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藥灌腸治療中舒適護理的運用論文
關于中藥灌腸治療中舒適護理的運用
慢性盆腔炎是因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或治療而發(fā)生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1].而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2], 但該方法的治療時間較長 , 患者容易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不適感或產生各種心理壓力 , 從而影響治療效果。本院將舒適護理模式運用到中藥灌腸治療中 , 效果滿意 ,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 選取 2011 年 5 月 ~2014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慢性盆腔炎并采用中藥灌腸的患者為研究對象 , 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 每組 46 例。對照組年齡 27~43 歲 , 平均年齡 (32.4±4.1) 歲 , 病程最短 2 個月 , 最長 12 年 , 平均病程 (6.3±2.4) 年 ;觀察組年齡 26~44 歲 , 平均年齡 (33.4±3.1) 歲 , 病程最短 3 個月 , 最長 12 年 , 平均病程 (7.3±3.4) 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脹痛、白帶增多等癥狀。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護理方法1. 2. 1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 插管前 1 d 告知患者插管的相關注意事項 , 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 讓其配合治療 ,清潔衛(wèi)生、調整飲食 , 觀察患者的治療情況。
1. 2. 2觀察組患者給予舒適護理1. 2. 2. 1心理護理 由于慢性盆腔炎的病程比較長 , 患者通過反復的治療都未能痊愈 , 會對治療失去信心 , 加上中藥灌腸的治療部位比較特殊 , 其操作為直腸滴入 , 患者難免會覺得非常不適 , 甚至會產生病恥感 , 導致部分患者出現(xiàn)排斥治療、不配合治療的情況 , 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及時和患者進行溝通 , 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 , 列舉康復的患者進行現(xiàn)身說教 , 使其明白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從而配合治療 , 鼓勵患者 , 增加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 2. 2. 2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在治療之前和患者進行溝通 ,聽取患者的主訴 , 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 , 并向其講解慢性盆腔炎的相關知識 , 中藥灌腸治療的方法和目的、患者配合方法等 , 同時護理人員也應該盡量滿足患者對于舒適的需求 ,保證就醫(yī)質量。
1. 2. 2. 3音樂護理 向其說明音樂護理的目的和意義 , 詢問患者的喜好 , 播放合適的音樂 , 讓患者放松緊張的心情。
國內外研究表明 , 患者傾聽溫馨舒緩的音樂 , 能緩和交感神經(jīng)的過度緊張 , 促使情緒鎮(zhèn)靜 , 減輕壓力反應 , 達到宣泄感情 , 放松的效果[3].
2. 2. 4插管護理 在灌腸前囑患者排空大小便 , 調節(jié)床尾高低 , 抬高臀部 10 cm, 一次性吸痰管通過石蠟油潤滑之后與灌腸器連接 , 緩慢插入肛管 5~10 cm, 減少對直腸黏膜及肛門的刺激, 冬天可以將吸痰管放入熱水中泡熱后再潤滑插入。
1. 2. 2. 5灌腸中護理 將備好的藥液均勻注入 , 注入速度不可過快 , 循序漸進。在灌注的過程中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 ,并詢問患者有無腹脹、腹痛及便意感。完成灌腸之后將音樂關閉 , 指導患者臥床休息 1 h 以上 , 減少藥液遺漏 , 促進藥液的吸收。平躺休息時 , 在患者腹部放置熱水袋 , 讓藥液在小腸中也保持溫度[4].
1. 2. 2. 6飲食護理 指導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 , 盡量避免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和寒涼食物。
1. 2. 2. 7注意個人衛(wèi)生 , 勤換內褲 , 保持外陰干凈 , 注意休息和運動 , 增強自身免疫力[5].
1. 3療效評定標準[6]每隔 7 d 觀察一次治療效果 , 待療程結束之后對其進行評定。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消失 , 白帶檢查恢復正常 , 下腹疼痛消失 , 則為治愈 ;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有緩解 , 白帶檢查基本恢復正常 , 婦科檢查時陽性體征減輕 , 為治療顯效 ;患者經(jīng)過治療后下腹疼痛情況緩解 , 白帶檢查有改善 , 為好轉 ;如果沒有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傆行 = 治愈率 + 顯效率。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方面 , 護理滿意率 = 非常滿意率 + 滿意率。
1. 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 表示 , 采用t檢驗 ;計數(shù)資料以率 (%) 表示 , 采用χ2檢驗。
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2. 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1】
3 討論
慢性盆腔炎是已婚婦女比較常見的疾病 , 大部分患者在保留灌腸治療時易因操作方法或疾病影響出現(xiàn)身體及心理的不適情況 , 所以采取舒適的護理干預對于促進保留灌腸治療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7].本研究從心理、健康教育、灌腸管選擇及插管、灌腸過程等多方面進行舒適的護理 , 緩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緒 , 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 , 從而配合護理人員的操作及治療。從研究結果看出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 這說明舒適護理應用于中藥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中可以提高治愈率 , 能夠潛在改善護患關系 , 促進護患關系和諧。
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 , 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整體護理水平 , 豐富了護理工作的內涵質量。
綜上所述 , 通過在治療過程中給予患者舒適護理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護理滿意度 , 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參 考 文 獻
[1] 謝幸 , 茍文麗 . 婦產科學 .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 2013:264.
[2] 徐叢云 . 舒適護理在中藥保留灌腸中的應用 .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12, 18(11):2871.
[3] 郭鳳琳 , 張家駒 . ICU 綜合征及音樂療法 . 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 , 1997, 16(3):104.
[4] 陳小燕。慢性盆腔炎78例中醫(yī)治療與舒適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3, 19(24):94-95.
[5] 高潔 , 呂瑾瑜 . 中藥灌腸加穴位注射治療慢性盆腔炎 90 例護理體會 . 西部中醫(yī)藥 , 2012, 25(12):111-112.
[6] 伍秋萍 . 慢性盆腔炎中藥灌腸護理體會 . 內蒙古中醫(yī)藥 , 2014,33(14):141.
[7] 王崢 , 蔡春江 , 蔣艷茹 , 等 . 舒適護理模式在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的應用 . 中國誤診學雜志 , 2010, 10(35):8599.
耳穴壓豆療法治療失眠的護理體會
失眠中醫(yī)稱為“不寐”,臨床表現(xiàn)為,輕者入眠困難或眠而不酣,時寐時醒,醒后不能再寐,嚴重者徹夜不眠[1].中醫(yī)認為,人的五臟六腑均可以在耳朵上找到相應的位置,當人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上的相關穴區(qū)出現(xiàn)反應,刺激這些相應的反應點及穴位,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這些反應點及穴位就是耳穴。耳穴壓豆法是利用中藥王不留行具有活血通經(jīng),消腫止痛的作用,用它的籽、磁珠等物在耳穴表面貼壓,能更好的刺激耳穴,發(fā)揮療效;诖,根據(jù)中醫(yī)理論在臨床上采用耳穴壓豆療法,結合相應的護理措施,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總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選取失眠患者6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30例,對照組30例。觀察組中,女性17例,男性13例,平均年齡45歲。對照組中女性14例,男性16例,平均年齡40歲。
1.2 方法: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法,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進行耳穴壓豆。耳穴壓豆的具體操作方法為,(1)耳穴定位,主穴:取心、肝、腎、脾、胃點。配穴:取耳神門、皮質下、內分泌、交感點以及耳背后失眠穴。選擇1~2組耳穴,進行耳穴探查,找出陽性反應點,并結合病情,確定主輔穴位。(2)尋找敏感點,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以最佳舒適體位為宜,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耳穴探針按壓,找到患者感覺最疼痛的穴位。(3)治療,以酒精棉球輕擦消毒后,將耳穴貼敷于選好的穴位上,并輕輕揉按1~2分鐘。每次以貼壓5~7穴為宜,每日按壓3~5次,隔1~3天換1次,兩組穴位交替貼壓。兩耳交替或同時貼用。一般5天換耳穴貼1次,膠布潮濕或脫落時應及時更換,5天1個周期,5個周期為1個療程,持續(xù)治療5個療程。
1.3 療效觀察標準:失眠病癥的臨床診斷標準參照1994年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所定的失眠診斷標準[2].觀察兩組患者睡眠情況:(1)顯效:病人無失眠癥狀,治療2個療程后病人能入睡,時間在7小時以上,其他癥狀消失,隨訪1個月無復發(fā);(2)有效:病人失眠癥狀好轉,病人能入睡,睡眠時間較前延長,其他癥狀減輕;(3)無效:病人仍存在失眠癥狀,無改善。
2 結 果
兩組治療后,效果如下表1.觀察組30例患者耳部皮膚無不良反應,其中有效的20例,顯效的7例,無效的2例,總有效率達到93.3%.對照組30例,其中有效的19例,顯效的2例,無效的8例,總有效率73.3%.可見,耳穴壓豆治療失眠患者的焦慮與失眠,作用顯著,總有效率從73.3%提高到93.3%,觀察組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效果。
3 討 論
關于“失眠病癥”的理論探討,古人稱之為“不得寐”、“目不瞑”,在中醫(yī)學四大經(jīng)典之一《黃帝內經(jīng)》中就有明確的論述!端貑枴つ嬲{論》提出“胃不和則臥不安”的論點!鹅`樞·邪客》中提出了“厥氣客于五臟六腑,則衛(wèi)氣獨衛(wèi)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行于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蹺陷,不得入于陰,陰虛,故不暝”的論點?梢姡呤桥K腑氣血運行紊亂的外在病理表現(xiàn)。
耳與經(jīng)絡、臟腑關系甚為密切,通過刺激與臟腑對應的耳穴,可以調節(jié)各臟腑的對應活動,使歸于和[3].耳穴是全身各系統(tǒng)組織的一個縮影,它可以通過調節(jié)神經(jīng)體液內分泌系統(tǒng),調整人體血氣,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耳穴取神門以鎮(zhèn)靜安神,皮質下、交感、內分泌,調節(jié)陰陽平衡,安神定志。配合心、肝、脾、腎,以補益心脾,交通心腎。本方法操作簡單,醫(yī)療成本低,無副作用,而且具有良好的醫(yī)療效果,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也在原耳穴壓豆法的基礎上進行了相應的改進和完善,使得耳穴壓豆法的治療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周仲英。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2003:154.
[2]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8.
[3]徐曉春,鄭求姣,高美媚等。中醫(yī)耳穴治療對原發(fā)性高血壓并發(fā)焦慮患者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0):10.
艾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護理
中風后尿失禁是中風后常見的并發(fā)癥 , 其不僅可導致尿路感染、皮膚損傷、壓瘡等 , 更嚴重的將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進程,并給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臨床觀察中多見于老年人、久病之人,病情多見于虛證、寒證,以腎氣不足,脾氣虧虛,膀胱不能約束,氣化無權而開闔失司所致。
因此我院三個腦病科針對中風后尿失禁 , 于 2011 至 2014年采用艾灸治療本病 186 例 , 收到滿意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 186 例均為我院腦病科住院患者 , 均為中風后尿失禁,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 93 例,其中男 51 例,女 42 例,年齡 61~84 周歲,病程 6~21 天,療效滿意。對照組 93 例,其中男 49 例,女 44 例,常規(guī)治療。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尿失禁患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合理飲食、健康宣教,無特殊治療。觀察組在以上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指導患者仰臥位,腹部放松,給予艾灸治療:首先評估患者證候主癥、既往史及過敏史;患者施灸部位的皮膚情況、心理狀態(tài)及配合程度,同身寸定穴位,通常取神闕、關元、氣海、中極等穴位,用拇指按壓穴位,并詢問患者感覺,患者產生酸、麻、脹、痛的感覺或向遠處傳導,即為得氣。點燃艾條放置艾灸盒中,對準施灸部位進行施灸,施灸過程中詢問患者局部皮膚有無灼熱感,及時調整距離和施灸時間,每穴 10~20分鐘,每日一次,7 天為一個療程。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愈:小便時有尿意感,完全能自行控制;顯效:小便基本能自行控制,偶有失禁;無效:尿失禁程度無變化,無法自行控制排尿。本組病例全部有效,患者及家屬都很滿意。
2.2 治療效果
觀察組:例數(shù) 93 例,顯效 79(85% ),有效 14(15% ),無效0,總有效率 100%;對照組:例數(shù) 93 例,顯效 42(46% ),有效28(30% ),無效 23(24% ),總有效率 76%.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
3 護理要點
3.1 一般護理
按中醫(yī)內科一般護理常規(guī)護理。
3.2 生活護理
加強基礎護理,尿失禁者應及時更換尿布,便后及時清洗會陰部;導尿者應保持尿管通暢固定,注意觀察尿液顏色、量,每日兩次會陰護理。
3.3 情志護理
患者中風后常伴有肢體活動不利,加之尿失禁,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煩躁的情緒,我們應通過良好的語言、耐心的解釋疏導,取得患者信任,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用熱情、親切的語言接待患者,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及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愈后情況,以及情緒對本病的影響,詳細講解本病的相關知識,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保持情緒穩(wěn)定,積極主動配合各項治療與護理。
3.4 飲食護理
指導病人充足飲水,每日 1500~2500ml 水,盡量在白天,晚上要少飲,飲食宜低鹽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忌食油膩、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勿用力。注重辯證施護,腎陽虛弱證,益智仁燉豬腰、補骨脂芡實粉;肺脾兩虛證,黃芪桑螵蛸燉羊肉、白參荔枝肉燉豬脬、大黃綠豆蜜飲、蒲公英粥。
3.5 用藥護理
中藥湯劑宜溫服。
3.6 其他護理
3.6.1 注意觀察局部皮膚情況及病情變化,及時詢問患者有無灼疼感及不適,發(fā)現(xiàn)患者面色蒼白、出冷汗等不適癥狀,應停止施灸 , 并報告醫(yī)生處理。
3.6.2 皮膚出現(xiàn)微紅,屬正,F(xiàn)象,如灸后出現(xiàn)小水泡,無需處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較大,可用無菌注射器抽去泡內液體,覆蓋無菌紗布。
3.6.3 應指導患者穿棉質寬松內衣,及時更換床單,保持整潔干燥,并定時協(xié)助翻身拍背,防止壓瘡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4 討論
中風后尿失禁是由于腦干以上的排尿中樞在中風時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支配排尿反射的神經(jīng)失去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尺脈實,小腹牢痛,小便不禁;尺脈虛,小便不禁。
腎病小便不禁,脈當沉滑,而反浮大,其色當黑反黃,此土之克水,為逆不治。小便失禁,病位主要在膀胱,膀胱的貯尿和排尿功能依賴于腎的氣化。腎氣不足,氣化失常,固澀無權,則膀胱之開合失度,即可出現(xiàn)小便失禁。因此我們選用艾條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可以固攝膀胱和尿道。中極為膀胱經(jīng)的募穴,關元穴為任脈穴位,任脈起于胞中,為治療溺溲異常之要穴,故采用艾條灸以益腎氣,固攝下元,補脾溫中散寒;神闕穴是強壯要穴,艾灸能通過艾葉溫通作用,使熱氣借經(jīng)脈之道直趨病所;氣海、關元為任脈會穴,是人體元氣之根,用以振奮,增補腎氣。研究表明,中醫(yī)護理技術艾條灸配合針刺隔姜灸等對于治療老年尿失禁有良好的療效?傊瑮l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療效顯著,簡便經(jīng)濟,且患者舒適度高,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虹 . 針刺加艾條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 [J]. 中國針灸 , 2005, 6(25):432.
[2] 張梅 , 徐燕利 . 艾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護理觀察 [J]. 大家健康 , 2014, 8(20): 43.
[3] 馬曉輝 , 張愛梅 . 艾灸治療中風后尿失禁的臨床觀察與護理 [J]. 光明中醫(yī) , 2013, 28(3): 606-607.
【中藥灌腸治療中舒適護理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手術室護理中的舒適護理運用分析論文10-09
人文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運用論文10-12
舒適護理在神經(jīng)內科護理中應用和分析的論文10-09
舒適護理在康復醫(yī)學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論文10-08
舒適護理畢業(yè)論文10-07
韌性概念在兒科護理中的運用論文10-12
略論高壓氧在護理中的運用論文10-09
兒科護理操作中溝通技巧的運用論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