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托爾斯泰作文素材
在平日的學習中,每次到寫作文的時候就哀聲一片?積累一些作文素材是很有必要的。什么樣的作文素材才是有用的好素材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托爾斯泰作文素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托爾斯泰作文素材
1、托爾斯泰和他的妻子
托爾斯泰是俄羅斯的大文豪,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是享譽世界的名作。但他的妻子卻是有名的潑婦,脾氣甚壞。她是一位醫(yī)生的女兒,托爾斯泰跟她結(jié)婚時已經(jīng) 34 歲了,而她卻是一位芳齡 18 的天真少女。托爾斯泰年輕時風流成性,玩弄過不少女人,他為了真誠地對待這位少女,便把詳述過去荒唐事情的日記,交給了她。這位少女雖吃了一驚,仍然勇敢地重申她的諾言。于是她們結(jié)合了,開始了一種互相忠誠又互相苦惱的生活,一直維持了 48 年。
48 年中,他們生了 13 個孩子,然而兩人的情仍有介蒂,性格與脾氣也大異其趣,經(jīng)常是吵吵鬧鬧的。托爾斯泰曾寫有三種日記:第一種是夫妻可以同看的,第二種是只寫給自己看的,第三種是寫了自己也不再看,死后才可讓人看的。有人問他成名的秘訣,他說,“因為我娶了一個脾氣不好的太太!”
但托爾斯泰最終還是與太太分離了。82 歲那年的一個嚴寒的冬天,他為了永遠躲開吵吵鬧鬧的妻子,在黑夜之中離家出走了。他坐上一輛又慢又冷的火車,漫無目的地行駛。但他沒走多遠便突然得了急性肺炎,不得不在阿斯他波佛車站的站長室休息。他的太太趕來后,為了不影響他的病情,未能及時見面。直到他昏過去后,她才被準許入內(nèi),在他聽不到的耳邊說了她的愛,在他無感覺的嘴唇上印下了她的吻。然而,為時已晚,托爾斯泰竟因年老體衰而承受不了心身打擊,已經(jīng)長辭人世。托爾斯泰離家出走的悲劇就這樣結(jié)束了。
2、托爾斯泰和一枚硬幣
托爾斯泰雖然很有名,又出身貴族,卻喜歡和平民百姓在一起,與他們交朋友,從不擺大作家的架子。
一次,他作長途旅行時,路過一個小火車站。他想到車站上走走,便來到月臺上。這時,一列客車正要開動,汽笛已經(jīng)拉響了。托爾斯泰正在月臺上慢慢走著,忽然,一位女士從列車車窗里沖他直喊:“老頭兒!老頭兒!快替我到候車室把我的手提包取來,我忘記提過來了。”原來,這位女士見托爾斯泰衣著簡樸,還沾了不少塵土,把他當作車站的搬運工了。
托爾斯泰趕忙跑進候車室拿來提包,遞給了這位女士。
女士感激地說:“謝謝啦!”隨手遞給托爾斯泰一枚硬幣,“這是賞給你的!
托爾斯泰接過硬幣,瞧了瞧,裝進了口袋。
正巧,這位女士身邊有個旅客認出了這個風塵仆仆的“搬運工”就是托爾斯泰,就大聲對女士叫道:“太太,您知道您賞錢給誰了嗎?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呀!”“啊!老天爺呀!”女士驚呼起來,“我這是在干什么事呀!”她對托爾斯泰急切地解釋說:“托爾斯泰先生!托爾斯泰先生!看在上帝面兒上,請別計較!請把硬幣還給我吧,我怎么會給您小費,多不好意思!我這是干出什么事來啦。”
“太太,您干嗎這么激動?”托爾斯泰平靜地說,“您又沒做什么壞事!這個硬幣是我掙來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長鳴,列車緩緩開動,帶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女士。
托爾斯泰微笑著,目送列車遠去,又繼續(xù)他的旅行了。
在與別人交往的時候,能夠做到遭人誤解不但不惱、反而注意不傷害對方的面子的人,品德是高尚的。
3、除了寫小說,還能做什么?
一個談笑風生的場合,有人話趕話地調(diào)侃托爾斯泰:你除了會寫小說還能干什么?
當時在場的人都覺得這句玩笑話說得過分了,而且也不是事實。年近花甲的托爾斯泰并沒有對朋友的嘲諷還嘴,不吭一聲地回到家里,就忙起來了。他的“車間”緊挨著他的書房,當中一張大木臺子上擺放著榔頭、鉗子、鋼鋸、銼刀等工具,墻上掛著干活兒時圍的圍裙……他為回應朋友的調(diào)侃,親手制作了一雙漂亮而結(jié)實的高靿牛皮靴,鄭重地送給了大女婿蘇霍京。
蘇霍京哪舍得將老岳丈這么珍貴的禮物穿在腳上,便將皮靴擺上了書架。當時《托爾斯泰文集》已經(jīng)出版了12卷,他給這雙皮靴貼上標簽:“第13卷”。此舉在文化圈里立刻傳為佳話。托翁知道后哈哈大笑,并說:“那是我自己最喜歡的一卷!
托翁乘興又做了一雙半高靿牛皮靴,送給了好友——詩人費特。費特靈機一動,當即付給托爾斯泰6盧布,并開了一張收據(jù):“《戰(zhàn)爭與和平》的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伯爵,按鄙人訂貨,制成皮靴一雙,厚底,矮跟,圓靿。今年1月8日他將此靴送來我家,為此收到鄙人付費6盧布。從翌日起鄙人即開始穿用,足以說明此靴手工之佳。空口無憑,立字為證。1885年1月15日。”后面還有費特的親筆簽名,并加蓋了印章。
手藝是精神的標記,行為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思想面貌,F(xiàn)代年輕人厭惡體力勞動,拒絕學習和掌握一門手藝,不管喜歡不喜歡讀書,讀得好和讀不好書的人,都一窩蜂地往上大學一條道上擠,正應了契訶夫的話:“大學培養(yǎng)各種才能,包括愚蠢在內(nèi)。”
而托爾斯泰,被譽為“全人類的驕傲”。他的全集出版了90卷,是“每一個作家必讀的百科全書”、“文學藝術中的世界性學!,其精神之豐富、深邃和博大,為世人所嘆服。況且又貨真價實地出身貴族,可以順理成章地當個令現(xiàn)代人無比羨慕的“精神貴族”。而最讓托翁深惡痛絕的也正是這種貴族意識。
列寧稱“在這位伯爵以前的文學里,就沒有一個真正的農(nóng)民”。他比國家廢除農(nóng)奴制早4年就解放了自己莊園里的農(nóng)奴,還一直想把屬于自己的土地轉(zhuǎn)贈給農(nóng)民,讓自己的作品自由地無報酬地任由想出版它們的人去出版,為此不惜跟家人一次次鬧僵。到82歲時還離家出走,想去當個農(nóng)民,過一種自食其力的生活,在普通的勞動者中間度過殘年。
他到臨死都信奉:“勞動,只有在勞動中才包含著真正的幸福!
有一次托翁路過碼頭,被一位貴夫人當做搬運工,叫過去扛箱子。他為貴夫人搬運完箱子還得到了5戈比的獎賞。這時碼頭上有人認出了托爾斯泰。他的大胡子和身上那件自己設計的“托爾斯泰衫”,太好辨認了。于是許多人圍過來向他問好,那位貴夫人見狀無地自容,還想要回那讓她含羞的5戈比,卻被托爾斯泰拒絕了:“這是我的勞動所得,我很看重這個錢,不在乎有多少!
偉大的精神導致偉大的勞動,強有力的勞動培養(yǎng)強有力的精神,正如鉆石研磨鉆石。本是偉大作家的托爾斯泰,卻用自己的一生證實:體力勞動是高貴而有益的。輕視體力勞動和手藝,只說明精神貧弱,思想空虛。
4、用鵝毛筆為孩子讀物描圖
俄國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十分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盡管自己的寫作時間相當寶貴,但他常常將部分時間分給孩子們,給他們講故事,為他們繪畫,回答他們提出的各種問題。
不過,托爾斯泰從不給孩子強行灌輸知識,而是根據(jù)孩子們的愛好和興趣為他們服務。有一段時間,孩子們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很感興趣,托爾斯泰就一本又一本地講給他們聽。
后來,他發(fā)現(xiàn)《環(huán)球旅游80天》這本書沒有插圖,為了幫助孩子們理解故事情節(jié),他竟然每天晚上用鵝毛筆親自為該書描制插圖。托爾斯泰的時間是寶貴的,但是他認為,把時間花在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孩子的求知欲方面是值得的。
5、托爾斯泰與老子的故事
托爾斯泰這樣來介紹老子的一個基本論點:“他(老子)教導人們從肉體的生活轉(zhuǎn)化為靈魂的生活。他稱自己的學說為‘道’,因為全部學說就在于指出這一轉(zhuǎn)化的道路,也正因此老子的全部學說叫做《道德經(jīng)》!
1891年10月,托爾斯泰在給出版商列杰爾列的一封信后面,附了一份“給我留下印象的作品”。這份書目羅列不足50部,記錄了托爾斯泰自童年至63歲這個階段閱讀并留下印象的作品。這些作品,根據(jù)閱讀印象,分為強烈;非常深;很深三種程度。書目中,涉及中國的作品,有孔子和孟子以及老子數(shù)種,而“老子”,是列在印象“強烈”這個項目中的,列入這個程度的作品,僅僅不過十部左右。
雖然,托爾斯泰接觸老子是比較晚的,那是在已創(chuàng)作出為他贏得世界聲譽的《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之后。1880年左右,托爾斯泰思想出現(xiàn)巨大困惑。1879—1882年之間,托爾斯泰寫出一篇表現(xiàn)這種困惑的長文《懺悔錄》。他在探索生命意義的精神活動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在探索生命問題的答案過程中,我的感受和一個在森林中迷路的人的感覺完全相同!
一段時間,他開始與貧窮、樸實、沒有學問而有信仰的教徒、香客、修士、分裂派教徒、農(nóng)民接近,“我愛上了這些人,我越深入思索我常聽到和讀到的像這樣活著、也像這樣死去的人的生活,我就越熱愛他們,我自己也就生活得更愉快了”。當然,直到《懺悔錄》寫完幾年,托爾斯泰仍沒能從困惑中走出,人生的探求仍在繼續(xù)。
就在這時,托爾斯泰遇見了老子。有明確記錄的時間是1884年。在當年3月6日,他的日記里,出現(xiàn)了這樣的字眼:“我在翻譯老子,結(jié)果不如我意!3月9日:“讀了一點關于中國的東西,騎馬在城里轉(zhuǎn)了轉(zhuǎn)。除我以外,人人都在工作……我洗了澡,讀老子。翻譯過來是可以的,但是缺乏完整性……”
由此看來,托爾斯泰接觸老子的時間還應當略略靠前一點。因為不可能還沒閱讀就開始要翻譯它。托爾斯泰閱讀的老子《道德經(jīng)》,是1841年巴黎出版的法文譯本。后來,他與波波夫一起,將《道德經(jīng)》翻譯成俄文。這項工作甚至激起了托爾斯泰寫一本介紹中國哲理,尤其是探討人性善惡問題的書的愿望。
就在1884年,托爾斯泰剛接觸中國先哲不久,他寫了一篇近乎提綱的文章《中國的賢哲》。文章分了三個部分:“孔子的著作”,“《大學》”,“中國先哲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
在托爾斯泰眼中和筆下,老子是很難表述的,所以在前引的日記里有“翻譯過來是可以的,但是缺乏完整性……”這樣的句子。在《中國的賢哲》中,有關“中國先哲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一節(jié),托爾斯泰不得不完全借助老子。他摘譯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等若干原文,而自己未發(fā)議論或引申,似乎老子本身就可以自然說明問題一般。
當然,老子還是對托爾斯泰的處世思想產(chǎn)生了影響。1884年3月10日日記里,有這樣的記載:“一早起身,收拾了房間。安德留沙打翻了墨水瓶。我于是責備他。我臉上的表情一定是惡狠狠的……做人應該像老子所說的如水一般。沒有障礙,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壩,停下來;堤壩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圓的,它成圓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強!
托爾斯泰與中國圣哲老子,真可謂時距千年,相隔萬里,與老子的相遇,為其對人生的思考增加了一個參照系統(tǒng),并使其獲得了“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盡管誤讀不可避免,但在人類精神活動里,這種交觸現(xiàn)象,卻是值得我們認識和探究的。
【托爾斯泰作文素材】相關文章: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06-10
列夫托爾斯泰教案02-22
作文素材03-15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高中作文素材摘抄04-04
友誼的作文素材06-21
愛的作文素材06-20
夢幻作文素材11-27
作文素材摘抄12-04
優(yōu)秀素材作文03-08
與奮斗的作文素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