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土家族的四大禮儀
土家族是一個講究禮儀之風的民族,在社交活動與家庭生活中,特別重情尚義,講究禮尚往來和文明禮行。
土家族這種古樸淳厚的禮儀之風,不但充分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風范,而且還世代相傳,不斷地發(fā)揚光大,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深入地研究這一問題,對于弘揚中華民族以及土家族的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對于今天公民“明禮誠信”等道德建設(shè),無疑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實踐意義。
土家族是一個講究禮儀之風的民族,在社交活動與家庭生活中,特別重情尚義,講究禮尚往來和文明禮行。
土家族這種古樸淳厚的禮儀之風,不但充分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舉世聞名的禮儀之邦風范,而且還世代相傳,不斷地發(fā)揚光大,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
深入地研究這一問題,對于弘揚中華民族以及土家族的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對于今天公民“明禮誠信”等道德建設(shè),無疑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實踐意義。
一、土家族的四大禮儀
所謂禮儀,即社會生活中由于風俗習(xí)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如婚禮、葬禮等。
土家族人在一生的生活和社交活動中禮儀較多,但最重要的只有四大禮,即誕生禮、婚禮和成年簪冠禮、壽禮、葬禮。
這四大禮是土家族禮儀之風的集中體現(xiàn),既有社會特征,又有信仰特征,它們把土家族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吉兇禍福交織在一起,形成復(fù)雜多樣的民俗樣式,而且長期地支配著土家人的社會生活和精神生活。
1.誕生禮
誕生禮,是人生的開端禮。
土家人相當注重為嬰兒舉行誕生禮,它既含有為新生命祝福,祈禱長命富貴之意,也有為產(chǎn)婦驅(qū)邪避禍之意,在禮儀中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雖然土家人最看重的是誕生禮中的“打三朝”(即嬰兒生下3天后要進行全身沐浴)和“滿月酒”,但實際上,土家人的誕生禮包含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婦女懷孕后,俗稱“有喜”,要請土老司行法事“安胎”、驅(qū)邪,祈求祖先保佑,并在堂屋門上掛上篩子、艾蒿草,稱“金鐘神罩”,護住孕婦之屋。
分娩,一般要請“接生婆”,接生婆進產(chǎn)房后,要敬祭土家族的生育女神巴山婆婆。
嬰兒下地,接生婆用白線結(jié)扎臍帶,若是男孩,就用父親的衣服包裹;若是女孩,則用母親的衣裙包裹。
給嬰兒洗澡的水嚴禁任意外潑,以免污穢神靈。
嬰兒降生后,父親要懷抱“報喜雞”去岳母家報喜,男孩用公雞報喜,女孩則用母雞報喜。
岳母家則按嬰兒性別置辦“三朝禮”和“滿月酒”。
三天后,岳母家以及親友們挑著禮品前來賀喜,即“打三朝”。
酒宴上,產(chǎn)婦家要請嬰兒的外公或舅父取名,俗稱“命名禮”。
滿月那天,岳母家要來給嬰兒“放腳”(因為嬰兒出生的第一個月腳手都是包裹著的,滿月之后才解開包裹,正式穿上衣褲,俗稱“放腳”),并送來放腳需要的一切衣物,這一天俗稱“滿月酒”或“祝米酒”。
嬰兒誕生后,第一個來產(chǎn)婦家的人,俗稱“踩生”,“女踩男,福壽全”,“男踩女,要中舉”,產(chǎn)婦家要格外熱情地招待踩生人,使之多說些吉利話。
在當代,土家族誕生禮中最重要的是“打三朝”,實際上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是把“打三朝”與“滿月酒”(祝米酒)合二為一的,統(tǒng)稱“打三朝”。
隨著醫(yī)療條件的改善和科學(xué)知識的普及,誕生禮中很多帶迷信色彩的陋習(xí)都被土家人自覺地拋棄了。
2.婚禮和成年簪冠禮
在漫長的封建時代,土家族逐漸形成了婚姻制度中的多層次禮儀,這些禮儀是十分復(fù)雜和隆重的,它是一個完整的禮儀過程,但在整個禮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婚期這一天舉行的男、女冠禮和一系列其它禮儀活動。
如“打樣”,即媒人撮合男、女雙方進行第一次見面,俗稱“瞧樣子”,雙方滿意后再正式提親。
“求婚”,打樣之后,男方正式請媒人去女家求婚。
“討紅庚”,俗稱“合八字”,男方委托媒人討來姑娘的生辰年月日時,寫在“紅庚貼”上,并請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按陰陽五行推論,看是否相合或相克。
“定親”,俗稱“插茅香”,合了八字,就成了“天作之和”,男、女雙方即擇吉日,舉辦酒席,邀請雙方親戚到場正式定親,實際上是向社會公開這樁婚事,取得社會承認。
“拜年”,定婚后,男方每逢新年都要去女家拜年,但拜第一個新年最為隆重。
“看期”,到了結(jié)婚年齡,男、女雙方同意后即請土老司或算命先生擇吉日結(jié)婚“。
冠禮”與“婚禮”,婚期到后,男、女雙方即舉行非常隆重的冠禮和婚禮,新娘則要按出嫁禮儀進行哭嫁。
成年簪冠禮和婚禮,土家族是將其一并舉行的,并且最為隆重。
男冠禮和女冠禮都是在結(jié)婚前一天舉行。
清《長陽縣志》卷三記載:“古冠婚為二事,長邑則合而為一。
于嫁娶前一二日,女家束發(fā)合笄,曰‘上頭’。
設(shè)席醮女,請幼女九人,合女而十,曰‘陪十姊妹’;男家命字,親友合錢為金匾,鼓樂導(dǎo)送,登堂稱賀,曰‘賀號’,不謂字也。
是日設(shè)二(宴)席,其一,子弟九人,合新郎而十,曰‘陪十兄弟’,又曰‘坐十友’”。
冠婚禮并行和禮儀中的“陪十姊妹”、“陪十兄弟”的“雙陪”活動,在整個土家族地區(qū)都有這種習(xí)俗,并且至今遺風猶存。
舉行了冠禮,就表示男、女已進入了成年,可以在社會上進行單獨交際,獨立地創(chuàng)家立業(yè)了。
“發(fā)轎”,女方舉行完冠禮和婚禮后,即按照土老司擇定的時辰啟轎,土老司要作法封轎避煞等。
“敬土司王”,土司時代,土司王享有“初夜權(quán)”(即土司王先要與新娘睡一夜或三夜),后被人在行使初夜權(quán)時殺死,傳說他陰魂不散,經(jīng)常作崇使新婚夫婦不和,因此要敬奉他。
“安床”,即男方安好新婚床位,邊安放邊行法事,祈求新婚夫婦和順美滿。
“攔轎”,當男方迎親隊伍熱熱鬧鬧地來到女家村寨門口時,女家親友們將迎親隊伍攔住,佯做阻攔之狀,迎親與攔轎的雙方相互對歌、取笑甚至打鬧,實際上這是土家族早期“搶親”習(xí)俗的遺存。
“找摸米”,“摸米”即新郎代理人,俗稱“押轎娃”,前去抬轎的小伙子都裝成“摸米”,新娘的姊妹們一時難辯真假,就在小伙子中任意尋找,
相互嬉戲,甚至往小伙臉上抹鍋灰,實際上是借此機會暗中選擇意中人,明顯地帶有遠古土家人對偶婚的遺俗。
“茅宴席”和“趕腳酒”,發(fā)轎上路后,新娘的親屬們還在一些路口佯裝攔截,這時,男家早在這些地方擺好酒宴,攔轎的人即吃起了“茅宴席”,也有男家直接把酒席送到女家堂中的,名曰“趕腳酒”。
“搬帳子”,當迎親隊伍快到男家時,“摸米”放快腳步,先將帳子搬到男家,舉行掛帳儀式,邊掛邊唱,頗有風味。
“迎轎”,即新娘的花轎到男家后,男家要舉行一系列迎轎儀式,直到拜堂、入洞房為止。
“上馬酒”,即新娘進男家這一天,男家要專門為送親的嫂子、伴嫁的姑娘和新娘的兄弟(舅爺)等在堂屋中央擺下豐盛的酒席,名曰“上馬酒”,之后才給其他親戚朋友開席。
“鬧新房”,即新郎、新娘的同輩親戚朋友在新房里為祝福新婚而進行的娛樂活動,土家族鬧新房往往還由伴嫁去的姑娘和陪新郎的小伙對歌,他們借機選擇意中人,這是土家族以歌為媒的古婚俗的再現(xiàn)。
“回門”,婚后的第二天,新娘要偕同新郎回娘家,當天去當天回,俗稱“回門”。
至此,土家族的整個婚禮就告結(jié)束。
3.壽禮
壽禮是土家族人的重大禮儀之一。
土家人祝壽,對小孩子稱為“長尾巴”,成年人叫“過生日”,50歲后方稱“祝壽”。
但若父母健在,即使年齡再高也不能稱“祝壽”,“尊親在不敢言老”。
土家族為老人祝壽要獻魚,上長壽面,敬壽桃,滿60花甲的壽禮最為隆重。
土家族祝老人健康長壽,堪稱民族美德。
4.葬禮
葬禮,幾乎是任何一個民族都具有的悼亡儀式和祭祀活動。
土家族俗稱葬禮為“白喜”、“白會”、“老龍歸山”等,一般要跳唱喪鼓歌。
湖北省清江流域的土家人在舉行葬禮時,其主要活動是跳喪,即跳唱非常神奇和隆重的“撒爾嗬”。
這是土家人悼念死者的一種祭祀性歌舞,且歌且舞,似劇非劇,風格異常古樸和別致。
舞姿非常優(yōu)美,時而繞臂穿肘,形似鳳凰展翅;時而相對擊掌,猶如幺姑篩鑼;時而扭肩擦背,好比水牛擦癢;時而嘴唇觸地,恰似春燕銜泥;時而相互嬉戲,猶如牧童戲水等等。
土家人跳喪為何稱其為“撒爾嗬”呢?其實,這是因跳唱時多用襯詞“撒爾嗬”而得名。
明代《巴東縣志》載:“舊俗,歿之日,其家置酒食,邀親友,鳴金伐鼓,歌舞達旦,或一夕,或三、五夕。
”人死后,左鄰右舍聽到陣陣報信的鞭炮聲,都自動趕到死者家里來,為死者跳撒爾嗬。
土家人常說:“人死眾人哀,不請自己來”,“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半夜聽到喪鼓響,腳板心底就發(fā)癢”。
入夜,只聽靈堂門外幾聲炮響,跳喪者們聞聲而至。
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掌鼓指揮,三聲重鼓,一聲高唱:“我打起鼓來,你出臺喲,撒爾嗬里!”眾人齊聲答和。
跳喪者或兩人一對,或三人一伙,迅速踏鼓跳唱,腳踏鼓,鼓跟腳,跳喪者頭、手、肩、腰、臀一起扭動,
舞姿變化多端;唱著古樸粗獷、詼諧有趣的極富濃郁山鄉(xiāng)氣息的詞曲,從入夜到雞鳴,或一夜,或二夜,或三夜等,通霄達旦。
撒爾嗬有一定的程式,一般由待師、跳喪、哭喪等構(gòu)成。
或曰開歌場、奠酒、收歌場等。
撒爾嗬唱詞變化多端,四言、五言、七言隨情而變。
除開那些少年夭亡者,不論是男是女,也不分高低貴賤,只要人死了,鄉(xiāng)鄰們總要跳唱“撒爾嗬”。
實際上,早在元、明、清時代,撒爾嗬在清江流域土家人的跳喪中,就已完全成熟了。
至于撒爾嗬的歷史淵源,今天已無法精確查考,有說起源于莊周“鼓盆而歌”的,也有說起源于八月十五殺韃子的等。
盡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撒爾嗬是土家先民巫術(shù)、祭祀禮儀和歌舞藝術(shù)三者有機結(jié)合的產(chǎn)物,這確是無可質(zhì)疑的。
二、土家族四大禮儀的人文價值
土家族的四大禮儀,是土家族人民禮儀文化的集中體現(xiàn)。
同時,這四大禮儀也充分表現(xiàn)了土家族人民樂觀曠達的人生觀和生死觀,表現(xiàn)了土家族人民孝順父母的傳統(tǒng)美德,表現(xiàn)了土家族是一個具有崇高社會責任感的民族。
1.土家族的誕生禮,既是在祝福新生命的同時,對民族開天辟地、發(fā)祥繁衍的歷史進行回顧和紀念,又充分體現(xiàn)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在土家族傳說中,遠祖是蛋生的。
古時世界處于混沌之中,一片黑煙,無天無地,晝夜不分。
突然一陣狂風將黑煙吹散,隨之飄來一朵白云,白云里裹著一個碩大的蛋,蛋白如天,蛋黃似地,隨著天崩地裂一聲巨響,蛋裂開了,跳出一個亭亭玉立的姑娘,她名叫卵玉,她就是土家族的祖先。
卵玉喝虎奶,吃鐵鉈,她見天地相互粘連,就用箭射開,才有了世界的開端。
所以,土家族崇敬蛋,認為蛋是人類之種。
土家族在舉行誕生禮“打三朝”和“滿月酒”時,最看重的食品就是醪糟荷包蛋,凡是前來賀喜的人,每人都得吃一碗醪糟荷包蛋,這實際上就包含有紀念土家族祖先開天辟地、發(fā)祥繁衍的含義。
當土家姑娘出嫁時,男方總要給女方送兩個煮熟的紅雞蛋,姑娘在出嫁前夜就用此蛋在臉上滾三下,名曰“開臉”,象征獲得生育的蛋種,預(yù)示后代的繁衍和民族的生生不息。
可見,土家人認為,人的生命是來之不易的,每一個人來到世上,就要對得起自己的生命,就要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光陰。
在土家族誕生禮中,還有“抓周”的習(xí)俗,即嬰兒滿周歲時,在桌子上放置書、筆、算盤、紙張等物件,讓嬰兒自己去抓,土家人認為嬰兒最先抓住什么,就預(yù)示著這個小孩今后干什么。
土家人總是望子成龍的,既希望子女為國家作出貢獻,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又希望光宗耀祖,為家族爭光,這種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值得肯定的。
2.土家族的婚禮和成年簪冠禮,標志著土家族是一個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覺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民族。
土家族的婚禮與成年簪冠禮是一并舉行的,實際上表明這是土家族青年男女走向成年的一個標志,即走完了自己的孩提時代,意味著“人生的第二次斷奶”,因此,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要有個體的自覺意識。
首先,土家族的婚禮和成年簪冠禮有嚴格的禮儀程序,通過這種嚴格禮儀程序的鍛煉,從而給土家族青年男女上了人生的第一課。
結(jié)婚后,新娘要離開父母,告別家鄉(xiāng),要開始獨立的人生旅行,要創(chuàng)造性地設(shè)計自己的未來。
在土家族中,男孩結(jié)婚后,也往往要與父母分家過日子,“樹要分丫,兒要分家”,“樹不分不長,家不分不發(fā)”。
這對于長期依賴父母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個痛苦而又必須的過程。
然而,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土家族青年男女將學(xué)會自立自強,學(xué)會承擔責任,變得成熟起來。
青年男女的責任,從宏觀上看是社會責任,要為國家為社會作出貢獻;從微觀上看是家庭責任,要使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滿。
經(jīng)過婚禮和成年簪冠禮,土家族青年男女就會自覺地承擔起這些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
其次,土家族的成年簪冠禮是用“陪十兄弟”和“陪十姊妹”的方法集體舉行的,因此,既可以增強新郎、新娘個體自我意識中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可以教育其他未婚的土家族青年男女。
自尊心是民族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講自尊心就要尊重自身的人格、榮譽,不容別人歧視侮辱,維護自尊是一種自我情感體驗。
一個人如果缺乏自尊心,則其它任何評價都起不了作用;有了自尊心,這個人就不會依附于其他人,就會自立自強。
自信心也是民族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信心是一個人成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質(zhì),一個人如果自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
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自卑心理定勢,這對于民族的發(fā)展和個體的成長無疑會帶來很多消極的影響。
土家族青年男女通過集體性的簪冠禮之后,個體的自我意識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就會油然而生,從而為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打下堅實的心理基礎(chǔ)。
3.土家族的壽禮,充分體現(xiàn)了孝順父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倫理道德。
在土家族的壽禮中,舉行得最為隆重的是父母的壽禮,壽禮就是為父母盡孝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
土家族特別重視父母與子女的關(guān)系,即所謂“父慈子孝”、“孝順父母”、“撫養(yǎng)子女”等,這既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人倫關(guān)系中的重要方面,也是土家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倫理道德。
“孝”被稱為一切道德的根本,是所有“教化”的出發(fā)點。
《孝經(jīng)》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因此,要想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就必須在“孝”這一根本上下功夫。
“孝”就是善事父母,就是要對父母盡養(yǎng)育之恩。
孔子認為,對父母不但要“養(yǎng)”,而且要“敬”。
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只有從深愛和孝敬出發(fā),才能使父母和顏悅色。
如果父母有過,應(yīng)當諫諍,但要注意態(tài)度。
土家人認為,父母子女關(guān)系是社會中的一種最基本的關(guān)系,從一個人對自己父母的態(tài)度,可以推斷出他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的態(tài)度。
只有對自己父母盡孝的人,才能對國家盡忠;反之,一個人如果不能對自己的父母盡孝,他也決不可能對國家盡忠,“求忠臣于孝子門下”。
土家人特別認為,在所有的倫理道德關(guān)系中,“以孝為上”,孝順父母是第一位的,是至高無上的道德。
家庭成員中不論個人的行為如何,都要孝敬父母,否則,就會遭到全家人的唾棄和社會的譴責。
在封建社會,土家人將父視為天,將母視為地,“天大地大,不如父母恩情大”,不管自己年紀多大,只要父母健在,就必須孝順父母。
對父母一要孝敬,二要順心。
對父母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有理必從,無理不辯,有問必答,有求必應(yīng),病痛常問,有愁勸解,說話謹慎,不傷其心等等。
土家人還將孝順父母的各項行為準則列入族規(guī)、家規(guī),凡出現(xiàn)不贍養(yǎng)或虐待父母的逆子惡媳,在家庭中不能解決,就由家族按族規(guī)懲處。
輕者被人罵為“報應(yīng)崽”,家族要忠告逆子,限期悔過,或當眾向父母賠罪,并請人具保不再犯;重者,按其情節(jié)或罰其苦役,或裁其部分財產(chǎn)歸父母享用,
或受肉體懲罰;特別嚴重者,如將父母致殘和致死者,定要給父母償命祭墳,償命的方式通常是“沉水”(即在身上綁上石頭,沉入深潭斃命)。
這種從嚴處治不孝之子的族規(guī),甚至連當?shù)卣加枵J可,不作干預(yù)。
應(yīng)該認為,只要我們剔除土家族孝順父母這一傳統(tǒng)倫理道德中的一些封建因素,將其進行揚棄,批判地繼承,即使在今天看來,尊老愛幼、孝順父母仍然具有積極的社會價值。
4.土家族的葬禮,充分體現(xiàn)了樂觀曠達的生死觀。
土家人認為,人有生就有死,生死是辯證統(tǒng)一的,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
因此,土家人既為生祝福,也為死高興,老人死了是走“順頭路”,是“老龍歸山”,所以,土家人用跳撒爾嗬的方式舉行“白會”。
撒爾嗬悲中有喜,悲喜相交,以喜為主。
透過土家跳喪——撒爾嗬,我們完全可以窺見土家人的悲哀與歡樂、頌亡與慰生、肅穆與熱鬧奇妙結(jié)合的心理世界,撒爾嗬充分體現(xiàn)了土家人樂觀曠達的生死觀。
我們從撒爾嗬的唱詞看,有唱祖先的,有唱生產(chǎn)生活的,有唱風土人情的,有唱談情說愛的,時而打情罵俏,時而如訴如泣,真可謂人老死亡,天地自然;日吉時良,熱鬧非凡。
從撒爾嗬的動作看,完全沉醉于純粹的感覺虛幻世界,迷漫著“歇斯底里”的狂熱和無拘無束的享樂。
其實,綜合起來看,撒爾嗬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和人文價值,它曾被國外學(xué)者譽為“東方迪斯科”。
撒爾嗬的悼亡,是生者對亡靈的最后陪伴,生者要高度興興地送走亡靈,這是對人生價值的肯定,是土家族樂觀曠達人生觀的再現(xiàn);撒爾嗬既可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又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撒爾嗬還是生者的一種娛樂藝術(shù),土家人從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5.土家族的四大禮儀,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明禮誠信等思想道德建設(shè),具有重要的人文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地位,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思想道德建設(shè),就是要努力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如果我們對土家族的四大禮儀進行揚棄,它就可以對市場經(jīng)濟下的思想道德建設(shè)和人倫價值的提高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首先,從社會看,四大禮儀有利于社會、家庭的穩(wěn)定與和諧。
在土家族中,社會、家庭、個人三者構(gòu)成了一種獨特的社會結(jié)構(gòu),家庭既是這三者的中介,又是核心,上連社會,下連個人。
四大禮儀好比潤滑劑一樣,滲透到社會、家庭和個人的社會結(jié)構(gòu)之中。
四大禮儀是一種家庭美德,它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yīng)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關(guān)系,共同培養(yǎng)和發(fā)展長幼親情、夫妻愛情和鄰里友情,不僅關(guān)系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
要大力倡導(dǎo)四大禮儀中的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jié)等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可以認為,抓住了社會、家庭、個人的三者關(guān)系,也就抓住了中國社會關(guān)系的根本,并且通過諸如土家族四大禮儀等潤滑劑的作用,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也就有了可靠的基礎(chǔ)。
作為中華民族這一禮儀之邦,任何時候都需要處理好社會、家庭和個人的三者關(guān)系,這是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的一個基本框架,而四大禮儀則是保持這一框架穩(wěn)定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其次,從個體看,四大禮儀有利于提高人倫價值和增強人們的道德義務(wù)以及道德責任感。
在今天,“明禮誠信”已成了我國社會大力倡導(dǎo)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之一,一個人只有“明禮”,才會具有“誠信”,明禮是誠信的基礎(chǔ)。
一個人如果不知禮儀,我行我素,那么,這個人不但無誠信可言,甚至在社會立足都很難。
要明禮,就要開展必要的禮儀、禮節(jié)、禮貌活動,這對規(guī)范人們的言行舉止有著重要作用。
尤如在重要場所和重大活動中要升國旗、唱國歌、舉行各種形式的禮節(jié)一樣,在家庭生活和社交活動中,適當?shù)靥岢T如土家族的四大禮儀,
以此引導(dǎo)公民增強禮儀、禮節(jié)、禮貌意識,增強道德義務(wù)和道德責任感,告別不文明言行,不斷提高自身的人倫價值和道德修養(yǎng)。
最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四大禮儀是土家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是土家族禮儀之風的外在表現(xiàn),但是,我們還必須把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道德與弘揚時代精神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要自覺地克服四大禮儀中的一些封建迷信和不良因素,以及由于很多繁瑣禮節(jié)而帶來的大操大辦和鋪張浪費等。
土家族人民應(yīng)該繼承和發(fā)揚的是長期培育起來的重情尚義的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以及真誠而適度的文明禮行。
【土家族的四大禮儀】相關(guān)文章:
社交禮儀的四大原則09-19
土家族的風俗習(xí)慣以及餐飲特點還有禮儀和住的房屋特點10-26
土家族過年作文范文600字10-16
傳統(tǒng)中醫(yī)學(xué)與土家族醫(yī)學(xué)養(yǎng)生保健的比較10-07
勵志的四大誤區(qū)10-09
面試的四大準備10-05
面試四大禁忌10-08
四大“才子”作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