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國學優(yōu)秀演講稿 推薦度:
- 弘揚國學演講稿 推薦度:
- 弘揚國學演講稿-國學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弘揚國學經(jīng)典的演講稿
關(guān)于弘揚國學經(jīng)典的演講稿【1】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wù),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tǒng)的學術(shù)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
對于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扎根在心底,從為萌發(fā)的種子,到后來的發(fā)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注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梁。
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里,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著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jīng)》詩經(jīng)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其中,一句爛熟于耳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
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后,是以深厚的文化為底蘊形成的。
但詩經(jīng)并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
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jīng)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
于是現(xiàn)在大家漸漸習慣于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
“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于詩經(jīng),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jīng)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jīng)響過的聲音。
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jīng)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里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fā)展的全盛時期。
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
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床前明月、春眠不覺曉。
“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的《山居秋暝》。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
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凈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的《月下獨酌》。
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
前一句”獨“,后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
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fā)展而來,汲取了《詩經(jīng)》《楚辭》的營養(yǎng),一直到現(xiàn)在,仍陶冶著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
《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凄婉動人。
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
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diào)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鉆,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艷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tài),姹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才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并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yōu)秀的散曲家。
他的《天凈沙。
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
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
且”不著一字,盡顯風流。
“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
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從馬致遠一人,影射出元代作曲家水平之高超。
一方面,元曲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zhuǎn);一方面,元代社會使讀書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極為奪目的戰(zhàn)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緒。
這些均是元曲用葆其藝術(shù)魅力。
國學之花——文學
我心中的國學,是古代文學這株攝人心魂的美麗花朵。
從清雅的詩經(jīng)。
到瑰麗的唐詩宋詞,纏綿的元曲,無一不詮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
大家也許都讀過中國的四大名著,那就更應(yīng)能深體會到古代文學的吸引力,且不言水滸紅樓的忠義與酸辛,但是三國里曲折的情節(jié),令人驚嘆的韜略,就是如此引人入勝。
何等華麗的辭藻,也難以形容其藝術(shù)程度之高。
因此,古代文學無疑是中國國學中猶唯突出的傳統(tǒng)學術(shù)文化。
它罩著迷離唯美的光環(huán),溢出清淡純粹的芬芳,卻又不失歷史沉香的氣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后,愿我心中的國學能如沖天的火焰,點燃越來越多龍之傳人的瞳孔!
謝謝大家。
關(guān)于弘揚國學經(jīng)典的演講稿【2】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
孔子的這種態(tài)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jīng)夸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zhì)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xiàn)代人仍然存在復(fù)雜的心靈困惑。
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zhì)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guān)于學習的態(tài)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rdquo;、“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
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
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rdquo;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
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
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
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
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
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我們?nèi)粝刖哂懈呱降那閼押痛蠛5臏Y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里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
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
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jīng)典的熏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我知道學習任何經(jīng)典,先人的經(jīng)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盡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弘揚國學經(jīng)典的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開展弘揚國學經(jīng)典活動心得例文 關(guān)于國學經(jīng)典的活動總結(jié)12-07
弘揚國學經(jīng)典演講稿03-25
弘揚國學經(jīng)典演講稿范文10-01
弘揚民族精神立志報效祖國學生征文10-12
弘揚傳統(tǒng)美德作文-弘揚美德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