾塊老鼎豐的糕點,喝了點水,發(fā)動汽車,打開暖風,昏昏的睡了過去。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幾聲野雞的叫聲把我從夢中驚醒,幾只美麗的野雞就在我車前的草叢中覓食,我精神一振,睡意全無。下車追了過去,可是幾只野雞一瞬間就飛的無影無蹤。我又索然無趣的回到了車上,打開音響,望著車窗外一望無際的林海雪原,慢慢將思緒沉浸在了悠揚的音樂聲中。
突然間電話鈴聲響起,跑山的那邊傳來了好消息,他們套到了一頭200多斤的一只野豬,哈哈,不虛此行!今夜有香噴噴的野豬肉可以吃了。再看看外面的天空又晴朗了起來,太陽公公露出了溫暖的笑容,我的心情也變得無比舒暢。
天際茫茫環(huán)林海,雪原松林襯藍天。健兒跑山山路遠,擒得天蓬落凡間。這是我人生旅途中非常有意義的一天,也是回憶過往中的一個精彩片段,我忘不了你,美麗的林海雪原。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6
秋天的南方,晴空萬里、群山染墨,是出行好時節(jié)。于是興致勃勃地參加戶外活動協(xié)會[群]發(fā)起的登禾山、摘野果主題活動。
禾山是永新境內(nèi)海拔最高的山,座落在縣西北,主峰頂秋山海拔1391米。禾山下的甘露寺是宋代宰相劉沆等習學之所,唐代名相姚崇亦寓意于斯而筑姚相臺,徐霞客、歐陽修、黃庭堅等文人騷客都曾云游禾山,留下足跡詩文。
千百年來,雄輝的禾山同義山一道形成了綿延的母親河---禾河之源,悠悠禾河潤澤永新大地,養(yǎng)育永新兒女,滋養(yǎng)著千年古鎮(zhèn)---禾川。出禾川,經(jīng)高橋、天河一路東奔,在百里之外的吉安匯入贛江,成為贛江水系中最富有靈氣、沿岸景色最美、水量最充沛的支流。
從太崦、文竹、路江、龍?zhí)镏撂锰锎,全程不到一時。龍?zhí)镟l(xiāng)堂田村是同事老八家,座落于禾山之下,作為此次活動登山向?qū)В习耸虑巴平閺钠浼姨锰锷虾躺。村中有一條簡易馬路直達半山廟,由山廟登臨禾山峰頂秋山約三小時左右,正適合我們40、50年紀的群員的運動量。不巧堂田正在修村道,一隊人馬只好棄車啟步,登山改從堂田起。
沿堂田一路前行,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風景中,沿路山巒迭障,景色迷漓。一條山溪緩緩地從大山深處悠揚而下,泉水叮咚,鳥鳴水歡。對岸嶙峋怪石,有象超大顯視頻,遠遠地掛于綠色的山腰之間;有像幻影中的天門、宮殿隱伏于山野;更有成片依山遞增的石群,如荷槍實彈士兵,魏然守護在大口。
近看,路沿下成團成團的野彌猴桃懸在樹上,顆粒小,但數(shù)量極多,誘人口水直流。幾個村嫂正忙著采摘彌猴桃、尖栗子,看著我們這些“外地人”,眼光中充滿了友善。行約一時,公路靠山側偶見綠葉叢中兩只一起、三只一叢類似木瓜般的果實金黃黃地炫掛于上,這不正是家鄉(xiāng)紫瑤山唾延欲滴的“牛卵坨”嗎!沒想到一別竟逾三十余年,此刻再睹此物,非常興奮!于是奮力攀樹采摘,先食為快。此果書名叫五葉木通,又名拿藤包,型似木瓜,又似牛睪丸,成熟時果內(nèi)類如柿子,晶黃通透。多核、味道甘甜爽口,是清涼潤腸的極品。該果為藤類植物,其藤韌性極強,山民拾柴常拿此藤捆柴,結實耐用。
一路汗水,一路驚喜。眾人歷經(jīng)二小時余到達山廟。
山廟其實一棟老式民宅已,此處向上眺望禾山,陽光下一片禾黃的草甸覆蓋于峰頂,似近還遠。經(jīng)廟往上穿過一片灌木林,即達茫茫草甸,貌同武功山金頂,可一覽永新。氣喘噓噓的'群員在山廟中休息,簡單用完自備餐,然后兵分兩路,一路繼續(xù)前行,沖刺秋山峰頂,一路順路而返,再尋山果野趣。
我擇其二,心系心愛之果。于是和留下的人馬再次鉆入森林之海,搜尋奇珍異果,攀猿樹梢之間,盡享受這大自然恩賜。幸運的是喜獲了滿滿的一袋拿藤包,同時還有野彌猴桃、山柿、野萍果。
天色漸晚,各路人馬下到堂田村集合時已六點余,這時頓感疲憊加身。
記得去年深秋登禾山是從臺嶺去的,過禾山村、禾山水庫、方塔、甘露寺,不巧全部人馬在山中迷了路,無一人登上秋山。唯一收獲是見真了顏真卿真筆石刻“龍溪”二字。
此次未登上秋山之頂,有遺無憾。期間,登上秋山的漢男漢女們不斷發(fā)來的微信,同步欣賞了秋山之美,秋山之俊。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就在禾山之下生養(yǎng)繁延,有了采摘的收獲,自然留下了再次光臨的期待,不遠的將來還會來禾山,一定會登臨秋山之頂,親睹禾山之威武。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7
很久都沒有正常休假了。
本周末,終于可以喘一口氣了。
正好,天氣不錯,陽光普照,心情頗好。于是,我與家人商議,登一回山城的饅頭山,輕松一哈。
時令雖已進入十二月份,但冬陽正好,且無風,是戶外活動的好日子。我們從家里出發(fā),經(jīng)秦唐公園,走人民路,一直到倉頡園臺階下,拾級而上,登上倉頡園。北望山城,繁榮昌盛。我順手拍照,冬日的山城,美麗依舊。
到倉頡像前,逗留片刻,瞻仰大師高大塑像,想想他老人家,真的是偉大。不是倉頡造字,人們今天還能寫文章嗎?
倉頡殿還是那么肅穆、莊嚴,我們必須把倉頡永遠紀念!一個偉大的民族,是必須要尊重先祖先烈的!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
饅頭山上,還是一片暖陽。休閑的市民三三兩兩。有的人趁著周末,專門陪伴著老父親老母親在山上自由走動,老人們臉上也綻露著幸福的笑容。因為作兒女的,平時都忙得慌,周末是盡孝的大好時光。年輕的情侶們,手挽著手,盡情地享受著這冬日的暖陽,他們在心中勾畫著未來的理想。蹣跚學步的孩童們,無憂無慮地嬉戲,他們稚嫩的笑聲在山頂廣場上蕩漾。孩童們時而跌跌撞撞,時而搗蛋撒嬌,我知道他們正在幸福地成長。當今的小孩子們真的讓我等羨慕和向往……
還有人坐在條凳上,靜靜地享受著冬天的暖陽,看著那些打籃球的小伙子們,欣賞著那些打扮時尚的女郎。
我站在云燕樓旁,放眼遠方。天空是那么湛藍,云朵是那么潔白,山城是那樣嫵媚多嬌,上山的.市民是那樣的優(yōu)雅從容。我的心情也如孩子們一樣。我激動地胡謅幾句,用以答謝這難得的暖陽:
周末休閑好時光,
饅頭山上逛一逛。
冬日太陽暖洋洋,
游人心情很舒暢。
冬日的饅頭山喲,你仍是山城的一道靚麗風景!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8
山,白日遠看,一片片濃綠,一層加一層,濃厚得像油畫,像天空的調(diào)色盤,悠悠中泛著白光。近看,樹影婆娑,影影綽綽,不知名的樹兒、花兒、草兒,堆在一塊,高高低低,里里外外,一片繁榮。
山,看著,清淺橫斜的枝椏,綴著深綠淺綠的葉,枝枝椏椏膩在一起;聞著,石榴的芳香,龍眼的澀澀,五針松的發(fā)苦、青草的微微充斥鼻尖;聽著,洞里有爬行動物尾巴搖曳聲,有帆布風箏咧咧作響,有孩童的追趕聲。山是一個巨型的玩樂世界,即使我出走遠方,山,依然折疊卷縮在記憶深處里。
而今夜重返山里,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原來我不曾完整認識他,那個在記憶以來一直在眼里,心里的山。
今夜我要重新編織他,把那折疊的山脊梳理打開,翻晾那窩了良久的枝葉,把他重新綻放在夜風里,讓夜風為他舒展身姿,讓沒有星月的夜為他描色。我要靜靜地聽夜晚的山在說什么,用一種無聲的語言。
然而我聽完是靜靜的,身體是靜靜的,心是靜靜的,甚至忘了自己。我的語言是如此的蒼白。夜的山像是一個無形的磁場,把我的語言,把我的意識,悉數(shù)都收了去,只剩下一具呆呆的軀體記錄著這樣的夜山。
我看的并不多。夜里的山是黑色的,不同白日。即使環(huán)山的道路布著點點星燈,我依然看不清。夜風駕著小車,撐著我的雙臂在飛,空氣中有白皮松、五針松的松木味,澀澀的后面是清香,偶爾混著夜來香時濃時淡的味道,偶爾有草木被收割后清冽的草香。
這樣,嗅覺被打開了。車已進入一個彎道,一抹濃色過后,前方路邊立著盞高高的泛著幽幽黃光的燈。燈下,香樟早春的嫩葉還在鬧騰,在泛綠的枝椏下懸掛著的',有卷著的粉白,有半卷半開的棗紅,有全然舒展的嫩綠。夜風下,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晃悠著,不同白日里層層疊疊的綠,那嫩葉在這樣的夜里是來炫色的。
那幽黃的燈光逆著這不知深淺色的葉,投在濃墨般的柏油路下,柏油路上立即上演一場你追我趕的啞劇。那柏油也應景地成了畫幕。待車再繞過彎道,才驚覺暗黑的柏油路根本就是只伏地魔,汨汨鼓鼓的油墨往你腳下身后淌流下去,似乎有種神力將你卷下山去。
曲曲繞繞,時緩時急,終于,我們到了山頂。山的頂端,看了一眼,突然有一種神靈歸位的錯覺沖刺著胸膛,在嗅覺、視覺、味覺完全清醒之后。
原諒我,我把山埋藏得太久了。
這樣的夜山,人不敢輕易發(fā)出聲響,不是怕驚動山神,而是滿心的激動和滿腔因冷冽山風而隱隱的作痛,壓制不住,只能靜靜看著,看山述說他獨有的海的故事。
今夜沒有星月相伴,更顯得山的海有獨特的美。城市的夜,被點點燈星點亮,點點星光密密麻麻地點綴著城市的每個角落,形成城市的星海。縱橫交錯的高速路燈,如一條條彩帶橫穿其中,墨色的江水泛著悠悠的光。這樣的燈海是夜的星海,是山的夜海。但山不語,點點星光似乎說著什么,又似乎也隨同安靜著。
然后靜靜地,靜靜地,我也被這種神奇的力量催眠著。山的夜風繞在我身邊,吹散我滿身的喧囂,吹散我滿腦的思緒,吹散我滿心的惆悵,就只剩下靜靜,靜靜。
原來山也有海的一樣的世界,也有海一樣神秘的力量,讓人把視線放得更遠,讓人把自己變得渺小,讓人的心通過風通過夜通過視野,慢慢地洗滌清凈。
但這樣的夜山又不同于白日的山,他更厚重更內(nèi)斂,又不同于廣袤的夜海,他無聲無息,他悄悄地隱沒自己,隱在夜色里,不發(fā)出丁點聲響。
他在自我的同時,更是真誠得無我。
夜深了,山的海慢慢地幻滅,夜色重新為山鋪上濃濃的墨,如夜晚的海,然而山在意嗎?我在意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這時候的自己輕飄飄的,仿佛也要沒入夜色之中。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9
學校搬到大嶺溪已是去年九月的事了,可能是生性就懶得爬山,或是沒太多的空余時間,就連同事茶余飯后談論的什么公園也沒能插上嘴,后來一打聽,才知道叫“洋麻山公園”,而且就在學校的北面圍墻邊,僅隔著一條7、8米寬的柏油路。
一天,女兒問我:洋麻山種滿了洋麻嗎?我啞了——上一趟不就有答案了嗎?正巧,妻子老抱怨沒帶她出去玩,就這樣,周日,全家來了個區(qū)內(nèi)免費旅游,上洋麻山看洋麻。
由于路是上班的路,熟得很,出了家門,小區(qū)外右拐,直行,大約走了三公里,到了隘頭村部,左拐,又直行三五百米,一行“洋麻山公園”五個大字擺在眼前。
女兒掏出“蘋果”開始忙碌起來,偶爾還會臭美一番,亮個poss玩起自拍。上山的路有三條,沒有路標,路也不太陡,我選了中間的石階往上走。石階未經(jīng)打磨,石阡下處的痕跡還在,一坑一洼的,好在三人穿的都是平底鞋,走在上面問題不大。路旁新種了不少景觀樹,我只認得一款含笑,其它的就叫不出來了,可能是平日里缺失養(yǎng)護吧,幾株已干枯了,在萎落的葉子陪伴下越發(fā)顯得孤零,看來樹跟人一樣,環(huán)境的好壞并不能決定成長的軌跡,一生的榮華衰敗不僅得依托自身的遺傳基因與打拼,還得有來自第三方的精心的呵護,最起碼應當是點滴的照顧。
三十年前,剛踏出校門的我被扔到了這,當時是同安最窮的鄉(xiāng)的最差的一所初中任教。沒人聽我講述家里的困難,為調(diào)回到母親身邊照顧她也曾受到當官的戲弄,一個同學的父親拍著我的肩膀說:你呀,這輩子連找老婆都難咯……
老婆在后面推我,發(fā)什么呆,上呀。噢,走神了。
上了個平臺,一條二米寬的紅色的塑膠路順著半山往眼前延綿了去。聽友人說,曾騎車上山,看來就是這道吧。沿著道往上,爬了十幾級臺階,照例是沒有雕琢過的,一眼不大的人工池鋪在腳底,一片老大的水泥布從山上掛到池邊,又陡,倘若有眼山泉順布而下,定是一泄無遺,想留點在山間會是奢望,已經(jīng)有好幾天沒下雨了,眼前似乎就從沒有淌下水,干干的,有點燙手。
據(jù)說,這就是山上唯一的瀑布,五六十米高的落差把池中的陰翳瞬間蕩滌無存,可惜今天未能見到此等壯觀的場景。池邊造一涼亭,防腐木,高約二米有余,倒是處遮陽的好地。亭邊稀疏的種了些富貴竹,肯定疏于養(yǎng)護,沒怎么有精神。
女兒四處找洋麻,卻也沒見著,沒見著她行前上網(wǎng)搜到的洋麻的影子。
順著紅道,三人又往前尋。拐了個小彎,又一大坑出現(xiàn)了,可能就是友人嘖嘖的那個山里湖吧。
上了木棧道,腳底依然沒有多少水氣,“湖”中僅?蓱z的一汪,如果真的如牌上所寫的“禁止捕魚”提示的話,現(xiàn)在底下肯定為了爭搶領地而斗個你死我活吧,可惜水面依舊是平靜的,或是水中根本沒有魚,或是魚兒根本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壞,或是……我還在納悶:連續(xù)幾天的大雨滂沱,怎么在這里絲毫沒了蹤跡?這坑的胸懷就那么大嗎?來而不拒,都吸收了嗎?
太陽爬的老高了,似乎在暗示著什么。腦子里忽然閃出一句:這是一潭絕望的死水……可又立馬收了回去,怕被人聽去了。
有點風,不大的水面微微泛起漣漪,象是底下有什么生物在動。
一出來,就被兩側的綠樹包圍了。較多的.是相思樹,這樹我懂,本地很多,可能跟它唯美的名字有關吧。還有幾株果樹,有香蕉、桃子、芒果,長勢蠻好的,看來這地還是適合的。倏的,有只山雞從草間飛出來,不,是兩只,另一只后腳也跟著出來了,一前一后往高處飛去。由于有段距離,只看到它的羽毛黑里帶紅,紅中有黃,黃里又有金,特別是它的尾巴,長長的,就如電視上演繹的舊時仙女的衣帶,俊美飄逸,可能是被我們一行驚起的吧,轉瞬間又藏的沒了影跡。
這倆小精靈,把我來逛山的所有念想全勾了去,可能是它們的友好相隨,也可能是它們的恩愛(我猜的),更可能是它們的以山為家以樹為伴以寂靜為溫床吧,反正,我喜歡!
下山是小跑的,兩邊有什么,全沒了記憶,似乎真的被那小精靈抹去了吧。
女兒好像又記起了什么,左顧右盼的。我猜,肯定是又在找洋麻吧,這一路真的沒見到它,是早沒了還是壓根就沒有,誰也說不清,反正到了山腳仍沒有見到。
或許,這洋麻山中的洋麻只是個符號,是個標記,山的招牌。
但我更愿它應該是當?shù)厝藢^去的一種珍惜,對現(xiàn)在生活的一種樸素的表述,或是對人生的一種期盼,淡如水,靜靜的流淌……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 篇10
閑來無事,邀一群好友,隨飛翔戶外驢友群穿越錦山。
錦山位于贊皇與井陘交界處,傳說秦始皇曾巡游于此,題“錦繡山河”四字而得名。
早上8點,32人的大隊伍從嶺根底村出發(fā)踏上行程。驢友們在導游的引領下,沿山谷蜿蜒而上。山間殘雪未盡消融,踏上去“咯吱”、“咯吱”作響。溝里小溪一路相隨,俏皮的泉水不時從山根下、石縫里、草窠間冒出頭來,匯聚成溪。小溪在草窠里游走,在山石間環(huán)繞,歡快而又和諧,間或從石崖上奔流而下,飛珠濺玉一般。潺潺的水聲似空谷絕響,如天籟之音,顯得格外的空靈透徹,清脆悅耳。溪流成潭,深可見底,游人從旁掠過,倒影清晰可辨,山風吹來,蕩起陣陣漣漪,更顯裊裊婷婷。再往上走,突見山崖之上掛一冰瀑,晶瑩剔透,如翠如玉,覆蓋在紅色的砂巖之上,宛如少女的肌膚穿著潔白的沙衣,嫵媚而不妖冶。
離開山谷,依山而上,上得山脊,豁然開朗。山脊便是贊皇井陘的界線,因防山火,脊上的樹被砍光,作隔離帶。涼風吹來,深吸口氣,甚覺清新甘冽,沁人心脾。環(huán)顧四周,群山莽莽蒼蒼,層巒疊嶂,陰坡的雪還未融化,以山脊與山溝分界,盡顯陰陽相隔,黑白分明。遙望錦山,已是近在眼前了,紅色的懸崖峭壁圍攏成半圓,山頂上密密匝匝的樹木,像潮男留的“朋克”短發(fā)(兩邊很少或沒有,中間直豎的一種流行發(fā)型)。靠得愈近,錦山愈顯得高聳偉岸,崚嶒的山崖像鎧甲,像鱗片,從山谷中拔起,直沖天際,裸露的山頭有的如犀牛望月,有的如夜叉探海,有的如雄獅怒吼,不由得讓人慨嘆鬼斧神工,天地造化。
山中無甲子,山里的小動物們過慣了自由恬靜的生活,不知人世間變幻,盡管有人來游,山鴉兀自 “哇”、“哇”……吟唱著自己永不變調(diào)的山歌,有時他也會飛翔,漫無目的地在蒼茫的天空中來去回還。山崖上不知名的小鳥蹦蹦跳跳,來回覓食。林間小松鼠拖著長長的尾巴,忽隱忽現(xiàn),機警地躲避著游人的視線。
女人永遠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旅途中有了女人就增添了許多的生機與活力,F(xiàn)在的女人既豪放又時尚,群中的女驢友向來是巾幗不讓須眉的,無論攀巖登高,還是披荊斬棘,從不甘為人后。登到高臺之上,女人們各自解下五顏六色的圍巾,或披或戴,或順風扯旗,迎風招展,擺出各種姿式,配以桃花般的笑靨,婀娜的身段,更顯得青春嬌美,儀態(tài)萬方。
上到山頂,俯看兩山之間,一座吊橋飛架,天塹變通途。山間一根石柱高聳,正好變作吊橋的橋墩,構思之妙,巧奪天工。吊橋連兩山,好像給相對無言卻久已相許的`一對情人牽上紅線,使之暗通款曲。走在橋上,向下探視,如臨深淵,下面影影綽綽、蒙蒙瞳瞳,辨不清為何物。膽大的驢友,故意左踩右踏,搖晃吊橋,引起女人們一片尖叫。
過得橋來,匆匆吃掉所帶面包香腸,聊作午飯。從吊橋左轉,遠遠望去懸崖絕壁間一座廟宇映入眼簾。順著山崖棧道,來到廟前探視。原來,是座觀音廟,崖窟之中,凌空建橋,將觀音像安放在橋面,外安一道鐵門,即成一廟。橋面距窟底數(shù)十丈,不知工匠們?nèi)绾谓ㄔ。有人猜測觀音像可能是從山下吊上來的,不知有幾分可信度。廟里,觀音盤腿而坐,手持凈水瓶,面目清秀端祥,羅漢天將周邊護持,金童玉女站立兩旁。“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觀音能舍卻人間奢華,來此當值,實屬來之不易,于是在功德箱中奉上油錢,以表敬意。
一路下山,已是午后,太陽西斜,光線更顯柔和。光條條的枝丫或掛幾片枯葉在風中瑟瑟抖動,背襯著黛青色的群山層層疊疊、朦朦朧朧,好似一幅蒼涼濃重的水墨畫,不禁使我想起一首詩來,略作改動,“枯藤老樹寒鴉,殘雪西風斷崖,夕陽斜照,山下梯田湖泊農(nóng)家!
山坡上,到處一片片的灌木叢,樹下滿是層層的紅葉,落紅滿地,遙想金秋十月,必是欣賞紅葉的好去處,未盡之意,留作明年再來,定是另一番別樣的風景。
【后山那些事隨筆雜文】相關文章:
關于車神二三事雜文隨筆10-12
我的那些事隨筆10-04
隨筆:村后山的秘密10-08
那些人那些事隨筆日志10-07
散文日志隨筆:那些年那些事10-05
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美文隨筆10-12
茍且雜文隨筆10-12
隨筆吧雜文10-12
堅持雜文隨筆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