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本來就該是你美文隨筆
冬天很漫長,春天很短暫。
剛捱過冬天,進入春天,周邊的朋友卻都聲稱抑郁了。基本是“新的一天,新的難過;新的一年,舊的焦慮!。
冬天里,萬物世界都蟄伏著,天下大同,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到了春天,一陣春雨,次第花開,萬物喧鬧起來,顯得自己寂然而了無生趣,于是都開始抑郁了。
***
A先生,混到項目經(jīng)理了,子女雙全,要車有車,要房有房,雖然都是貸著。
去年從干活的被舉上項目團隊的頭兒,拼了一年,頗有成效。
然后過了個年,突然感覺被扼住喉嚨似的,呼吸都是從逼仄的縫隙里使盡全身氣力。
這像極了他小時候的溺水經(jīng)歷,一群孩子出去玩水,他本身游的不錯。但是腿抽了筋,水里撲騰、無比恐懼,但周邊的、還有岸上的都以為他玩的高興。就像現(xiàn)在,周邊的人可能覺得A正春風得意、一馬平川,自己卻連呼吸都需要拼盡全力。
A先生基本被“為什么是我”,“為什么又是我”,“為什么還是我”的三連擊,天天無情打擊。當一個人對生活沒有討價還價資格的時候。所謂的決策,其實是被當做工具;所謂的選擇,該是開卷考試的對錯題。
A先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被需要的時候才有價值、才有存在感?墒,真到自己需要的時候,別人都成了既聾且瞎的主兒。親人、妻兒、朋友、同事、領導、下屬,都覺得A很重要,也僅僅是覺得重要和需要他。
A覺得,自己高興的事情沒太多人關注,別人在意的事情自己必須“看見”。這讓他覺得,就算自己是人生的一個演員,我演技越好,角色越出彩,我越任勞任怨,我倒是得到認可了,但是“我”沒了。
“一方面我給每個人都說,你要關心我的角色,評價我的角色,我這個演員不重要,也沒必要關注我。但真到大家習慣了角色,我卻感覺我就沒有任何時間不是角色……”
然后我問他,“當初你溺水的時候,呼喊了嗎?”
“沒有!,“為什么沒有?”,“不知道”。
“那后邊是誰救了你?”
“我自己啊,一瞬間的驚恐,然后我想我會游泳啊,我會自救啊。然后就好了啊……”
“那你以后有后遺癥嗎?還去游嗎?”
“去啊,我喜歡水!
***
B小姐,天生麗質(zhì),大學沒畢業(yè)就被老公搞定了。
當時,在小城市里,原本介紹給她的是老公的哥哥,她沒看上。老公是跟著哥哥來相親的,她覺得本分、陽光、沉穩(wěn),陰錯陽差畢業(yè)就結(jié)婚了。
老公來到大城市打拼,略有成績的時候,把她和孩子都接了來。又生了女兒,一家生活不錯。
她是朋友們羨慕的對象,她也沒有放棄自己,漂亮、知性,有愛好,教育孩子也有一套,幾近完美的生活。
但自從她來到大城市,其實也攪亂了過去老公的生活和工作。獨自打拼、自由自在,在家庭這個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完備的時候,反而顯得既別扭也無法熔融。
矛盾不可避免,是否在意彼此,生活習慣,教育想法,事業(yè)方向……她試圖適應,也試圖掌控,在適應和掌控中,她越來越失衡和煩躁。
她以為做的更多就會回報更多,她也以為她要他就能給予。當初那個周邊都覺得是他下嫁的人,現(xiàn)在一股腦告訴她,當初他們說的是多么的對。
她后來習慣了,他是這個家庭的成員,僅僅是成員而已,她自己也是。她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至于回報,那是可望不可求的事情。她信佛了。
但是,他開始家暴了,酒后。
一開始是胡言亂語,砸摔東西,事業(yè)受阻、合作伙伴不給力或是背叛,諸如此類的原因。醒后會道歉,會沉默,會給她買禮物,帶孩子出去玩,她會嘮叨,選擇原諒。
然后,開始在每一次她伺候酒醉時,或想讓他睡的時候推推搡搡。話里的厭惡和說辭,她只能不停的告訴自己那是醉話。她只能費勁力氣讓他回到臥室,不能給孩子留陰影,是她唯一想做的。再醒來,他會出差,他會道歉,但是是微信、短信,還會買禮物、帶孩子出去玩。
前些天,他動手狠了,她身上青紫,臉被扇腫了,她吵吵著要離婚,她說絕望+失望,在春天里要抑郁了。
***
莎土比亞在《皆大歡喜》中這樣寫到:
“全世界是一個舞臺,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過是一些演員;
他們都有下場的時候,
也都有上場的時候,一個人一生中扮演著好幾個角色!
社會角色(social role)是在社會系統(tǒng)中與一定社會位置相關聯(lián)的符合社會要求的一套個人行為模式,也可以理解為個體在社會群體中被賦予的身份及該身份應發(fā)揮的功能。換言之,每個角色都代表著一系列有關行為的社會標準,這些標準決定了個體在社會中應有的責任與行為。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都在扮演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這里不僅意味著占有特定社會位置的人所完成的行為,同時也意味著社會、他人對占有這個位置的人所持有的期望。
***
拋開“二手車心理”(總覺得自己擁有的事物價值高,或是付出希望得到更大回報),更多的是我們扮演角色不開心,我們希望得到認可和回報,卻放棄角色應該承擔的責任。
我們有一整套的說辭來說服自己,自己是正確的。但每一個角色深層次的、需要負擔的,我們卻視而不見、有意識忽略。
“為什么是我”,“為什么又是我”,“為什么還是我”的三連擊,答案只有一個,“本來就該是你”。
你哭爹喊娘、鳴冤叫屈,失去自我的時候。一句“本來就該是你”,“我”也就回來了,你也不用抑郁了。
春天要是抱怨為什么是我去驅(qū)趕冬天,被夏天替代,春天會抑郁。
春天只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也得到自己該得到的。
扮演好你的角色,尋找角色外人生的意義。
【本來就該是你美文隨筆】相關文章:
美文的隨筆11-22
傷感隨筆美文09-12
關于美文的隨筆11-22
隨筆美文推薦10-26
生活類隨筆美文10-26
你是真實的你嗎隨筆10-13
只因是你隨筆12-20
最初的你隨筆11-05
同桌的你隨筆11-04
曾經(jīng)的你隨筆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