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送別的古詩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師生共同歸納出送別詩中常見的情感、抒情方法及意象。
2、通過練習鞏固所學內容,學習鑒賞送別詩的方法。
重點:歸納出送別詩中常見的情感及抒情方法及意象。
難點:學會鑒賞送別詩的方法。
教法分析:
本課以學生的練習、探究、歸納、整理為主,教師做點撥、分析、總結概括。
教學資源: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ㄏ炔シ鸥枨八蛣e”,渲染氣氛。再語言引入)“多情自古傷離別”。千百年來,故土之思、親人之念、摯友相別無不牽動了人們的心弦,于是就有了“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薄澳钊トデЮ餆煵ǎ红\沉沉楚天闊! ……一篇篇千古絕唱震撼人心的佳作!今天,咱們就一起來走近詩人的心,感受送別之情——鑒賞“送別詩”。
二、 背誦學過的送別詩
人間最難舍的情就是“別情”。我們也學過不少的送別詩,現(xiàn)在咱們就一起來回憶,試著背誦出來好嗎?同時大家想一想,我們學過的送別詩一般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引導學生背誦以前學過的送別詩,邊背邊分析詩中表達的情感)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xiāng),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情感:茫然、悵然若失。
情感:寬慰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情感:表詩人志節(jié)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情感:朋友間的友誼。
小結:古代送別詩一般表達怎樣的情感?
對友人的留戀、關懷,對友人的寬慰,對友人的思念,表達自己的志節(jié),依依不舍,分別后自己的孤寂、惆悵、落寞。
三、概括總結送別詩中常見的情感。
1、學生小組合作,談論分析所給詩歌中的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情感:勸慰中帶難分難舍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情感:離別時的不舍及對友人的鼓勵和安慰
2、教師總結:古代送別詩一般表達怎樣的情感?
共同情感:離別時朋友之間的依依不舍之情。
個性情感:表現(xiàn)自己內心的孤獨、落寞和茫然、對友情的贊美、對朋友的鼓勵和安慰等。
四、概括總結送別詩中常見的抒情方法及意象
我們明確了送別詩中常見的情感之后,另外一個問題又出現(xiàn)了,作者是怎樣將這些情感展現(xiàn)給我們的呢,送別詩中常見的抒情方法有哪些呢?
1、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所給詩歌中劃線句子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情感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教師總結:送別詩常見的抒情方式及意象
送別詩中抒情方式可分為兩種:間接抒情和直抒胸臆。其中間接抒情常見的方式有借景抒情。在具體詩歌中還要結合其他的技巧進行分析。
送別詩常見的意象:柳(折柳送別)酒(飲酒餞別) 舟 帆 日暮 斜陽 夕陽 暮雪 暮鐘 月亮 秋 長亭 南浦 長亭 陽關 古道 西風 春草 勞歌 眼淚
五、鑒賞方法:
“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選擇意象是有目的的,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過渡問題)這樣看來,我們鑒賞送別詩最好的方法的什么呢?(學生發(fā)言,師生一起小結)(課件顯示)
1、 鑒賞送別詩的方法:
抓意象、析手法、品情感
2、學習鑒賞詩歌的方法
(1)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這首詩作者所要表達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作者借景抒情,通過描寫楊柳、楊花、風笛、離亭來表達離愁之情。
。2) 謝亭送別 許渾
勞歌一去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注】勞歌:送別歌的代稱。
作者在詩中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
答:本詩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勞歌、秋景、日暮、酒、風雨、西樓等意象來抒發(fā)作者的離別之愁。
六、練習鞏固
送蜀客
雍陶
劍南風景臘前春, 山鳥江風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較遠, 自緣身是憶歸人。
試賞析這首詩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答:這首詩運用反襯手法,以樂景襯哀情,通過描寫山鳥、江風、雨等意象(早春劍南清新之景)反襯離別之情。
七、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復習了送別詩中常見的情感、抒情手法和意象以及初步學習了鑒賞方法,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練習中能夠熟練靈活的運用。
【送別的古詩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古詩教案:送孟浩然之廣陵10-07
與過去告別的句子古詩10-26
古詩的教案11-21
古詩詞送學子上學寄語140句09-01
《特別的作業(yè)》教案10-07
特別的作業(yè)教案10-07
《蝶戀花》古詩教案10-08
古詩《所見》教案10-06
大班古詩教案03-30
古詩牧童教案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