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票證時代的記憶
票證時代雖限制了人們的生活,卻也保障了供需平衡,使國民經(jīng)濟度過了困難時期。想知道作者怎么寫的?請往下看
票證時代的記憶【1】
回首往事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值得回憶的故事。
近來?囱胍晩蕵饭(jié)目,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小品《糧票的故事》,卻不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索。
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我,從糧票想到了布票、油票、肉票,想到了整個票證時代,那是計劃經(jīng)濟時代的產(chǎn)物,是商品供應(yīng)匱乏年代的一種管理模式。
在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國家為了保障供需平衡,對城鄉(xiāng)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實行計劃供應(yīng),按人口發(fā)放糧票、布票、油票等。
那個時候,票證就是“通行證”,就是“護照”就是“命根子”,有時沒有票證,有錢也寸步難行。
這表面上看起來輕飄飄、軟塌塌的紙票,就是好使、管用,具有硬性和剛性,響當(dāng)當(dāng)?shù)摹?/p>
那個時候,吃飯需要用糧票,吃油需要油票,穿衣買布需要用布票,割肉需要用肉票,這是人人都需要的,是日常生活所離不了的。
那時候,就是因公出差,吃飯也需要糧票,農(nóng)村戶口的還需帶著糧食到糧管所里兌換出糧票,否則,吃飯真就成了問題。
說到這里,我就有親身感受,我母親當(dāng)年曾被授予全國、省、青島、平度市“三八紅旗手”,當(dāng)選為省、青島、平度市等各級人大代表,每年參加會議很多,每次參加會議前,都要攜帶著糧食到鄉(xiāng)糧管所兌換糧票,當(dāng)時兌換糧票還有數(shù)量限制,找找熟人,還能多兌換點,到了會議報到的時候,到會務(wù)組交足了糧票,才能確保會議期間的一日三餐,否則,看似不大的事,在那個年代就是件很麻煩的事。
母親曾說過,個別代表臨報到的時候,忘記帶糧票或沒辦理好兌換手續(xù),結(jié)果讓會務(wù)組費了許多周折,工作人員自己先墊上,才解決了吃飯問題。
所以,母親每次開會前,都想方設(shè)法兌換足糧票,寧肯帶的富余一些,也不虧欠著,其實,這也應(yīng)驗了當(dāng)年的一句俗語叫:“窮家富路”。
母親開完會回來,常常把節(jié)余下來的糧票遞給我,讓我隔三岔五地到城里的飯館飽餐一頓。
記得當(dāng)年平度城只有東關(guān)、西南門兩個飯店,而且買飯大都用糧票,這就將許多客人拒之門外,我就瀟灑地拿著母親開會節(jié)余的糧票,吃上了西南門飯店的韭菜包子、東關(guān)飯店的油條,喝上了東關(guān)飯店的面條。
我至今仍記得當(dāng)年東關(guān)飯店的油條是一斤糧票加四角錢,可秤油條一斤二兩,面條是二兩糧票加一角一分錢一碗,我也記得糧票的用處,我更記得母親對我的關(guān)愛,每每想起糧票來,我更懷念天堂里的母親。
當(dāng)年的布票在農(nóng)村確實是件好東西,有了布票,那大閨女、小媳婦都會喜得合不攏嘴,躲到一處
盤算著割塊什么鮮艷的布,做件什么花花衣裳,再湊到一起一商量,緊接著就會傳出“嘻嘻哈哈”的笑聲,就是這笑聲也會令上了年紀(jì)的女人羨慕嫉妒半天,遇人就會說,你看看這些小騷X們不知道怎么顯擺了。
其實,這是布票給她們帶來的歡樂。
布票能給她們帶來歡樂,也能給她們原本歡樂的生活帶來郁悶。
有時三人一伙、五人一幫簇擁著來到了供銷社,供銷社里又新進了大花布,這個說:“這布真漂亮!”那個說:“你如果做件衣服穿著肯定很漂亮!”經(jīng)這么一說,這新進的布料在她們眼里就更值錢了。
這個也想買,那個也想割。
可到家里和母親一算計,這布票怎么也湊不起來,于是就東湊湊,西借借,“你借我?guī)壮卟计奔庇,過幾天還你。
“有塊布俺閨女看好了,布票不夠了,先把你這里挪用幾尺。
即使這樣,有的還是湊不齊這布票,眼看著那中意的布料就被別人搶凈了,開始那個急,后來那個郁悶就別提了。
看著自己的伙伴們買回來合意的布料,照著苗條的身材比量著,聽著別人的夸贊聲:“這布料就是給你做的,你做件上身肯定很漂亮!”聽著、聽著就會扭頭就走,醋勁上來了,心里就會更酸了,更郁悶了,那個時候的布票竟有這么大的作用。
其實在計劃經(jīng)濟時代,票證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一個人的身份特征,我在高中時代有著很深的印記。
那時候,我和同學(xué)們都從家里帶來一提籃、一簍子的玉米餅子、紅薯,用包袱或口罩布做個布兜,將玉米餅子、紅薯裝進布兜里放到學(xué)校伙房的籠屜里蒸著吃,有時一兜子紅薯就會被擠爛,這時候,就會低著頭、灰溜溜地提著一兜擠爛的紅薯躲進教室,悄默聲地迅速把它吃完,過后還有點如釋重負之感。
而每每看到有的教師用糧票領(lǐng)回了雪白的饅頭,左手用拇指和食指捏著,右手端著稀飯,似乎還有點夸張動作,我感到那動作是多么瀟灑,心生嫉妒,我當(dāng)時就暗暗發(fā)誓,將來也要吃“公家糧”。
那時候的肉票雖不常用,可人長期不吃肉也受不了。
不用肉票而能買上肉的人就成了香餑餑了。
那個時候同班的女同學(xué)的哥哥在食品站里殺豬,鄰班的男同學(xué)的父親就在食品站里當(dāng)站長,他倆那時學(xué)習(xí)都不好,可都讓同學(xué)們羨慕,因為他倆能讓同學(xué)們吃上肉。
下午上課前,常見他倆提著一斤斤肉搖搖晃晃地從食品站走來,把肉遞給同學(xué)也不忘說:“今天肉不多了,剩這塊不太好,將就著吃吧。
同學(xué)連連道謝,因為這是不用肉票買到的肉。
我記得那時也讓鄰班男同學(xué)買過肉,通過買肉更熟悉了,同學(xué)情更加深了。
現(xiàn)在想來,票證在限制人們某些方面的同時,也能增進人們的情誼。
票證時代曾限制了我的日常生活,也給我開過綠燈。
在工廠剛上班的時候,職工每月的油票根本不夠用,而到集市上很難買到質(zhì)量好、價格便宜的花生油,那個時候,我母親正在村磨坊工作,有的同事就找我?guī)兔I幾斤花生油,我總是滿口應(yīng)承下來,滿足了一個個同事的需求,徒增了我的優(yōu)越感,這也是票證時代給我留下的很深印記。
票證時代雖限制了人們的生活,卻也保障了供需平衡,使國民經(jīng)濟度過了困難時期。
到了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廢除了票證制度,人們徹底告別了票證時代。
票證時代也留給了人們時代記憶和美好的回憶。
鄉(xiāng)村的夏夜【2】
徜徉在夏天的濃濃夜色里,我又不自覺地想起了過去鄉(xiāng)村的夏夜。
那時的鄉(xiāng)村沒有電,沒有電視機、錄音機等娛樂設(shè)施,就連收音機都少得可憐,就是在這樣看似單調(diào)、乏味的鄉(xiāng)村夏夜里,人們卻把它打理的生動有趣,豐富多彩,每每回憶起過去鄉(xiāng)村的夏夜來,我總覺得耐人尋味,令人難忘。
每天到了掌燈時分,家家戶戶差不多吃完了飯的時候,門前的空場地里就開始有說話的聲音了,聽到說話聲,有人在家里就待不住了,拿著板凳或提上馬扎子就出來了;有人就用胳膊夾著自己打的草扇子,端詳個透風(fēng)的地方放下;還有從各個胡同口陸陸續(xù)續(xù)的上人了,空場地里的人就漸漸地多起來了,見了面相互打著老套但還親切的招呼:“吃飯了?”“吃了,你也吃了?”有時還添油加醋地說說天氣情況:“今晚一點兒風(fēng)也沒有。
“可不是,今晚不涼快,不透氣”“可能憋著雨。
拉著呱的空當(dāng),人就越聚越多了,也就更熱鬧了,這時候的人就明顯地聚散開了。
有的七八個人圍了個圈,把個小收音機圍在中間的,有時聽收音機里的新聞和娛樂節(jié)目,那時更多的是聽劉蘭芳說評書《楊家將》、《岳飛傳》,聽得津津有味,有時評書說完了,人還圍在那里。
有的五六個人則把一個老人圍在了中間,聽老人講鄉(xiāng)村版的《楊家將》《岳飛傳》《呼延慶打擂》《孫臏》……似乎比劉蘭芳講得還逼真、生動,旁邊還有帶著興趣問的,還有插話補充的,這就更來了興趣,往往聽著聽著就入了迷,直到人走的差不多了,說書的老人也有點累了,也會幽默地來上一句:“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這才罷休。
還有的中年男女湊到一起,天長日久哪有那么多好話說,平時不好說的話這個時候打著哈哈也就說出來了,時不時地還帶上幾句葷話,那時沒有黃段子,也就相互之間開幾句玩笑,耍耍嘴皮子,也會引來一陣陣笑聲,劃破了鄉(xiāng)村夏夜的長空,有的乘興也說上一二個略微帶黃的小故事,渲染一下夏夜的氣氛,孩子們聽著也裝沒聽著,兀自玩著。
到了夏日較熱的夜晚,青壯年男女則打著手電到村子的東河、南河里,乘著夜色的掩護,分段裸浴,女人們則選擇比較隱蔽的上游,無所顧忌地嘻嘻哈哈洗澡,有不自覺的男人總要用手電朝著笑聲的地方照一照,招惹的是一二句嘻罵聲。
鄉(xiāng)村的夏夜里還有蛙鼓陣陣,百蟲聲聲。
蛙鳴、螢舞、蟲飛……那是記憶里永遠抹不掉的場景。
兒時陪伴著家人和小伙伴在大街上乘涼,聽到東河里、房前屋后、田野邊不時地傳來悅耳的蛙鳴聲,此起彼伏,聲聲入耳,我便好奇地問身旁的祖母:“奶奶,青蛙為什么叫起來這種聲音?”奶奶先是笑了笑,接著便若有所思地給我講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河里、田野上是沒有青蛙的。
有一次,一個老漢和老伴過河,突遇上游來了大水,河水上漲,把老漢的棍兒和老太太的褂兒沖走了,老漢不停地喊叫著他的“棍兒”、老太太不停地喊著她的“褂兒”順河水追去,結(jié)果,老兩口都被河水沖走淹死了,最后,變成了一雄一雌兩個青蛙,不停地叫著“棍兒、褂兒”,繁衍生息,青蛙越繁殖越多,叫聲越來越大,才有了如今這么動聽的蛙鳴。
聽著祖母講了蛙鳴的故事,覺得很有意思,再細聽、分辯著青蛙叫出“棍兒、褂兒”聲,還真像故事里說的那樣,感到叫得更好聽了,屏息靜氣地聽一會兒,時而東河里的青蛙叫,時而屋后田野里的青蛙叫,像是蛙鳴打擂臺,似乎在比試著誰叫得好聽、叫得更響。
時而四周的蛙鳴聲又一個頻率了,蛙鳴聲匯成一片,仿佛是一場蛙鳴音樂會。
多年來,我一直分不清這美妙的蛙鳴聲。
離開鄉(xiāng)村,離開田野,來到小城,居住在鋼筋、水泥的組合里,也遠離了蛙鳴,心中頓感悵然。
回老家時,偶爾想起那久違的蛙鳴,走近記憶中的小河、田野,遍尋記憶中的蛙鳴,可小河幾近干涸,田野農(nóng)藥味很足,哪還有青蛙的生存空間?哪還能聽到蛙鳴?青蛙寂寥,蛙聲寂寥,夏夜寂寥,鄉(xiāng)村往日里那蛙鳴螢舞的夏夜黯然沉寂了。
在兒時的記憶碎片里,鄉(xiāng)村夏夜還常見到一種飛蟲叫螢火蟲。
那可是一種精靈,就像夜空中的一道道流星,在夏天的夜空中飛舞著,給寂寥的夏夜帶來燦然和靈動,給悶熱的夏夜帶來一陣陣清風(fēng),給乘涼的大人們帶來情趣,給我和小伙伴們帶來玩興,給鄉(xiāng)村的夏夜帶來了畫意詩情。
寂寥的夏夜里,悶坐在大人們身邊的我們,每當(dāng)看到一盞盞小燈籠似的螢火蟲翩然飛來的時候,就會一躍而起,朝著螢火蟲飛來飛去的方向奔跑著、追逐著,身后留下的是大人們的一片歡笑聲。
這時的螢火蟲就像故意逗人似的,一會兒高飛,一會兒低飛,我和小伙伴們就會窮追不舍,一會兒高高躍起,一會兒彎腰捕捉,直到把它捉到為止,大多時候都成功了,也有一無所獲的時候,追著追著,螢火蟲就遠走高飛了,留下的是一個個無奈。
捉到的螢火蟲就放在手里把玩,大多小伙伴出入好奇,圍上來看個熱鬧,起初我也不明白,螢火蟲為什么跟別的蟲子不一樣還能發(fā)光,而且為什么在尾巴處發(fā)光?直到長大以后才明白,當(dāng)年我和小伙伴很好地利用了螢火蟲發(fā)光的功能。
后來,捉到螢火蟲后,我和小伙伴們就找來白色玻璃瓶子,放到里面,蓋好蓋子,等捉到兩三個后,就足以照明了。
這時,我和小伙伴們一商量:“咱們到長嶺坡那里捉蟲吧?”小伙伴們總會齊聲說:“好!”于是乎,小伙伴們一起提著裝螢火蟲的白瓶子,小跑似奔向三四里外的的麥田里,剛站到麥田里不久,一種叫“瞎哄哄”的飛蟲就會朝著有螢火蟲的瓶子飛來,因為這種飛蟲只會朝著光亮的地方飛,到處瞎碰亂撞,因而叫“瞎哄哄”,也有叫“瞎撞”的。
我和小伙伴們見“瞎哄哄”飛來了,就伸手去捉,一晚上能捉幾十個。
那時捉“瞎哄哄”只是孩子們的一種樂趣,大人們幾乎沒有捉“瞎哄哄”的,因沒有很好的照明工具,也沒人舍得打著手電捉“瞎哄哄”的。
而孩子們不嫌棄用螢火蟲照明,捉了“瞎哄哄”就可美餐一頓,螢火蟲在孩子們心目中功不可沒。
后來,家鄉(xiāng)的“瞎哄哄”吃出名堂來了,從村里傳到鄉(xiāng)里,又從鄉(xiāng)里傳到縣城里,一步步也傳播出去了,這可能是家鄉(xiāng)水土好的緣故,生長的“瞎哄哄”與別處不同,個頭偏小,翅膀呈微紅色,吃起來很香,這是別處不可比的。
家鄉(xiāng)的“瞎哄哄”出了名,村子里捉“瞎哄哄”的越來越多,初夏,太陽落山之前,男女老少提著手電成群結(jié)隊到長嶺坡附近捉“瞎哄哄”, 也成了山村黃昏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
有的捉了“瞎哄哄”還高價賣到城里鄉(xiāng)里的飯店、酒樓,成了“天上飛的”野味;還有專門在老家設(shè)點收購的,每斤幾十元,有時出高價還買不到。
在城里的上班族也打聽著家鄉(xiāng)有這種蟲,下班后就開著車或騎上摩托車去捉瞎哄哄,總是滿載而歸,老家?guī)讉要好的朋友每年都會給我送上幾斤品嘗,我把它放到油鍋里一炸,油鍋里飄香,再一品嘗,味道很鮮美,這是夏夜的精靈帶來的美。
兒時蛙鳴螢舞的夏夜是浪漫的、靈動的,總是給我?guī)硐蛲、思索和美好的回味?/p>
如今,那富有浪漫色彩的夏夜不見了,思維深處滯留的是動聽的蛙鳴,眼前飄舞的是夏夜流螢。
前幾天晚上徜徉在小城植物園里,我又聽到了蟲聲、蛙鳴,這蟲聲伴蛙鳴,一如植物園里的蟲豸大合唱,這久違的蛙鳴鳴聲已敲開了我的心扉,勾起了我的縷縷情思,把我?guī)нM了一個蛙鳴螢舞的夏夜,讓我做著一個美麗的夢……
如今,鄉(xiāng)村夏夜拉呱的少了,說故事的幾乎沒有了,蛙鳴螢舞的光景也很少了,心中不覺有點悵然若失之感。
我更懷念昔日的鄉(xiāng)村夏夜,那是值得回味的,也是令人難忘的。
麥子熟了【3】
前幾日下鄉(xiāng),偶然見到了幾塊麥田,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金黃,微風(fēng)吹送,掀起了滾滾麥浪,一如在大地上抖動一床大的黃色的絨毯。
再索性按下車窗玻璃,瞬間送來陣陣麥香,我不禁想到了麥?zhǔn)諘r節(jié)家鄉(xiāng)人常念叨的一句口頭語:麥子熟了,好割了。
今天,在微信朋友圈,我看到攝友拍攝了一組照片名叫《農(nóng)耕富庶地,膠東金糧倉》,攝友大概登高望遠,俯拍出遼遠的一片金燦燦的景象,滿屏盡是金色的麥浪,此時的我,又想到“麥子熟了”這句話,思維好像在被什么催促著似的,在被什么催促著呢?噢,想起來了,是熟了的麥子。
眼見金黃的麥浪引發(fā)了我思維的波瀾,攝友的照片給思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的眼前立刻浮現(xiàn)出兒時麥?zhǔn)盏木跋,那時候的鄉(xiāng)村都是以生產(chǎn)隊為單位勞動,生產(chǎn)隊長就是生產(chǎn)隊里的總指揮,麥?zhǔn)諘r節(jié),仿佛是參加一次大突擊戰(zhàn),生產(chǎn)隊長帶領(lǐng)著男女老少走向了大片麥田,他一如戰(zhàn)場上的指揮員,站在地頭上一打量,便開始分工:“男勞力割麥子,每人四垅;女勞力捆麥子,要跟上;高年級學(xué)生負責(zé)推麥子,低年級學(xué)生由王紅領(lǐng)著拾麥穗,現(xiàn)在開鐮了!”隨著他的一聲令下,男勞力就如同整齊列隊沖鋒陷陣的士兵一樣,在小麥地頭“一”字擺開,緊接著就拉開了收割小麥的序幕。
麥田里鐮刀割麥子的“沙沙”聲此起彼伏,響聲一片。
男勞力們開始還是整齊并排著的陣勢,接著就像排兵布陣似的變換起來,一會就把麥田像割布一樣豁開了一道道口子,口子在不斷地豁大,陣勢在不斷地往前推進,跟在后面的女人們,只能看到男人們漸行漸遠的背影,不時地夸贊著走在前面的男人們:“你看XXX個頭不高,還真是把割麥子的好手。
”“XXX身大力不虧,也沖到前面去了。
”“看著人家割麥子不慌不忙的,可就是割得快。
”男人們聽到背后傳來女人們的贊嘆聲,似乎像長跑運動員聽到啦啦隊的“加油”聲,一會兒就不見影了,再一使勁就沖到了地頭,坐下來抽了一袋煙,后面的還沒攆上,足以看出割麥子的差距。
等到后面的也割到地頭了,就算一段落,生產(chǎn)隊長高聲喊著:“大伙歇歇了!”聽到吆喝聲,男人們肩上搭上條毛巾,三個一幫,兩人一伙,走到周遭的水庫旁,三下五除二地褪去衣褲,赤條條地跳到了水庫里,沖沖涼,洗卻身上的勞累,享受著勞累后的輕松和歡樂。
女人們則解下了頭上的圍巾,走到水庫壩下的水渠旁,蹲下洗洗手,洗把臉,頓覺清爽、輕松了許多,彎彎的河渠里,不時地傳出女人們的歡聲笑語,響徹在廣闊的田野里,這是鄉(xiāng)村夏天麥?zhǔn)盏囊坏漓n麗的風(fēng)景線。
隨著漸漸長大,到了麥?zhǔn)盏臅r候,我還參加過學(xué)校統(tǒng)一組織的“三夏支農(nóng)”勞動,搞好夏收、夏種和春播作物的夏管,其實重點就是幫著搞麥?zhǔn),那時,最經(jīng)典的一句話叫:“虎口奪糧”,形象地說明了麥?zhǔn)占竟?jié)的緊張氣氛,要求學(xué)生們?nèi)σ愿案愫孟氖障姆N,顆粒歸倉。
我們?nèi)嗤瑢W(xué)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輪流幫助本村各生產(chǎn)隊搞麥?zhǔn),田野里,我們揮汗如雨;場院里,我們挑燈夜戰(zhàn)。
每到一個生產(chǎn)隊,都像來了一支“增援部隊”,都會突擊完成一項艱難的勞作,麥?zhǔn)杖蝿?wù)就會很快完成;每到一處,都會傳出一陣陣歡聲笑語。
那時的麥?zhǔn)眨际?ldquo;人海戰(zhàn)術(shù)”,每到一地,全班都拉開了戰(zhàn)線,記得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末,在老家村北頭那茫茫的一片麥田里,我們兩個班的一百多號人拉開了收割小麥的序幕,都是同齡人,都在比試著干,誰也不服誰,誰也不嫌累,爭先恐后,都怕被別人落下。
一會兒,張三沖到前面去了,一會兒李四又追上了,再一會兒,王五又攆到頭里去了,整個麥田里都呈現(xiàn)著熱鬧緊張的景象,似乎這不是麥田,而是角逐場,那時正年青的我們,血氣方剛,熱血沸騰,麥?zhǔn)諡槲覀儎?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麥田成為了我們的練兵場,茫茫的麥田里留下了我們幾多汗水,也留下了我們?yōu)榧亦l(xiāng)人民搶麥?zhǔn)盏囊黄嗾\之心,還有同學(xué)之間集體勞動的深情厚誼,這樣的場面不管過去多少年都永難忘。
記得更有意義的是,麥?zhǔn)諘r節(jié),我們還走村串鄉(xiāng),到潘家、寶店等村子、生產(chǎn)隊幫助搞麥?zhǔn),周遭村子的遼闊麥田里,隨處可見我們的身影,時而能聽到我們歡樂的笑聲。
在那炎炎的夏日里,幫助寶店村收割小麥的時候,這個村的鄉(xiāng)民怕我們中暑,派人擔(dān)著綠豆水漫山越嶺送到我們面前,從綠豆水里浸泡著的諸多綠豆里,我感受到了這是對我們的最好獎賞,從他們的獎賞里,隱隱感到了少年之我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后來,在單位上班的時候,每每到了麥?zhǔn)盏臅r候,我還依然回家?guī)椭沱準(zhǔn),為了提高速度,提前磨好了鐮刀,為了避開炎熱天氣的曝曬,我早晨三四點鐘就起床了,提上鐮刀,披星戴月地奔向了靜寂的麥田里,鐮刀霍霍地割起了麥子,等到別人都上坡割麥子時,我家那一塊麥田都快割完了,每到麥?zhǔn)盏臅r候,我總能想起回家?guī)椭崭钚←湹那榫,現(xiàn)在想來,還有點親切的滋味。
再后來,單位里組織部分黨員到大田鎮(zhèn)扶貧村幫助收割小麥,我積極報名參加,和領(lǐng)導(dǎo)、同事一起幫助扶貧村百姓收割小麥的感受又不同,置身于他們的麥田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太不容易了,我們應(yīng)該盡全力幫助他們從“虎口中奪糧”。
于是,我們幫了這家?guī)湍羌,直到全部收割完?/p>
說實話,割麥子可是件苦差事,等到我們返回城里的時候,都已累得精疲力盡,可我們心里是痛快的,因為這樣的麥?zhǔn)帐欠浅S幸饬x的。
如今的麥?zhǔn),已不見了?dāng)年的大隊人馬,更不見了揮舞鐮刀的刀光蹤影,處處麥田里響起的是收割機的轟鳴聲,既減輕了收割小麥的勞累,又是割、收“一條龍”。
可我總感到缺少了點什么,缺少了往日集體手握鐮刀割小麥的熱鬧場景,有時我還真想拿起鐮刀,走向麥田,找找當(dāng)年那種割麥子的感覺,咀嚼、回味當(dāng)年那一幕幕割麥子的情景……
【票證時代的記憶】相關(guān)文章:
發(fā)票退票證明11-10
發(fā)票退票證明10-07
高速票證工作總結(jié)11-24
工程開稅票證明10-05
開稅票證明范文10-06
單位開稅票證明10-06
開稅票證明怎么寫10-06
匯票證明信格式11-10
票證管理工作總結(jié)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