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皇家園林中的賞石文化
中國皇家園林中的賞石文化
摘 要:通過了解中國古代的賞石文化,以及對石頭在園林中的應用形式,將其分為疊石和單體異石。
并以北京頤和園為例來淺談中國皇家園林的賞石文化。
因頤和園為皇家園林服務,故園中的石頭都有特殊的意義在其中,并因材質的不同,形態(tài)的不同,擺放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作用,本文著重介紹園中最著名的幾處石頭,使讀者對中國的賞石文化有初步的了解。
關鍵詞:賞石文化;皇家園林;頤和園
賞石文化是人類石文化現(xiàn)象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是以天然石為主要的觀賞對象,以及為觀賞天然奇石而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原則與方法。
包括賞玉文化、園林景觀奇石等多個方面。
東方的賞石文化起源于古老的中國,有文字記載的,可追溯到公元1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
在中國,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進步,從最初的賞玉文化到被應用到早期的造園實踐中,賞石文化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
無論是在江南的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的皇家園林中,表現(xiàn)形式不外乎兩種形式,即疊石和孤石(又稱單體異石或奇石)。
疊石大多人工疊砌而成,雖妙趣橫生,但總歸有種模仿的意義在其中。
而孤石則顧名思義,是因地質、色澤或形態(tài)特別、體現(xiàn)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孤石不僅表現(xiàn)其體態(tài)美的本質,有時也因其擺放的位置而具有不同的意義。
隨著上層社會審美需求的不斷進步,獨立的賞石逐漸取代假山或者疊石,成為宮苑中出現(xiàn)的新的觀賞裝飾,我們不妨以北京的頤和園為例來解析皇家園林的賞石文化。
1 瘦、皺、透、漏之美
清代的李漁在《閑情偶寄・窺詞管見》曰: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
而太湖石的美則用四個字來形容:“瘦、皺、透、漏”,以此為評判標準是因為瘦勝肥,皺勝平,透勝悶,漏勝實。
在頤和園中,不僅巧奪天工的建筑、聞名于世的奇珍異寶讓我們?yōu)橹鸷,就連園中舉目可見的石頭也別有情趣在其中。
從北宮門入頤和園,穿過蘇州街和后湖,繞過松堂,觀賞完別具異域風情的石舫,便到達石丈亭。
石丈亭,顧名思義,石頭似老丈且是一座優(yōu)雅別致的庭院。
它與知春亭、留佳亭、秋水亭等組成一年的四季景觀。
石丈亭為冬景。
有“花雪表年”的寓意,雪花紛飛,冰清玉潔。
在石丈亭中藏有一塊十分珍貴的南太湖石,被認為是最具觀賞價值的石頭。
此石從門外望去,猶如偉岸丈人,慈眉善目,傲然挺立,有“京城傳世名石”獨峰之冠的美稱。
走出石丈亭沿著慈禧太后常游的長廊一直往東走,走到長廊的盡頭,便進入樂壽堂。
在頤和園的樂壽堂院內,有一塊橫臥在漢白玉石座上的北太湖石,宛若一面院落的屏風,被稱作青芝岫。
青芝岫,此石巨大,長8米,寬2米,高4米,從正面觀賞,太湖石的皺、漏特點清晰可見,色青而潤,狀若靈芝,突兀凌空,昂首俯臥。
先被明朝官僚米萬鐘發(fā)現(xiàn)再運往米氏勺園途中,因財力不支,不得不棄于郊野,落了一個敗家石的名號,后被乾隆皇帝耗巨資移置于此,乾隆皇帝還為此石題詩《青芝岫詩》,足可以看出此石在乾隆皇帝心中的分量。
青芝岫固然在園中可以獨當一面,成為一道風景,但這只因乾隆皇帝對此的鐘愛。
欣賞完青芝岫的美,接著穿過德和圓來到仁壽殿。
要說兼具“瘦、皺、透、漏”之美的還屬仁壽殿的南太湖石――“壽星石”,是康熙皇帝下江南時所得的心愛之物。
它位于殿前正中央,有一丈高之余,從正面欣賞該石,色青圓潤,造型奇特,酷似一鶴發(fā)童顏的老人,因而取名壽星石。
石背面空洞溝壑繁密,頗具山川靈秀之美,周圍以漢白玉欄桿維護,下襯六角須彌漢白玉石座。
如今,當人們走進仁壽門,便可見飽經(jīng)風霜的壽星石,仿佛閃著睿智的目光,迎接清晨的日出,瑰麗的晚霞。
通過對以上幾處的園林孤石描述,可以總結出,園林中的美石大多數(shù)為太湖石,且深得帝王的喜愛,每一塊石都是皇帝命其搬運至此。
這便看出,石在園林中擺放的位置,是帝王的意愿,且帝王喜愛的美石大都具備“瘦、皺、透、漏”的評賞標準
2 鞏固皇權
在頤和園排云殿排云門,此門位于長廊的東西分界線上,門闊五間,前為“云輝玉宇”“星拱遙樞”牌樓。
牌樓前是游船碼頭,這曾是慈禧的放生處。
排云殿門前兩側擺放著兩塊虎皮石和十塊太湖石,被稱之為十二生肖石。
十二生肖石本不屬于排云門前。
據(jù)說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太監(jiān)李蓮英為了討好慈禧而從暢春園搬運置此的。
在排云門前放置的十二生肖石并不是按照正常的屬相順序而進行排列,而是從西往東,由北至南依次為未羊、申猴、亥豬、午馬、子鼠、戌狗、寅虎、卯兔、巳蛇、辰龍、酉雞、丑牛。
為何按照此順序來進行排列,有人按照《周易》的說法進行解釋,說慈禧太后屬羊,這樣的排列按照八卦學說屬于上上掛,保佑慈禧太后的統(tǒng)治地位。
另有一種說法是,全國上下,無一人沒有屬相,十二生肖抽象地代表全國人民,全國人民聚于此地,是為了保衛(wèi)慈禧的安全也隨時聽候慈禧的派遣,體現(xiàn)鞏固慈禧皇權的意義。
這只是民間說法。
沒有科學根據(jù)。
但頤和園是皇家園林,且排云殿位于頤和園中南北中軸線上,始建于清乾隆時期,曾以大報恩延壽寺為主體建筑,是清末慈禧太后舉行萬壽慶典的地方,是最為核心和壯觀的景觀建筑群。
孤石在此的數(shù)量之龐大,這種王權至上的說法也有一定道理。
從排云殿沿著長廊一直往東走,走到昆明湖的東岸,穿過宜蕓館,到達玉瀾堂。
玉瀾堂總體坐北朝南,前面的房子叫玉瀾門,面闊三間,兩旁接游廊。
在玉蘭堂前有兩塊石頭叫母子石。
玉瀾門外有對守門的石頭,高約2米,是兩塊極普通的巖石,下襯須彌漢白玉石座,左為鐘乳石,右為角礫狀灰?guī)r。
石體既無形又無紋理,質地粗糙平淡,毫無生氣,但卻是慈禧太后特意從靜宜園(香山)移來至此的。
慈禧將兩石移置此地目的是為了警示光緒帝,勿忘誰將他推上皇帝寶座。
這是對光緒皇帝搞維新變法的泄憤,也同時表現(xiàn)出慈禧太后的統(tǒng)治意向,有一定的政治意義。
在園林中,能體現(xiàn)政治意圖的石頭也許還有很多,因為園林必定是為皇家所造且為皇家服務,體現(xiàn)統(tǒng)治意義是無處不在的,所以在造園時,將王權融入園林也是皇家園林的一種造園理念。
3 造園需要
在整個頤和園中,除了能讓人津津樂道的園林置石以外,還有一些形狀奇特且無名的孤石也為皇家園林的建造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首先,樂壽堂院中,除了巨大的青芝岫以外,在其左右還有兩個小的太湖石,與青芝岫在同一水平線上,它們均配有漢白玉底座,而且與院內的銅鹿、銅鶴、銅花瓶形成了一個規(guī)矩的四邊形,俗稱方形,這是中國古代對宇宙觀的認識,認為天是圓的,與大地之間形成的關系是“天圓地方”的理念。
其次,是在仁壽殿院內壽星石后兩側的兩塊太湖石,與中間的壽星石形成穩(wěn)定的三角形構圖,與院內不對稱的植物配置相融合,對稱的石頭擺放形式平衡了院子的整體安排。
最后,在仁壽門和東宮門之間有一個碩大的院落。
仁壽門前有一對守門石,下襯有底座。
與之相對應的東宮門內左右兩側也有一對太湖石,相比仁壽門前的一對,體積略顯小。
這樣左右對稱且前后不對稱的擺設方式,是中國的造園方式,且園中沒有兩塊完全一樣的石頭,對稱且完全相同是西方造園方式。
中國的賞石文化博大精深,置于皇家園林中的各種奇異單體石更是賞石文化的最高體現(xiàn)。
盡管園中多是疊石和假山,但是孤石的存在應該是對皇家園林賞石文化最高的升華,石頭不再局限于堆砌成某一具象的事物,而是以石頭的形似達到神似。
毫無疑問,皇家園林對中國賞石文化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有待于我們細細深入地研究。
【中國皇家園林中的賞石文化】相關文章:
《中國石》教學方案設計10-07
語文《中國石》教學方案設計10-07
中國石教學教案設計模板10-08
中國的文化英語作文10-10
中國餐桌的禮儀文化09-15
中國婚禮文化的起源10-05
中國針灸的文化起源10-05
中國餐桌禮儀文化10-26
中國飲食禮儀文化11-16
中國的傳統(tǒng)禮儀文化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