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伊尹的人物生平介紹
伊尹,名伊,又稱阿衡、保衡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道家前身!赌·尚賢》稱:“伊尹為有莘氏女師仆。因后被商湯封官為尹(相當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傳世。
伊尹人物生平介紹
伊尹,名摯,又稱阿衡、保衡為官名者,夏末商初人。
道家前身。
《列子·天瑞》稱:“伊尹生乎空桑。
”《墨子·尚賢》稱:“伊尹為有莘氏女師仆。
”師仆就是奴隸主貴族子弟的家庭教師,這可以和古希臘教育史上以教仆身份任奴隸主子弟的家庭教師相媲美。
在甲骨文中有大乙(即商湯)和伊尹并祀的記載。
可以說伊尹是中國第一個見之于甲骨文記載的教師。
伊尹,奴隸出身,被有莘國君庖人收養(yǎng)。
耕于莘野,樂堯舜之道。
因后被商湯封官為尹(相當于宰相),故以伊尹之名傳世。
傳說,他的父親是個既能屠宰又善烹調(diào)的家用奴隸廚師,他的母親是居于伊水(今洛陽伊河)之上采桑養(yǎng)蠶的奴隸。
他母親生他之前夢感神人告知:“臼出水而東走,毋顧”。
第二天,她果然發(fā)現(xiàn)臼內(nèi)水如泉涌。
這個善良的采桑女趕緊通知四鄰向東逃奔20里,回頭看時,那里的村落成為一片汪洋。
因為她違背了神人的告誡,所以身子化為空桑。
巧遇有莘氏采桑女發(fā)現(xiàn)空桑中有一嬰兒,便帶回獻給有莘王,有莘王便命家用奴隸廚師撫養(yǎng)他。
這一神話傳說曲折地反映了伊尹是依水而生的,故命名為伊,而他的母親就是那個采桑的女奴。
伊尹自幼聰明穎慧,勤學上進,雖耕于有莘國之野,但卻樂堯舜之道;既掌握了烹調(diào)技術(shù),又深懂治國之道;既作奴隸主貴族的廚師,又作貴族子弟的“師仆”。
由于他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王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而遠近聞名,以致于使求賢若渴的商湯王三番五次以玉、帛、馬、皮為禮前往有莘國去聘請他。
在今嵩縣空桑澗西南,有個平兀如幾的小山,就是世傳商湯聘請伊尹的三聘臺,而在城南沙溝龍頭村的“元圣祠”右?guī)縿t專修有三聘臺以供后人憑吊。
由于有莘王并不答應(yīng)商湯聘任伊尹,商湯只好娶有莘王的女兒為妃。
于是,伊摯便以陪嫁奴隸的身份來到湯王身邊。
《孟子》說:“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后臣之,故不勞而王。
”可見伊尹又是中國第一個帝王之師。
伊尹教給商湯一些什么知識呢?《孟子·萬章》篇說伊尹“以堯舜之道要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
教湯效法堯舜的以德治天下,為救民而伐夏的方略。
伊尹首先返回伊洛流域和夏桀王遺棄于洛河流域的元妃妺喜相交,通過妺喜了解到夏桀王內(nèi)部的許多重要情報。
為了測試九夷之師對夏桀王的態(tài)度,伊尹勸說商湯,決定停止對夏桀王的貢納。
結(jié)果夏桀大怒,“起九夷之師”攻湯。
伊尹看到九夷之師還聽夏桀的指揮,就獻計商湯暫時恢復對夏王朝的貢納,同時積極準備攻夏。
大約在公元前1601年,伊尹決定再次停止對夏王的貢納,夏桀王雖再次起兵,但“九夷之師不起”,在政治和軍事上完全陷人孤立無援的困境。
伊尹看到滅夏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便協(xié)助商湯立即下令伐夏。
夏桀戰(zhàn)敗南逃,湯在滅掉夏王朝的三個屬國后,揮師西進,很快攻占了夏王朝的心腹地區(qū)——伊洛流域的斟鄩,并進而定都西亳,夏朝滅亡。
斟鄩在洛陽附近的伊洛平原,今偃師二里頭村與四角樓村、圪擋頭村之間。
西亳在今洛陽市偃師尸鄉(xiāng)溝。
此戰(zhàn)是伊尹教給商湯伐夏戰(zhàn)略的勝利,也是伊尹助湯建立商王朝所建立的首功。
商朝建立后,商湯便封伊摯為尹。
《史記·殷本紀》皇甫謐注云:“尹,正也,謂湯使之正天下。
“正天下”就是要以身作則,作天下楷模,師范天下。
《尚書君爽》引周公語說“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
他的話就等于天意,所以,可以說伊尹是太上教師。
他曾說: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
”并自稱:“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子覺之而誰也?”(《孟子·萬章》)。
伊尹以先知先覺自居,把自己的話視為最高教義用以教育人民,大有舍我其誰的派頭。
可見伊尹是全國擁有最高師權(quán)的人物。
商湯死后,伊尹歷經(jīng)外丙、仲壬,又做了湯王長孫太甲的師保。
傳說,太甲不遵守商湯的大政方針,為了教育太甲,伊尹將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中——成湯墓葬之地桐官,他本人與諸大臣代為執(zhí)政,史稱共和執(zhí)政,并著《伊訓》、《肆命》、《徂后》等訓詞,講述如何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繼承成湯的法度等問題。
在伊尹創(chuàng)設(shè)的特定教育環(huán)境中,太甲守桐宮三年,追思成湯的功業(yè)自怨自艾,深刻反省,“處仁遷義”,學習伊尹的訓詞,逐漸認識了自己的過錯,悔過反善。
當太甲有了改惡從善的表現(xiàn)后,伊尹便適時親自到桐宮迎接他,并將王權(quán)交給他,自己仍繼續(xù)當太甲的輔佐。
在伊尹的耐心教育下,太甲復位后“勤政修德”,繼承成湯之政,果然有了良好的表現(xiàn)。
商朝的政治又出現(xiàn)了清明的局面。
《史記》稱“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
于是伊尹又作《太甲》三篇,《咸有一德》一篇褒揚太甲。
太甲終成有為之君,被其后代尊稱為“大宗”。
伊尹竹書紀年的相關(guān)記載
《竹書紀年》說伊尹放太甲是自立為天子,以后太甲潛出桐宮,殺了伊尹。
這個說法是不可信的。
因為在商代的卜辭中屢見致祭伊尹的記載,其地位之尊介于殷先王與先公之間,而且還有大乙(成湯)、伊尹并祀的卜辭。
直到春秋時叔夷還說:“伊少(小)臣佳輔,咸有九州,處(土禹)(禹)之堵(土)”(《叔夷鐘》銘),贊揚伊小臣(即伊尹)輔佐商湯取得天下。
這同《尚書》、《詩經(jīng)》稱頌伊尹“左右商王”的功業(yè)是一致的。
可見,伊尹不僅授成湯以帝王之術(shù),輔佐成湯建立商朝,取得天下,而且對“顛復湯之刑”(《孟子 萬章》)、不守成湯法度,胡作非為的太甲的教育,也是卓見成效的。
在帝王教育方面,伊尹堪稱典范。
隋唐孔穎達(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在《尚書正義》中,對《竹書紀年》的相關(guān)記載,做了辯證。
《書.太甲下》:伊尹既復政厥辟(還政太甲),將告歸,乃陳戒于德(告老歸邑,陳德以戒)。
孔穎達云:紀年云:殷仲壬即位,居亳,其卿士伊尹。
仲壬崩,伊尹乃放太甲於桐,而自立也。
伊尹即位於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桐,殺伊尹,乃立其子伊陟。
伊奮命復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案此經(jīng)序,伊尹奉太甲,歸于亳。
其文甚明。
左傳又稱:伊尹放太甲而相之。
孟子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
伊尹不肯自立,太甲不殺伊尹也。
必若伊尹放君自立,太甲起而殺之。
則伊尹死有馀罪,義當污官滅族。
太甲何所感(音憾)德,而復立其子,還其田宅乎?紀年之書,晉太康八年,汲郡民發(fā)魏安僖王冢得之。
蓋當時流俗,有此妄說,故其書因記之耳。
【伊尹的人物生平介紹】相關(guān)文章:
倉頡的人物生平10-14
《關(guān)尹子》的教學教案10-07
尹建莉經(jīng)典的語錄語句10-07
尹建莉的經(jīng)典語錄10-08
英語人物介紹作文03-22
作文素材:人物介紹10-08
人物介紹的英語作文優(yōu)秀03-07
我的奶奶人物介紹作文03-29
堯帝的人物介紹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