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2-16 14:39:37 網站 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通用1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通用19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提高分數除法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并能正確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歡數學的情操,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體驗成功的歡樂。

  教學重點:

  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方程方法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為新知作鋪墊

  課件出示:

  1、寫出下列各題的數量關系式,判斷誰是單位“1”

 。1)故事書的3/5是150本。

  (2)書的價錢是鋼筆價錢的2/5。

 。3)汽車速度是火車速度的1/2。

  2、復習題:寫出數量關系式,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

  操場上有27人參加活動,跳繩的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跳繩的有多少人?

 。1)誰是單位“1”;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寫出等量關系式。

  (3)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4)根據題意列式。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反饋。

  二、導入新課

  看來同學們都能正確分析和解答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怎么解答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

 。ㄒ唬⿲W習新知

  1、出示情景圖:從情景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簡要回答

  2、出示例題:

  跳繩的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3、討論:(1)誰為單位“1”?是已知還是未知?

  (2)根據那句話得到的信息?

  (3)你能列出等量關系是嗎?

  半數:參加活動總人數XX2/9=跳繩的人數

 。ㄎ粗ㄒ阎

  4、你們有什么辦法利用以前的知識解答這道題?

  同桌互相說說,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生反饋,師板書。

  學生口頭檢驗對錯。

  5、對比復習題和例1,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

 。ǘ╈柟绦轮

  看情景圖,你還能提出問題嗎?

 。1)生提問題,全班解答。

 。2)同桌互相提問題,寫出等量關系式,列式解答。

 。ㄈ┚毩暋㈧柟

  打開書,29頁,試一試1,自己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三、拓展延伸

  回過頭來看例題,你還能用其他的方法解答嗎?

 。ㄓ贸ㄓ嬎悖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2

  復習內容:

  P122頁綜合練習5——11題

  復習要求: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能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正確解答有關分數加減法的應用題。能熟練進行分數、小數加減混合運算及簡便運算。在復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歸納概括能力,使數學知識系統(tǒng)化。培養(yǎng)學生認真踏實的復習態(tài)度。

  復習重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分數加減法運算,并能進行簡算。

  復習難點:

  進行簡算。

  復習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復習過程:

  一、分數加減法的意義和法則

  1、說說下列算式表示的意義。

  7/8—3/87/13+7/131-2/7

  分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

  2、算P122頁的第5題。說一說同分母分數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各應注意什么?

  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集體講評。

  3、師生共同小結: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要約分,是假分數要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異分母分數相加減,先通分,然后按同分母分數法則計算。如果被減數的分數部分不夠減,退1化成假分數再減。

  二、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1、說一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規(guī)定的,再計算下面的練習:

  1/15+4/15+7/151-2/9-5/95/6-(1/2-1/3)

  2、小結: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沒有括號的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內的運算。

  三、用簡便方法計算

  1、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7/8+5/12+1/811/12-(1/12+1/6)

  2、師生共同小結: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性質,可以使計算簡便,在計算中要注意應用,提高計算技巧,做到正確、合理、靈活、迅速獨

  立練習后指名反饋,說說你是怎樣看出能簡便計算的。

  3、解方程:X+1/6=3/4X-7/15=2/5

  四、教師小結:通過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設計:

  1、基礎作業(yè):教材122頁7、8題

  2、拓展作業(yè):同步練習的部分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稍復雜的生活問題。

  2,學會找出生活問題中相等的數量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3,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

  用方程解"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分析問題中的等量關系,并會列出方程解答。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

  2,根據下面敘述說說相等關系,并寫出方程。

  ①公雞x只,母雞30只,是公雞只數的2倍。

 、诠u有x只,母雞有30只,比公雞只數的2倍少6只。

  3,(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講述:一天,學校的足球場上,善于觀察的小軍,勤于研究的小華和愛提問題的小剛三人休息時,突然發(fā)現(xiàn)足球的秘密。小軍發(fā)現(xiàn)……小華發(fā)現(xiàn)……小剛提出……

 。ㄗ闱蛏虾谏钠ざ际俏暹呅危咨钠ざ际橇呅蔚。黑色皮共有12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白色皮)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板書線段圖)。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

 。1)審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

  提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說明:例1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問題。

  教師板書:稍復雜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教師板書線段圖講解)

  看圖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可能出現(xiàn)的等量關系是: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3)同桌討論怎樣列出方程。

 。4)交流匯報并讓學生根據題意說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關系。允許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書學生的方程并選擇2x-4=20討論它的解法。

  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匯報交流板書: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檢驗:(引導先生口頭檢驗)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5)學生選擇其余的方程解答。

  2,變式練習。

 。1)教師: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個條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塊"該怎樣列方程(課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中的"少"換成"多")讓學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較,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種用算術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不論是"幾倍多幾"還是"幾倍少幾"列方程都比較容易。

  3,引導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倥孱}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诜治觯页鰯盗恐g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劢夥匠獭

 、軝z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應用

  1,只列式不計算。(課件出示)

 、賵D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x本。

  ②養(yǎng)雞廠養(yǎng)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x只。

  ③學校飼養(yǎng)小組今年養(yǎng)兔25只,比去年養(yǎng)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yǎng)兔x只。

 、芤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俦本┕蕦m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谑澜缟系闹奘莵喼,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亞洲的面積比大洋州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郢C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能達到每小時110km,比大象的2倍還多30km.大象最快能達到每小時多少km

 、芄灿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后還剩3個。一共裝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偌滓覂蓴档暮褪90,甲數是乙數的2倍。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诩滓覂蓴档暮褪183,甲數比乙數的2倍還多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先把2x看作一個整體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教材60-61“分數混合運算(三)”

  教學目標:

  1、利用方程解決與分數運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2、找數量間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揭題

  1、理解以下條件的意思

  女生比男生少1/3

  本月用水比上月節(jié)約了1/4。

  2、引入新課。

  出示問題:小剛家九月份用水12噸,比八月份節(jié)約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噸?

  二、扶放結合探究新知

  1、請學生先估一估哪個月用水多,哪個月用水少?八月份大約用水多少噸?

  2、讀題、畫圖;幫助理解題意。

  3、根據線段圖找出數量關系。

  4、設哪個量為X,引導學生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

  5、要求嘗試檢驗

  6、歸納這類應用問題的解題方法。

  三、反饋矯正落實雙基

  1、完成教材第60頁

  “練一練”第1題提示:能簡算的'請根據運算定律簡算。

  2、完成教材第60頁

  “練一練”第2、3題,用方程解或列除法算式都可以。

  3、完成教材第60頁

  “練一練”第4題

  四、小結評價布置預習

  1、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在學習中遇到了什么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

  2、預習“百分數”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實際問題中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系;

  2、學會設未知數,列形如ax±b=c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3、讓學生體會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優(yōu)越性,掌握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基本步驟;

  4、引導學生根據問題的特點,靈活選擇較簡潔的算法,進而在提高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教會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形如ax±b=c的`方程;

  教學難點:

  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口答下列方程的解是多少?

  y-20=42x=24a+4=715=3x

  說說你解方程的思路?

  2、說說各題中的等量關系,并列出帶有未知數的方程式:

  ①母雞有30只,是公雞的2倍。公雞有幾只?

  ②甲數是17,是乙數的2倍。乙數是多少?

 、圩闱蛏系陌咨す20塊,是黑色皮的2倍。黑色皮有幾塊?

  二、導入例題并教學例1

  對題目進行改編,添加條件導出例1:

  ①足球上的白色皮共20塊,比黑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幾塊?

  對這個題目的改編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方程》。

  1、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呢?

 。▽W生分析:白皮塊數與黑皮塊數之間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呢?)黑皮塊數×2-4=20黑皮塊數×2-20=4

  2、怎樣根據關系式列方程呢?

  3、小組討論怎樣解答?

  4、小組匯報解復雜方程的基本步驟:

 、僬页鲱}中選題關系;

 、趯懗觥敖狻⒃O”;

 、哿蟹匠、解方程;

 、軝z驗;

  三、反饋練習:

 、倌鸽u有30只,比公雞的2倍少6只。公雞有幾只?

 、诩讛凳17,比乙數的2倍多5。乙數是多少?

  3、討論:小組合作怎樣解決這個數學問題?

  4、還能用不同的方程解答嗎?

  四、小結:你學會了什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系。

  2、初步學會設計一個未知數,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比較、分析、并能應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4x+5=54 3×2.1+2x=13.4 0.3x÷2=9 4(x+8)=20

  2、學?萍夹〗M的男生是女生人數的`4倍,設女生有x人,男生有()人,男女生共()人。

  3、學校圖書組有女生x人,男生為女生的2.5倍,男生有()人,男女同學共()人。

  4、果園里有桃樹45棵,杏樹的棵數是桃樹的3倍,兩種樹一共有多少棵?

  二、新授課

  教學教科書第70頁的例3。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分析本題的數量關系。

  請學生說出數量關系,教師板書。

  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地球表面積

  教師:這道題目中有兩個未知數,而這兩個未知數之間存在著倍數關系。我們在解題時,只要設其中的一個未知數為x,而另一個未知數就可以用這個未知數來表示,為了解方程方便,通常情況下,設一倍數為x。

  3、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設陸地面積為x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就為2.4x億平方千米

  x+2.4x=5.1

  (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提問:1.5表示什么?(1.5表示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

  那海洋面積該怎樣求呢?

  一種:5.1-1.5=3.6(億平方千米)

  另一種:2.4x=2.4×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是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是3.6億平方千米。

  引導學生進行檢驗。

  三、鞏固練習

  1、甲乙兩堆貨物共重60噸,乙的重量甲的3倍,甲乙兩堆貨物各種多少噸?

  2、蘋果重量是梨子重量的4倍,梨子比蘋果少600千克,梨子和蘋果各重多少千克?

  3、練習13(4、6、7題用方程解)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評講

  小結:今天你學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小組同學相互交流)

  四、作業(yè):練習十三(5—10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ㄒ唬┣榫吃O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ǘ┳灾魈骄浚瑢W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ㄈ┱J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四)鞏固練習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繼續(xù)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畫高時,學生們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現(xiàn)在不會用三角板去畫高。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分數與除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能用分數表示兩個整數相除的商。

  2、運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探索假分數與帶分數的互化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關心他人、先人后己等優(yōu)良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商a/b(b≠0)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及3張完全相同的圓和剪刀。

  教學過程:

  一、設置疑問,揭示課題

  1、請同學們計算下面各題,你能把商分為哪幾類?

  36÷6 = 6 4÷5=0.8 80÷5=16

  3÷7= 5÷10=0.5 4÷9=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分類:

  36÷6 = 6和80÷5=16的商為整數;

  4÷5=0.8和5÷10=0.5的商為有限小數;

  3÷7=和4÷9=的商為循環(huán)小數。

  2、師指出:兩個自然數相除,不能整除的時候,它們的商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內容:分數與除法(板書:分數與除法)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探索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關系

  師:“六一”兒童節(jié)就要到了,今年的兒童節(jié),學校要組織全校師生開展野游活動,到了野外,還要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聯(lián)歡活動,前幾天我同班主任劉老師對想要買的食品做了一些粗略的計劃,知道買哪些東西了,具體怎么分還沒有計算,大家愿意和老師一起做一下詳細的計劃嗎?

  生:愿意!

  師:好!那我們大家就一起來吧!

  師:請看我們班級為這次活動準備的食品:

  食品名稱食品數量班級人數平均每人分的數量

  蘋果40個47 40÷47

  飲料39瓶47 39÷47

  花生8千克47 8÷47

  上面表格里的商都不能用整數的商來表示,除了可以用小數來表示,能否用其它的形式,比如分數來表示呢?等我們學完了這節(jié)課,同學們自然會找到答案的。

  2.層層深入,感知關系

  師:我想調查一下,最近誰要過生日?指一名同學說說你過生日的時候必須要買什么食品?(生:蛋糕)買了蛋糕是自己吃,還是同爸爸媽媽一起吃?

  師:同學們愿意幫xxx同學分一分蛋糕嗎?

  生:愿意!

  師:出示例題: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平均每人能分得多少?師:這時,應該把什么看作單位“1”?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幾份?

  怎樣列式?(指名口述算式)

  1÷3=

  師:大家拿出練習本來計算這個商是多少?(用小數表示)

  生:0.333…或

  課件顯示:1÷3=0.333…或

  師:這個商用小數表示太麻煩了,能不能用分數來表示呢?

  請大家看大屏幕大家看,每人得到這個蛋糕的幾分之幾?

  生:

  師:對了!那么上面的算式1÷3的商可以用分數表示了,即:1÷3=(個)

 。2)現(xiàn)在小組討論:1÷3=中,你發(fā)現(xiàn)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與得數中的'分子、分母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

 。3)討論完畢后,指幾名同學代表自己的小組總結:學生口述的過程中,教師出示課件:被除數÷除數=

 。4)師:現(xiàn)在大家會用分數表示整數除法的商了,那么,大家能把前面表格中的得數用分數表示嗎?

  生:會!

  師出示:40÷47=?39÷47=?8÷47=?

  3.,鞏固關系

  師:“六一”聯(lián)歡的時候,我打算買3張非常好吃的比薩餅,想和班主任劉老師、還有兩名在這學期進步最大的同學A和B共同分享,大家能幫我們合理的分一下嗎?

  生:想!

  師:大家看問題:我想把這3張餅平均分給我們4個人,每人分得這3張餅的幾分之幾呢?

 、僮h一議:討論如何分,有哪些分法?(讓同學們充分考慮好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诩粢患簦合牒煤蟾餍〗M可以行動了,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拿出我們事先準備的三個完全一樣的圓形和剪刀剪一剪,并把分好的四份擺在桌子上。

 、燮匆黄矗悍趾煤,請同學們每人取一份拼在一起,看看是一個“餅”的幾分之幾?

 、芰幸涣校涸鯓佑盟闶奖硎咀约悍诛灥臄盗筷P系?誰會列式?

 、菟阋凰悖簬熤敢幻瑢W板演算式:3÷4=(張)

  答:每人分得張。

  請板演的同學說一說自己是根據什么這樣寫的?

 、奕绻謩e用字母a和b表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數和除數,分數與除法的這種關系怎樣表示?

  學生回答,師板書:a÷b= (b≠0)

  師:大家考慮:這里的a和b是否可以是任何自然數?為什么?

  生:不可以,因為這里的b≠0

  師:左側b≠0,那么右側的b是否可以是0?為什么?

  師:討論完后,教師用紅色粉筆標上:b≠0

 。ㄒ龑W生懂得:在除法中,除數不能為零,所以在分數中,分母不能為零)

  三、總結提升,歸納關系(師生共同完成)

  1、讓學生說一說分數與除法的聯(lián)系:分子相當于除法中的被除數,分母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分數線相當于除法中的除號。

  2、判斷:“分數就是除法,除法就是分數”這句話對不對?

 。ㄗ詈蠼處熆偨Y:分數與除法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除法是一種運算,而分數是一個數)

  四、拓展延伸,發(fā)展能力

  1、填空:7÷13= =()÷()

 。ǎ9= ()÷26=

  2、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3÷4= 7÷12= 16÷49= 25÷24= 12÷25= 36÷57= 30÷37= 33÷78=

  7÷13= 74÷14= 77÷13= 78÷97

  3、一個4平方米的圓形花壇分成大小相同的5塊,每塊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數表示)

  4、“六一”聯(lián)歡的時候,大家都會帶好多自己愛吃的食品,你們愿意與同學們共同品嘗嗎?如果愿意的話,請說說你的打算,并編一道符合這節(jié)課學習內容的題目說給大家聽聽好嗎?

  五、情感教育,教書育人

  同學們,我剛才聽了大家的各種打算,感到很欣慰,同學們都打算把自己的好吃的分給大家一起享用,我都盼望著過“六一”兒童節(jié)了,到那時,我也會準備一些好吃的禮物與大家一起分享好嗎?但愿我們同學在共同的學習和生活中,能互相關心,團結友愛,親如兄妹,讓我們的班級成為一個溫暖的班級體!

  板書設計:

  分數與除法

  a÷b= (b≠0)

  3÷4=(張)

  答:每人分得張餅。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P10例6、做一做,P13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yǎng)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是(),保留兩位小數是()。

  7、嘗試后練習:

  ▲P10頁做一做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判斷,并改錯。

  10.286×0.32=3.29(保留兩位小數)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兩位小數)

  三、運用

  1、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

  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體驗: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3.5+7.6 12-6.2-3.8 7÷0.25 5.6×1.01

  1.7+0.4 3+3.3 5.4-2.5-1.47 2.8÷0.8

  (1.25+0.36)×0.2 0.99+1.8 2.56-0.37

  500×0.001 3.2÷1.6 3.9+2.03 7.5×2.5×4

  0.36÷12 0.75×4 4.9÷3.5 1.2×0.4+1.3×0.4

  2.14-0.9 6.25×0.8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yè)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教學內容:

  根據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筑物的課件。

  2、布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的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教學內容:

  教材第21頁例1、22頁做一做及練習五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并能掌握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進行簡單的換算。

  2、借助具體的測量活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發(fā)展估測意識。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學會與他人合作,從而獲得積極的學習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建立較為準確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學難點:

  理解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米尺;學生準備書、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幣、一張銀行借記卡、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1、復習米和厘米,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長。

  2、估計數學書的寬和厚大約是多少,動手測量驗證。

  3、組織交流測量結果,引出毫米產生的意義。

  4、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俸撩卓梢杂米帜竚m來表示。設疑: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谠趯W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指,從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匯報、交流。

  揭示: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然后,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鬯伎迹含F(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1厘米=10毫米

 、苷垖W生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教師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⑤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拚f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單位。(學生舉例,教師提供一些資料)

 、邔W生填寫數學書的厚和寬并反饋。

  2、畫線段。(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提問:用直尺畫線段時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畫出3厘米7毫米長的線段?

  學生可能有以下幾種畫法

  A、利用刻度尺先畫出3厘米的線段,再接著畫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輸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畫線段。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引導,注意線段從“0”刻度開始畫和不從“0”刻度開始畫的畫法區(qū)別。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學生根據本課的新內容完成“做一做”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示讀出刻度尺所測量的物體長度。明確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滿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數,這樣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學生讀數,再指名匯報。

  第2題讓學生先估算,再測量,然后集體訂正,指名說說理由。

  2、完成“練習五”第2題。

  以毫米為單位測量出每條邊的長度,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請你用手勢表示1毫米大約有多長。米不是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希望你們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5-6頁。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變換,探索圖形旋轉的牲和性質。

  2、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的圖形旋轉90度。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fā)展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培養(yǎng)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4人或6人小組,一個風車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引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生活中的軸對稱變換,其實,圖形的變換還有許多種,比如:平移,旋轉等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生活中的旋轉變換。

  生活中你見過哪些旋轉現(xiàn)象?

  二、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索圖形旋轉牲與性質。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含義。

  (1)觀察,描述旋轉現(xiàn)象。

 、俣嗝襟w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2”指向“1”。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指針的旋轉過程。誰能說一說是怎樣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繞○順時針旋轉到30度到“1”。

  板書:指針從“12”繞點○順時針旋轉30度到“1”。

  師:想一想,為什么指針從12指向1就旋轉了30度?指針走1個字旋轉了多少度?2個字呢?你覺得怎樣的.旋轉是順時針?怎樣的旋轉是逆時針?

 、诙嗝襟w課件出示鐘表,播放動畫。(指針從“1”指向“3”)

  師:這次指針是如何旋轉的?

  引導學生敘述:指針從“1”繞○順時針旋轉60度到“3”。

 、廴绻羔槒摹3”繼續(xù)繞○順時針旋轉9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示鐘表,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苋绻羔槒摹6”繼續(xù)繞點○順時針旋轉180度會指向幾呢?

  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出示鐘晴,播放動畫給予驗證。

  (2)小結

  小結:要把一個旋轉現(xiàn)象描述清楚,不僅要說清楚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要說清楚旋轉圍繞的點方向以及角度。

  2、認識圖形的旋轉,探究旋轉的牲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

  ①師:這是什么圖形?風車的旋轉你見過嗎?看!在風的吹動下,風車就要旋轉起來了。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風車旋轉起來了)

 、趲煟赫堊⒁庥^察風車是怎樣旋轉的?

  多媒體課件出示風車,播放動畫。

  師:從圖1到圖2,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蹘煟猴L車從圖1繞點○逆時針旋轉多少度到圖2呢?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芙涣鞯贸觯猴L車從圖1繞點○逆時旋轉90度到圖2。(板書)怎樣才能知道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2)繼續(xù)觀察風車的旋轉。

  師:如果我們將風車在圖2的基礎上,繼續(xù)繞點○逆時針旋轉到圖3,風車旋轉了多少度?

  (3)揭示旋轉后,什么發(fā)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呢?

  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位置變了,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點○的位置,對應線段的長度,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三、繪制圖形,體驗圖形旋轉的過程。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著畫一畫呢?

  1、出示例4方格圖,與學生一起明確畫圖要求;

  2、學生在方格紙上自主完成;

  3、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4、小結畫法。

  根據旋轉的性質,旋轉圖形對應線段的長度不變,對應線段的夾角不變,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可以首先確定對應線段,然后連線。

  四、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感受旋轉創(chuàng)造出的美。

  1、師: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圖案都是由一些簡單的圖形旋轉而來的,請欣賞第5頁第1題,這些圖形分別是由哪個圖形旋轉而來的呢?

  多媒體課件出示動畫,演示圖形的旋轉。

  2、利用旋轉畫一條小花。

  學生自主畫,然后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呢?

  布置作業(yè):第9頁第4、5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復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并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二、重點難點

  整點: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

  難點:學生能靈活運用。

  三、教學過程

 。ㄒ唬┲苯咏沂菊n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地毯上的圖形面積》。請同學們把書P18頁,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地毯圖,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組討論。

  3、匯報:對稱圖形、邊長為14米的正方形、圖案由藍色組成。

  4、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ǘ┳灾魈剿、學習新知

  1、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并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3、小組內交流、討論。

  4、全班匯報。

  a)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復,在圖上編號。(數方格法)

  b)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c)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d)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5、師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ㄈ╈柟叹毩

  1、第一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說一說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

  2、第二題。獨立解決后班內反饋。

  3、第三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后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說發(fā)現(xiàn)。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

  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面積的一半。

  (四)總結

  對于計算方格圖中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

  四、板書設計

  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一個一個地數(數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為零法)

  總面積減去白色面積。(大減小法)

  五、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從設計上講,我充分考慮到學生是主體的新理念,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在大膽猜測、積極嘗試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于不同情況優(yōu)化選擇。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3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列、行的含義,逐步制定統(tǒng)一規(guī)則,初步理解數對的含義,會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使學生經歷由具體的座位圖抽象成用列、行表示的平面圖的過程,提高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2、學情分析

  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增加學生參與、體驗的機會,讓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在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體驗創(chuàng)建數對的過程,掌握數對的書寫形式,會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觀察者角度的理解,方格線上和方格中位置描述的異同理解。

  4、教學過程

  4.1教學過程

  4.1.1教學活動

  活動1【講授】用數對確定位置

  一、探討描述位置兩要素

  師:今天,謝老師的好朋友帶來一份神奇的禮物。有請X先生

  第一關:找地鼠

  師:請描述小地鼠的位置。

  師:還能怎么說?

  生:從右往左數第2個。

  師:這只地鼠的位置呢?

  生:從上往下數第3個,從下往上數第2個。

  師:看來,描述一條線上的位置,我們只需要一個數。

  師:(平面上的一個地鼠)現(xiàn)在還能用一個數字來描述位置嗎?不能。為什么?

  師:我們全班來玩一個小游戲,請一位同學上臺背對屏幕,其他同學描述地鼠的位置幫助他猜?

  師:你來說,誰有不同的說法,還有嗎?

  師:看來同學們都認為,描述平面上某個位置需要兩個數,這個發(fā)現(xiàn)很重要。

  師:(面向猜的同學)聽了這么多說法,能猜到位置嗎?

  師:你是怎樣猜的`?大家分析分析他為什么會猜錯?(描述位置的方向不一樣)怎樣讓你的描述更加準確些。(說清楚方向:從左往右數第2排,從下往上數第3個)(板書說法)

  師:經過不斷完善,終于能消除誤解,并贏取第一塊拼圖。聽(X先生錄音)

  二、從列和行引出數對確定位置

  師:在第一關,我們發(fā)現(xiàn)由于每人所定規(guī)則不同,導致描述方法不一致,甚至有可能會出錯。這時,我們就需要統(tǒng)一規(guī)定。

  師:(我們進入第二關,確定你的位置)從游戲回到教室里,像同學們的座位有的豎著排,有的橫著排,數學中統(tǒng)一規(guī)定,像這樣的豎排,我們稱作列(板書:列),確定第幾列一般是從左往右數,請第一列同學起立。你是怎樣數的?有道理。這位同學,我看出了你的猶豫,有什么想說的?

  師: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兩個第一列!這個時候又需要規(guī)定,列要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教室里的觀察者就是(老師),那你們就是被觀察者。站在我的角度從左往右請第一列同學起來,第二列,第三列,原來你們是第6列。請記住自己是第幾列了。

  師:豎排是列。像這樣的橫排,我們稱作行(板書:行)確定第幾行一般從前往后數(手勢從前向后點),第一行同學在哪?第二行,第三行……同樣,記住自己是第幾行。

  師:列和行的觀察方向已經確定了,請用列和行表示自己的位置。寫在草稿紙上。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都很準確。

  師:回到大屏幕,當教室中的座位畫在圖上就成了這樣。面對這幅圖,誰是觀察者?站在我們的角度,從左往右數第一列在哪里?第二列,接著……

  師:教室中行是從前往后數,到了這幅圖上就變成了從下往上數了。第一行在哪?第二行……張亮的位置是?還可以怎么說。

  師:發(fā)現(xiàn)張亮的位置在從左往右第2列,從下往上數第3行的交點處。圖上,還有兩位同學的位置,誰來說。同意嗎?看來,大家用列和行描述位置的已經比較熟練了。

  師:把座位圖變化一下,用圖形代替了桌子,還能描述張亮的位置嗎?(能)來個小考驗把,能快速記下包括張亮在內的四個位置嗎?拿出草稿紙,準備。怎么了?(太快了)想想有沒有快速記錄的方法,再來一次?準備。這次好些了。以張亮的位置為例,誰來說說你的好方法。(2 3)什么意思?(2表示第2列,3表示第3行)還可以怎么說(3 2)。這個想法很好,更加簡潔了。

  師:這些都是張亮位置的描述方法,你喜歡哪一種?

  (1、列和行的方法,很具體但數學應該追求簡潔明了,2、兩個數字的方法,很簡潔但容易誤解。)都有道理,但是數學家還是選了其中的一種方法來描述位置。你覺得是那種?(手勢上下移動)這種。

  師:數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漏洞,怎么辦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來了個規(guī)定:以后凡是用兩個數表示位置時,都先說列(板書),再說行。中間用逗號隔開,再用括號把他們括起來,最后給它取個名字,叫做數對,而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用數對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師:所以張亮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指板書對的)讀作數對(2,3)。

  師:剩下的三個位置也用數對表示吧。寫在草稿紙上。

  師:四個數對中有兩個比較特別,誰來說?

  師:歸納的真準確,(3,4)不能表示趙雪的位置(4,3)也不能能表示王艷的位置。我們說一個數對只能確定一個位置,也就是說數對和位置一一對應。以后,一看到這樣表示的形式,就知道是數對,是用來確定位置的。這也是數學符號的獨特性。

  師:回到同學中間(指向同學)請用數對表示自己的位置。你的位置是、你的位置是、和張亮同一個位置的是誰?(課件強調張亮)。

  師:你是怎樣判斷的?

  師:其實,從圖上到教室里,觀察者角度轉變了,同學們還能靈活的用數對來確定位置,非常棒。聽。(X先生評價)

  三、點子圖中的位置表示

  師:祝賀大家,回到大屏幕,座位圖再次發(fā)生變化,變成了(用點)來表示位置,再把這些點用線連起來,形成了一個方格圖,規(guī)范的方格圖會多出這樣一列和一行(課件強調),我們把它們叫做起始列和起始行,他們的交點我們用0來表示,稱作起始點。從起始點開始,我們可以數出列數和行數。在這里你還能確定張亮的位置嗎?數對(2,3)。

  師:X先生又有話說:(第三關找場館。)這是動物園的平面圖,我們一起來看看。大門的位置是(數對(3,0))什么意思?

  師:圖上的四個場館,能用數對表示他們的位置嗎?第二題呢?翻開書第20頁,直接寫在圖上。

  師:老師也有感興趣的場館,先給個提示(,4)能確定是哪個場館嗎?為什么?)能確定的只是(在第4行上)。換個提示,這個場館在(1,)上,可能是哪些場館。老師感興趣的場館其實就是(大象館)。也就是第4行和第1列的交點處。

  師:再次請出X先生:第四關擺放花盆(課件出示第四關)確定花盆的位置需要知道什么?(確定行列)

  師:隨意指兩個位置提問。(單擊課件)這四盆草圍成一個長方形,能找出這四盆小草的位置嗎?X表示幾,Y表示幾。請拿出練習紙,用圓圈表示4盆小草的位置。

  師:根據已知數對可以很快確定三個點的位置,根據長方形的特性找到第四個點的位置。同學們都做對了嗎?掌聲送給自己。

  四,數對的日常運用

  師:數對的運用的確廣泛。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地方會用到數對呢?像同學們說到的電影票、圍棋棋盤等等。

  國際象棋棋盤上也有行和列,這是白王,它的位置用數對表示是?(g,2)

  這是南昌的經緯圖,南昌位置可以用數對(116,25)來表示,在這里116表示的是?29表示的是?(經度和緯度)

  師:學到這里我不禁想問:這么簡單準確的數對又是誰發(fā)明的呢?數對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后百度:笛卡爾和蜘蛛

  五、拓展總結。

  師:同學們我們還差一塊拼圖了,聽聽X先生帶來了什么問題:第五關:確定位置,需要幾個數?)

  生:需要兩個數。

  師:什么情況下用兩個數?(平面上的位置)(課件出圖)一個數不行嗎?(課件出示打地鼠圖片)行。

  師:什么情況下我們用一個數就能確定位置?(直線上的)。

  師:直線上的點用一個數字確定位置,平面上的點用數對確定位置,那有沒有用三個數確定位置的可能?(出現(xiàn)省略號)這個就留到以后學習了。

  師:聽聽X先生對大家的最終評價吧。

  師:其實,老師給大家?guī)淼纳衿娴亩Y物就是一句話?齊讀。學好數學將會是一個讓你終生受益的財富。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lián)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lián)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jié)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這時只要比較和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和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齊: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化成小數是:=4÷5=0.8,0.8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guī)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jié)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yè)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意義。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解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簡單應用題。

  3.通過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計算法則。

  教學工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引入】

  師:我們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一般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新知探究】

  1.教學例1的第(1)題

 。1)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引導學生看圖,提出問題:爸爸和媽媽共吃了多少張餅?

 。2)學生思考該怎樣列式?為什么?(+,表示把兩個分數合并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

 。3)師:你能算出結果嗎?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歸納:是1個,是3個,合起來是4個,即。

 。4)師:+的和是,為什么分母沒變?分子是怎樣得到的?你會寫出計算過程嗎?

  同桌商量后舉手發(fā)言,教師歸納:因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兩個分子相加,分母不變。

  (5)課件動畫演示上面的計算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示,可以看出結果是,也就是。強調:計算的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2.教學例1的第(2)題

 。1)組織學生觀察情境圖,指名學生說一說求“爸爸比媽媽多吃了多少張餅”應怎樣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2)師: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減?

  因為它們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們的分數單位相同,3個減去1個,得到2個,即,也就是。

  3.分數加、減法的含義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出分數加、減法的含義與整數加、減法的含義相同,加法表示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減法是已知兩個數的和與其中一個數,求另一個數的運算。

  4.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鞏固訓練】

  1.完成教材第90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頁第1~5題。

  3.完成教材第92頁第6題。(提示:同分母分數連加、連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連加或連減)

  課后小結

  你學會計算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了嗎?

  課后習題

  工程隊鋪一條公路。六月份上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四,下半月鋪了全長的十五分之八,還剩這段路的幾分之幾沒有鋪?

  板書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理解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的道理

  2、掌握除數是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運用法則進行正確的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后,利用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

  教學難點:

  小數點的移動。

  教具學具:

  小黑板、卡片、幻燈。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卡片)

  8.1÷34.84÷40.56÷43÷5

  1÷80.75÷150.25÷50.045÷9

  如果要把一個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呢?出示(1.50.362.3752)

  (3)完成表格:

  ┌————┬——┬——┬——┤

  │被除數│15│150││

  ├————┼——┼——┼——┤

  │除數│5│50│500│

  ├————┼——┼——┼——┤

  │商│││3│

  └————┴——┴——┴——┘

  根據表格,觀察被除數、除數和商之間有什么變化規(guī)律?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要運用這個規(guī)律來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想一想,除數是小數,能不能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二、新授:

  1、出示例4、讀題、審題、列式

  56.28÷0.67

  這道算式與前面學過的有什么不同?(除數是小數),能直接計算嗎?能不能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呢?

  方法a把米轉化成厘米計算。

  方法b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100倍。

  (注:小數點和0要同時劃去)

  2、引導學生分組討論:

  a他們的計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b哪一種方法更為實用?為什么?

  0.6756.28

  都擴大100倍利用左邊的輔助豎式邊提問邊板書

  講清除除數轉化成整數的過程。

  675628

  3、師生共同完成小林的計算方法后把答案填在課本上。

  4、P20、做一做(1),先說出下面各題中的除數和被除數需同時擴大多少倍,該如何移動小數點?然后再計算。

  5、自學例5

  思考:a除數是0.725變成整數,小數點必須向右移動幾位?

  b要使商不變,被除數10.44應怎樣?小數點移動時位數不夠這么辦?

  (生講,師板書完成例5)

  6、引導學生概括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計算法則。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先移動()的小數點,使它變成();除數的小數點向()移動幾位,()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然后按照()進行計算。(生齊讀)7、完成P20、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練習五1至4。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7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課本第14頁例1及第16頁練習四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

  難點:掌握判斷質數與合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二、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點四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俑鶕|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谟煤Y選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數,再排除掉3 的倍數。提問:4的倍數還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00以內質數表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四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

  學生暢談所得。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復習了因數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找出1~20各數的所有因數,并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不同,再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對一些知識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而且還會作出正確判斷。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8

  教學內容:

  教材第xx頁的內容及第xx頁練習的第x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yǎng)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自主探索并總結找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操作用長方形紙片(長3Cm,寬2Cm)與方格紙。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談話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前面,我們通過研究兩個數的因數,掌握了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知識。今天,我們來研究兩個數的倍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在數軸上標出4、6的倍數所在的點

  拿出老師課前發(fā)的畫有兩條直線的紙。

  在第一條直線上找出4的倍數所在的點,畫上黑點。在第二條直線上找出6的倍數所在的點,圈上小圓圈。

  2.引入公倍數

  (1)學生匯報,多媒體課件出現(xiàn)兩條數軸,并根據學生報的數,仿效出現(xiàn)黑點和小圓圈。

  (2)觀察:從4和6的倍數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學生回答后,多媒體課件演示兩條數軸合并在一起,閃現(xiàn)12和21。

 。4)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數既是4的`倍數,又是6的倍數,如果讓你給這些數起個名,把它們叫做4和6的什么數呢?(板書:公倍數)

  說說看,什么叫兩個數的公倍數?

  3.用集合圖表示

  如果讓你把4的倍數、6的倍數、4和6的公倍數填在下面的圖中,你會填嗎?試試看。同桌兩人可以討論一下。

  4.引人最小公倍數

  學生匯報后問:

 。1)為什么三個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號?

 。2)4和6的公倍數還有哪些?有沒有最大公倍數?

 。3)有沒有最小公倍數?4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幾?(板書:最小公倍數)

  4的倍數6的倍數

  4,8,

  16,20,

  12,24,

  4和6的公倍數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景,自主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算法。

  2、學會進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乘法并能熟練計算。

  教學理念: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使學生體驗學習中通過合作交流帶來的方便和快樂。

  教學準備:

  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前知識。

  教學過程:

  一、實踐調查

  課前讓學生在匯景新城作實地調查,調查本小區(qū)住戶情況

  二、課內交流

  1、讓同學們根據調查所得的數學信息編一道數學應用題。

  2、根據所編的題目獨立列式

  3、探討和交流如何解決問題。

 。1)嘗試通過估算結果解決問題。

  A、分組討論不同的計算過程

  B、師:根據以上的結果你能判斷“這棟樓能住150戶嗎?”

 。2)討論算法

  三、習題鞏固:

  1、試一試

  11×4324×1244×21

  2、練一練:

  第1、2題

  3、第3題,學生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再進行計算

  四、綜合應用:

  陳老師班上有42名同學,她為同學們購置書包和文具,一個書包24元,一個文具11元,買書包和文具各花了多少錢?一共花了多少錢?

  五、課堂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六、板書設計: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02-27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2-08

五年級數學書下冊人教版教案12-21

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8-05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3-21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篇02-08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9篇】06-09

小學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11-25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yōu)秀7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