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教案范文錦集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馬說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馬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流暢地朗讀課文,讀出節(jié)奏停頓和重音;復習本文重要的文言字詞。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認識封建社會埋沒人才的愚昧無知,引導學生思考當今社會下的人才培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本文托物寓意的寫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重點)
2、品味文中5個“也”在表達情感上的作用。
(難點)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品析法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初識文章 (1分鐘)
1.激趣導入:
隨著人類物質財富的增長,各種名貴轎車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在街頭,大家知道哪些名貴轎車呀?名車成為人類彰顯身價地位的第二張臉。
在沒有機械的時代,每個英雄的生命中也總有寶馬良駒為伴【多媒體 馬】,能夠日行千里,輔助項羽所向無敵的駿馬名騅;載著劉備越過檀溪,擺脫追兵的寶馬“的盧”;還有那跟隨呂布大展神威贏得“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美稱的赤兔馬。
“好馬配英雄”,令人羨慕。
倘若這些好馬沒有配上英雄,或者沒有賞識者的憐愛,是否還會讓人羨慕,名垂后世?(學生小議)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韓愈的《馬說》,去看看千里馬如何才能配英雄的情況吧。
【多媒體:馬說 韓愈】
(二) 技巧誦讀,感知全文
1. 聽讀標注,技巧誦讀【多媒體:聽讀標注,技巧誦讀】
師:語文課缺少不了“書聲瑯瑯,筆間點點”尤其是文言文,更要通過朗讀,培養(yǎng)文言語感。
現(xiàn)在,請大家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屏幕上的字音,要讀得準確、流暢【多媒體 易錯的字音】<課程理念: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學生齊讀,教師點評:(同學們讀得很流暢,咬字清晰,讀音準確,但是在節(jié)奏停頓和重音方面,還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應該是預設內容〉(2分鐘)
師:知不足而改之,現(xiàn)在老師為大家示范朗讀這篇課文,拿起你們手中的筆,根據(jù)老師的范讀時的停頓和你的語感,劃分好節(jié)奏停頓,標注好需要重讀的字詞。
(2分鐘)(放錄 音,做標記)
師:根據(jù)老師的示范朗讀和你們的標注,相信同學們在朗讀上一定有所進步。
請大家抬頭看著屏幕上老師的標注,我們再一次來朗讀課文。
不僅要讀得準確、流暢,還要讀出節(jié)奏停頓和重音。
[多媒體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
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學生朗讀時,教師在黑板上寫組別。
師點評: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老師為你們
在朗讀上取得的進步感到驕傲。
屏幕上的節(jié)奏停頓,不是唯一的標準,劃分節(jié)奏除了
可以按照朗讀的`語感,還可以按語法來劃分。
比如最后一句,按語法則應該在“其”之后停頓。
<刪去,初中語法知識很少,再說文言文語言結構與現(xiàn)代文有區(qū)別>大家以后在劃分節(jié)奏停頓時,靈活處理就可以了。
<這樣說,學生更是無所適從>)
(三) 字詞過關,智力比拼 (2分鐘)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解決字詞問題。
我們用小組知識搶答的方式完成,看哪個小組最厲害!
【多媒體出題,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其、也、之”的歸納。
黑板上寫上小組的序號,劃正字的方式計分】<課程理念:豐富語言的積累>
(四)探究解疑,推究文理 <課程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自主思考疑問(4分鐘)
這篇文章的文意并不難,老師根據(jù)文意,設計了以下五個問題。
現(xiàn)在請同學們先
自主思考這些問題,然后和前后左右的同學一起交流討論,得出你們的答案。
(注意,盡量用原文作答)<課程理念:學生主體性、身心發(fā)展特點、>
(1) “伯樂和千里馬”二者是什么關系?
明確: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伯樂決定千里馬的命運,千里馬依靠伯樂生存)【板書:伯樂 千里馬 決定 依靠】
(2)千里馬有什么才能?
明確: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量大)。
【板書:日行千里、食量大】
(3)伯樂不常有,千里馬遇見了“食馬者”,會有怎樣的遭遇?
明確:祗辱于?,駢死于?,不以??【板書:食馬者 受辱,駢死,不能行千里】
(4)為什么千里馬日行千里的才能會被埋沒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確: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這幾個原因中哪個是最根本的原因?/為何“食馬者”不讓千里馬吃飽?)
【板書:不知馬】
師:食馬者不知千里馬具有特殊的才能,導致千里馬連普通的常馬也比不上,自然難以實現(xiàn)
日行千里的才能。
(5)第三段中,具體反映出食馬者“不知馬”的句子有哪些?
明確: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
2.教師引導體會感情(4分鐘)
師:“策之??通其意”三個句子一起連用,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排比
師:排比的句子應該怎樣去朗讀?
明確:讀出層層遞進,感情越發(fā)強烈、強調的感覺〈課程理念:語感、修辭〉
師:你覺得在這個排比句中,蘊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發(fā)言明確,師引導:假設你是作者,你親眼看到千里馬被食馬者痛打、遭受
饑餓、而且還不能被人理解。
你的心情會怎樣?
明確:激憤,作者激憤的感情層層遞進。
(那我們就一起來讀讀,讀出層層遞進、越來越激憤的感覺。) 【多媒體】
師: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食馬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無知、愚昧”【板書:無知、愚昧】
師:食馬者明明愚昧無知,卻還不懂裝懂,覺得自己可以識別千里馬,只是千里
馬太少,于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你們覺得,食馬者說這句話時,應該用怎樣的語氣? 【多媒體】
明確:狂妄的、驕傲的<這個評論對嗎?>
師:這可以反映出,食馬者還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狂妄驕傲 <這個結論對嗎?> 【板書:狂妄、驕傲】
<以上幾個問題未體現(xiàn) “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是多元的,體驗是獨特”的 課
程理念,無法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如果能放開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力,這就是初高中教育的銜接點>
(請一位學生來扮演食馬者,想象當時食馬者的表情、動作,再加上他說的這句
話,把食馬者這種狂態(tài)展現(xiàn)出來。)〈此環(huán)節(jié)省去,從情感、態(tài)度上看,缺少包容〉
師:食馬者明明是主觀意識上出現(xiàn)了問題,卻把自己沒能發(fā)現(xiàn)千里馬的原因推給客觀條件的不如意。
【板書 無馬】眼前就是一匹被作踐得不成樣子的千里馬,卻對
它發(fā)出了“天下無馬”的慨嘆,作者實在難以忍受,發(fā)出了怎樣的議論?文章結尾進
行了自問自答,不是無馬,其實是真的不知馬,巧妙地提出本文的中心句。
【板書:無馬 不知馬】
“無馬”是食馬者主觀上犯的錯,“不知馬”才是真正的原因,作者把“無馬”
和“不知馬”這一對矛盾尖銳地擺出來,表現(xiàn)出作者對食馬者怎樣的感情態(tài)度? 對
千里馬的遭遇呢? 【多媒體】
明確:對食馬者(態(tài)度)的嘲諷、控訴;惋惜、悲哀。
【板書 控訴 惋惜】
(四) 感悟文情,象征寫法< 課程理念: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 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
1.感悟文情(4分鐘)
(1)結合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詞,體會作者感情。
師:面對千里馬的遭遇,作者懷著痛惜之情,對食馬者無知狂妄,作者進行了嘲諷。
文中還反復出現(xiàn)了五個“也”字,也字作為語氣詞,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說話人的語氣。
請大家勾出含有“也”字的句子,從句子中去揣摩這五個“也”字應該讀出怎
樣的語氣?從而體會作者蘊含的感情。
5個“也”字:在揣摩語氣的時候,一定要明確這個句子說的是什么。
【多媒體】
第一個“也”字:流露出作者無限痛惜的感情(對象:千里馬)
第二個“也”字:批判、嘲諷的語氣(對象:食馬者)
第三個“也”字:惋惜、批判的語氣(對象:千里馬)
第四個“也”字: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強烈地表現(xiàn)出來(對象:千里馬)
第五個“也”字:對“食馬者”的嘲諷之意。
(對象:食馬者)
2.托物寓意(3分鐘)<整體寓意,個體象征>
師:我們回到題目,馬說這個題目讓我們想起了學過的另一篇文章——《愛蓮
說》,到底什么是“說”呢?它有何特點?
明確:古代一種議論性體裁,是文人志士借用談論的事物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本文是作者《雜說》中的第四首,“馬說”這個標題,是后來人加的,從字面上
可以解作“談馬”或“論馬”。
師:《愛蓮說》借用蓮花象征品質高潔,那大家想一想,《馬說》里的 “千里馬”
“伯樂”“食馬者”,有沒有更深層的含義? 【板書】
千里馬:指人才
伯 樂: 指善于識別人才的人
食馬者:指不識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愚昧無知的統(tǒng)治者)
(點撥:在封建時代能決定人才命運的是哪個階級)
師:基于這種理解,我們就更能體會到文中千里馬在食馬者的壓制下 “受辱,
駢死”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 的不幸遭遇,實質是指人才因為統(tǒng)治者的
無知愚昧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處于不幸的境地。
3.補充背景(2分鐘)<拓展,>
【多媒體:寫作背景】
師:文人寫文,靈感多是來自個人的經歷。
韓愈為什么要寫一篇關于人才的文章
呢?本文的主旨(寫作目的)究竟是什么?我們先來看看本文的寫作背景。
韓愈19歲參加科舉考試,一連三次名落孫山,第四次考中進士,因沒有參加吏部考試而不能授官,他放棄了考試這條路,開始“跑官”,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之后投入地方軍閥也遭受失敗,從自己切身經歷中,深感朝廷對下層知識分子不公,于是聯(lián)系當時統(tǒng)治者壓抑人才的情況和自身居下位的處境,寫下了此文。
師:請大家聯(lián)系寫作背景,思考一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明確: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摧殘人才行為的控訴。
【板書:流露 控訴】
師:這種將抽象的道理寄托于具體形象中,淋漓盡致地寫出人才受摧殘壓制的事實,生動形象,易于理解。
這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板書:托物寓意】
明確:托物寓意(不是“托物言志”,不是重志向、興趣;而是重現(xiàn)象;)
(四)拓展遷移,暢談感言 (6分鐘)<初高銜接鏈接內容>
1、本文寫中唐時期的人才現(xiàn)狀,封閉的選人制度拒很多有才之人于千里之外。
那當今的人才面臨怎樣的現(xiàn)狀呢?我們來看兩則新聞報道,看后,請大家談談你們的感想。
(問:或者明確限制一點:面對當今社會的人才現(xiàn)狀,你們應怎么做?) (由兩位學生分別播報新聞,另外幾個學生拿著牌子。)
新聞1,揭示選拔人才的弊端:職場選拔潛規(guī)則多、不太公正的選人制度(關系戶),選拔標準有問題(殘疾人、外貌丑、身高矮、未婚青年女性等)
新聞2,揭示人才展現(xiàn)出路多:招聘網(智聯(lián)招聘)、招聘節(jié)目(職來職往)、方式多樣化,機會多等。
<任何事情都存在兩面性,如果你是千里馬,用什么方法讓別人知道你呢?>
(五)教師結語(1分鐘)
在封建社會,人才因統(tǒng)治者的昏庸無知而被埋沒的悲劇,讓我們痛惜。
當今社會,我們擁有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激勵的挑戰(zhàn)。
我們無法改變社會,但能改變我們自己。
愿大家:努力拼搏,超于自我,成為馳騁生活中的千里馬!
【多媒體】
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計
┍———千里馬━━ ——人才——————┑托
│ │物
馬說——伯樂━━ 善于使別人才的人—— ┥
│ │寓
┕ ——食馬者━━愚妄淺薄的統(tǒng)治者— — ┙意
馬說教案 篇2
一教學任務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下)課本第五第六單元都是文言文單元,《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fā)揮才干,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二學生分析
八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學習了二十幾篇的文言文,而且課外也接觸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短文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學生理解大意應該不難。但是他們畢竟才是初二的學生,以他們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難以完全理解文中韓愈所要表達的感情;诖朔N情況,本堂可課以朗讀為主,讓學生能夠熟練的背誦課文,這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而對于內容則點到為止,不作過深的講解。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當堂背誦課文。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掌握幾個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四教學過程安排
(一)導入新課
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小黃馬是一匹千里馬,而楊過則象是我們傳說中的伯樂。小黃馬在遇到楊過之前,最多也只不過給奴隸他的人運運柴火,還要遭羞辱;遇到楊過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馬變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寶馬。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駢(pan)一石(da)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ㄈ├首x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4.學生在看完注釋后大聲朗讀兩遍。
5.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6.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7.學生齊讀。
。ㄋ模└兄n文內容
1.教師出示討論題,學生分組選擇題目討論。
。1)文章一開頭,作者是如何闡述“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的”
。2)沒有遇見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
。3)千里馬的才能為何被埋沒?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馬因肚饑而無法發(fā)揮才能的痛苦的?
。5)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馬者”的不知“馬”的?
。6)文中的哪句話點明了中心?
。ㄒ螅涸跊]有翻譯的情況下用原句回答)
討論明確:①,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只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④,且欲與常馬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不能通其意。
⑥,其真不知馬也。
2.翻譯課文
這篇短文文字不深,不須逐字逐句的翻譯,讓學生在前面對照注釋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字,大家共同討論。
教師指出幾個常用的實詞、虛詞的意義或用法。
名詞鞭子代詞代詞sì動詞通飼“喂”
策其之助詞食
作動詞鞭打語氣詞動詞shí名詞食物
3.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1)同桌間互相聽讀
(2)男女生比賽朗讀
(3)全班齊讀
(五)研讀課文,品味意境。
1教師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在了解寫作背景的基礎上,學生不難理解: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封建統(tǒng)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全文寄托著作者怎樣的情感?(懷才不遇,憤懣不平)
4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5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聲情并茂
6要求學生背誦課文
。┩卣寡由
討論:當今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
五教學檢測反饋設計
背誦課文并給韓愈寫一封信,撫慰他懷才不遇,憤懣難平的心情。
六自我評價
我以為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亮點有三:
1導入新穎。神雕俠侶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都非常愛看,以之導入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范讀、領讀、大聲讀、小聲讀、男生讀、女生讀、個人讀、齊讀,多種形式反復誦讀,讓更多的學生得到訓練,也使更多的學生能夠當堂成頌。像《馬說》這樣的經典名篇能夠背誦,從長遠觀點看,這是最使學生受益的。
其三就是對討論的問題沒有要求每個人都必須討論,而是個人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能力、興趣作出選擇,這樣能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成為課堂的主角。
當然,本教學設計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及同仁不吝指教。
馬說教案 篇3
一教學任務分析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下)課本第五第六單元都是文言文單元,《馬說》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文是唐代大文學家韓愈于大約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作的。其時,作者出登仕途.,很不得意,心情郁郁,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本文正是以良馬喻英雄,謂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樂,才可發(fā)揮才干,否則很可能遭埋沒,極寫知遇之難,寓意委曲深致,文氣矯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勢。全文寄托了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并對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和控訴。
二學生分析
八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在課堂上已經學習了二十幾篇的文言文,而且課外也接觸了不少文言文。所以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文言文語感,而且也積累了一些文言文常用詞語的用法.這篇短文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很深,學生理解大意應該不難。但是他們畢竟才是初二的學生,以他們現(xiàn)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難以完全理解文中韓愈所要表達的感情.基于此種情況,本堂可課以朗讀為主,讓學生能夠熟練的背誦課文,這才能讓學生真正受益,而對于內容則點到為止,不作過深的講解.
三教學目標
1.能夠當堂背誦課文.
2.感受作者在文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3.掌握幾個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
四教學過程安排
(一)導入新課
由《神雕俠侶》中楊過遇小黃馬的經歷導入。
小黃馬是一匹千里馬,而楊過則象是我們傳說中的伯樂。小黃馬在遇到楊過之前,最多也只不過給奴隸他的人運運柴火,還要遭羞辱;遇到楊過之后,本是一匹干蹩的.瘦馬變成了一匹日行前里的寶馬。今天我們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二)正音正字
祗(zh?)
駢(p?an)
一石(da)
食(sì)馬者
其真無馬邪(yé)
(三)朗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
2.領讀,由教師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的讀。
3.學生對照課文注釋小聲讀。
4.學生在看完注釋后大聲朗讀兩遍。
5.男女同學各一名代表朗讀,要求讀得通順,語音正確,不讀破句。
6.針對學生朗讀情況,學生自評,教師適當點撥。
7.學生齊讀。
(四)感知課文內容
教師出示討論題,學生分組選擇題目討論。
馬說教案 篇4
【目標定向】
1、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礎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寫法。
3、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訓練學生的文言語感,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達到當堂背誦的效果。
【教學重點】
1、托物寓意的寫法。
2、通過學習,認識封建社會人才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入境生趣
1.戰(zhàn)國時,楚國有一個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薦。他對春申君說:“您聽說過千里馬嗎?有一匹千里馬,已過拉車年齡。有一天,它拉著鹽車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蓋彎屈,尾巴下垂,皮膚潰爛,汗水四濺,它實在拉不動了。這時伯樂遇上了它,愛憐地撫摸它,為它哭泣,脫下衣服蓋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馬俯身噴氣,仰頭嘶鳴,聲音直沖云霄。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它看到伯樂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經很久了,難道您就不想舉薦我,讓我像千里馬一樣,為您仰天嘶鳴嗎?”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馬因遇到伯樂而煥發(fā)了青春,F(xiàn)在,我們一塊來學習韓愈的《馬說》,它將告訴我們,伯樂對于千里馬是多么的重要!
2.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
韓愈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這篇《馬說》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這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書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著“憂天下之心”的他,終未被采納。后來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當時奸佞nìng(奸邪諂媚的人)當權,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視,所以他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3.介紹文體
說──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二、自學生疑,正音正字
祇(zhǐ)駢(pián)盡粟一石(dàn)食(sì)馬者其真無馬邪(yé)
教師可帶領同學多讀幾遍,結合課文內容講清意思,要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三、學習釋疑,感知內容
采用多種形式反復朗讀,最好能集體朗讀,讓更多的同學得到訓練。要指導學生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讀得要響亮、流暢、沉穩(wěn)。
朗讀提示: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四、點難撥疑,推究文理
1、教師提出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
、 第一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呢?課文中作者寫“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是為了強調了什么?
強調了伯樂的重要──伯樂能識馬,如果不被伯樂識別,千里馬就會被埋沒。
、 第二段說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進一步說明,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無法施展才華。
、 文中那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 第三段主要內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無千里馬,而是不識馬。
、 本段中通過那些語言來體現(xiàn)飼馬者的淺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 本段中哪句話點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馬也”這個結句,點明了中心。
2、學生交流討論結果,教師從旁指導。
3、在此基礎上,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流暢,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得當。
同桌間互相聽讀;指名學生朗讀;全班學生齊讀。
五、反思學習,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個“也”字收住,它們分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無限痛惜;憤怒譴責;深刻嘲諷。
2、作者所說的“食馬者”、“伯樂”、“千里馬”僅僅是指傳說中的人和物嗎?
──食馬者比喻不能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統(tǒng)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
3、揭示“托物寓意”的'寫法。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寫法,這種寫法賦所托之物以某種象征意義,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馬喻賢才,以千里馬不遇伯樂喻賢才難遇明主。類似的文章我們還學過《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等。這種寫法的顯著特點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體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儲蓄,能激發(fā)人們的想像。
4、學生讀課文,要求讀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鏗鏘悅耳,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六、遷移創(chuàng)新
造成韓愈一代人懷才不遇的原因是因為統(tǒng)治者的愚昧無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紀,你覺得社會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怎樣做才能使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板書設計】
伯樂不常有 不以千里稱也(無限痛惜)
食馬者無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憤怒譴責)
天下無馬 其真不知馬也 (深刻嘲諷)
【教后反思】
補充背景材料進行感悟!恶R說》一文是作者韓愈借千里馬被埋沒、被摧殘的不幸遭遇,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不平之情。因此有關于文章及作者的寫作背景尤為重要:《馬說》大約寫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馬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
2.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教學重、難點
1.積累相關的文言詞語,了解某些相關句式的特點。
2.如何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通過講述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導入本課。
二.介紹“說”這種文體及講解題目。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常用華麗的言辭來陳述作者對某事某物的見解,與現(xiàn)在的雜文相似。“說”為“談談”之意,“馬說”即為“談談千里馬”。
三.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1.韓愈:字退之,河陽人。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著有《昌黎先生集》,他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引導學生回憶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
2.寫作背景:這篇《馬說》大約作于韓愈初登仕途,那時的他血氣方剛,有著遠大的政治抱負。他曾三次上書當朝的'宰相,要求提拔。但很不幸,他的政見均未被采納。之后,他又相繼依附于一些節(jié)度使的幕下,始終郁郁不得志。加上當時政治黑暗,奸佞當權,有才干的人不受重用。所以,韓愈大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四.老師朗讀課文,學生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及節(jié)奏。
1.字:駢
pián
槽cáo櫪lì
才美不外見xiàn
邪yé
2.節(jié)奏: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3.學生疏通課文。
五.翻譯課文
1.指出譯文時需要注意的字、詞的翻譯(采用對比法)。
2.學生討論,自主翻譯課文。
3.熟讀課文,疏通脈絡。
六.問題探究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了解了本文大意后,結合寫作背景,思考“千里馬”、“伯樂”、“奴隸人”的比喻含義。
明確:“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善于識別人才的人,“奴隸人”比喻壓制、摧殘、扼殺人才的當政者。
七.拓展延伸
電影《天下無賊》中小偷的頭領黎叔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21世紀什么最寶貴?人才!”學了本文后,大家覺得在韓愈那個時代什么最寶貴?(伯樂,即善于識別人才的人)假設你是一個有知識、有才干的人,那么你要怎樣做才能免遭被埋沒的命運呢?
。ù祟}是一道開放性的思考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學生能自圓其說、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觀點:假如我是一個有才能的人,我會充滿自信,積極為自己創(chuàng)造施展才華的機會。雖然偶爾也會碰壁,但一定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不氣不餒,即使官位低也要飽含熱情造福一方人民,而不是怨天尤人。
八.板書設計
馬
說
韓愈
(一)論述中心: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命
運
。红笕栌谂`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遭
遇
: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結
論
:其真不知馬也
。ǘ安畼贰、“千里馬”、“奴隸人”的深層含義
九.小結
韓愈以良馬喻人才,寫自己的知遇之難,是因為他生不逢時。我們有幸生活于思想開放、有言論自由的新時代,可以做到人盡其才。那么我希望大家能夠發(fā)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言,“天馬行空任我行”的壯語。同學們,莫愁前路無知己,我相信只要大家肯努力,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你們一定會站在我面前自豪地說;“天下誰人不識我!”
十.作業(yè)布置
1.生字及其注音、重點詞語及其解釋各3遍。
2.假如你是文中的前里馬,你會對食馬者說些什么呢?請寫在日記本上。
馬說教案 篇6
【教學重點】
1、說的文體特點:奇巧而善辯、文藝性的議論文
2、《馬說》的寓意、比喻說理
3、虛詞也的用法,體會文中的氣
【教學難點】
1、由馬到意,透過文中情,體會文中氣
2、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歸納這一類懷才不遇文學的共同特點,做一點初步文學研究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托物寓意的構思。
2、掌握本文靈活多變的語言。
3、理解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等名句的含義。
【教學設計】
《馬說》是一篇簡短的議論文,可以讓學生先自主學習,疏通文意,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性學習,深入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
【主要學法】
朗讀法、品味、交流。
【課前準備】
熟讀課文,查工具書、結合書下注釋疏通課文。
【課堂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簡介文體及作者:
說(見前文)
韓愈(公元768~824年),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昌黎先生集》(亦稱《韓昌黎集》)。
2、閱讀課下注釋,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理解詞語意思。
、 駢( )死于槽櫪( )之間
駢死:駢,兩馬并駕。駢死意為并列而死。
、 才美不外見( )
外見:從外表上顯現(xiàn)出來。
、 食( )之不能盡其材(食,同飼)
邪同耶 材同才
3、教師范讀全文。
4、學生朗讀課文。
5、閱讀課文并思考:
、 課文的中心與層次:
中心:借古代伯樂和千里馬的`故事,以喻封建統(tǒng)治者不識人才,甚至摧殘、壓抑人才,也表現(xiàn)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層次:
第一層(第1段)說明伯樂對手里馬命運的決定作用;
第二層(第2段)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第三層(第3段)總結全文。表現(xiàn)作者對封建統(tǒng)治者摧殘人才的憤慨之情。
6、重點朗讀第3段,再次體會作者的感情。
7、課堂練習:閱讀課后練習,完成練習三。
8、課后練習: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1、檢查復習:背誦全文
2、課文學習指導
⑴ 第一節(jié):伯樂知馬(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著決定作用)首句千古感嘆到底是先有伯樂,還是先有千里馬?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全文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次句──憤憤不平千里馬倒常有,可沒有伯樂發(fā)現(xiàn),憤世嫉俗。
末句──描寫千里馬的終身遭遇,不以千里稱也也 肯定語氣,寄予無限同情。
、 第二節(jié):不知馬,害了馬(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
首句──千里馬的特點特別能吃,因此特別能跑。
次句──全節(jié)之關鍵,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末句──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一頓,作低回之勢。接著,以不飽,不足,不外見,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層層蓄勢,反問作結。也反問語氣,憤怒譴責食馬者害了千里馬,向讀者尋求公道與正義。
⑶ 第三節(jié):太不知馬(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首句──活畫食馬者的愚妄無知的丑態(tài)
神態(tài):執(zhí)策而臨之洋洋自得愚妄淺薄
語言:天下無馬有眼無珠
末句──發(fā)表感嘆歸結全文中心不知馬
其真不知馬也( )也推測語氣,辛辣嘲諷食馬者的愚妄無知。
句末可以用!(強烈的諷刺感情)?(推測語氣,表達自己的觀點)
(問而后答,一錘定音)學生可以自由討論,發(fā)表看法。
、 歸納寓意,附板書設計,并作課外拓展。
學生思考:本文的觀點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借伯樂與千里馬來比喻什么 ?
〖板書設計〗
馬說
韓愈
全文觀點: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奴隸人(食馬者) 不知馬 害了馬
(辛辣嘲諷) (憤怒譴責)
〖課外拓展〗
政途多失意 悲憤出奇文──中國古代懷才不遇文學初探
1、你還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懷才不遇?寫了些什么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容?
(山水風景,男女之情,詠史懷古,托物寓意)
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古代文人哪一位?
韓愈 懷才不遇文學 蘇秦 懸梁刺股發(fā)憤 董邵南 另尋高就發(fā)展
將上述你的觀點寫成一篇小論文,下節(jié)課交流。
【馬說教案】相關文章:
《馬說》教案02-24
文言《馬說》說課教案02-28
《馬說》教學教案03-09
《馬說》教案教學03-08
《馬說》的教學教案03-09
《馬說》的教案模板11-30
《馬說》語文教案02-28
《馬說》教學設計教案03-09
《馬說》教學教案的設計03-09
《馬說》教案教學設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