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的分析論文
摘要:在我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我國各級教學工作者都致力于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效率,高中化學教學課堂導入也由此受到高度重視。但在筆者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我國當下很多高中化學教師不能較好的認識課堂導入的意義與功能,這就使得其往往不能夠?qū)崿F(xiàn)較高質(zhì)量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設計,為此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分析展開了具體研究,希望這一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我國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
對于高中化學教學來說,課堂教學導入是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由此我們就能夠看出課堂教學導入對于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性。在我國傳統(tǒng)的高中化學教學中,忽略課堂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直奔教學主題的情況極為常見,這就很容易使得學生在沒有心理準備的前提下對新的知識內(nèi)容產(chǎn)生困惑與反感,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傳統(tǒng)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性自然較為有限。這一問題之所以出現(xiàn),顯然是由于高中化學教師對課堂教學導入認知的缺乏所致,而為了最大程度上解決這一認知的缺乏,筆者在本文的研究中,對具體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案例進行了具體分析,希望能夠保證高中化學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較好的完成自身教學工作。
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案例-以物質(zhì)的量教學為例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物質(zhì)的量這一化學知識的教學中,學生需要掌握物質(zhì)的量、摩爾和摩爾質(zhì)量的概念;掌握物質(zhì)的量、物質(zhì)的微粒數(shù)、物質(zhì)的質(zhì)量之間的關系;而在完成上述概念的學習與理解后,教師還需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自身語言,有條理的對上述知識進行語言概括,這一對學生語言概括的要求,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知識抽象概括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邏輯推理和運用化學知識進行計算的能力培養(yǎng)也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1]。2)過程與方法為了能夠較好的實現(xiàn)對學生物質(zhì)的量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舉例分析與總結,對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yǎng),為后續(xù)化學教學的更好展開打下堅實基礎。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物質(zhì)的量相關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要求學生理解透徹相關化學概念外,還需要培養(yǎng)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的參與到物質(zhì)的量這一化學知識的學習中,學生也能夠掌握更為科學的學習方法[2]。
2、教學重點
物質(zhì)的量的基本概念及其單位。
3、教學難點
對摩爾概念的內(nèi)涵的理解。4、課堂教學導入1)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具體的物質(zhì)的量課堂教學導入中,化學教師首先需要引入定量實驗的相關概念,因為以往接觸過這一概念,學生的注意力就能夠得到較好的集中,這時教師需要講述使用量筒、天平等進行的定量實驗,并向?qū)W生提出問題:“如果我們想要對氫氣質(zhì)量、溶液質(zhì)量進行稱量,且這一稱量不能夠采用天平,我們應該選擇何種辦法?”。在這一教師的教學行為中,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的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將學生帶入課堂之中,學生也能夠結合問題進行思考,學生的學習行為將由準備階段進行集中狀態(tài)[3]。2)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在學生進入集中狀態(tài)后,化學教師就可以通過板書在黑板上寫下2H2+O2=2H2O這一學生在初中時期掌握的化學方程式,并向?qū)W生提出問題“這一化學方程式所代表的意義?”,在有學生回答2個氫分子、1個氧分子結合形成兩個水分子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向?qū)W生提出問題“實驗室里拿2個氫分子、1個氧分子進行實驗容易做到嗎?拿2g氫分子和1g氧分子呢?”,這樣教師就能夠通過提問引出微觀與宏觀的概念。在這一課堂教學導入過程中,教師通過學生熟悉的化學方程式,進一步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哪怕不能回答出問題,也能夠大大提高自身對于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感興趣程度。3)進入主題。在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后,教師就可以使學生明白,由于一個原子的質(zhì)量是1.0×10-27kg,想要在宏觀上用H原子的數(shù)量表示這一反應求出具體的H原子數(shù)量近乎不可能,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新的化學計量一物質(zhì)的量[4]。
二、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案例的分析與相關建議
1、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案例的分析
結合我們在上文中論述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案例不難發(fā)現(xiàn),該案例通過設置具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既能夠?qū)崿F(xiàn)對初中所學化學知識的回顧,也能夠較好的激發(fā)自身潛能投入的新知識的學習中,這自然就使得具體的化學教學在這種課堂教學導入后得以實現(xiàn)較好展開。
2、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建議
結合上文論述,我們能夠清楚的了解到奧高中化學教學中課程教學導入的重要性,而為了保證我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能夠?qū)崿F(xiàn)更好的展開,筆者建議高中化學教師在具體的課堂導入教學過程中,嚴格遵循整體性、針對性、簡潔性等三方面原則。具體來說,所謂整體性原則,指的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必須與具體知識教學形成一個層層深入的過程,真正引導學生將前后的內(nèi)容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夠為具體的知識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針對性原則中,這一原則要求高中化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導入必須實現(xiàn)針對教學內(nèi)容、針對課型特點、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知識層次差異,這樣才能夠避免課堂教學導入淪為形式主義;而在簡潔性原則中,這一原則要求高中化學教學課程教學導入避免出現(xiàn)喧賓奪主、顛倒主次的問題,并最好將導入的時間控制在3~5分鐘,這樣就能夠最大化化學教學課堂教學導入的有效性[5]。
三、結論
在本文就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展開的研究中,筆者結合以物質(zhì)的量教學為例的高中化學教學課程教學導入,對這一課程教學導入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jīng)驗提出了相關建議,希望能夠以此推動我國高中化學教學的更好展開。
參考文獻:
[1]鄧娟娟.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2]許岳.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3]賀敏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師課堂教學行為變化的研究[D].河南大學,2011.
[4]羅珊.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導入研究[D].西南大學,2015.
[5]藍慶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狀及問題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3,04:130-131.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導入的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課堂教學如何導入07-22
高中化學論文11-21
高中化學教學論文11-03
案例分析論文11-07
高中化學論文15篇11-22
高中化學實驗論文08-27
淺談思想政治課的導入教育論文10-13
論文的可行性分析02-21
淺論軟件需求分析的論文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