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媒體電影《老男孩》視聽語言分析
畢業(yè)論文是每一個大學生都需要去完成的一項任務,這也是你能夠拿到學位證書的重要一點。下面小編給大家提供本科畢業(yè)論文范文一篇,歡迎閱讀!
摘要:《老男孩》是肖央導演的新媒體電影,視聽語言作為電影的重要部分,本文將試圖對此部影片的視聽語言進行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視聽語言,分析,新媒體電影
2010年8月20日,由中影集團,優(yōu)酷網與雪佛蘭科魯茲聯(lián)手打造的“11度青春系列”電影行動,由十一位年輕導演執(zhí)導的新媒體電影與觀眾見面,作為壓軸電影《老男孩》在10月28日上映,由肖央導演執(zhí)導的《老男孩》僅上映了幾日,點擊量就幾百萬,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話。視聽語言的出色表現對于電影的表意也是至關重要,那么本文就對《老男孩》的視聽語言進行分析。
一、試聽語言中的視覺元素
馬爾丹對電影的畫面特征作了如下概括:“畫面是電影語言的基本元素,它是電影的原材料。但是,它本身已經成為了一種異常復雜的現實,事實上,它的原始結構的突出表現就在于它自身有著一種深刻的雙重性:一方面,它是一架能準確、客觀的重現它面前的現實的機器自動運轉的結果;另一方面,這種活動又是根據導演的具體意圖進行的。 通過上述方式獲得的畫面形象構成了一種現象,它同時以多種標準的現實作為它存在的基礎。”1,由此可以看出,畫面語言是心與物,意與象,情與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畫面語言各要素包括構圖,光效,色彩等
(一)《老男孩》構圖分析。
“電影中的構圖不像其他任何視覺藝術中的構圖,它的關鍵在于活動。”2 構圖實際上為:對被拍攝的對象進行的一種布置與安排,這種布置與安排是由穿坐著所表現的內容決定的,這種布置與安排是通過景別、運動、攝影機角度等方面來構建的。
1.畫面景別——以特寫近景為主。
《老男孩》大部分的鏡頭都是通過采用近景或特寫來完成拍攝的,在此部影片中多次出現臉部特寫的鏡頭,校花的臉部特寫出現多次,她的出現貫穿了影片的始終,是一個核心人物,她代表了青春年少時青春期的騷動,臉部的特寫加深了對她的印象,這正是我們每個人青春時期的一種懵懂,對愛情對生活的懵懂,是那個青春時代的象征,完全了印證了這部影片所要表現的青春夢想主題,在影片的結尾部分,雨中站立的;仡^的特寫,表現的正是對青春時代的告別,畫面十分唯美但細品卻有些許憂傷。近景與特寫景別的運用是新媒體電影的構圖中運用最高的景別,也是新媒體電影與傳統(tǒng)電影相比較而言突出的一個特點。新媒體電影的播放終端也決定了它的景別為特寫或近景鏡頭,因為在mp4,手機等終端上播放,這種終端的屏幕通常都比較小,那么只有這種大的人物表現才容易讓觀眾看清楚,若都是一些遠景鏡頭,觀眾在看起來會比較吃力,同時也不利于故事的表現。特寫近景鏡頭會顯得畫面比較緊湊,意思表現比較直接完整!独夏泻ⅰ吩诰皠e方面就很完整的運用了特寫與近景鏡頭的景別表現。
2.鏡頭運動——碎片式表現為主。
《老男孩》中的鏡頭運動沒有如傳統(tǒng)電影中表現故事所要使用的推鏡頭、拉鏡頭、搖鏡頭、移鏡頭等,而多數采用的都是一個鏡頭加一個鏡頭,表現相當簡單,跳躍式較強,這也是新媒體電影中采用的較多的鏡頭運動方式,給觀眾留下自己思考的余地,在影片開頭部分,一個喇叭,一個俄羅斯方塊機,一座教學樓,一個鏡頭加一個鏡頭就很好的顯示了這是在回憶70,80年代的故事。如一個王小帥的臉部特寫,一個向下看的眼神,一個手推光碟進倉,一個電視機中邁克爾杰克遜跳舞,再加一個王小帥臉部欣喜表情,這就完整的表現了王小帥學習邁克爾杰克遜舞蹈的過程,接著下一個鏡頭就是王小帥在同學們面前表演,所以本部影片在鏡頭的運用上非常簡單但不失完整性。整部影片給受眾的感覺就是簡單清晰,一個特寫,一個眼神就把觀眾帶入下一個鏡頭,那么《老男孩》在鏡頭運用方面簡單但表意明確,深深抓住觀眾的眼球。
3.攝像角度——多采用的正面拍攝的方法。
《老男孩》中主角的正面拍攝比較多,并多出運用仰拍,肖央導演為拍攝廣告出身,所以在拍攝方面還是運用了許多拍攝廣告的方法,雖然說不復雜,但新媒體電影其實看重比較多的是故事的內容,這一切只是為表意做準備,那么正面拍攝的角度對于人物的表現比較直接,顯得比較有親和力。當然在這部影片中也有些許其他角度的表現,在筷子兄弟在舞臺上表演歌曲“老男孩”時,中間插入了許多被音樂聲感動的昔日的同學們的鏡頭,他們的出現是一個接一個運用的都是斜側面角度,畫面構圖更完整些,也不會造成視覺疲勞。觀眾在此時一邊欣賞歌曲,一邊欣賞畫面,這種構圖表現就很完美了。
(二)《老男孩》中的光效色彩表現。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暗黃色教學樓,播放廣播體操的喇叭以及木頭玻璃窗戶,校服,破舊吉他,暗黃色居民樓這些鏡頭的光效運用都帶有70,80年代的色彩,很容易將觀眾帶到時代氛圍里,同時揭示了下面將要發(fā)生的故事時代,正像蒙•齊格蒙說,“當你第一次讀一場戲的時候,會感受到某種氣氛,打光就是要營造這種氣氛。”3。影片開始部分;ǔ霈F的鏡頭,光效運用的比較朦朧,仿佛是在夢中一般,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這樣的處理一方面是符合這部影片懷舊風格,一方面也喻示了青春時代心中的那個夢。整部影片的光效運用大部分采用的都是比較柔和的光,幾乎沒有自然光的出現,畫面顯示很唯美。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出現了一條紅色的飄帶,這條紅色的飄帶在舞臺上飛舞,在鏡頭前飄舞,寓示了人們的夢想不會因時間的逝去而消失,正如同一股熱血滾動在人的心底,我們或許因為時間的改變將心中的夢想放在一個角落,但是從來都沒有放棄過。
二、視聽語言中的聽覺元素
在影視中聲音與畫面是同等重要的視聽語言元素,缺少了任何一方面,視聽語言系統(tǒng)都是無法統(tǒng)一完整的,正如我們的五官,耳朵不可缺少是一樣的,否則,我們就不是完整的,而是殘疾的,聲音的種類大約有這幾種元素構成:人聲、音響、音樂。
《老男孩》以舞臺上話筒的噪音“吱吱。。”作為本部影片的開始,并且在結尾還出現一次,開始的第一聲就給觀眾傳達了一這是在舞臺上,本部影片的講述就此拉開序幕,二表現了人物內心的慌亂,而在影片中最后一次出現,是將人們的懷舊情緒拉回到了現實,同時也與開頭相呼應,使影片表現的比較完整。
包小白的那句“我們看他們表演吧”。在整部影片中的運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時空轉換的作用,第一次是將觀眾帶到七八十年代的氛圍中,而第二次是將觀眾帶回了比賽現場。在整部影片中藥說視覺元素運用最成功的地方,要數最后的音樂,筷子兄弟演唱的“老男孩”,這一首歌帶給觀眾強大的震撼,許多人在此處落下了眼淚,觸動了觀眾的心弦。另外片中的收音機播放的“全國應屆畢業(yè)生的數量達到了610萬……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增長8.9%.......”這些社會敏感問題,更是表現了人們的無奈心酸。
《老男孩》的成功在電影領域引起了不小的動蕩,視聽語言的運用也與傳統(tǒng)電影有所差別,本文試圖對《老男孩》視聽語言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塞爾•馬爾丹:《電影語言》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年版,第1頁.
[2]波布克:《電影的元素》,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頁.
[3] Pennis Scheafer and Larry Salvato《光影大師》,臺灣遠流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59頁.轉
【新媒體電影《老男孩》視聽語言分析】相關文章:
新媒體時代的電影短片廣告藝術分析論文10-01
分析新媒體語境下的戲曲傳播的策略10-06
新媒體下的旅游管理應用分析論文10-08
商務英語視聽說課程分析論文10-09
新媒體傳播中的蝴蝶效應及對策分析論文10-09
新媒體述職報告01-02
新媒體營銷方案11-03
新媒體營銷方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