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精選16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
第一次知道李躍兒,是學校發(fā)給教師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拿回家后一翻開,居然就放不下了,這種愛不釋手的心情,卻是任何書都沒有讓我產(chǎn)生過的。
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分,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教育孩子真是一門學問,是我們終身都要學習的一門課程。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愛只能毀滅孩子。我要做的就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感悟童心,嘗試智慧的愛。作為母親,我該如此。作為老師,我更應該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智慧愛學生。
李躍兒老師認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昂⒆邮悄_,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腳的大小、形狀,腳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夠制造出合腳的鞋子;同樣,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長機制的前提下,才能設計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我們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職責,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嘗試的教育方法帶給我們觀念與現(xiàn)實強烈的沖擊。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數(shù)成績,而忽視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片面的應試教育,使我們不愿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錯誤中成長。∥覀儏s總是在斥責聲中磨盡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李躍兒老師認為“素質教育是愛的教育。教育者應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愛來愛孩子,同時要孩子學會愛,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愛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將人的素質比做一棵樹的話,心靈是根,精神是干,能力是枝,知識是葉。老師是什么?是種植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靈的明燈。成為老師的先決條件是愛,但只有愛心遠遠不夠,還得具備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這樣才能做到智慧的愛而不是愚昧的愛。老師對兒童教育的價值觀應該給他們發(fā)展的自由,獲得了這個自由,他的敏感期就會發(fā)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長是快樂幸福的。書中所說的正面賞識教育、示弱賞識方法是我們可以經(jīng)常運用到工作中的最有效的教育智慧?墒,實際教學中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在平時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煩惱之事,難免會有不如意或心情差的時候,當看到孩子鬧事鬧情緒時,有時就會發(fā)脾氣。周弘老師有句話講得好:“當你改變不了社會,你就學會改變自己!焙⒆拥娜涡浴㈩B皮是與生俱來的,只要我們改變自己,自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了。只要我們能夠細心琢磨孩子的心態(tài),順著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導,用心去賞識孩子的對與錯,走進孩子的心靈,正確引導孩子逐步走向成熟,這樣,無論是作為母親還是老師,我們才不會拿走孩子的幸福,才能讓孩子幸福成長。
感謝李躍兒老師,在這個時候,為我、為許許多多迷失在教育里的人們,傾情奉獻了這樣的一本好書,這樣的一個理念,這樣的一份情感,這樣的一聲愛的宣言。使我猛然醒悟。非常慶幸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2
讀著這本書,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著,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李躍兒是一個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yǎng)生活、用愛去升華生活的人,所以她的書里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實例。我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可是,讀完這本書后,我汗顏了!我離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太遠了。
翻閱時,我不禁萌生了絲絲酸楚和歉意,因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剝奪著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們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無助、恐懼、孤獨、憤怒。這絕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狀態(tài)!
那么,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我們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愿望,但必須要清楚"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什么。引用周弘老師的一句話,我們只有"用心賞識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給予孩子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愤@本書給了我一個啟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一開始是沒有棱角的,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這張白紙上按照自己的意愿畫上一個方框后,從此它就成了一個永恒的矩形,這時,除了在方框中發(fā)揮定格的形態(tài)外,再也沒有其他發(fā)揮的余地了。這是教育的失。≈挥挟敽⒆有木澄炊ǜ駮r,才是教育的最好時機。我們應該將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拉成平行線,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么、想什么,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才能獲得有益的發(fā)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3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的愛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都想給他或她最好的生活。長大后又想給他最好的教育。期望孩子成人后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和成功的人。
學習是達成這一目的的最直、最平坦的大道。但是在進入大學校門前的十二年學習中,絕不會是只有快樂的,學習絕對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所以我對市場一些心靈雞湯式的教育書籍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
我認為父母能做的是:在陪伴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如何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孩子克服一些學習困難,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相對輕松一些的學習。
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芬粫笥幸韵乱恍┫敕ā
一、對孩子的要求不要不切實際的高。目前我們對陳浩涵的要求是比較寬松的,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應逐漸嚴格。相對于一些孩子上了數(shù)個課外班,浩涵是幸福的。他只上了繪畫和書法兩個班,如果有必要可以只上一個書法班,因為浩涵性格急躁不耐性,希望書法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的性格,哪怕是一丁點。以前浩涵還上過樂器班,但是他不喜歡,于是就退了。
二、浩涵已經(jīng)上四年級了,但是學習習慣仍未養(yǎng)成,癡迷于電視和游戲。我已下定決心要扭轉浩涵的這一習慣。每天除了完成作業(yè)外,要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希望通過一個和數(shù)月的堅持,能改變浩涵的這一頑疾。當然這一過程不可能全部是快樂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我將以我最大的耐性協(xié)助浩涵作出轉變。如果浩涵能完成這一轉變,那么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將是水到渠成的事。注意我只要求浩涵有良好的成績,而不要求第一。
孩子的人生已經(jīng)開始,人生中除了快樂和幸福,也有痛苦和挫折。父母將一直陪伴在孩子身邊,通過自己的教育技巧、經(jīng)驗和愛,使孩子的一生中不缺乏幸福和快樂。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4
斯坦福大學曾有一個有趣的實驗:數(shù)百名同齡的孩子,單獨呆在一個房間里,里面有一包棉花糖,孩子們?nèi)绻怀裕?5分鐘后會多送一包作為獎勵。十多年后,研究員再次召集當初參加實驗的孩子,結果驚人的發(fā)現(xiàn),沒吃棉花糖的孩子比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優(yōu)秀。這個實驗,表明了只有禁受得住眼前的誘惑,才能有更好的.前途和發(fā)展。
艾瑞曾經(jīng)是邋遢糟糕的學生,但是他在打雜工的時候,無意中學習到了棉花糖法則,并且從其中感悟到了一些對生活和學習有益的事情。從那以后,他不在亂花錢,而且變得好學。
讀完這本書,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往年的暑假計劃,能堅持一周就不錯了,可是今年的暑假,我決心按計劃表來完成。我也漸漸習慣了每天的生活規(guī)律。其實我可以不如此努力,我也可以和朋友盡情的玩耍,雖然偶爾也會意志不堅,但我總能及時收斂自己的心,因這絲絲的青藤悄悄的系在了我的心中。
早就聽母親說,他們單位的竹海非常有名,但一直沒有機會去。我惦記著,一直想要去見識見識?墒强纯醋约菏诸^上的作業(yè),我又一次失望了。看完這本書后,我才明白等待,也是一種幸福。我給自己一個約定,待到作業(yè)完成時,等到竹林最美時,就是我與竹林相約之時。
于是,我沉下心來,靜靜地每天按著自己的計劃去完成作業(yè)。
終于,我等到了作業(yè)完成了,母親也告訴我,竹林最美的季節(jié)也到了。
坐在竹林里,身邊清清靜靜,并無鳥語,亦無蟲聲,唯聽得竹葉簌簌地落。我仰起頭看著紛披的竹葉和做了留白的天空,心里忽然生出一種寧靜清和之感,無來無去,緘默如迷。
時光在清凈的竹海,慢慢流失著。
太陽出來了,又落了。云去了又歸來。
沉浸在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我感受了,等待,也是一種幸福!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5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中國好孩子任小小的幸福這本書,這本書共計13個故事,故事中最令我感動和感興趣的是小當家。
任小小在學校為什么被同學們起了一個叫“小當家”的綽號呢,那是因為小小的父母離婚了,因為小小的父親是一位沒有責任擔當,每天無所事事,不務正業(yè),只知道坐在家里看電視,不去外面找工作的爸爸,于是母親便與爸爸離婚,之后小小每天都負責買菜做飯并且照顧爸爸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小小是一名有擔當?shù)娜,小小的母親因為小小的父親對家庭不負責任,沒能做到一位父親應盡的責任,每天的不務正業(yè),無所事事,媽媽不想和爸爸一樣頹廢下去,所以在小小很小的時候便離婚了,所以小小不喜歡媽媽,離婚之后,父親更是每天都窩在家里從早睡到晚,半夜起來打電腦玩游戲看電視,在這段期間小小每天因為負責照顧買菜做飯照顧爸爸,附近的小賣部,菜市場,小小都很熟悉,所有的商品在哪里可以買到都一清二楚,還有外婆也會送來蔬菜,小小每天不光負責做飯和家務,而且在學習上他也是做得很好,每天上課都能認真地去學習,小小的外婆是學校的校長,外婆總是對小小的老師交代要把小小和別的同學一樣對待,外婆對小小的管教也是非常嚴厲的.,小小在班級就更加地認真學習。
在我的生活里也有這樣的一個人,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失去了雙腿再也不能走路,而他就像書中的小小一樣,早上去樓下給父親買早餐,放學后到市場上去買菜回來做飯照顧爸爸的生活起居,在學校也是一名好學生,每天認真地學習。
讀完這本書后,我想我要向小小學習,學習他的吃苦耐勞,認真學習,要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shù)男∧凶訚h。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6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還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書中介紹了作者的一套獨特而新穎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躍兒老師經(jīng)過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經(jīng)驗結晶。讀后,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著,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到底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覺得我也是"兇手"之一。
反思一下自己吧!總是心里想著要把學生們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要寬容、大度、理解、尊重,想和他們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是一遇到事就心口不一,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yè)或是上課不聽話,再或者不遵守紀律時,我總不能靜下心來和他們交談。一個產(chǎn)品報廢了還可以重做,一個人的一生是不能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的。我應該把幸福還給孩子們,不能因為我的一句話而使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傷害,將來成為一個"廢品"。要時刻用愛心關注孩子們的成長。這讓我想到,要做一個合格的菜農(nóng),首先,要給菜苗生長空間: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時候就一定要出現(xiàn)在它的面前。在關注與放手之間把握分寸,這就是種菜的秘密,也是教育的秘密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實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教育的難點不在于有沒有現(xiàn)成的.方法,而是在眾多的方法中選擇出"只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講:藥無貴賤,醫(yī)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李躍兒提出自己的觀點就是"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師、家長)是造鞋人,只有他們了解了孩子腳的大小、形狀、特點,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感到幸福。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7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特別好的電影。
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作者馬麗娟老師:在10年不間斷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觀察筆記及隨筆心得,最終形成本書。
我們天天都在講“要給孩子幸!保敲淳烤乖趺礃硬潘闶墙o了孩子幸福?怎么樣才可以讓孩子感受當下的幸福?我的理解: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就應該讓孩子享受他這個年齡段應該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給予孩子我們所理解的“幸福”。所以,當你看見孩子不顧剛穿上的新衣服,專注地趴在地上看螞蟻時,請你不要阻止他;當孩子不顧弄臟雙手玩泥巴時,請你不要指責他;當孩子天馬行空地給你描繪他的理想時,請你不要嘲笑他……因為,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
在讀這本書時,有一些精彩片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
片段:點燃心靈的蠟燭
“我們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真實地學會一件事情,就像他們真實地學會等待一樣,孩子們才會真實地活在當下!
我的收獲:孩子們一旦學會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學會了,不會忘記的一種學會。如果我們讓一個小孩子很快地學會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記得也快。因為那是他人將發(fā)現(xiàn)硬塞進孩子的記憶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實地體驗它而記住它。所以,就如作者所說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點燃他們內(nèi)心那盞不滅的蠟燭,保護好它,讓它燃燒得更明亮、更久遠!
讀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間充滿著愛與親切。看著故事里的孩子們游戲、學習,看著看著我就會被這些小家伙感染,跟著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書里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chuàng)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fā)現(xiàn)優(yōu)點的眼神,一種可以溫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透過作者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應該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們?nèi)诤显谝黄稹?/p>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8
豆豆家推薦的李躍兒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芬粫,作者李躍兒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總結到“孩子的狀態(tài)就是父母的狀態(tài)”、“孩子的原因就是父母的原因”,經(jīng)過這一段時間在豆豆家的學習積累,我已經(jīng)非常認可這兩點。看看她和其他家長對待孩子所犯的錯,里面也有我的縮影,欣慰的是雖然我還沒做到先知先覺,至少已經(jīng)后知后覺了。
書里有一些內(nèi)容讓我感觸頗深,首先是“孩子的行為已經(jīng)把一切都說明了,為什么非要說呢”,天哪,我就是這樣糾結的啊,我就是覺得一鳴說的不夠,太少用語言去表達自己,我是知道他已經(jīng)用行動來表達了,但是我就是糾結他,要求他說出來,可是越逼越不行,經(jīng)常不歡而散。
“錯誤是有價值的,學習和家庭應該是允許孩子犯錯的地方”,大人也會犯錯了,犯錯是正常的,而且我們會在錯誤中成長。
“帶孩子就像種菜,天天盯著的反而長不好”,這個我最有體會了,一鳴寫作業(yè)、錄音頻、閱讀,只要我在旁邊他就搞不好,我看到他做的不好的地方會不停挑刺,他就越做不好,情緒越來越差,后來索性讓他自己在房間里安靜的做,我做自己的事情,效果反而來的更好對兩個人都好。早上起床也是,孩子總是會磨磨蹭蹭的,之前我會提醒他,語氣也不太好,我們兩個人感受的.很差,后來跟他做了約定,定好出門時間,中間時段他自己安排,也沒有遲到,其實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好,在關注和放手之間把握分寸。
我在書中也學到如何去賞識孩子,賞識需要具體所指,避免系統(tǒng)夸獎;另外通過“示弱”的方式來賞識孩子,也是很好的方法,周邊看到有媽媽這樣做的,孩子有成就感、沒有依賴性,獨立能力很強。在象棋這個事情上,我已經(jīng)嘗到甜頭,正在往學習中延伸。
我非常同意李躍兒的觀點:只要父母把心帶回家,就能把孩子的心安駐在心里;要是孩子的心已經(jīng)丟失,你也能找回;只要父母能夠找到自己的幸福,你的孩子也就能夠生活在幸福之中了。所以為了孩子的幸福,我們需要自修內(nèi)功,讓自己的內(nèi)心強大起來、生活精彩起來,多學習多交流,和孩子共進步。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9
我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我總是自滿地認為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墒,讀了這本書后,我汗顏呀!我離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太遠了。
李躍兒老師認為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礎!昂⒆邮悄_,教育方法是鞋,教育者是造鞋人。造鞋人只有在充分了解腳的大小、形狀,腳的需要及感受的前提下,才能夠制造出合腳的鞋子;同樣,教育者只有在研究了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長機制的前提下,才能設計出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边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我們也知道是教育的根本職責,但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缺乏嘗試的教育方法帶給我們觀念與現(xiàn)實強烈的沖擊。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分數(shù)成績,而忽視孩子們的心靈成長。片面的應試教育,使我們不愿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要深知,孩子就是在錯誤中成長啊!我們卻總是在斥責聲中磨盡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李躍兒老師認為“素質教育是愛的教育。教育者應是天使,而不是上帝!以教育者智慧的、而不是愚昧的愛來愛孩子,同時要孩子學會愛,愛父母、愛老師、愛同學、愛所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愛的交互,也是教育的終極目標!睂⑷说乃刭|比做一棵樹的話,心靈是根,精神是干,能力是枝,知識是葉。老師是什么?是種植美好感覺的土壤,是照亮孩子心靈的明燈。成為老師的先決條件是愛,但只有愛心遠遠不夠,還得具備很高的文化素養(yǎng),這樣才能做到智慧的愛而不是愚昧的愛。老師對兒童教育的價值觀應該給他們發(fā)展的自由,獲得了這個自由,他的敏感期就會發(fā)展得很充分,他的成長是快樂幸福的。書中所說的正面賞識教育、示弱賞識方法是我們可以經(jīng)常運用到工作中的最有效的教育智慧?墒,實際教學中我們又做到了多少呢?
雖然距她的教育觀點還差得很遠很遠,但是,自從讀了這本書后,我就向著“愛——無私的愛自己的學生,愛——對教育事業(yè)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愛”的方向努力了。她的愛育觀就像教育界里的航燈,給了我們前進的方向。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0
讀了《誰拿走了孩子的幸!愤@本書,更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教育孩子真是一門學問,是我們終身都要學習的一門課程。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智慧的愛能使孩子富于理智,愚昧的'愛只能毀滅孩子。我要做的就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感悟童心,嘗試智慧的愛。
作為母親,我該如此。作為老師,我更應該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智慧愛學生。然而,要做到這一點也并非易事。在平時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一些煩惱之事,難免會有不如意或心情差的時候,當看到孩子鬧事鬧情緒時,有時就會發(fā)脾氣。周弘老師有句話講得好:“當你改變不了社會,你就學會改變自己!焙⒆拥娜涡、頑皮是與生俱來的,只要我們改變自己,自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了。
只要我們能夠細心琢磨孩子的心態(tài),順著孩子的意愿,善意引導,用心去賞識孩子的對與錯,走進孩子的心靈,正確引導孩子逐步走向成熟,這樣,無論是作為母親還是老師,我們才不會拿走孩子的幸福,才能讓孩子幸福成長。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1
讀完《給孩子當下的幸!罚腋杏X我心里好踏實!今天是一個好日子,是聊城下雪的日子,我喜歡雪,所以今天我寫一寫讀這本書的感想!
首先我得感謝育兒網(wǎng)給我寄來這么好的一本書,真是學習了。原來我是在網(wǎng)上看電子版的已經(jīng)很喜歡,現(xiàn)在有一本書在手中真是高興極了,咱還是喜歡手捧書讀書。
馬老師在書中全用現(xiàn)實的例子,不用華麗的語言,而是用樸實的語言記述發(fā)生在孩子們身上的故事,讓我讀來就像身邊有這么一群孩子,在做著這些事情,很真實,很受啟發(fā)。我的寶寶雖然才六個月,但是我有一個很大的家庭,有很多孩子,他們7歲、4歲、3歲的都有,我對應著《給孩子當下的.幸福》上記述的孩子們的故事、孩子們的特點,我在我家孩子身上也發(fā)現(xiàn)了,這讓我如獲靈丹妙藥,可以在她們身上“使藥”。
這是衷心的感謝!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2
作者李躍兒是個有著一顆真愛之心的作者,她是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yǎng)生活、用愛去升華生活的一個人。所以她的書里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實例,每一個在她筆下的受傳統(tǒng)教育毒害的孩子,都能清晰得讓人勾勒出來,這些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不當方法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可憐或可悲的命運沉重的另人窒息,要么淪為殺人犯,要么精神不正常、要么自閉、要么自虐,他們本是像花朵一樣的孩子,本來應該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但是,可憐的孩子,為了成為爸爸媽媽心中想要的“人才”,不僅搭上了自己本應快樂的童年,還要承受心靈扭曲而成人后的種種苦惱。
作為一個幼兒園老師,我從始至終都遵循著“讓孩子開心快樂的過每一天”的原則。如今的`社會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上了小學開始比成績,比才藝。這樣勢必會讓孩子在原本的應該玩的年紀去做一些他并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我希望在幼兒園的三年,這些成績,這些才藝園里這群可愛的孩子們。還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3
一手翻看李躍兒的《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罚贿呍谛睦戆蛋捣Q奇,仿佛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一般,讀完最后一頁時,竟有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之感。讓我不禁感嘆這確是“送給孩子和家長的福音”。
我自認為是懂孩子的人,也懷有一顆想要喚起孩子們真、善、美的教師心。讀完李老師的書,才覺自己之幼稚,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幸運的是,我讀了這本書,有了莫多的收獲。
我看到了李老師的愛與智慧。但凡愛教育的教師,是不乏愛的,就像天下的父母,少有不愛自己子女的。我記得做過一道教育類的選擇題,有百分之八十的老師都回答他們是愛學生的,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能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愛。確實,愛,需要方式。不是父母、老師愛的方式,而是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就像書中提到那個叫楊一帆的女孩爺爺奶奶愛她么?非常愛。一直把她抱在懷里,因為擔心被其他的小孩欺負,不讓她和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耍。可這讓“孩子作為人的所有技能未被使用到。在孩子身體里,那顆作為人的靈魂很少被感動過,很少有痛苦也很少有愉快。”這是錯誤的愛的方式。當孩子因被錯誤的愛而變成“問題孩子”時,就需要老師的智慧。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4
在周一的例會上,我們最敬愛的程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誰拿走了孩子的幸!,這本書的書名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我變在我家附近的報亭里找到了這本書,買下來,讀一讀。
李躍兒《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罚鳛榻處熀苤档梦胰プx,多少次我被書中的故事所感動著、教育著、融化著。有著一顆真愛知心的作者,他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yǎng)生活,永愛去生化生活。
現(xiàn)在的很多家長都在讓孩子們學習各種文化課、特長班,不讓自己的`孩子在社會中淘汰,所以經(jīng)常要求孩子必須是聽話學好,然而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無法實現(xiàn)家長的超值期待,這令他們很失望。其實家長過于要求孩子的學習東西是素質教育,而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培養(yǎng),禁錮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在他們看來,孩子是介于植物和寵物之間,為自己的私有財產(chǎn);高興了寵著,生氣了一腳踢開。在愛與恨之間會給孩子帶來心靈的扭曲,孩子的心里怎么能夠承受得住呢!
究竟是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誰讓我們的孩子變得冷漠?很值得我們深思……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5
今天是9月28日,是世界讀書日,我們學校組織了全體師生讀書活動。
我讀了《給孩子幸福一生的勵志書》,其中有一個小故事——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這個故事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
故事的內(nèi)容是:一天,有一個小男孩,正在踢足球,正在他玩得高興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鄰居讓他索賠12.5美元。在當時,12.5美元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
小男孩勇敢的向他父母承認了錯誤,父親給了他12.5美元,說:“這12.5美元先借你,不過一年以后要還給我!毙∧泻⑿南耄哼@12.5美元我去哪里掙啊,我一年后是不是還不了父親借我的12.5美元呀!從此,小男孩開始打起了工,給飯店洗碗、刷鍋,每天還要買報紙。
一年后,小男孩還了那12.5美元,這個小男孩就是美國總統(tǒng)里根。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煉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要明白:高尚、偉大的代價就是責任。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 16
我一直認為對于孩子要讓他盡量早的介入成人的社會,盡可能多的多層次的生活體驗經(jīng)歷更有效促進其成長。財商教育就是落實這種思想的一個植入點。從小和錢打交道,告訴孩子如何合理使用金錢,如何去升值,如何去管理等,這都是大人在做的.事情,從小引導孩子就是提前介入成人社會,這個附加點就是可以通過這件事向孩子灌輸一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的塑造品性。
我是學了長投的兒童財商課,看了衛(wèi)老師《父母不能錯過的7堂財商課》后又來看這一本書的,中間關于從小引入財商教育的諸如零花錢使用、一萬小時實踐等內(nèi)容都有重復,新篇幅就是參與公益活動的引入。
參與公益活動有四個階段:第一是受邀參與,更多的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去參加,讓孩子有初步的體驗。第二價段是孩子開始認識到自身力量的不足,去號召其他人參與進來。第三階段是孩子開始協(xié)助組織一次公益活動。第四階段是孩子獨立設計出一項創(chuàng)新的活動。通過這四個步驟的循序漸進,培養(yǎng)鍛煉了孩子責任心、組織管理協(xié)調能力等,培養(yǎng)獨當一面的能力。
財商教育是一個不錯植入點,將好的品性引導給孩子并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總之值得一看。
【給孩子的幸福讀后感】相關文章: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讀后感03-22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纷x后感06-16
我的幸福源于你們,我的孩子們隨筆03-23
讓學校成為孩子們讀書的幸福天堂教育隨筆03-23
孩子的讀后感02-25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后感優(yōu)秀09-22
幸福讀后感02-18
《幸!纷x后感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