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千年包公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看千年包公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觀看千年包公觀后感 篇1
包拯家訓如下:“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鄉(xiāng),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昭后世(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七年中秋 趙樸初敬書)”。
體現(xiàn)了我們祖先的信仰。
信仰天地君親師。
天地君親師是五個信仰對象,既相互聯(lián)系,又互為一體。
拆開來講,天地屬于精神世界至高無上的神靈,主宰人們的命運,排在第一位。
例如,人們一遇上自然災害,就祈天保佑,干了壞事,怕天雷打。
中國人是個很世俗的民族,即使對“天地”這樣高遠玄渺的`神靈,也結合到現(xiàn)實來理解,如,皇天后土養(yǎng)育了人們,靠天吃飯、順應天時,天意不可違,等等。
正因為信仰,才有祭天、祭地,現(xiàn)在北京還有天壇、地壇,都是祭天祭地的專門場所。
第二位的信仰是君,即國君,國王,國家。
到西漢董仲舒干脆將皇帝附會成“天子”,天的兒子,上天派來管理老百姓的,杜撰出“君權神授”的理論,以便讓老百姓服服帖帖,天威不可犯。
同時,對皇帝也有制約作用,替天行道,不可亂來。
第三位的信仰是親,指有血緣關系的長輩,可以泛指父親,母親,祖宗,先輩等等,這是更直接來源于儒家的倫理道德。
人們的生命都是來源于父母,“父精母血成汝體”,含辛茹苦養(yǎng)育我。
因此,要孝順父母,孝敬祖宗。
用現(xiàn)代的一首歌曲《酒干倘賣無》最好解釋:“沒天哪有地,沒地哪有你,沒你哪有我……”,把這些信仰對象都串起來了。
中國人敬祖宗有專門的祖廟、宗祠,祖墳,制度和體制上有宗族、五服、族長、族田、族產以及族規(guī)等等。
中華民族之所以延綿五千年生生不息,起根本作用的是家族、宗族的凝聚力。
國家滅亡了,家族的規(guī)矩和體制還在,家國一體,國家的基因寄存在家族中,家族宗族發(fā)展壯大、掃平四方又可以建立國家。
西方沒有中國這樣的家族,國家滅亡了,一般無法復興。
第四位的信仰是師,這也是源于儒家的倫理道德,“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從小處看,開我蒙童,啟我智慧,從大處講,傳承文化,弘揚文明。
因此,師的地位很高。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重教育,重文化,重傳承,中國人受益極大。
觀看千年包公觀后感 篇2
包拯執(zhí)法如山,鐵面無私。
《宋史包拯傳》中記載:“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
最典型的例子是,據司馬光《涑水紀聞》所載,他知廬州后,“親舊多乘勢擾官府,有從舅犯法,希仁戳之,自是親舊皆屏息”。
橫行霸道的官員為之收斂,堂舅犯法一視同仁,真正做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包拯曾說:“廉者,民之表也;貪者,民之賊也。
他發(fā)誓做“民之表”,曾留下家訓,叮嚀子孫務必將清正廉潔的家風一代代傳下去:
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
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宋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四《包孝肅公家訓》)
幾十年間,除朝廷給予的俸祿外,包拯沒有多吃多占過一分一厘。
他知端州三年,端州盛產端硯,其前任均借進貢之機,貪多達數(shù)十倍于貢品之數(shù)的端硯據為私有,除個人享用之外還饋送權貴,大搞不正之風。
包拯卻一改前規(guī),下令制硯數(shù)量不得超過進貢之數(shù),離任時“不持一硯歸”,從此成為載譽史林的佳話。
這段佳話雖然載在《宋史》,其真實性如何本來亦無法完全確認。
但有意思的是,上世紀70年代,安徽省博物館在發(fā)掘包拯及其家族墓群時,僅發(fā)現(xiàn)一方普通硯臺,而非端硯,這真不啻為這則歷史佳話的可靠性提供了一個有意味的佐證。
嘉祐七年(公元1062),包拯在樞密院處理政務時突然發(fā)病,自此臥床不起,一代名臣,與世長辭。
包拯精神產生在特定的地域、時代、社會、階級中,但由于這種精神具有歷史的先進性,有歷史先進性的精神總是具有難以磨滅的`光輝,所以,它就和大思想家的思想一樣,超越了時空,乃至超越了階級,稱得上是歷久而彌新了。
彈指一揮間,1000多年過去了。
應該說,制度性的建設對于現(xiàn)代國家來說更為根本,也更為重要。
但在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包拯一直受到歷朝歷代不論為官還是為民者的普遍敬仰。
包拯及其包拯精神似乎并沒有過時的跡象。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就是這種精神的回響,就是這種精神的光輝的閃耀。
公明廉威、勤政為民,既是全社會的政治訴求,也是執(zhí)政者需要再一次拾起的歷史文化遺產。
據春江《包拯千年之謎包公文化在海外》中說,泰國有一種洗衣粉十分暢銷,因為它的商標叫“包公”,而且它的廣告詞是這樣的:“本洗衣粉的去污效果,就像包公對待貪官污吏般毫不留情;本公司的經營方針,就像包公審判案件一樣公正廉明。
也許包拯精神并不只適用于它的產生國,這則故事,大約能夠說明問題了。
【觀看千年包公觀后感】相關文章:
觀看紀錄片千年包公觀后感07-14
黨員觀看紀錄片千年包公觀后感07-14
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范文07-14
千年包公紀錄片觀后感07-14
教師黨員千年包公觀后感07-14
千年包公觀后感《鐵面無私》(通用8篇)10-12
千年包公觀后心得體會范文07-24
肇慶包公祠觀后感07-14
包公祠觀后感(精選9篇)08-29
參觀肇慶包公祠觀后感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