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開題報告

漢語言文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4-10-28 04:16:25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15漢語言文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一、文獻綜述:

2015漢語言文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說文解字》是東漢許慎在收集經(jīng)傳的基礎上對小篆所做的全面研究,是我國第一部字典,學術價值極高,研究者代不乏人,著作如林。據(jù)陽海清等編撰的《文字音韻訓詁知見書目》說,《說文解字》及其研究性著作共計1849種,其著錄部數(shù)之多,令人嘆為觀止。有清一代,對《說文解字》的研究非常盛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其中特別突出的是段玉裁、桂、朱駿聲、王說文四大家,王《說文釋例》、《說文句讀》重于形,桂《說文義證》偏于義,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側重于聲,獨段氏注形音義三者并重。近10年來,《說文解字》的研究,有綜合性研究、詞義研究、“六書”研究、歷史文化研究、體例研究、比較研究、方言研究和許慎《說文解字》研究等8 個方面的新成就,本時期《說文解字》研究顯示出重視普及性研究和學科轉向漸趨自覺等新特點。

  禮學研究可分為四類:以禮經(jīng)以及其它儒家經(jīng)典中記載的禮為對象的禮經(jīng)學,主干是三禮學,涉及對其它儒家經(jīng)典(“十三經(jīng)”)中記載的禮的研究;以儀制的撰作和儀制的研究為對象的禮儀學;對禮的本質(zhì)、價值、功能和歷史作用等問題進行理論性的論證和闡發(fā)的禮論;由禮在中國的泛化現(xiàn)象滋生的泛禮學。禮學研究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一直是顯學。孫詒讓《周禮正義》是中國傳統(tǒng)禮學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宣告了傳統(tǒng)禮學時代的終結。經(jīng)過三四十年的沉寂后,禮學研究在我國學界逐漸得到復蘇和重振,推出了一些相當分量的成果。特別是曹元弼、沈文、陳戍國師生三代,前后相續(xù),成為20世紀以后禮學傳承中引人注目的一脈。復旦大學楊志剛教授認為,現(xiàn)代禮學研究有以下特點:一是從比較早的時候起,就注意到從文化的角度審視中國古禮。“文化”概念的導入,給禮學研究這門傳統(tǒng)學問注入了新的研究意識,二是形成了一種多學科、多方位的研究態(tài)勢,拓展了現(xiàn)代禮學的研究領域,三是注重古代文獻資料與新發(fā)現(xiàn)的考古資料、古文字資料以及民族學資料的互相印證,四是以沈文、楊寬等為代表,初步建立起新的研究范式。

  二、選題背景及其意義

  《說文解字》不單單是一部學術著作,該書對中國古代政治社會發(fā)展的影響也十分深遠。2005年11月在河南河召開了首屆許慎文化國際研討會,學者對《說文》給予了非常高的評價。近代以來,戴震提倡以訓詁明義理,學者多受其影響,致力于小學,但研究者多偏重于文字、音韻、訓詁之學,將其當作經(jīng)學附庸。實際上,《說文》“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鳥獸 蟲雜物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幾乎是許慎時代社會生活的實錄,有關當時社會生活的典章制度、名物、思想等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反映。對于這樣一個寶貴的文獻資源,歷代研究者雖用力頗勤,但鮮有學者從社會學方面來研究,更沒有從禮學的眼光來研究《說文解字》的。利用文獻典籍及考古出土資料并參之于民族學資料來研究古禮已成共識,但利用《說文解字》以及相關古文字資料來從事禮學的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社會生活一方面由語言文字所反映,另一方面也在語言文字的發(fā)展中發(fā)揮著能動的作用。在中國古代,禮幾乎是無所不包的社會生活的總規(guī)范,影響、浸淫至制度、器物、行為、觀念形態(tài)各個層面。以儒家經(jīng)典“六經(jīng)”言,皮錫瑞《經(jīng)學通論·三禮》就說,“六經(jīng)之文,皆有禮在其中。六經(jīng)之義,亦以禮為尤重”,曹元弼先生說:“六經(jīng)同歸,其指在禮!兑住分,《書》之政,皆禮也”。許慎生活的時代,今古文爭論激烈,“五經(jīng)無雙”的他不可能不在其著作《說文》時烙下禮的痕跡,反映自己的禮治思想。包括三禮在內(nèi)的先秦典籍以及當時的禮既是許慎撰作《說文》的資料來源,也為其提供了編寫撰作的指導思想,還提供了一種據(jù)禮釋字的研究方法。研究《說文解字》,領悟作者的微言大義,可以更本真地認識中國古禮。

  因此,把《說文》研究同中國古禮研究結合起來,運用禮學來研究語言學和運用語言學來研究禮學,準確地揭示其內(nèi)在關聯(lián),既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語言文字的發(fā)展規(guī)律,又為我們準確地認識古禮開辟了另一條途徑,豐富擴充禮學研究的視野。

  三、研究內(nèi)容

  《說文》引稱的禮書。許慎在《說文》敘目里說,“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jīng)皆古文也,其與所不知,蓋闕如也”,引用的禮書是《周禮》,此外許慎還引用《禮記》等先秦禮類典籍。對《說文》引用的禮書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并對相應內(nèi)容與今本進行比較,研究許慎引稱禮書的依據(jù)和規(guī)律。

  《說文》記載的古禮。《說文》保存了有關上古禮方面大量的重要信息,反映出先民們用禮行禮的痕跡,成為今之學者探索古禮的淵。許多精蘊的解說,資料性甚強,有助于考史和印證古禮。如:《說文》卷一上玉部:“,諸侯執(zhí)桓圭朝天子,天子執(zhí)玉以冒之似犁冠!吨芏Y》曰:‘天子執(zhí)四寸’”;十三下土部:“圭,瑞玉也,上圓下方。公執(zhí)桓圭九寸,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皆七寸;于執(zhí)蒲璧,男執(zhí)谷璧,皆五寸,以封諸侯。從重土。楚爵有執(zhí)圭。”這是由瑞信禮儀說明等級制度。這一部分的研究將依據(jù)古禮的五分法進行分類梳理。

  《說文》表述的漢禮!墩f文》一書,大量記載當時的社會生活,尤其是禮教、禮制、禮論等,某種程度上是一部反映當時禮制禮俗的文獻,可以看作是研究漢禮的一個可靠的資料來源。如第三部示部釋祜和十二部釋莊皆曰“上諱”,反映當時的避諱之禮。

  《說文》涉禮小篆的追源。許慎博綜篆古文之體,發(fā)明六書之指,因形見義,分別部居,可以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隸行草遞變之跡。清代學者孫星衍說:“說文不作,幾于不識六義,六義不通,唐虞三代文字不可復識,五經(jīng)不得其本解。”將結合古文字演變和當代語言學研究成果對涉禮小篆進行詞源學上的研究。

  《說文》古禮名物制度銓釋。經(jīng)禮為三代制作精意所存,有非可僅執(zhí)義理以求之者,固必釋訓詁,銓名物,征制度,而后義理乃現(xiàn)!墩f文》分類別目、以類相牽,具有百科全書式的廣博性,古禮許多名物賴《說文》而存之。本部分將按禮儀、禮器以及禮物等進行研究。

  經(jīng)禮與《說文》釋字體例。許慎在敘中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聲,四曰會意,五曰轉注,六曰假借”,細考經(jīng)禮,其中訓詁之語多為許慎所用,其行文體例、風格亦多受禮經(jīng)影響。本部分將考證經(jīng)禮對《說文》成書的影響。

  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 三代之時,禮樂大行,“郁郁乎文哉”,學出于官,文字受官方絕對控制,看起來比較統(tǒng)一。戰(zhàn)國之際,禮崩樂壞,私學昌盛,文字形體急劇變化。始皇隆法黜儒,有儀而無禮,雖欲“書同文”,但秦書實有八體。漢初,禮久不行,古今文字交接過渡,文字寫法紛呈不一,點畫出入隨便。至漢武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文字雖稍稍統(tǒng)一,但數(shù)百年之流毒,非竟日可除,《說文》成書前后的碑刻文字,也是別體繁出。這一部分研究禮之變遷與文字演變的內(nèi)在關聯(lián)。

  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兩漢之際,禮經(jīng)學特別是《周禮》之學,在東漢經(jīng)學的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樞紐的地位。極力推崇古文經(jīng)學的許慎是古文經(jīng)學大家,在撰寫《說文解字》時吸收了大量古文經(jīng)學的成果,但也有極少部分吸收了今文經(jīng)學的優(yōu)秀成果。這一部分結合許氏所著的《五經(jīng)異義》,參之以同時之賈馬何鄭,研究兩漢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

  《說文》禮治思想。古文經(jīng)學和今文經(jīng)學對同一社會文化現(xiàn)象的解釋是不同的。許慎雖沒有專門的禮學專著,但他的禮學思想在《說文》的注釋及編排、所用資料的引稱等方面得到體現(xiàn)。如在釋玉有“五德”,提出“仁、義、智、勇、潔”之說:“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角思)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以遠聞智之方也,不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研究《說文》包含的禮治思想,可進而推衍出許慎的禮學思想。

  四、研究工作的重點與難點,擬采取的解決方案

  研究重點:許慎的禮學思想。許慎“五經(jīng)無雙”,《說文》出后,同時代鄭玄注經(jīng),晉灼寫史已多加引用,許氏對我國古代文字的發(fā)展自然功不待言,其禮學思想也意義非淺,上升、提煉其禮學思想,可以發(fā)現(xiàn)當時的思想發(fā)展軌跡。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必須放在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之中,通過與許慎同時代的經(jīng)學家的活動考察中,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的信息,確保其思想研究的真實、完整性。

  難點之一:禮古文字知識。《說文》里集中整理保存了上古漢語的語音、詞匯資料。在研究禮類文字的詞源時,必須把握古代文字的演變規(guī)律和軌跡。古文字的研究涉及文字、音韻、訓詁三個方面,而三者往往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例如,從文字上考察, “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但同時,“聲在文之先,意在聲之先”,即聲音是用來表達意思的,而文字是用來記錄聲音的,“故凡發(fā)音部位相同的字,其義多相同或相近”,由此可見文字與讀音關系也非常密切,要求研究者必須有扎實的古文字研究功底,這種素質(zhì)就是相當艱巨的挑戰(zhàn)。

  難點之二:禮今古文之爭。根據(jù)許慎的《五經(jīng)異義》,兩漢的群經(jīng)各家學說,存在今文、古文兩派的基本界限;兩派的區(qū)分標準,又在禮制。晚清的廖平發(fā)揮許慎的觀點,進一步指出:“今學博士之禮制出于《王制》,古文專用《周禮》,故定為今學主《王制》、孔子,古學主《周禮》,然后二家所以異同之故燦若列眉,千谷百壑得所歸宿”。經(jīng)學今、古文分派問題十分復雜,雖然研究者雖眾,但聚訟千載的學術問題還須探討。

  對于上述難點和重點,擬在熟悉掌握典籍和綜合分析文獻訓詁材料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掘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從中稽核出符合歷史面貌的結論來。

  五、論文工作量及進度

  論文涉及《說文》學及古禮兩大艱深學術領域,工作量浩大,體現(xiàn)在:

  艱深的文獻閱讀:研究者必須對《說文》及三禮有充分的閱讀和準確的理解,這些文獻內(nèi)容艱深、專業(yè)性強。另外須對前輩禮學與《說文》學的研究成果很好利用,對許慎時代的歷史面貌有準確把握,需要古文字學方面的堅實基礎,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就是說要有大量堅實的文獻閱讀作為基礎。

  繁重的文獻梳理。 作為交叉領域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只有在大量的資料占有、整理后并進行仔細認真和富有發(fā)散性的分析、歸納后,才能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材料梳理的過程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的過程,哪些有用,哪些會產(chǎn)生誤導等,研究者應當正確處理。

  嚴密的論證推理。許慎本身流傳下來的資料并不多,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大都集中于文字學研究方面,這項研究提出的許多新觀點新結論必須有縝密的論證,運用嚴密的推理方法對觀點進行支撐。

  論文進度:

  2006年6月前 完成本項研究的資料收集與文獻閱讀

  8月前 《說文》引稱禮書的整理

  10月前 《說文》記載的古禮疏證

  12月前 《說文》記載的漢禮考訂

  2007年2月前 《說文》涉禮小篆的詞源學研究

  4月前 《說文》記載的古禮名物制度考證

  6月前 三禮與《說文》行文風格特點研究

  8月前 經(jīng)禮今古文之爭的歷史考察

  10月前 《說文》禮學思想研究

  12月前 文字演變與古禮變遷關系

  2008年4月前 學位論文的潤飾

  6月前 論文答辯

  六、論文預期成果及創(chuàng)新點

  論文預期成果:專著及系列論文。

  創(chuàng)新點:

  1、開辟《說文》學研究的新領域,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研究《說文解字》,特別是從禮學的角度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本研究尚屬首創(chuàng),并為今后與其他儒家經(jīng)典的結合研究奠定基礎,形成《說文》說經(jīng)系列。

  2、研究許慎的禮學思想。研究說文者雖眾,但尚無對許氏學術思想尤其是禮學思想進行探討。研究許慎的學術思想可對經(jīng)學的今古文之爭提供材料學上的支持。

  3、開創(chuàng)古禮研究新思路,也就是說,對禮學的研究可以從古代文獻、地下出土、民族學資料“三重推理”法擴充包含古文字資料的“四重推理”法。

  七、完成本課題擬閱讀的主要文獻

  1、《殷墟甲骨刻辭釋總集》 姚孝遂主編 中華書局

  2、《金文編》 容庚先生編著,張振林馬國權補 中華書局

  3、《積微居小學述林》 楊遇夫先生著 中華書局

  4、《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撰 巴蜀書社

  5、《說文通訓定聲》 朱駿聲撰

  6、《說文句讀》義

  7、《說文解字義證》 桂撰 中華書局

  8、《古文字類編》 高明編 中華書局

  9、《經(jīng)典釋文》 陸德明著 中華書局

  10、《史記》(附三家注)司馬遷著 中華書局

  11、《漢書》 班固著 中華書局

  12、《后漢書》 范曄撰 中華書局

  13、《三禮漢志疏證》 劉善澤撰 岳麓書社

  14、《十三經(jīng)注疏》阮刻影印本,中華書局

  15、《周禮正義》 孫詒讓撰 中華書局

  16、《儀禮正義》胡培撰 清經(jīng)解續(xù)編本

  17、《禮記集解》孫希旦撰 商務印書館

  18、《儀禮圖》張惠言著 清同治九年楚北崇文書局重雕本

  19、《宗周禮樂文明考論》 沈文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中國禮制史》 陳戍國著 岳麓書社

  21、《古漢語研究》 《古文字研究》 《考古》等

【漢語言文學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開題報告大綱04-16

2015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開題報告范文03-10

漢語言文學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7-13

生態(tài)經(jīng)濟博士論文開題報告03-27

經(jīng)濟思想博士論文開題報告03-27

博士論文開題報告的特點與反思03-28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范本03-27

開題報告模板文學04-01

經(jīng)濟思想博士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