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
演講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相信寫演講稿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1
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標準,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老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道德就是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幫助他渡過難關。道德其實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得。 記得意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惫磐駚,“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能夠創(chuàng)造無盡的財富!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建立的宣傳者、實踐者和保衛(wèi)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在這個社會上,維護我的幸福而逐漸規(guī)定俗成的一些行為標準,叫做道德。對于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不需要做這些大事,我們先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擁擠的公車上,我們讓一讓座位;在紅燈面前,我們停一停腳步;在道路兩旁,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在家里,我們替父母分擔一些煩惱。這都是道德表現(xiàn),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那么,中國就會變的更美好。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里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好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空,它孕育著無數(shù)純潔的心靈。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為標準,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以為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老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有一次,我和媽媽一起去醫(yī)院看望生病的爺爺。做公共汽車時,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個位子,剛做下沒多久,車上就上來了一位年壽已高的老爺爺,他和我爺爺差不多的年齡。他顫顫巍巍地在車箱中走了一圈,發(fā)現(xiàn)沒有位子時,老爺爺?shù)哪樕下冻鲆唤z難色。著時我的心中十分矛盾,如果讓位別人會不會說我出風頭?如果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wěn),一不小心摔著怎么辦?就在著時我位這件事而煩惱的時候,一位身材高大的青年站了起來,把老爺爺扶到了他的位子上,老爺爺感謝不盡,連聲說謝謝!
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很快樂來到這里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的主題演講。因為,在這里,我可以為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中自由飛翔;在這里,我可以贊揚道德人物,為我們樹立典范;在這里,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并不難找到,抬頭一看,它就在我們身邊。
道德是什么?是文明嗎?是老實?是感恩嗎?是責任嗎?是的,這些美麗的詞語都以不同的方式描述了道德。但我想說的是,道德遠不止這些。在我眼里,道德就像山上的一滴水。它雖沒有波瀾壯闊的氣勢,卻能悄悄地滋潤著人們的心靈。就像小沙粒,雖然沒有碧綠,但可以造就萬丈高樓。
說到道德,前幾天云南的干旱再次觸動了我的心。所有的畫面都是道德和道德力量的縮影。我清楚地記得,在干旱最嚴重的地區(qū)之一,有個學生偷偷地把學校給她的礦泉水存了起來。當記者的阿姨問她為什么這么做時,她說要留給她在山頂上的母親。
當我看到這個,我哭了。在電視上,我看到了她曬黑的臉,蓬亂的頭發(fā)不舍得用水洗,嘴唇因為缺水而干裂。我想,她的喉嚨一定是干的,也許她的力量只剩下為媽媽保存礦泉水。她所保存的不僅是礦泉水,更是一個孩子對母親真摯的愛,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傳統(tǒng)美德。
在云南,有比我小得多的背水孩子,住在山洞里守護著村里唯一水源的老爺爺,還有很多車送水的叔叔阿姨。在共同的努力,大家終于熬過去了,我為他們感動。我想,道德就像清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么清澈,那么純潔,卻能使人的心變得甜蜜和溫暖。
道德使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加清新美麗,使我們的心情更加愉悅舒爽。當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走在干凈美麗的綠道上時,是道德讓我們享受那里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行動不便的老人擠上車時,是道德讓他們有座位可以坐;當超過數(shù)百名學生一起走出校門時,是道德讓機動車繞行或停頓行駛,讓我們的道路暢通無阻! 道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享受,更讓我快樂和幸福。 道德就像蒲公英的種子,被風吹走,落到哪里就扎根于哪里,然后成長開花,帶來獨一無二的美麗。而我們的行動,就像播撒種子的陣陣清風。讓你,讓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播下道德的種子,讓我們身邊布滿道德的花朵,這樣我們的世界將會更加豐富多彩,芳香怡人。
愛崗是一個人的職責所在,愛崗顧名思義,就是熱愛自己的崗位,要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敬業(yè)是一個人的本分,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要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忍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要有默默的奉獻精神。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這是雷鋒中的一段話,它告訴我無論在什么樣的崗位,無論做著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發(fā)揮最大的能力,做出最大的奉獻。今天,我們再重新體會這段話的含義,便發(fā)現(xiàn)它被賦予了更深刻的內涵,那就是愛崗敬業(yè)。
我們法院工作是以審判、執(zhí)行為中心的,愛崗敬業(yè)就審判而言,就是端正自己的良知,公平、公正、公開的居中裁判,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愛崗敬業(yè)就執(zhí)行而言,就是要嚴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完成好“四查”,即查銀行、查房產、查車輛、查有價證券,對被執(zhí)行人要找到、查到、跑到,做到措施齊全、材料豐富、完備。要盡職盡責,只有盡職盡責,才能免責,你才能為愧于心、無愧于當事人。
我今年到xx法院工作將近28年了,經歷了五任院長,見證了我們xx法院從24人的小團體,開展到今天將近90人的大隊伍,從不知名的小法院,一步一步成長為全國模范法院,又先后榮獲安徽省法院先進集體、安徽省廉政示范單位等榮譽,今天我們法院這些榮譽的取得,就是在做的各位同事愛崗敬業(yè)的結果、灑下汗水的結果、辛勤工作的'結果、奉獻青春的結果。
“眾人拾材火焰高”,一個單位的開展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開好一個庭、做好一份筆錄、耐性的接待當事人、認真的傾聽當事人的訴求,認真的押解好犯人等等,這就是愛崗,這就是敬業(yè)。我們雖然沒有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執(zhí)著,沒有子美先生“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胸懷,沒有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情,也沒有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超然外,但我們同樣可以從平凡走向不平凡,在平凡的崗位上干出自己的閃光點。 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隨著的開展,中國司法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法院的地位在逐年提高!按簌i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在今天的司法改革的大潮中,我們雖然只是滄!,但是,只要我們以愛崗敬業(yè)的實際行動,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我們xx法院的明天會更加美好。
在座的有可能以后要另行高就,但我相信你不管走到哪里,你會記住你在xx法院工作的經歷,xx法院的每一個人的愛崗敬業(yè)精神都值得你去學習,xx法院就是你的娘家,永遠歡迎你們常回家看看。謝謝大家!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3
親愛的同學們: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xiàn)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后自己緊靠著墻,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表達么?
這里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么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并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fā)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表達,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yǎng),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舉!薄傲⑷恕钡囊馑急闶且晟迫说乃枷牒臀拿餍摒B(yǎng),人的文明修養(yǎng)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后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yǎng),首先要致力于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tài),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yǎng)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yǎng),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根底。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氣氛對他的民眾亦有莫大的影響。為什么這么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為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氣氛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氣氛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里,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方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yǎng)也一樣,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yǎng)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承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墒强匆娦@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著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臟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么?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我們承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承受社會教育有什么區(qū)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辭別不文明的行為。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薄弱,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面包里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面包發(fā)起來了么。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xiàn),要讓它活潑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謝謝大家!
【道德講堂感恩演講稿】相關文章:
道德講堂感恩活動方案03-20
道德講堂簡報04-23
道德講堂活動通知11-17
道德講堂活動簡報10-08
道德講堂簡報【熱】10-04
社區(qū)道德講堂簡報06-07
道德講堂祝福話語04-01
社區(qū)道德講堂計劃01-31
道德講堂策劃方案03-14
道德講堂活動策劃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