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電話的那邊散文隨筆
有一個多月沒有見兒子了。這對我來說本來就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了。由于工作離家遠,孩子百天后就交給了婆婆和公公。所以一年也就能見兩三次,每次在一起也不過一個星期的時間。
可能是由于自己沒有帶孩子的緣故,總覺得他長的特別快。從他呱呱落地的第一聲哭泣到如今已一年半有余。這一年半期間,他從襁褓中的嬰兒到開始和大人交流感情,從蹣跚學步到學會走路,再從咿呀學語到能說出簡單的詞句,這每一步的成長無不使他遠在異鄉(xiāng)的父母為之驚訝而欣喜。
電話能傳情,每次與兒子分開一個月之后,一遇到閑暇的空間,我總習慣性甚至不由自主地望著身邊的電話想上老半天。對著電話發(fā)呆也是由于不好意思天天打攪婆婆與不由自主想聽聽電話那邊聲音的矛盾之所在,即便這樣,有一段時間我也幾乎是天天撥通婆婆的手機,即便是聽到婆婆講講兒子的故事,我也心滿意足了。
兒子7個月的時候,開始會叫爸爸了。每每電話一通,婆婆總會讓他喊一聲,聲音很清脆,而每每遇到這樣的情況,坐在我身旁的丈夫卻不支聲,我有點奇怪甚至氣憤。孩子叫爸爸,他不但沒有吭聲,反而像若有其事的樣子,沒等我開口,他竟然說:“孩子也許以為爸爸就是黃瓜或者西紅柿什么能吃的東西呢” 。我忍不住大笑,可冷靜下來以后,總覺得這句話的份量太重。
和往常一樣,今天早上我又一次撥通婆婆的手機,然而與往常再也不同了。以前的兒子只會喊個爸爸,而今天卻叫“媽媽、奶奶、爺爺……”,這一刻,本應(yīng)該說是無比高興,可我卻不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一種感受。是一種想念,是一種幸福,還是對自己沒能盡到一個做母親的責任而惴惴不安?我想這與丈夫之前的感受應(yīng)該是相同的吧。
人都說八〇后新一代的父母都特別幸福,生了孩子依然過二人世界,其實完全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不同,有了孩子就有了一份牽掛,并且孩子更是一個完整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如果和孩子、父母同居一個城市,那固然是好事,父母可以替八〇后的我們分擔一些。然而對于我們這些與父母隔省居住的,而又自己確實無法帶孩子的,誰又能完全理解隱藏在這份清閑背后的思念又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工作之余,我身邊的同事常常說我這個人心特別硬,半年不見孩子好像也不想?蓱z天下父母心,如果非要給所謂的“不想”找份理由,那便是因為思念太多太深而越發(fā)不能打開思念之門。此刻讓這所有的思念化作祝福,愿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子和他的爺爺、奶奶能夠幸?鞓返纳。
不管平凡或偉大,不管貧窮或富貴,我想父母對孩子都是一樣的疼愛,因為血始終濃于水,父親和母親是全世界共同的代名詞和共同的聲音,也愿天下所有的父母能夠健康、長壽。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一日
楊 陽
【電話的那邊散文隨筆】相關(guān)文章:
山那邊隨筆12-28
《在山的那邊》教案12-23
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在山的那邊》教案優(yōu)秀03-29
散文精選經(jīng)典散文隨筆10-26
生活散文隨筆10-26
相處散文隨筆11-23
過客散文隨筆11-23
難堪散文隨筆11-24
離家散文隨筆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