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的心得體會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色教育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色教育的心得體會1
懸崖峭壁上的水長城。遠望紅旗渠,就像一條長蛇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蜿蜒盤旋,說紅旗渠是世界第八大水利奇跡,一點都不為怪。漫步在紀念館,聽紅旗渠的兒女講述先輩們的英雄故事,就像在經歷一次精神洗禮。60年代初,在中國經濟社會環(huán)境極為困苦的時期,一位名叫楊貴的書記帶領林州人展開了一場“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的偉大行動。雖然沒有經過充分的論證,但引漳入林從設想到行動,在最短的時間里,得到了林州人高度一致的支持,立下“大戰(zhàn)八十天引來漳河水”的誓言。
我第一次掉了眼淚,沒有強烈的吃水、用水的愿望,怎么能夠凝聚這樣的共識?紅旗渠在意料之中、意料之外延長了工期,用了近十年的時間。但每家每戶的'付出,每一個刻在石塊上的名字,都用自己的血汗兌現了承諾。楊貴書記身先士卒戰(zhàn)斗在工地上,直到八十多歲的母親去世才答應離開工地回家奔喪;工程師吳祖太日夜繪制施工圖紙,沒來得及見到新婚妻子的最后一面,就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了“有臉吃上紅旗渠的水”有人家把十五歲的孩子送上工地,卻再也沒有等到孩子的歸期……一路淚水漣漣,直到那張萬人歡慶紅旗渠通水的照片浮現在眼前,感動的淚水化作發(fā)自內心的喜悅。真希望自己也生在那時,可以為了一個偉大的夢想奉獻和付出,可以在現場分享勝利的喜悅。
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紅旗渠精神被概括為了十六個字“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為后人所傳頌,其中的開拓創(chuàng)新最讓我震撼。如此浩大的水利工程,且不說國家財政只占百分之十五,人力、物力、財力都是舉全縣之力,光是這一工程中體現出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就足以讓人震撼。沒有先進的水利測量工具,就發(fā)明了用臉盆、板凳和水組合成的測量工具;為了盡快完成四千多米長的通道,從山頂掘了十三口井把兩個工作面變成了二十六個工作面;紅旗渠長藤結瓜的探索,將這項工程打造成了“引、蓄、提、灌、排、電、景”一體的大型灌區(qū)。除此以外,與山西省政府簽訂的補償協議被譽為“最早的拆遷補償”,修渠過程中責任到生產隊、到村、到戶的做法,與十多年以后農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異曲同工之妙。不能不由衷地說,紅旗渠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太行山上的五部曲。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福太行?恐t旗渠精神名揚天下的林縣兒女們并沒有躺在先輩們的成績上睡大覺,而是奏響了與我國時代發(fā)展步伐相一致的五部曲。六十年代,千軍萬馬戰(zhàn)太行解決生存問題,七十年代千軍萬馬出太行解決溫飽問題,改革時期千軍萬馬富太行解決發(fā)展問題,千軍萬馬美太行、福太行,一個與時俱進的林州縣向全國人民宣布:紅旗渠精神永不過時、歷久彌新、永放光芒。
青年洞里的回聲。踏著腳下的青石,扶著兩邊的欄桿,一路走到青年洞,仰望石壁上的中國共產黨黨旗,每一個人都舉起了右拳,氣壯山河的聲音在山谷中回蕩: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zhí)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回程,這次活動已經成為過去,紅旗渠卻成了一座精神豐碑。循著紅旗渠精神照耀的大路,心中無比明亮,國運昌盛、四海升平不僅僅是一種愿望,更是鏗鏘有力的回答:這樣的中國夢,算我一份!
紅色教育的心得體會2
在中心黨委的組織下,我有幸參與了七〃一紅色學習之旅。在焦裕祿紀念館我與其他黨員同志們重溫入黨誓詞,內心深處受到巨大的震撼。
作為黨員,一名優(yōu)秀的共產黨員,一名能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生命的全部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高度體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里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這是焦裕祿同志公仆精神的寫照,也是黨的宗旨在他身上的具體體現。作為一名國有企業(yè)的基地管理與服務人員,就要像焦裕祿同志那樣主動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不斷用黨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切實做到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因此要做到: 第一,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始終不渝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任何時候都決不猶疑、決不含糊、決不動搖。
第二,堅定宗旨意識,始終與群眾心相連、情相依,同呼吸、共命運,做群眾的貼心人,做群眾的主心骨。 第三,堅定發(fā)展方向,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領,把干事創(chuàng)業(yè)熱情與科學求實精神結合起來,把開拓進取與尊重規(guī)律結合起來,把抓好當前工作與著眼長遠發(fā)展結合起來。 學習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轉變工作作風,就是要與時俱進地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不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命題,探索新途徑總結新經驗,賦予焦裕祿精神以時代精神、時代內涵,把焦裕祿精神發(fā)揚光大。要以焦裕祿精神來規(guī)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以黨風帶作風,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
紅色教育的心得體會3
主題黨日的正確打開方式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黨的組織生活方式要創(chuàng)新。主題黨日活動是黨的組織方式的重要創(chuàng)新,要求既要接地氣又要有實效,既要有教育意義又要被廣大黨員喜聞樂見,那么如何組織一場“優(yōu)秀”的主題黨日活動呢?
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是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主要抓手。發(fā)揮支部主題黨日教育黨員、錘煉黨性的作用,需要在突出“紅色+”上下功夫,激發(fā)黨員干部參與熱情,提升黨組織凝聚力、向心力、戰(zhàn)斗力。
追循“紅色足跡”,感懷崢嶸歲月,不忘初心使命
反復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追尋紅色印記是黨課教育的載體創(chuàng)新,是黨員堅定政治信仰、錘煉黨性修養(yǎng)的內在要求。新疆可可托海,一個因礦而興的小鎮(zhèn)。一批批建設者懷著報效祖國的熱情在這里進行了一場撼天動地的`偉大實踐,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淬煉出了“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為國爭光”的可可托海精神。這里也成了黨員教育的重要示范基地,在可可托海地質陳列館內,一幅幅照片記錄著功勛前輩為國分憂的崢嶸歲月。一幅照片就是一段故事,一個人物就是一個典型,它們共同孕育出可可托海精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富蘊縣依托可可托海干部教育學院、縣黨建圖書館等黨性教育資源,以沉浸式的情景動態(tài)之旅,讓黨員們追循“紅色足跡”,感懷崢嶸歲月,不忘初心使命。
聆聽“紅色黨課”,觸摸信仰力量,傳承初心使命
講好黨課,既是我們黨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和有效舉措,也是每個黨員領導干部的重要職責和必備素質。如何把黨課講得讓黨員愛聽、想聽、接地氣,是落實黨課制度所面臨的現實問題。舉辦“清風滿富蘊”講故事比賽,緊緊圍繞“共產黨人初心使命”“優(yōu)秀傳統文化”“廉潔文化引領”“傳承家風家訓”等主題內容,用講故事的方式,演繹和展現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工作中的典型事跡。開展以“砥礪前行,不負韶華”為主題的“黨課開講啦”“牧區(qū)微黨課”,圍繞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這一條主線,使廣大黨員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以“48載初心不改、不問功與名”的最美老黨員米那甫·堆山布、用生命倒計時詮釋醫(yī)者仁心的米蘭·多勒達等本地先進典型為標尺,激勵廣大黨員觸摸信仰力量,傳承初心使命。
書寫“紅色華章”,賡續(xù)紅色基因,回望初心使命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代人薪火相傳,更需要當代人的艱辛付出,其中黨員的率先垂范作用至關重要。富蘊更注重黨課教育的內涵,激勵廣大黨員銘記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貢獻智慧和力量。在夏冬牧場,不少基層黨組織不斷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發(fā)揮戰(zhàn)斗堡壘作用上下功夫,針對牧區(qū)黨建特點,建立“黨群服務站”“氈房黨!保闪ⅰ榜R背服務隊”,通過“望”民情、“聞”民意、“問”民憂、“切”民心的“望聞問切”黨建工作模式,解決牧區(qū)黨員生活困難。每年“七一”建黨紀念活動時,開展“新黨員入黨宣誓”“老黨員重溫入黨誓詞”“重走采礦路”活動,從宣誓中汲取無窮的力量。重走被譽為“功勛礦”的三號礦脈,接受英雄的洗禮,賡續(xù)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奮斗精神。
【紅色教育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紅色教育心得體會03-21
紅色教育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3-21
“紅色足跡”紅色教育主題班會活動教案09-29
紅色教育活動方案08-08
紅色教育活動方案06-13
關于紅色教育的活動方案09-11
黨員紅色教育活動方案10-17
紅色教育活動方案[合集]09-05
紅色教育活動方案(通用)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