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礎心理學第二版重點
關于基礎心理學第二版重點有哪些內容呢?下面小編為您解答:
基礎心理學第二版重點
一、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的認識,主要特征是間接性和概括性。
輻合思維是按照已知的信息和熟悉的規(guī)則進行的思維,或叫求同思維;發(fā)散思維是沿著不同的方向探索問題答案的思維,又叫求異思維,其更具有創(chuàng)造性。
二、1.概念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本質特性的反映,是以詞來標示和記載的。
它是思維活動的結果和產物,同時又是思維活動借以進行的單元。
2.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包含的事物的本質屬性,外延是指屬于這個概念的個體,即概念所包含的范圍。
3.概念的內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屬性越多,屬于這個概念的個體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內涵越淺,它所包含的屬性越少,屬于這個概念的個體就越多,外延越廣。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⑴遷移⑵原型啟發(fā)的作用⑶定勢的作用。
四、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1.言語運動中樞與表達性失語癥:左半球額下回靠近外側裂的部位是主管說話機能的,叫言語運動中樞,又叫布洛卡中樞。
這一中樞受到損傷表現(xiàn)為說話遲鈍費力,不能說出連貫、流暢的語言,但其發(fā)音器官并沒有毛病,而且還能聽懂別人說的話,還能寫字、認字,這種言語缺陷叫表達性失語癥。
2.言語聽覺中樞與接受性失語癥:位于頂、枕、顳葉交匯處的顳上回受到損傷,患者能聽到聲音,他的聽覺器官還是正常的,卻不能分辨語音,對字詞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
這一中樞叫言語聽覺中樞,也叫威爾尼克中樞。
這一中樞受到損傷所發(fā)生的失語癥叫接受性失語癥。
3.視覺性言語中樞與失讀癥:位于頂、枕葉交匯處的角回是主管閱讀的,叫視覺性言語中樞。
這一中樞受到損傷,患者能看到字詞,卻不能理解字詞的含義,這種失語癥叫失讀癥。
4.書寫性言語中樞:位于額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書寫功能的,叫書寫性言語中樞。
這一中樞受到損傷,患者的其他運動機能正常,卻不能寫字繪畫了,這種失語癥叫失寫癥。
l 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五、想像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出新形象的思維過程。
第六節(jié) 意識與注意
一、1.意識是在覺醒狀態(tài)下的覺知。
它既包括對外界事物的覺知,也包括對自身內部狀態(tài)的覺知。
睡眠和夢是兩種特殊的意識狀態(tài)。
無意識是相對意識而言的,它指的是個體沒有覺察到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過程,既包括對刺激的無意識。
也包括無意識的行為。
2.根據腦電波的變化,可以將睡眠分為4個階段。
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夢境開始出現(xiàn)。
3.夢的特點:夢境的不連續(xù)性、不協(xié)調性、認知的不確定性等。
二、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活動的一個特點,是心理過程的一種狀態(tài),所以,注意不是一種心理過程。
注意可分為無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三、注意的特征:
1.注意廣度:在同一時間內,意識所能清楚地把握對象的數(shù)量叫注意廣度,又叫注意范圍。
簡單的任務下注意的廣度大約是7± 2,即5-9個項目。
2.注意的穩(wěn)定性:對選擇的對象注意能穩(wěn)定地保持多長時間的特性叫注意的穩(wěn)定性。
與其相反的注意品質是注意的分散,即平常所說的分心(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而被無關對象吸引過去的現(xiàn)象),是被動的。
3.注意轉移:由于任務的變化,注意由一種對象轉移到另一種對象上去的現(xiàn)象叫注意轉移,是主動的。
4.注意分配: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對象,同時從事幾種不同活動的現(xiàn)象叫注意分配。
能夠分配注意的條件是:⑴所從事的活動必須有一些活動是非常熟練的,甚至達到了自動化的程度;⑵所從事的幾種活動之間應該有內在的聯(lián)系;⑶兩種活動如果是在同一感覺道,用同一種心理操作來完成珠話,也難以做到注意的分配。
第七節(jié) 需要與動機
一、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有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動機是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或內部動力。
馬斯洛認為,可把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⑴生理需要⑵安全的需要⑶愛和歸屬的需要⑷尊重的需要⑸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其中⑴⑵是較低層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在種族和個體發(fā)展過程中早期出現(xiàn)的需要,力量強的需要,它們能否滿足直接關系到個體的生存;⑶⑷⑸是較高層次的需要,叫生長需要,有益于健康、長壽和精力旺盛的需要。
第八節(jié) 情緒情感和意志
一、1.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
2、⑴情緒指的是感情反映的過程,也就是腦的活動過程。
這一概念既可用于人類,也可用于動物。
、魄楦写淼氖歉星榈膬热荨
二、詹姆斯蘭格的情緒外周理論:情緒是對身體變化的知覺。
強調情緒與機體變化的關系,強調植物性神經系統(tǒng)在情緒發(fā)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稱為情緒的外周理論。
坎農-巴德的情緒丘腦理論;沙赫特的情緒認知理論;湯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緒理論
三、1.從生物進化的角度可把情緒分為基本情緒和復合情緒。
2.基本情緒的種類各家有不同的分法,近代研究中常把快樂(喜)、憤怒(怒)、悲哀(哀)和恐懼(懼)列為情緒的基本形式,又叫原始情緒。
3.按情緒狀態(tài),就是按情緒發(fā)生的速度、強度和持續(xù)時間的長短,可把情緒劃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
、判木呈且环N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彌漫性的情緒化驗狀態(tài),通常也叫做心情。
、萍で槭且环N強烈的、爆發(fā)式的、持續(xù)時間較短的情緒狀態(tài),這種情緒狀態(tài)具有明顯的生理反應和外部行為表現(xiàn)。
⑶應激是在出現(xiàn)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險情景時出現(xiàn)的高度緊張的情緒狀態(tài)。
四、意志是有意識地確立目的、調節(jié)和支配行動,并通過克服困難和挫折,實現(xiàn)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
動機沖突的四種形式:⑴雙趨式沖突⑵雙避式沖突⑶趨避式沖突⑷雙重趨避式沖突。
意志的品質有:意志的自覺性、意志的果斷性、意志的堅韌性、意志的自制性。
第九節(jié)人格
人格是各種心理特性的總和,也是各種心理特性的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組織結構,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它都影響著一個人的思想、情感和行為,使他具有區(qū)別于他人的、獨特的心理品質。
氣質是心理活動表現(xiàn)在強度、速度、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心理特征。
氣質相當于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脾氣、秉性或性情。
【基礎心理學第二版重點】相關文章:
基礎心理學知識11-15
會議總結模板基礎版04-11
基礎心理學知識要點08-15
基礎心理學試題及答案11-16
基礎心理學知識框架07-28
心理學基礎知識題庫11-15
入門心理學基礎知識11-15
手機促銷活動方案范本基礎版02-08
會計基礎知識重點歸納11-15
社會心理學基礎知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