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檔案管理畢業(yè)論文

檔案文獻編纂選題

時間:2022-10-07 20:25:38 檔案管理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檔案文獻編纂選題

  檔案文獻編纂選題【1】

  【摘要】論文分析選題概念、選題動因、選題環(huán)節(jié),借鑒其他領域選題思路,引入檔案文獻編纂選題領域,審視當下檔案文獻編纂選題存在的問題,以期探尋檔案文獻編纂選題的新思路。

  【關鍵詞】檔案文獻;編纂;編研;選題

  檔案文獻編纂是主動提供檔案信息利用的重要形式,而選題是檔案編纂工作繞不開的環(huán)節(jié)。

  俗話說題好文一半,選題的得當與否直接關系檔案編纂效率以及檔案編纂成果的長久利用。

  因此,有必要對對檔案編纂選題進行一番研究,以此認清檔案編纂選題的內在規(guī)律,避免因選題不當造成事倍功半的結局。

  一、關于選題

  (一)選題的概念。

  1.選題。

  選題在現代漢語中的意思為:選擇題材和名稱,亦指選定的題目。

  選即為挑揀之意;題即為寫作或講演內容的總名目。

  案例:《辭書研究》1988年第1期:“加強對大、中型辭書選題的管理,已是當務之急。”《光明日報》1988.5.6:“優(yōu)化選題,必須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綜合考慮。”選題由6個基本組成部分構成,即:題目、作者、出版意圖、讀者對象、基本內容、寫作要求。

  它是編輯工作的基礎。

  選題是出版機構與社會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編輯出版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檔案文獻編纂選題 。

  檔案文獻編纂選題是指根據社會需要和館藏檔案的狀況,對匯編題目進行選擇的過程,就是選題過程。

  社會發(fā)展對檔案文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學術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有經濟建設、思想教育方面的需求,而且需求的輕重緩急不同,表現形式也不同。

  由于檔案部門不能一下滿足各方的所有需求,所以必須科學地選擇題目。

  (二)選題動因分析。

  1.可選對象較多。

  在擬編輯圖書、編纂檔案等出版物時,由于可選主題對象較多,而編纂成果只能反映某個主題,限于主客觀條件,只能選擇眾多選題中的一個進行編纂,因此會有個“挑揀”的過程。

  2.既定的社會需求。

  在編輯圖書、編纂檔案等出版物時,必然圍繞社會需求來開展工作。

  既定的社會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檔案部門編纂工作的開展只能圍繞這一特定的社會需求選題,并開展相關編纂工作。

  社會需求作用于編纂部門,編纂部門作用于海量的備選題目中擇其一進行編纂出版活動,這一作用的直接后果就會產生“選題”的過程。

  3.有限的館藏。

  檔案文獻編纂的根基在于館藏,無館藏不編纂。

  編纂工作始于選題,而選題基于館藏,有限的館藏使得工作人員必審慎規(guī)劃選題,根據現有館藏提煉選題,以避免出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尷尬,選題動因便源于此。

  4.有限的編纂力量。

  對于特定的編纂部門,其編纂力量是有限的,必須考慮物力、財力、人力因素,完成某個選題的時間跨度、所需財力、人力都要全面衡量,也就是對某個選題進行完成的可能性分析。

  因此就有個“選題”的問題。

  (三)選題的環(huán)節(jié)。

  1.發(fā)現選題。

  選題不是憑空設想捏造出來的,選題是深入生活、貼近民眾、博覽群書、勤思敏想后的提煉升華。

  發(fā)現選題需要敏銳的眼光、睿智的頭腦、至公天下的心胸。

  在平日的生活當中,要有一種選題意識,要善于發(fā)現研究的盲區(qū)、大眾議論的焦點,并以主人翁的精神去承擔社會責任。

  2. 論證選題。

  有了選題就要對選題進行一定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選題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如何。

  選題的目的是為社會大眾服務的,首先是能創(chuàng)造多少社會效益,能為相關單位帶來多少經濟效益,這些都需要進行充分論證。

  第二,選題的受眾面有多少。

  面向普通社會大眾還是面向一定區(qū)域內的小眾還是特殊群體,都要做詳細調查。

  第三,選題需要的工作量有多大。

  承擔該項選題需要花費成本是否承受的起,包括人力、物力、財力成本。

  3. 優(yōu)化選題。

  選題是一項系統工程,在開展選題相關工作時需要不斷優(yōu)化,對選題進行重新評估。

  不斷修訂和優(yōu)化編輯策劃的選題通過以后,選題策劃工作并沒有結束,還有一個不斷修訂和優(yōu)化的問題。

  所謂修訂和優(yōu)化,一方面是使選題的清晰度進一步提高,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是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地對選題的內容進行調整。

  二、幾種領域內的選題對檔案編纂選題的啟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對待檔案文獻編纂選題上要拓展視野,開闊眼界,借鑒其他學科或領域的有關選題方法,或能受其啟發(fā),這樣會對檔案編纂選題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避免走彎路,誤入歧途。

  (一)央視紀錄片選題對檔案編纂選題的啟示。

  紀錄片是以真實生活為創(chuàng)作素材,以真人真事為表現對象,并對其進行藝術地加工與展現的,以展現真實為本質,并用真實引發(fā)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

  紀錄片的核心為真實,這一點與檔案文獻的真實性是相通的,也就是說紀錄片的制作也是基于真實的原始材料匯編而成,其呈現的形式是影像視頻,其本質也是一種文獻編纂形式,基于這一點認識,檔案文獻編纂選題可以借鑒紀錄片的選題思路,以此開闊眼界,進而提高檔案部門開展檔案文獻編纂的效率和質量,為檔案文獻編纂選題指明方向。

  通過央視紀錄片的選題,我們可以獲得以下啟示:第一,選材要豐富,要有反映某主題的堅實材料,材料要真實可靠,來源廣泛。

  第二,選題角度符合大眾口味,受眾面要廣闊。

  第三,選題要貼近生活,服務民生 。

  (二)浙江省檔案館編研成果對檔案編纂選題的啟示。

  在浙江檔案信息網,可以檢索到《記憶浙江・2014》《浙江省檔案館館藏名人手跡》《浙江省檔案館指南》《矛盾墨跡》《余杭記憶》《施光南》《龍泉司法檔案選編》等編研成果82項。

  透過這些編研成果,獲得的檔案編纂選題啟示:第一,基于館藏,服務地方。

  《記憶浙江・2014》《余杭記憶》即是很好的例證,基于浙江檔案館豐富的地方檔案館藏,編纂頗具地方特色的編纂成果,選題符合館藏又貼近現實。

  第二,突出特色,彰顯個性。

  開展檔案編纂要立足地方特色(人物方面、地理方面等),即要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為地方服務。

  第三,以點帶面,著眼全局。

  開展檔案編纂工作不能一味求大求全,從地方從小處著手選題一樣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學術論文選題對檔案文獻編纂選題的啟示。

  一篇好的學術論文,很大因素在于論文的選題,選題是否符合當前業(yè)界對涉及話題的要求,選題是否新穎,選題的現實可行性等方面都對論文的成敗起到關鍵作用。

  研究生畢業(yè)論文起于開題報告,而開題報告正是對選題進行反復論證,是否有研究的必要、其創(chuàng)新點在何處等都要進行論證。

  選題基于自己的研究方向,選題基于社會的客觀需要,選題基于研究的可行性。

  受此啟發(fā),檔案文獻編纂選題可從以下方面考慮:一是選題前,要做好編前研究,做好分析,測評擬選題目的必要性。

  二是選題中,要做好評估工作,測評開展該項選題的可行性。

  三是選題后,要評價其創(chuàng)新之處,其新穎性如何。

  三、檔案文獻編纂選題存在的問題

  檔案文獻編纂選題是開展檔案編纂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編纂工作繞不開的坎,業(yè)界對此問題進行了長期探索,其存在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當下檔案文獻編纂選題的學科領域存在失衡問題。

  科技類檔案編纂成果少,人文歷史類偏多,選題仍過多地集中在發(fā)展成熟的人文學科,自然學科較少。

  第二,檔案文獻編纂選題對檔案利用者研究不夠,對社會需求調查太少。

  過去檔案編纂選題對利用者的研究不夠,檔案選題工作需要充分考慮檔案利用者的需求。

  當下檔案文獻匯編選題與社會需求脫節(jié),編輯部門及人員沒有了解和充分把握檔案文獻編纂選題與社會熱點的關系。

  四、檔案文獻編纂選題策略

  針對上述檔案文獻編纂選題存在的問題,需采取如下策略:第一,做好檔案編纂選題的學科統籌工作,加強科技檔案的編纂工作,創(chuàng)造更多的科技類編纂產品,為科技研發(fā)做好服務工作。

  第二,開展調查研究,搜集社會熱點,關注民生百態(tài),做好檔案用戶的需求分析,充分利用網絡主動探尋社會熱點,分析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準確做出預測。

  【參考文獻】

  [1]曹喜琛.檔案文獻編纂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2]任靜萍.檔案文獻編纂工作的選題[J].檔案學通訊,1997(5):55-57.

  [3]閆永雪.對檔案史料編研選題的幾點認識[J].檔案學研究,2003(3):44-47.

  檔案文獻編纂工作中的選材【2】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的檔案文獻編纂中選材工作十分重要,本文結合歷史傳統介紹了選材的原則,最后提出了信息化社會中選材的幾點方法。

  關鍵詞:檔案文獻編纂選材歷史傳統信息化

  一、 歷史傳統與選材原則

  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史書文獻編纂,其中不乏有成功的編纂人士,他們提出了一系列檔案文獻編纂的原則和方法,為我國檔案文獻編纂學的建立和發(fā)展奠定了比較扎實的思想基礎。

  1、遵循歷史唯物主義原則和盡可能選擇檔案原件原則

  孔子在編訂“六經”的過程中,在實踐和思想上都給我們有益的的啟示。

  “六經”主要取自夏、商、周三代歷史檔案,而此時期帝王崇拜神靈,故檔案中多有“天道鬼神災祥卜筮”與帝王的人事政治活動“備述于策”的現象。

  孔子“考其真?zhèn)?rdquo;,即經過考訂將背離事實的荒誕無稽的材料剔除,去掉了“天道鬼神災祥卜筮”之類的材料。

  孔子提出了文獻編纂的一些原則:①“述而不作”,“孔子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皆傳先王之舊,而未嘗有所作也。”②“多聞闕疑”,“勿意、毋必、勿固、勿我”。

  這些原則是說對原材料進行刪、定、贊、修,盡可能保持原有的文字,多聽、多看,留有懷疑之處,不妄行校改。

  清代史學大家章學誠提出了“比次之書欲其愚”的思想,與孔子的“述而不作”一脈相傳,主張保持檔案史料的原來面貌,不可潤色加工或增改。

  我們從孔子、章學誠等的思想中,得到啟示,在選材時要遵循歷史唯物主義和盡可能選擇檔案原件的原則。

  遵循歷史唯物主義原則,要求選入匯編的檔案真實可靠地反映歷史本來面貌,從實際的史實出發(fā),從具體的檔案著手,實事求是的取舍檔案;要求遵循歷史事實的客觀性,保持檔案內容的原文原意;盡可能選擇檔案原件,只有保證入選匯編的檔案文獻真實,才能保證歷史的真實。

  2、掌握有關政策界限的原則

  孔子在文獻編纂中緊緊圍繞編纂目的,服從于自己的思想學說,體現一定的政治目的。

  《論語》中記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文”就是古代文獻,可見孔子從事文獻編纂的直接目的之一是為教育弟子而準備教材。

  孔子還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故通過檔案文獻編纂來宣揚自己的政治思想學說是孔子文獻編纂的又一目的。

  宋代趙汝愚《宋朝諸臣奏議》的編纂服務于國家現實政治統治和歷史編纂的雙重目的。

  我們可以把古人編纂的目的看做是他們的政策界限,他們編纂為自己的目的服務著,對我們今天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時代的不同必然導致政策界限的不同,但歷史傳統提供的方法有指導意義。

  現在的政策界限是維護國家、民族的利益,是遵守國家法律和黨的政策,具體到檔案文獻編纂選材上,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不利于國際友好的、不利于保守國家秘密的不能入選。

  3、深入分析檔案的史料價值

  孔子編訂“六經”時,“刪去重復”“存其精要”,將重復材料刪掉,以“是否可為后世效法”為標準,經過認真鑒別,將有較高價值的檔案材料保留下來。

  唐代劉知幾提出靈活多樣的史料考證辨?zhèn)畏椒,如依據事實、根據道理、以可靠文獻材料為標準加以比較等挑選史料價值高的文獻。

  歷史傳統啟示我們,選材最根本的標準是檔案文獻的價值。

  檔案的史料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檔案記載既逝的歷史,使后人能客觀地認識歷史事件的時代背景、發(fā)生原因、發(fā)展經過、最終結局及歷史意義,這是檔案重要的史料價值;檔案啟迪后人認識歷史本質、規(guī)律,總結經驗教訓來認識現實和預見未來,這種啟迪性也是檔案的史料價值;檔案的利用價值,也是檔案史料價值的表現。

  4、兼收并蓄與擇善從之

  司馬光正確處理了史料的博選與嚴取的辯證關系,認為對搜集來的史料要兼收并蓄,《資治通鑒》所引書目中既有實錄、正史,也有野史、小說、譜牒、傳記等;對史料還要進行辨別挑選,擇善從之。

  劉知幾注重史料的廣征博采與善擇慎取,認為歷史編纂要以史料的廣征博采為基礎和前提,同時史料的運用并不是以多為上,要善于鑒別、審慎比較,擇善而從。

  宋朝趙汝愚編纂《宋朝諸臣奏議》同樣注重材料的廣收與慎取,在材料收集上做了充分而細致的準備,任職秘書省,充分利用豐富的官私著述,然而《宋朝諸臣奏議》最后成書僅150卷,可見在廣泛收集材料的同時趙汝愚在材料的選擇上是十分謹慎的。

  歷史上有很多恰當地處理史料博采與善擇的辨證關系,這對于后世檔案文獻編纂選材而言尤其具有啟示意義。

  查找檔案文獻時,在“全面查找”“寧多勿漏”前提下,必須注意“博約得當”,避免離開匯編題目的要求,要緊緊圍繞匯編題目選材,處理好兼收并蓄與擇善從之的關系。

  二、信息化背景下選材的方法

  1、繼承傳統

  孔子、劉知幾、司馬光、趙汝愚、章學誠等前輩給后代留下許多檔案文獻編纂方面的寶貴經驗,在選材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鑒,進行檔案文獻編纂選材時必須繼承優(yōu)良傳統,寶貴的經驗不能丟。

  選材仍然以初選、復選、定選為宜,將選材的原則貫徹于選材的三個階段,從檔案記載的現象看到問題的本質,選擇與匯編題目有關的典型材料,多方位、多角度地選擇不同類型的材料。

  2、與時俱進

  信息技術在飛速發(fā)展,檔案文獻編纂工作要跟上技術的發(fā)展節(jié)奏,檔案文獻選材也要與時俱進。

  檔案文獻選材時要熟悉相關的信息法律法規(guī),要考慮到著作權、隱私權、數字化權及網絡傳輸權等問題,不得違反規(guī)定選材。

  網絡的運用是信息化社會的特征之一,選材時應該充分發(fā)揮網絡的作用,利用網絡論壇進行交流,獲得選材的靈感。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加強了各方面的聯系,因此加強檔案編纂的合作勢在必行:檔案部門要加強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檔案資源做好選材工作;圖書、情報、檔案要加強合作,使有更充分的材料可以選;文獻編纂部門與社會要加強合作,這樣使所選之材更適合社會需求,更有生命力。

  3、全面提高

  信息化背景下的檔案文獻編纂選材工作必然對檔案文獻編纂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檔案文獻編纂者要嚴格要求自己,全面提高自己。

  首先,要有信息化觀念、網絡意識,敢于創(chuàng)新,打破傳統檔案文獻編纂選材的認識和習慣,適應網絡環(huán)境下選材的發(fā)展和變化。

  其次,加強知識技能方面的能力,做既懂網絡技術又懂檔案編纂的復合型人才,能夠運用現代理論、技術及廣博的知識綜合研究分析檔案,決定棄取。

  第三,編者要有高尚的道德素養(yǎng)、法律素養(yǎng),遵守法律法規(guī),維護國家利益和民族榮譽。

  信息社會加劇了真假交織、魚龍混雜的現象,編者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清醒的頭腦腦從中選擇高質量的檔案。

  參考文獻:

  [1] 《論語》

  [2] 周谷城.中國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3] 劉耿生.檔案文獻編纂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4] 趙愛國.檔案文獻編纂學[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1.

  [5] 周雪恒.中國檔案事業(yè)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

  [6] 曹喜琛,韓寶華.中國檔案文獻編纂史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 王阿陶.網絡信息技術對檔案文獻編纂工作的影響[J].蘭臺世界,2005(7).

【檔案文獻編纂選題】相關文章:

檔案編纂的特征10-07

檔案論文選題10-01

檔案資料在志書編纂中的重要性10-07

檔案文獻主題探測方法10-07

檔案文獻遺產保護的必然性10-07

檔案管理學論文參考文獻09-29

?圃~典編纂的學科依托10-26

檔案管理體制相關文獻統計研究論文10-08

文檔編纂工作見習的自我鑒定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