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喚醒生命讀后感
喚醒生命這本書大家有讀過嗎?在平時讀完一本書要養(yǎng)成寫讀后感的習慣哦!這樣能讓你收獲更多!以下是喚醒生命讀后感,請參考1
讀《喚醒生命》有感【1】
最近,喜歡上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做《喚醒生命》。
一個人獨自駕車去青藏旅游,在一片荒蕪人煙的地方,他的汽車突然壞了。
如果不能及時修好汽車,他怎么也無法徒步走出這片荒漠。
焦急的他,檢查了好幾遍車子都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問題。
時間不停地一天一天地過去了,直到第五天的時候,她徹底絕望了,虛弱的他甚至想到了死亡。
就在這時,一個微弱的聲音在它耳邊回響。
原來是一只和他一樣遇難的小鳥,在拼命的讓自己活下去。
小鳥的舉動打動了那個人,他又細心地把車子檢查了一遍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車子出的問題的地方,便馬上修好了,最終他得救了。
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當時我年紀還小,騎著直行車時,不小心摔倒在馬路邊。
正好撞在了墻上,我忍不住放聲大哭。
但路人沒人我只好一點一點得爬回了家。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在生命的危險關(guān)頭,我們要不放棄一切生存的希望,讓自己活下去。
可能就有一個新的奇跡在你的身上誕生。
也告訴我們?nèi)松牡缆飞喜豢赡芤环L順的,難免會遇到一些坎坷的事,我們一定要勇敢的克服,成為一個不怕困難的人。
用愛喚醒生命——《喚醒生命》讀后感【2】
對連老師并不熟悉,百度得到的連中國老師的資料是這樣寫的:連中國,北京四中網(wǎng)校主講教師,北京四中語文高級教師。
西城區(qū)兼職教研員,學科帶頭人。
現(xiàn)已有多篇論文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中學語文教學通訊》、《語文學習》、《語文建設(shè)》等刊物上發(fā)表,數(shù)篇為《人大復印資料》轉(zhuǎn)載。
總文字量已超過三百萬。
2011年7月獲“語文報杯”全國課堂大賽一等獎。
2012年二月,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聘為教育碩士研究生及免費師范生培養(yǎng)兼職導師。
在這個人口不足十萬的縣城中學工作的我,每日里不過是惦記著讓學生多做題,成績再提高一些。
偏安一隅,一直以為教書是本分,育人很遙遠。
新課標要求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一直是教案里不得不寫,卻很少出現(xiàn)在課堂上的旁枝末節(jié)。
工作中也會困惑,說好的教書育人呢?怎么越來越覺得自己像生產(chǎn)線上的操作工呢?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連老師的這本書,它給我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片風景,也讓我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詩里說: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連老師書里的“道”讓我知道教育還有這樣一種方式,如同書里建議學生“用溪流的方式與老師溝通”一樣,這本書如同山間清澈的泉水,溫潤的筆觸,如詩一般的語言,娓娓道來連老師對教育的認識,工作中的教育方法,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方式,作為語文教師談教學,作為父親與教育者的雙重身份談家庭教育。
整本書如同春天里剛剛破冰而出的山泉,閃著粼粼的光,滋潤著我的心田,讓久渴的我嘗到了知識的甘甜味道。
書中最讓人動容的是對“人”的描述,正是因為連老師秉承“教育是對“人”的教育”,而他自己也身體力行,用生命喚醒生命,用真誠換來真誠,用美引導美。
才使得我們看到連老師的筆下學生不是單純的分數(shù)和名校,而是一段段鮮活的記憶和優(yōu)美的文字。
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連老師對教育深深的熱愛,他與學生之間深沉的感情,而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的初學者,也被這帶著感情與溫度的文字鼓舞著,激勵著。
連老師多次提到了學生的目光,李程的目光認真而專注,馬南坡眼中的欣喜與興奮,文虛的眼睛晶瑩而閃亮,這些細節(jié)在書中俯首皆是,通過細節(jié)充分驗證里書里的這段話:只要教育者用心,善于激發(fā),一個偶然,可能會帶動一個生命的出發(fā)。
正是連老師的有心,用心,才成就了一名名學生的成長。
在這個大家都急匆匆往前跑的社會里,作為教育者很容易把學生的成長量化為分數(shù)與練習題,而忽略其內(nèi)在生命的成長,這種無形的戕害把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變成了思想僵化,只知道做題的呆子。
但在連老師的梳理下,分數(shù)并沒有被妖魔化,分數(shù)和素質(zhì)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
書中提到的“分在人中”,還是想告訴讀者,分數(shù)的獲取還是要依靠對習慣的養(yǎng)成,對意志的磨練,對人內(nèi)在生命的喚醒。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掩卷沉思:我在工作中為什么沒有考慮到學生的發(fā)展呢?書里提到的學生在課堂上的麻木我的學生是不是也有呢?我該怎么樣和學生互動呢?我也看到了學生眼神的波動,為什么不琢磨一下為什么波動呢?這些問題讓我有機會重新思考:教育到底是什么?給我這個過分關(guān)注高考分數(shù)的老師當頭一棒!書中雖然談的是語文教育,但是無論什么科目的教學,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的成長,而我被分數(shù)挾裹著已經(jīng)忘記了自己投身其中的目的。
書中的話如暮鼓晨鐘,敲醒了沉睡的我,也給我注入新的能量。
就如連老師書中的某段話:生命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步一個腳印的旅程—這句話對當下的國人而言,對當下的中國教育而言,極難理解更不愿意奉行。
我以為,連老師在一步一個腳印的走,而作為讀者的我,作為教師的我,也愿意踩著連老師的腳印,亦步亦趨,在這條不好走的路上慢慢的,安安靜靜的,心無旁騖的走下去。
《喚醒生命》內(nèi)容簡介【3】
連中國老師在北京四中任教期間,獨創(chuàng)人文實驗班教育新模式,為近年來北京四中文科成績領(lǐng)先全市奠定基礎(chǔ)。
他還原語文為“人”的教育,在他的班上,學生收獲的不僅是高分,更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情, 用連老師學生的話說:“我們,是命運的寵兒!”
連老師認為,作為教師,也作為父母,我們給不了孩子我們沒有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樂觀、向上、與人為善、堅強勇敢;如果你希望孩子始終對世界有著盎然的趣味,尊重萬物、敬畏自然;如果你希望孩子領(lǐng)悟美感受美,那么,請和孩子一起做到。
努力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人,努力去過你希望孩子去過的生活。
“以人育人”,這便是他所能夠理解到的教育成功的秘訣和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喚醒生命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春,一曲喚醒生命的樂章-作文03-01
喚醒的作文12-31
喚醒自我的勵志名言04-01
喚醒護理讀后感05-24
《喚醒護理》讀后感05-26
《喚醒護理》讀后感10-07
《喚醒心中的巨人》讀后感06-16
《喚醒護理》讀后感【實用】10-21
讀喚醒護理讀后感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