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學習的特殊方法
掌握一套正確的,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很重要,這樣可以讓我們學習起來更加輕松而且效果更加顯著!同學們,以下是關于學習的特殊方法,一起來學習參考吧!
關于學習的特殊方法【1】
學習方法分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兩種。
一般學習方法有:
程序(SQ3R)學習法——瀏覽(Survey)、發(fā)問(Question)、閱讀(Reading)、背誦(Recite)、復習(Review);
多感官學習法——眼、耳、口、鼻、手、腦齊上陣;
自主學習法——尋找、調查、歸納、整理、體會;
循環(huán)學習法——
○1初學A和復習A;○3復習A、B
○2初學B和復習B;(小循環(huán))○5復習A、B、C
○4初學C和復習C;○7復習C、D(中循環(huán))○8復習A、B、C、D
○6初學D和復習D;(小循環(huán))(大循環(huán))
綱要學習法——○1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找出知識要點,明確哪些必須掌握,哪些需要了解,進行簡要概括。
○2把一個個分散的知識點想辦法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如畫圖,列提綱等。
發(fā)現(xiàn)學習法——通過獨立學習和思考從所學材料中用分類法、歸納法、綜合法等探索規(guī)律,掌握原則。
特殊學習方法是各門學科特有的學習方法。
如語文中的識字的方法,理解題目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方法,分段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抓主要內容的方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圈畫評注的方法等。
第四,掌握基本的基礎知識。
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知識逐年翻番的今天,知識是學不盡的,再說今天學的知識,10年,20年后有用的也已不多。
而知識又分為“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和“能創(chuàng)造”四個層次。
因此,我們要學習那些終身受用的最基本的、最基礎的知識并形成能力,學會學習,學會更新知識。
知識是形成能力的基本條件,不掌握一定的知識,就形不成能力。
為此,最基本的基礎知識一定要學,并學扎實。
那么,哪些知識是終身受用的最基本、最基礎的呢?一般地講,聽、說、讀、寫、思。
對于知識,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是要明確終極目的不是掌握一定的知識,而是為了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智力、健全人格。
有序。
即按照學習某一學科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地學習有關知識。
例如語文學科,低年級以識字、寫字為重點,有必要了解一些有關漢字的筆順筆畫、偏旁部首的知識;低、中年段要了解一些有關標點符號的知識;五、六年級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
有度。
學習基礎知識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揠苗助長,不要過分把知識體系化,不要脫離能力培養(yǎng)去孤立地學習知識。
提倡在生活、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關注能力的培養(yǎng)。
這樣,知識就是動態(tài)的、活的、有用的,否則就是靜止的、僵化的、無用的。
基礎知識的學習要扎實,要提高知識搜集和吸收的熟練程度。
要注重實踐,訓練技能,提高知識遷移和應用的靈活程度。
要自主地運用“雙基”去解決實際問題,在拓展知識的應用領域中形成“自主學習”的技能和對知識的遷移應用力。
要求異求新,培育靈性,提高知識更新、重組和再造的熟練程度。
通過學會提問方法、發(fā)散方法、質疑方法、提要方法、想像方法,并大膽質疑,大膽想像,提高對知識的變通、融匯和再造能力,培育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勇氣、靈氣、才氣,從而由吸收儲存知識走向融匯再造知識,由模仿學習走向創(chuàng)新學習。
培養(yǎng)八個良好的學習習慣【2】
1、記憶習慣。
一分鐘記憶,把記憶和時間聯(lián)系起來,這里還含有注意的習慣。
一分鐘寫多少字,讀多少字,記多少字,時間明確的時候,注意力一定好。
學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關鍵的。
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lián)系起來,通過一分鐘注意、記憶來培養(yǎng)學習習慣。
2、讀的習慣。
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與高層次的思想對話,每天讀一、兩分鐘,有好處,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遠遠超過咱們這些當老師的,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
3、定計劃的習慣。
凡事預則利、不預則廢。
后進生毛病都出在計劃性不強,讓人家推著走,而優(yōu)秀的學生長處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
所以,我們就要培養(yǎng)同學們定計劃的習慣。
5、預習習慣。
請老師們把講的時間讓出一部分,還給學生,學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預習預習,這樣后進生明顯進步,秘訣就是預習、自己學的習慣。
反之,不讓學生自己學,最簡單的事都要等著老師告訴他,這樣難以培養(yǎng)出進步學生。
6、適應老師的習慣。
一個學生同時面對各學科教師,長短不齊、在所難免。
一方面我們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師的能力水平,適應學生;一方面不能馬上把所有的老師都提高到一個適應學生要求的地步。
所以學生也要適應老師,從現(xiàn)在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
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huán)境。
不同層次的老師,學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內、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適應,與老師共同進步。
7、大事做不來,小事趕快做的習慣。
這也是非常要緊的一個習慣。
我抓學生習慣基本就這么抓。
尖子學生做尖子的事,后進學生別盲目攀比。
大的目標夠不到,趕快定小的目標。
難題做不了,挑適合你的容易做的題去做。
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來,小事不肯做,高不成,低不就,上得去、下不來,富得起、窮不起。
所以要讓我們的學生永不言敗。
8、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每次考試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學生,如何整理錯題?扔掉的分數(shù)就不要了,這次30分,下次40分,這就是偉大的成績。
找到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知識點研究一下提高的辦法。
整理錯題集是很多學生公認的好習慣。
收獲一生學習習慣【3】
隨時攜帶一本書
無論你是花了一年或者一周才讀完一本書,都無所謂。
隨身帶著它,當你有時間的時候就努力去閱讀,通讀它。
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每天只需擠出來的十幾分鐘,一周就能讀一本,那么一年至少就能讀50本。
建立一份“要學什么”的清單
就想建立一份任務清單一樣,給你列一份“要學什么”清單。
把你想要學習的知識領域,無論是學一門新語言或者閱讀一套勵志書籍等等,統(tǒng)統(tǒng)列進去。
尋找明智的朋友
花更多的時間與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在一起。
因為他們不僅聰明,還愿意投入了更多時間去學習新的知識。
他們的好習慣也會在你的身上摩擦出火花,而且與他們分享知識,使你進展更快。
引導自己的思想
孔子老先生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味的讀書,獲取的知識是不夠的,你要從中引導自己的想法。
把你所思所想記錄下來,與你的朋友們交流。
實踐才是硬道理
把學到的知識運用自如才是關鍵。
讀一本C++的書,和寫一個相同的程序,是不同的兩碼事。
學習繪畫理論也并不能說明你會畫畫。
不要做“紙上談兵”之人,實踐才是硬道理。
寓學于教,寓教于學
把學到的知識教給別人,對自己也是一種學習上的鞏固。
進行小組學習
加入小組學習活動,或者參與課外的教程課,同樣可以擴展知識,還能提高社會經(jīng)驗。
把先入為主的觀念忘掉
杯子滿了就無法再倒水了。
學了太多的信念,讀了太多的書,也就意味著自我的新想法產(chǎn)生的機會變少了。
把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忘了,尋找那些能改變你的世界觀的想法,使你產(chǎn)生共鳴。
開始的一個項目
列出一些你不知道該從何做起的事情。
強迫去學習使自己從中發(fā)現(xiàn)樂趣,雖然具有挑戰(zhàn)性,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果你不懂電腦,害怕什么趕快學學。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個卓越的藝術家,那為什么不畫一幅讓人驚嘆的作品呢?
跟隨你的直覺
終身學習有時就像在荒野中漫游。
你并不明白自己在期望什么,而且心中也未必存在一個明確的最終目標。
這是就讓直覺來指引你,一時的樂趣若得以長久未必是件壞事。
早上的20分鐘
就像學校的早自習,把早上的前20分鐘設定為學習時間。
不要把它推遲,因為某些緊急活動很可能就會把它給擠掉了。
終生學習帶來的回報
比方說,你自學了一些基本的編程。
當別人需要外界幫助才能完成的項目,你現(xiàn)在可以獨立完成了。
能夠利用你自己的學習成果,這將使你多么自豪。
把它作為首要任務
基本上是沒有外部推動力去使你學習。
學習的渴望應該來自你自己。
一旦你決定把終身學習作為一種習慣,你就應該把它作為你生命里的首要任務之一。
【學習的特殊方法】相關文章:
幾何證明的特殊方法10-26
學習的方法08-14
學習英語的方法01-03
學習寫作的方法08-05
學習古詩方法06-09
學習禮儀的方法09-05
自主學習的方法10-31
學習方法10-26
經(jīng)典的學習方法10-26
預習是學習的方法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