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怎樣提高個人文明修養(yǎng)
提高個人文明修養(yǎng),塑造文明社會。我們?yōu)槭裁匆@樣做呢?其意義是什么?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怎樣提高個人文明修養(yǎng),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提高個人文明修養(yǎng)的意義
記得一位哲人說過: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學。
突如其來的非典,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災禍,使我們失去了一些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
然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一場抗非典的人民戰(zhàn)爭,使我們所學會的、獲得的東西,卻遠比失去的要多、要珍貴。
它不僅使我們學會如何認識、預防和戰(zhàn)勝非典,而且使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精神、道德文明的價值。
一個講文明、講衛(wèi)生、講科學的全民“改陋習、樹新風”活動,正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
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努力提高自身文明素質,已成為廣大公民迫切的內在需要。
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的中華民族,文明傳統(tǒng)源遠流長。
近一個時期全國人民在與疫魔斗爭中形成的抗非典精神,把中華文明的偉大旗幟插上了時代的新高峰。
上至七旬老翁,下至三歲幼童,雖然他們彰顯文明的方式不同,付出的代價不同,但是在他們身上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熠熠閃光的素質特征,這就是,以強烈的公民責任感、使命感、義務感,高度自覺地恪守社會主義公民道德,用關愛、誠信、自強、奉獻的時代精神譜寫著中華民族最新的文明贊歌,同時也剝露、鞭撻著陋俗惡習,教育著人們學會如何同自身一切不文明、不健康的現(xiàn)象作斗爭。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文明與不文明總是相伴而生的。
在社會文明之風習習生起、人們文明素質迅速提高的同時,一些不文明、不健康、丑陋邪惡的東西不僅依然存在著,甚至還在頑強地表現(xiàn)著自己。
如:隨地吐痰,亂丟垃圾,便溺不入廁,寵物到處跑,逃避非典隔離,隱瞞疫病信息,出售和捕食野生動物,拋售假冒偽劣商品,制造謠言事端,等等。
凡此種種,都是與當代文明相悖的,不僅有害于親人、社會,也害了自己。
請看,有的因逃避非典隔離致使周圍人群受害,有的因隱瞞疫情信息而給防疫帶來極度困難,有的因陋習惡德而遭到公眾憤慨,有的因違法亂紀而受到嚴厲制裁。
上述現(xiàn)象雖然只是少數(shù)人所為,但是,它像非典病毒一樣,有很強的傳染力,嚴重威脅著我們生活空間的安全,實屬當代社會文明、公民精神健康之大敵。
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最好的御敵制勝之道,莫過于從強身做起,即努力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不斷增強抗擊精神病毒的能力。
提高文明素質,首先要從提高道德素質做起。
在素質文明結構體系中,道德文明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文明,是使人真正成為人的文明。
為什么說人是世間第一最可寶貴的,是萬物之靈長?就是因為人有道德,而其他萬物沒有。
正如我國古代大思想家荀子所說: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且有義,故為天下貴。
可見,人貴有德,德高之人最為貴;道德的缺失就是人性的缺失。
倘若一個人喪失了應有的德性,那他也就無異于禽獸了。
社會生活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道德是使人安身立命的精神保證,是使人獲得做人資格的基本條件,也是使人獲得幸福并保持幸福的重要源泉。
一位哲人說得好:沒有美德就毫無真正的幸?裳。
世界著名音樂家貝多芬28歲時兩耳失聰,幾乎自殺,是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對藝術熱愛的德性留住了他。
他在回顧自己人生歷程時,深有感觸地告誡世人:“把‘德性’教給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
這是我的經(jīng)驗之談。
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之外,也是道德!
所以,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不要忘記和喪失使你成就幸福的德性;當你追求幸福、追求事業(yè)成功的時候,不要忘記陶冶你的道德情操。
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質,既要堅決同自身的不文明、不健康的思想和行為實行徹底決裂,同時還要敢于和善于對身邊的、社會上的一切陋習惡德現(xiàn)象進行勸戒、批評和斗爭。
修養(yǎng)自身與凈化環(huán)境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
文明是一個具有歷史厚重感和鮮明時代特征的概念,是與時俱進的動態(tài)結構體系。
在它面前,任何一個社會或個人,都不會、也絕不可能達到至高無上的頂點。
時代在發(fā)展,文明在進步,要使自己的文明素質與時代同步伐,與人倫相融合,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就要不斷反省、檢點自身,揚其善而去其不善,時時慎獨處世,不斷完善自己。
古人云,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其實,圣賢也是有過的,不然,孔圣人的學生曾參就不會“吾日三省吾身”了。
所以,即使有了很高文明素養(yǎng)的人,也還是要與時俱進地再修養(yǎng)。
但是,人是環(huán)境和教育的產物,一個人自身的文明建設并不是孤立的。
所以,我們既要重視個人的文明素質的養(yǎng)成,從自身做起,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同時又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 ”,以獨善其身自居。
要把文明素質的養(yǎng)成放在關心他人、關心集體和關心全社會文明的大視野中,以高度的公民責任感和強烈的文明使命感,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情做起,見賢禮贊,見不賢而勸止,揚善抑惡,維護公德,自覺革除危害健康、污染環(huán)境、有違公德的一切不文明行為和陳規(guī)陋習,養(yǎng)成講文明、講衛(wèi)生、講科學的良好品質。
大學生提高個人行為修養(yǎng)的方法
1、自覺接受和學習禮儀教育,從思想上提高禮儀修養(yǎng)水平
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反映著一個人的交際技巧和能力,更反映著一個人的氣質、風度和教養(yǎng)。
2、通過學習禮儀,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文明程度,更好地顯示自身的優(yōu)雅風度和良好形象。
一個彬彬有禮、言談有致的人,他的人生道路上將是春風拂面,受到人們的尊重和贊揚,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給別人、給社會帶來溫暖和歡樂。
人的自覺性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要依靠教師的指點、依靠不斷的培養(yǎng),靠社會健康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環(huán)境習染,禮儀教育是使禮儀修養(yǎng)充實完美的先決條件。
通過禮儀教育和培訓,可以分清是非,明辨美丑,懂得常識,樹立標準,這使人們禮儀行為的形成有了外因條件,為進一步的自我修養(yǎng)的內因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通過這一重要條件,促使大學生經(jīng)過努力,不斷磨練,養(yǎng)成并產生強烈的自我修養(yǎng)的愿望,最后達到處處講究禮儀的目的。
古人強調“吾日三省吾身”說明提高個人修養(yǎng)必須注意反躬自省。
同樣,學習禮儀,也應處處時時注意自我檢查。
這樣,將有助于發(fā)現(xiàn)缺點找出不足,不斷總結技巧,自我提高。
3、通過書籍、網(wǎng)絡等途徑廣泛閱讀藝術作品和科學文化知識,使自己博聞多識。
加強文化藝術方面的修養(yǎng),對提高禮儀素質大有裨益。
而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可以大大豐富禮儀修養(yǎng)的內涵,提升禮儀品位,并使禮儀水平不斷提高。
一般來說,講文明、懂禮貌、有教養(yǎng)的人大多是科學文化知識豐富的人。
這種人邏輯思維能力強,考慮問題周密,分析事物較為透徹,處理事件較為得當,在人際交往時能顯示出獨有的魅力而不顯得呆板。
我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古代、近代、現(xiàn)代的典籍載有浩繁的有關禮儀的知識,隨著我國加WTO,我國對外交往更加頻繁。
世界各國的禮儀風俗千差萬別,大學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學習和領會,以利于在實踐中運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禮儀修養(yǎng)提到新的高度。
4、積極參加社交實踐活動,逐步提高禮儀修養(yǎng)
現(xiàn)代社會,人際交往越來越廣泛,僅僅從理論上弄清禮儀的含義和內容,而不去在實踐中運用是遠遠不夠的,禮儀修養(yǎng)關鍵在于實踐。
修養(yǎng)修養(yǎng),既要修煉又要培養(yǎng),離開實踐,修養(yǎng)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培養(yǎng)禮儀修養(yǎng)時,要以主動積極的態(tài)度,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自己學到的禮貌禮節(jié)知識積極地應用于社會生活實踐的各個方面、要在學校、家庭、社會等場合中,時時處處自覺地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以禮儀的準則來規(guī)范自己的言談舉止、如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在宿舍酗酒、深夜大聲喧嘩或放音響以及在購物付款、銀行存款或候車排隊時遵守公共秩序,依次而行。
這樣持之以恒,就會逐漸增強文明意識、培養(yǎng)禮貌行為、滌蕩粗俗不雅等不良習慣,成為一個有禮儀修養(yǎng)的人。
多實踐,就不要怕出“洋相”,通過各種人際交往的接觸強化,不斷鍛煉提高。
要注意既要克服妄自尊大,不屑一顧的頑癥,也要克服自卑自怯,不敢涉足的通病。
使用文明用語提高個人素養(yǎng)
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體現(xiàn)職業(yè)道德的第一窗口。
中國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钡墓庞,意思是說有道德的人待人應該彬彬有禮,不能態(tài)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遜。
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在現(xiàn)在社會中我們更要講文明,懂禮貌,提高個人素養(yǎng)。
員工言語是否文明是個人素養(yǎng)的縮影,也直接反應出公司的整體形象,堅持文明用語的實際行動不僅可以調整人際之間的關系,還對樹立個人文明形象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古語講“言為心聲”。
所以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尤其在社交場合會使用禮貌用語十分重要。
多說客氣話不僅表示對別人的尊重,而且表明自己有修養(yǎng),也是友好關系的敲門磚。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用語文明與否直接關系到溝通效果。
弘揚禮儀之邦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人。
讓文明之風吹遍整個工場,這樣我們才能快樂,公司才能進步。
個人修養(yǎng)禮儀
論語十則個人修養(yǎng)方面:“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淺層意思當然是學習書本知識,但是絕非埋頭書本,它包括領會、覺悟道理,進而效仿先賢,學習先賢的意思;時,不僅指時時,經(jīng)常,還指把握適當?shù)臅r機;習,當然指溫習、練習,進而實踐。“說”,即“悅”,開心之謂。
學到很高的境界很難,付諸實踐并堅持更難,但最難的恐怕還是“時”,即把握適當?shù)臅r機。
三百六十行,有的人能到“家”的高度,能如入化境,最難能可貴的就是他總能恰當?shù)匕盐諘r機,什么時候該說什么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事,什么時候該用什么人,基本上都能拿捏得準!皶r”乃天機,領會和把握“天機”,你說這是什么水平?
論語十則個人修養(yǎng)方面:“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通過“學而”和“時習”,有了一定的學問,修養(yǎng),有了一定的成就,按照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有了一定的整合資源的能量。有了這種能量后,許多人才從四面八方來投奔你,即“有朋自遠方來”,當然“不亦說乎”,很高興了。
古人云“登高而呼,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要做到這點,必須首先“學而時習之”。那么,“高”是什么,“呼”又是什么?鄙人以為道德修養(yǎng)是謂高,符合時代發(fā)展趨勢的遠大目標是謂高,必不可少的現(xiàn)實事業(yè)基礎是謂高,呼的當然是理想和目標。非此三“高”不足以吸引“朋自遠方來”。曹操如果沒有海納百川的雅量,如果沒有統(tǒng)一中原和振興漢室(廢漢是他兒子的事),如果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業(yè)平臺,他不能做到手下謀士如云,猛將濟濟。
論語十則個人修養(yǎng)方面:“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按說,“有朋自遠方來”,人生已經(jīng)很成功了。但人生不如意事有八九,事業(yè)若做得好,沒有盡頭。人才越聚越多,他們的要求會越來越高,內部矛盾會加劇。從外部看,當你達到“有朋自遠方來”的境界后,風光無限,必會遭遇所有風光無限的人都遭遇的情形——“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各種誤解、誹謗、猜忌、花邊新聞甚至暗算都會接踵而至。人們習慣于“錦上添花”,基本不會“雪中送炭”。對內對外,你面對的是極其復雜矛盾的局面,此時,“人不知”即不了解你,甚至誤解你的地方很多,你能否做到“不慍”呢?是不動聲色,坦然面對呢?還是極力辯白呢?是拈花微笑,了然于胸,還是怒火沖天,甚至惡言相向呢?
你在權力之顛,是最大的資源掌握和分配者,你同時必須承受最大的壓力。承受點“人不知”算什么?遇到“人不知”就要怒火沖天,惡言相向,就憑這點道行,你能到達何種高度?到達了又能呆多久?竊以為,曾國藩在這方面是國中人杰中做得最好的,他不僅能克己制“慍”,還懂得主動退縮,以免“盈滿”之忌。人不知而不慍,極其難能可貴;倘若還能在公眾面前坦然承認自己的缺點、不足、困難等,那真是圣賢中的圣賢了。
【怎樣提高個人文明修養(yǎng)】相關文章:
怎樣提高修養(yǎng)辦法09-10
怎樣提高個人修養(yǎng)和氣質09-22
關于如何提高個人修養(yǎng)08-22
個人文明修養(yǎng)的倡議書12-20
怎樣提高業(yè)務能力08-21
怎樣提高溝通能力12-13
怎樣提高演講水平12-19
怎樣提高演講和口才01-03
怎樣提高籃球技術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