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上冊全國人教版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全國人教版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一年級上冊全國人教版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周圍自然景物的變化。
2、本課生字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背誦《草》。
2、揭示課題。認識“曉”,讀準課題。
二、簡介作者和課文
1、作者:唐代詩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紹古詩。大意是詩人夜讀入睡,半夜被風聲雨聲驚醒,一會兒又睡了。直到鳥鳴聲傳來才發(fā)現天亮了。起身后,邊聽鳥鳴邊吟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焙鋈,他想起夜里聽到的風聲、雨聲,走到窗前,邊張望邊吟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庇纱,留下了一首好詩《春曉》。
3、范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教師巡視
要求:
(1)借助漢語拼音讀通古詩。
(2)畫出本課要求學會、認識的生字,讀正確。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覺、啼,再讀一讀這兩行詩。(指名讀——齊讀)
2、認讀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聲、知、少(注意三個翹舌音的字),再讀一讀三、四行詩。(指名讀——齊讀)
3、連起來讀一讀古詩。
五、指名朗讀、背誦
1、朗讀古詩,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2、背誦課文。(指名、分組、齊背)
六、指導寫字
覺:“學”下面的的“子”換成“見”。
夜:第四筆是“豎”,不要寫成“豎鉤”。注意指導筆順,提示不要漏寫第七筆“點”。可與熟字“衣”比較字形的異同。
雨:仿佛隔窗觀雨。里面左右各兩點,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聲: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筆是“丿”,不是“豎彎鉤”,不能寫成“巴”。
知:左邊是把“午”的“豎”改撇,再加一點。右邊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說出來。
少:上面與“小”不同,第一筆是豎,沒有鉤。
七、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八、鞏固練習
1、填空。(完成課后練習3)
指導:先數一數每個字的筆畫,邊數邊在字下注上筆畫數,再把相同筆畫數的字寫在一起。
2、朗讀、背誦課文,填空。(完成課后練習4)
3、補充詩句吟誦。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愛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寫下了不少詠春的詩句,我抄了幾句,你們想讀嗎?(出示詩句,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推薦朗讀的詩句:
(1)遠天歸雁拂云飛,近水游魚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3)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以上詩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學自由朗讀,不必講解。
小學一年級上冊全國人教版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離、榮、燒、盡”4個生字,會寫“原、盡、吹”3個生字。
2、背誦《離離原上草》這首古詩。
3、了解詩的主要內容。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5、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的意境和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春天、親近大自然的情感,享受學習過程的'愉悅。
3、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咱們學過的古詩?你能背給大家聽嗎?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詩,題目是“草”,(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寫的。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借助拼音學生自讀課文,要讀準字音。
2、認讀生字卡片,掃清字音障礙。
3、再讀課文,質疑。
三、學習古詩,理解意思。
同學們在哪兒見到過草?(路旁、校園、公園、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樣鮮艷多彩,它是極為平凡的,甚至于我們都不去注意它。詩人要寫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詩句。
(1)出示掛圖。
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從哪句詩中知道的?(離離原上草)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長得怎么樣?引導學生說出“茂盛”一詞!半x離”就是草長得很茂盛。
(4)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草原上的草長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詩句。
(1)“一歲一枯榮”,誰能用“歲”說一句話。
(我今年七歲了!)
“七歲”,也就是從出生到現在已七年了。一歲就是一年。
(2)一年當中,草有哪些變化呢?引導學生說出:春天小草發(fā)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變黃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誰能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請兩三位同學說,通過比較確認誰說得好。(一年當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詩句。
(1)“野火燒不盡”的盡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查字典,選擇“完”的解釋。
(2)“盡”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燒,用不了多長時間肯定會把草燒得干干凈凈,為什么說燒不盡呢?看書上插圖,同桌討論。得出:因為地下的草根沒燒著。
(3)請同學把這一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燒掉的。因為野火只能燒掉草的莖葉,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燒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詩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長)
(2)試說這一句的意思。
(春風一吹,野草又會重新生長。)
5、朗讀全詩說詩的意思。
四、小結
1、從古詩中我們看到了,兇猛的野火把小草燒得干干凈凈,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鋪滿草原。你覺得小草怎么樣?(引導說出小草生命力頑強)
2、用贊美小草的語氣背這首詩。
【小學一年級上冊全國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08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畫教案12-30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優(yōu)秀01-17
小學語文課本一年級上冊教案12-09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yw》教案范文03-26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篇11-30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21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09
小學一年級語文上冊《春天在哪里》教案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