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
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1
如何培養(yǎng)兒童的飲食態(tài)度 這個時期你在孩子進餐的時候應該是一個很好的伙伴,他已經(jīng)準備開始學習基本的餐桌禮儀。
他已經(jīng)可以不用攥住叉子和湯匙,因為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可以像成人一樣使用這些工具。在指導下,他也會合理地使用餐刀,F(xiàn)在你也可以教他其他餐桌禮儀,例如在口中充滿食物時不要講話,不要橫過餐桌去拿其他人的食物。不僅有必要給幼兒解釋這些原則,而且家長自己的模范作用更加重要。
吃多少才算夠 許多父母都會擔心他們的孩子是否吃得“足夠”。下面的一些指導原則可以幫助你判斷孩子吃得既夠又不多:
1.只有在幼兒要求一些食物一會兒以后才給他一小份。
2.食用甜點不超過一天兩次,強調用健康飲食代替諸如軟飲料、糖果、面粉糕餅、含鹽或脂肪過多的食品。 過多的甜點不僅會使幼兒對正餐的食欲下降,而且容易使孩子長蛀牙。為了將蛀牙和熱量過多的風險降到最低,鼓勵孩子食用下列營養(yǎng)點心:水果和水果汁,胡蘿卜、芹菜和黃瓜片燕麥片粥,麥麩面包或餅干奶酪。
3.不要將食物作為對孩子的獎勵。
4.當幼兒要求食物或飲料時,確信孩子實際上也的確是饑餓或口渴。
5.幼兒玩耍、聽故事或看電視時,不要讓他吃東西。這會導致他因為“下意識”地猛吃而過飽。
6.計算他經(jīng)常吃的食品所含熱量,并注意他平均每天攝入多少卡熱量的食品。3~6歲學齡前兒童每天的總熱量需要是900~1800卡,或大約40卡/千克體重。
7.如果幼兒飯量不很一致,也不要擔心,有時他會吃他可以拿到的任何食物,有時他又會對任何食物都嗤之以鼻。當孩子拒絕進食時,他可能是因為前些天活動太少而不感到饑餓。也可以把吃飯作為自控能力的鍛煉手段。尤其是孩子在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時,注定會抵抗你讓他吃飯的想法。不管怎么樣,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在孩子無精打采時要保證他的休息,他既不會饑餓,也不會因此消瘦。然而,如果他的食欲明顯下降時間超過一周,或者有發(fā)熱、嘔吐、腹瀉或體重下降等疾病征象,要向兒科醫(yī)生咨詢。
8.限制幼兒攝入過多的牛奶。牛奶是一種重要的.食品,主要是由于它的鈣含量較高。然而,太多牛奶將降低孩子對其他食物的欲望。孩子每天飲用480克牛奶就足以滿足其鈣的需要量。
盡管這一時期的幼兒非?释M餐,但在吃飯時仍然會有一些特別的行為,這些表現(xiàn)可能每天都會改變。孩子遇到非常喜歡的食品時,他的貪婪會使你感到惱火,但最好不要這樣做。而是讓他吃自己盤中的食物,或別的東西。只要他選擇的食物糖分、脂肪或鹽不是太多,就不要反對。
要讓他品嘗一點點其他食品,鼓勵他吃其他食物,不要堅持讓他吃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食品。 有時,電視廣告可能嚴重阻礙孩子獲得合適的營養(yǎng)。一些研究表明每天看電視時間超過12小時的兒童很可能發(fā)胖,這一階段兒童很容易接受含糖谷類和甜點的廣告,特別是在他去過準備了這類食品的其他家庭以后。
為了與這些外部影響做斗爭,保持你家庭的盡量“干凈”。購買一些低鹽、低糖和低脂肪食品,只在特殊場合供應甜點。也要對幼兒看的電視和廣告進行監(jiān)視,最后他會逐漸習慣健康飲食,最終幼兒對糖、鹽或脂肪含量大的食品的欲望會明顯下降。
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2
具備基本的禮儀,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出現(xiàn)在任何場合任何地點,周圍的人會覺得你是個很有品位、替別人著想的人,禮儀是被眾人所愛戴的重要條件之一。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呢?
孩子應掌握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1、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我們的每一頓飯。
這種感恩包括對大自然各個季節(jié)給我們帶來各種當季的美味,包括對培育這些食品的人,也包括給我們補充營養(yǎng)和能量的這些食物。這種感恩的心情,比起拿筷子的方式,比起吃飯的坐姿,更應該作為一種家庭的文化,不斷傳承下去。
2、吃完飯之前不要離開座位。
除了飯前洗手外,最好讓孩子養(yǎng)成吃飯前處理完上廁所的問題,這樣可以更安心、放松地享受美食。
3、請長輩先入座,并先給長輩盛飯。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做好示范,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并先給長輩盛飯。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4、坐正坐直,保持挺拔的姿勢。
這樣不但好看,而且還有利于消化。
5、正確地拿筷子。
其實只要1個小時媽媽就可以教會孩子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yǎng),我們老祖宗發(fā)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于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復雜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6、吃飯時不要敲打碗筷或大聲喧嘩。
7、避免在盤中翻來翻去。
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并且顯得比較自私。
中國餐桌上的禮儀歸結以下幾點:
第一,入座的禮儀。先請客人入座上席,在請長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時要從椅子左邊進入,入座后不要動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響聲來,也不要起身走動。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進餐時。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子。夾菜時每次少一些,離自己遠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飯時不要出聲音,喝湯時也不要出聲響。喝湯用湯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邊喝,湯太熱時涼了以后再喝,不要一邊吹一邊喝。有的人吃飯喜歡咀嚼食物,特別是使勁咀嚼脆食物發(fā)出很清晰的聲音來,這種做法是不合禮儀要求的。特別是和眾人一起進餐時,就要盡量防止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第三,進餐時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現(xiàn)其他聲音。如果出現(xiàn)打噴嚏、腸鳴等不由自主的聲響時,就要說一聲“真不好意思”、“對不起”、“請原諒”之類的話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給客人或長輩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離客人或長輩遠的菜肴送到他們跟前。按我們中華民族的習慣,菜是一個一個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領導、老人、客人的話,每當上來一個新菜時就請他們先動筷子,或著輪流請他們先動筷子,以表示對他們的重視。
第五,吃到魚頭、魚刺、骨頭等物時將它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上。
第六,要適時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幾句風趣的話以調和氣氛。不要光著頭吃飯不管別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頓,更不要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時,就要用餐巾或手擋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確此次進餐的主要任務。要明確以談生意為主,還是以聯(lián)絡感情為主,或是以吃飯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時就要注意把主要談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識性的禮節(jié)就行了,把重點放在欣賞菜肴上。
第九,最后離席時,必須向主人表示感謝,或者就此時邀請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相關文章:
怎樣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10-05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餐桌禮儀10-05
如何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10-06
培養(yǎng)孩子餐桌禮儀4篇05-02
孩子餐桌禮儀11-16
孩子餐桌禮儀10-06
文明禮儀手抄報: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餐桌禮儀08-05
關于孩子的餐桌禮儀08-28
美國孩子的餐桌禮儀10-07
孩子餐桌禮儀14篇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