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0-08 09:45:56 教案 我要投稿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知道三角形有三條高。

  2。學會畫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條高的畫法及特征。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

  教學難點了解三角形三條高的畫法。

  教學資源:三角板、學生的學習單。

  教學活動:

  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頂點、三個角。(演示)。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研究三角形高的有關知識。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三角形的'高)

  二、操作演示,觀察發(fā)現(xiàn)。

  1。(邊演示邊說)如果我們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2。老師在黑板上示范三角形高的畫法:

  3。你覺得三角形會有幾條高呢?為什么?(三角形有三個頂點,從三角形的每一個頂點都能向它的對邊作一條垂線,所以有三條高)請同學們畫出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高。一名同學上黑板上演示畫高。

  4。認真觀察三角形的高,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一個三角形可以畫出三條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在三角形內(nèi)相交于一點。)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1。我們再來看直角三角形,你會以BC邊為底,畫出這個三角形的高嗎?。(學生在學習單上畫)。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老師邊演示邊說:以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BC為底,作高時,要從A點向它的對邊BC作一條垂線,發(fā)現(xiàn)高與另一條直角邊AB重合;如果以直角邊AB為底,作高時,要從C點向它的對邊作垂線,發(fā)現(xiàn)高與另一直角邊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如果一條是底,那么另一條直角邊就是它的高。以斜邊AC為底,作高時,要從頂點B向它的對邊AC作垂直線,發(fā)現(xiàn)高在三角形內(nèi)。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條高,其中一條在三角形內(nèi),另外兩條高與兩直角邊重合。)

  2。我們再來看鈍角三角形,從鈍角三角形的B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高在三角形內(nèi);從A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需要把對邊BC延長,高在三角形外;從C點向它的對邊作高,需要把對邊AB延長,高也在三角形外。鈍角三角形也有三條高,其中一條高在三角形內(nèi),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外。

  四、反思總結,自我建構。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因答可以是兩個方面)一是從高的畫法說;二是從發(fā)現(xiàn)說。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條高,其中銳角三角形的三條高在三角形內(nèi),并且相交于一點;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條在三角形內(nèi),另外兩條高與兩直角邊重合;而鈍角三角形其中一條高在三角形內(nèi),另外兩條高在三角形外。

  這節(jié)課我們就研究到這兒,同學們再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抽屜原理,學會簡單的原理分析方法。

  2.在主動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中,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探索的樂趣,讓學生切實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教學重點:

  理解抽屜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調(diào)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總有至少的意義,理解至少數(shù)=商數(shù)+1。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練習題,學生完成。

  二、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

  1.木箱里裝有紅色球3個、黃色球5個、藍色球7個,若蒙眼去摸,為保證取出的球中有兩個球的顏色相同,則最少要取出多少個球?

  2.一幅撲克牌有54張,最少要抽取幾張牌,方能保證其中至少有3張牌有相同的點數(shù)?

  3.有11名學生到老師家借書,老師的.書房中有A、B、C、D四類書,每名學生最多可借兩本不同類的書,最少借一本。試證明:必有兩個學生所借的書的類型相同

  4.有50名運動員進行某個項目的單循環(huán)賽,如果沒有平局,也沒有全勝。試證明:一定有兩個運動員積分相同。

  5.體育用品倉庫里有許多足球、排球和籃球,某班50名同學來倉庫拿球,規(guī)定每個人至少拿1個球,至多拿2個球,問至少有幾名同學所拿的球種類是一致的?

  6.某校有55個同學參加數(shù)學競賽,已知將參賽人任意分成四組,則必有一組的女生多于2人,又知參賽者中任何10人中必有男生,則參賽男生的人數(shù)為多少人?

  7.有黑色、白色、藍色手套各5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只(拿的時候不許看顏色),才能使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兩雙是同顏色的。

  8.一些蘋果和梨混放在一個筐里,小明把這筐水果分成了若干堆,后來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分,總能從這若干堆里找到兩堆,把這兩堆水果合并在一起后,蘋果和梨的個數(shù)是偶數(shù),那么小明至少把這些水果分成了多少堆?

  9.從1,3,5,,99中,至少選出多少個數(shù),其中必有兩個數(shù)的和是100。

  10.某旅游車上有47名乘客,每位乘客都只帶有一種水果。如果乘客中有人帶梨,并且其中任何兩位乘客中至少有一個人帶蘋果,那么乘客中有多少人帶蘋果。

  11.某個年級有202人參加考試,滿分為100分,且得分都為整數(shù),總得分為10101分,則至少有多少人得分相同?

  12.20xx名營員去游覽長城,頤和園,天壇。規(guī)定每人最少去一處,最多去兩處游覽,至少有幾個人游覽的地方完全相同?

  13.某校派出學生204人上山植樹15301株,其中最少一人植樹50株,最多一人植樹100株,則至少有多少人植樹的株數(shù)相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用數(shù)學9加幾

  小學數(shù)學第一冊101頁,102頁的例3做一做及練習十八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學生能夠看懂圖意,并根據(jù)圖意正確列式。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2.過程性目標: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在計算時,學生能夠用多種方法因題選擇算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1臺,錄音機,算式卡片

  學生每人準備兩種顏色圓片各10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9+2

  9+5

  9+4

  9+9

  9+7

  9+6

  9+8

  9+3

  2.拍手游戲

  教師拍的次數(shù)與學生拍的合起來是10。

  教師拍9下、1下、5下。

  二、學習新課

  1. 教學例3

 。1)放錄音(合唱)

  教師:好聽嗎?這是我們學校合唱隊的'小哥哥、小姐姐們在合唱,我們一起去看看。

 。2)投影出示,例3仔細觀察,教師: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訴全班同學。請學生回答

 。3) 老師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誰來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呀?

  列式、板書:9+5

  (4) 那到底一共是幾個人呢? .

  學生想計算方法,可以用喜歡的圓片擺擺看(兩種顏色的圃片)

  教師巡視

 。5)學生匯報想到的方法

 。6)你認為哪種方法最簡單?說一說

  2.完成做一做

 。1)投影出示圖

  (2)小組合作,要求

  ①觀察圖,看到了什么?知 道了什么?記錄下來

 、谝笫裁矗坑涗浵聛恝墼鯓恿惺?

 、茉鯓佑嬎?(有幾種方法?)

  三、師生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答:

  教學內(nèi)容:西師版xx年級上(下)冊xx頁

  執(zhí)教者:xxx

  教學課時:第X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了解xxxxxxxxxx,掌握xxxxxxxxxx。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通過xxxxx方法,體驗xxxxxxxxxx。情感態(tài)度:通過感受xxxxxxxx,培養(yǎng)xxxxxxxx的情感。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找出重要的知識點)

  2、難點:(結合學生的學情,分析本節(jié)課哪些知識學生比較難掌握)

  3、關鍵:(結合實際,找出從哪些方面引導學生更好的學習)

  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等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實物、多媒體、一些數(shù)學圖形

  2、學具準備:實物、數(shù)學圖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復習引入或談話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們前面已經(jīng)學習了xxx內(nèi)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說后引入新課)

  2、老師昨天遇到一個難題,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決,今天我想叫大家?guī)屠蠋熞粋忙,你們愿意嗎?(愿意)生說后老師引入新課。

  3、出示主題情景圖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題。

 。1)、指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小組交流。

 。3)、反饋信息:

  生1:我覺得xxxxxxxxxxxxxxxxxx。

  生2:我認為xxxxxxxxxxxxxxxxxx。

  生3:我是這樣想的xxxxxxxxxxxxxxx。

  ……

  (4)、師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小結:同學們表現(xiàn)的'太好了。剛才我們通過xx方法,了解到xxxxxxxxxxxx,那老師覺得xxxx樣更好一些。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認真想認真做就一定會有收獲的。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一道練習題。

  (1)、學生讀題,了解題目意思。

 。2)、指明學生答(學生舉手回答)。

 。3)、師生共同討論。

  (4)、完成練習題。

  2、出示第二道練習題。

 。1)、學生齊讀題目。

 。2)、學生獨立完成。

  (3)、個別展示。

 。4)、集體訂正。

  四、拓展練習。

 。1)、出示題目。

 。2)、學生讀題思考。

 。3)、小組討論交流。

 。4)、小組選代表展示。

  (5)、集體訂正。

  四、小結:讓學生談收獲,學習了本課有什么樣的想法,覺得本堂課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一同分享,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五、布置作業(yè):(第xx頁第xxxx題).

  六、板書設計

 。ㄕn題)

 。▋(nèi)容簡析)

  教學反思:是否達到預期目標,沒有達到的話,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能提供改進的方案嗎,有哪些突發(fā)的靈感,課堂上有沒有印象最深的討論以及學生獨特的想法,哪些地方與設計的教學過程不一樣,學生提出了哪些想到的問題,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自我評習:這個萬能教學模板實用性較強,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guī)范、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guī)律,利于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初登講臺、經(jīng)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guī)范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于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nèi)容,能根據(jù)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系。

  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總結出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 3 = 12

 。 ) ( ) (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jié)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么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誰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幾個數(shù)。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只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xiàn)在在變什么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只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xiàn)在三頂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ɡ蠋熢诤诎迳狭惺桨鍟。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shù)分別有什么規(guī)律?然后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最后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就是這個數(shù)。

  0和任何數(shù)相乘,得數(shù)都是0。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么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為什么他說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為什么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么辦法算出來的?

  什么方法數(shù)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shù)數(shù)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 根據(jù)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xiàn)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nèi)容,都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1=3 13=3 0+0+0=0 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jù)圖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lián)系,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guī)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guī)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初步形成關于幾分之幾的表象,會讀寫簡單分數(shù)。

  2、能力目標:通過一系列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操作能力、觀察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互相合作的學習態(tài)度和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

  教學難點:

  對幾分之幾的理解。

  活動準備:

  長方形紙、圓形紙、正方形紙、毛線、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挖掘潛能。

  師:孩子們,都說數(shù)學課是最有趣的一門學科!因為在數(shù)學課堂上總能發(fā)生有趣的事!下面我們就來玩?zhèn)小游戲,不用說話,只要拍手就行,答案是幾,你就拍幾下?看誰反應的快又準!準備好!

  師:老師這有4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請你用手勢告訴我,每人分到幾個蘋果?(生迅速做出反應。)

  師:真不錯!有2個蘋果,也平均分給2個同學,請你用掌聲告訴我們,每人分到幾個蘋果?(生拍一下手掌。)

  師:還真不錯!相信接下來的問題你們也能回答得很出色。迅速搶答:現(xiàn)在只有一個蘋果了,還要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到多少個蘋果呢?

  生:表現(xiàn)得很尷尬!沒法拍手!

  二、觀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認識 ①多媒體演示平均分蘋果。

  師:沒關系,我們可以動手試驗一下!現(xiàn)在就有1個蘋果,我要分啦。ü室鈱⒌蹲酉蛲馄恍。)

  生:(激動)不對,沒有平均分。

  師:為什么要平均分。

  生:要不然就不公平了。

  師:(重新分蘋果,展示)蘋果的一半,還有人說了什么?

  生:(齊答)1/2。

  師:(板書1/2)這1/2以前學過的知識可沒有見過,1/2是怎么回

  事?

  生:是兩份中的一份。

  師:它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位新朋友,誰。浚ò鍟n題。)

  認識分數(shù)

  二、探索新知

  師:(故做神秘)這一半蘋果用1/2表示,那另一半呢?

  生:(搶答)1/2。

  師:(總結)這一半蘋果可以用1/2表示,另一半也可以用1/2表

  示。其實啊,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表示,

  打開書到53頁,看書中的“涂一涂”中給了哪些圖?

  【評析:在此處體會1/2不僅可以表示半個蘋果,還可以表示許多事物的“一半”。】

  生匯報:花瓶、臉譜、六邊形、圓形和正方形。

  師:淘氣請大家分別涂出它們的1/2,怎么涂啊?

  生:涂它的一半!

  師:對,剛剛我們說過“一半”就是1/2,對呀,可這一半怎么找。

  生:找出它們的對稱軸!

  師:(故做驚訝)你都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這節(jié)課遇到的新問

  題啦,真讓我佩服。那我們只要找到這個圖形的(生:對稱軸),

  平均分成(生:兩份),再涂其中的(生:一份)就是這個圖形的1/2,是嗎?(生:對)溫馨提示:為了更方便、更快捷,同學們可以像這樣用畫斜線的方法來表示?炊藛岷⒆觽?

  那開始吧!

  師:剛剛在大家涂的過程中,老師看到六邊形的涂法有些不同,我們一起來看看。(展示兩種不同的對稱軸。)(生說自己找對稱軸的方法和原因。)

  師:老師班級的一名學生是這樣找二分之一的。老師想請大家?guī)兔ε袛嘁幌隆?/p>

  師:剛才我們找到了一個物體的二分之一,那如果老師將物體的數(shù)量增加你還能試著找到他的`二分之一了嗎?(出示課件)

  師:能不能告訴齊老師,你怎么分得這么快?我是用除法算式算出來的。

  師:孩子,你很會學習,懂得將知識活學學用!

  師:我們只要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板書:平均分)成了2份,這兩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1/2。(邊說邊演示。)

  師:下面我們來動手折一折你桌角資料袋里的正方形,先看清老師的要求:(多媒體出示)

  1.請將你手中的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

  2.用你的彩筆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3.再和你的同桌小伙伴說一說,你涂的這部分是這個正方形紙的幾分之幾?準備好了嗎?(學生操作,教師隨機觀察并評價。)

  師:折完的同學,如果你涂的是1份就把它貼在左起第一塊紙板上,如果涂的是2份就貼在第二塊紙板上,以此類推。要求是貼得整齊一些。

  師:睜大你明亮的眼睛,看一看這塊板上是不是都涂了4份中的1份?如果這4份中的1份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該用哪個分數(shù)呢?

  生:1/4。

  師:(板書1/4)我發(fā)現(xiàn)點問題:怎么幾個1/4不一樣呢!不對吧?

  生:對!只不過折法不一樣。

  師:(故做恍然大悟狀)原來它們都是表示這個正方形紙的1/4。你發(fā)現(xiàn)什么了?

  生:只要是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都可以用1/4表示。

  師:只要是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1份,就表示這張正方形紙的1/4。

  【評析:引導學生豐富對1/4的認識,同時也是培養(yǎng)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師:那現(xiàn)在如果涂的是2份,是這個圖形的?

  生:(齊答)2/4。(師板書2/4。)

  師:這個涂得真好玩。

  師:那里還有兩個孤苦伶仃的小朋友呢。(指著3/4)這個涂法該

  用哪個分數(shù)表示呢?

  生:(齊答)3/4。

  師:那你能說說為什么用3/4表示呢?

  生:把這個圖形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3份,就可以用3/4

  表示。

  師:(糾正)應該是表示這個圖形的3/4。

  師:(指著4/4)那這個呢?

  生:4/4。

  師:把正方形紙平均分成4份,涂了其中的4份,就是這張正方形紙的4/4。

  師:通過剛才的折一折,我們真是收獲的不少!我們又認識了……(生答1/4、2/4、3/4、4/4。)

  三、拓展延伸

  師:你還知道哪些分數(shù)?

  生:3/6、8/8、2/10。

  師:能不能說完?

  生:不能。

  師:看來分數(shù)是無窮無盡的,F(xiàn)在我們以3/4為例,你知道它各

  部分的名稱嗎?

  生:4叫分母,3叫分子,中間的橫線叫分數(shù)線。

  師:那分母表示什么呢?分子又表示什么呢?

  生: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幾份,分子表示其中的幾分。

  師:說的不錯!很有概括性!

  師:其實在遠古時代分數(shù)是這樣表示的“”,你來猜一猜,這個分數(shù)是多少?

  生:3/4。

  師:后來當阿拉伯數(shù)字產(chǎn)生以后,分數(shù)就演變成“3 4”。后來人們覺得這樣的表示用意和我們學過的整數(shù)弄混了,人們就想出了用一個表示分數(shù)最大特點的——平均分這種方式來區(qū)分它們。于是在它們中間加上了一條象征平均分,也是分數(shù)的重要標志的分數(shù)線,演變成了我們現(xiàn)在的分數(shù)。那我們的祖先這么有智慧,都發(fā)明了分數(shù),你能驕傲地讀一讀它嗎?誰能來試一試?(2個學生分別讀四分之三,一個比一個驕傲。)

  師:孩子們,知道嗎?歐洲使用這樣的表示方式,要比我們中國晚了1 400年呢!古代人的聰明才智真讓我佩服。那你們呢?

  師:接下來,老師要帶你們?nèi)ヒ粋更神秘的地方!數(shù)學發(fā)現(xiàn)王國那里的國民都很聰明!看我們班的同學聰明嗎?

  師:下面的分數(shù)誰能讀出來。(教材54頁,“說一說”練習。)

  師:快速的看一下,想一想你為什么用這個分數(shù)表示?

  生:這段線分成3份,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師:隨便的3份都行嗎?怎么分都行。

  生:(急忙糾正)是把這段線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1份,就用1/3表示。

  師:(強調(diào))就表示這段線的1/3。

  師:那這樣的呢?(指剩下的2份。)

  生:2/3。

  五、總結

  師:今天,祁老師特別高興,能在這里和同學們一起認識了數(shù)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員——分數(shù)。它和整數(shù)、小數(shù)一樣充滿了無窮的樂趣。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數(shù),回家后可以找一找分數(shù)和爸爸媽媽說一說,展示一下你淵博的知識。我們以后還會繼續(xù)研究分數(shù)。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82——83頁的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圖形,明確什么是“點陣”,了解點陣的基本知識。

  2、能在具體的觀察活動中,發(fā)現(xiàn)點陣中隱藏的規(guī)律,體會圖形與數(shù)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與推理的能力。

  4、了解數(shù)學發(fā)展的歷史,感受數(shù)學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活動,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點陣”中隱藏的規(guī)律。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點陣圖形的不同排列規(guī)律,并能把觀察到的規(guī)律用算式表示出來。

  教學準備:

 。◣煟┒嗝襟w課件;(生)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ɡ蠋熢诤诎迳袭孅c)今天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圖形朋友——點,不要小看了這個小小的點,早在20xx多年前,古希臘的數(shù)學家們就是從這樣一個小小的點開始研究,發(fā)現(xiàn)了由許多個這樣的點組成的點子圖形中的規(guī)律,還給這些圖形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點陣。同學們想不想過一把當數(shù)學家的癮,自己來尋找這些規(guī)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點陣中隱含的規(guī)律。(板書課題:點陣中的規(guī)律)

  二、探究正方形點陣中的規(guī)律

  1、探究正方形點陣的規(guī)律。

 。1)我們一起來看看數(shù)學家們當年研究的點陣圖,邊看邊說出各個點陣的點子數(shù)。

  教師依次出示前四個正方形點陣圖,并逐步引導學生想像、猜測:下一個點陣圖會是什么樣子呢?

  (隨著點陣圖的依次出現(xiàn),學生的思維逐漸活躍,當?shù)谌齻點陣圖出現(xiàn)的時候,學生已經(jīng)忍不住地說出了點數(shù)。說明學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正方形點陣中的規(guī)律。但這時,教師沒有急于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而是給學生留出了完善自己想法的時間,同時也暗示學生:規(guī)律的呈現(xiàn)不能依靠一個或幾個圖形來歸納,應該有耐心地繼續(xù)自己的觀察活動。)

  (2)除了能說出各個點陣的點數(shù)之外,仔細觀察點陣圖:你還有什么其它的發(fā)現(xiàn)?

  (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各個點陣的形狀是正方形的,還能用1×1、2×2、3×3、4×4這樣的算式來表示每個點陣的點數(shù)。)

 。3)根據(jù)剛才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想:第五個點陣是什么樣子,獨立畫出來,并用算式表示點數(shù)。

 。▽W生獨立畫出第五個5×5的點陣圖)

 。4)思考:照這樣的規(guī)律繼續(xù)畫下去,第100個點陣的點數(shù)如何用算式來表示?第n個呢?

 。ńY合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建立總結正方形點陣規(guī)律的模型。)

  小組討論:你覺得每個正方形點陣的點子總數(shù)與什么有關系?

 。▽W會用簡單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初步的形象感知得到提升)

  小結:每個正方形點陣的點子總數(shù)可以看作是一個相同數(shù)字相乘的積,這個數(shù)字與點陣的序號有關,與每個正方形點陣每排的點子數(shù)也有關系。

  2、剛才我們研究了一組正方形點陣中隱含的規(guī)律,那么對于同一個點陣來說,如果劃分的方法不同,所呈現(xiàn)的規(guī)律也就不同。

 。1)請大家仔細觀察第五個正方形點陣中點的劃分方法,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學生會有如下發(fā)現(xiàn)

  ①是用折線劃分開的。

  ②每條線內(nèi)的點分別是1、3、5、7、9。

  ③這個正方形點陣的點數(shù)就可以表示為:1+3+5+7+9=25。

 。2)如果把每條線所包圍的點子數(shù)記下來,如何用算式來表示?

  第一條線: 1 = 1;

  第二條線: 1+3 = 4;

  第三條線: 1+3+5 = 9;

  第四條線: 1+3+5+7 = 16;

  第五條線: 1+3+5+7+9 = 25;

 。3)每條線所包圍的點子數(shù)與前面研究的一組正方形點陣的點子數(shù)有什么關系?(正好是第一到第五個點陣的點子數(shù)。)

 。ǖ诙⑷齻問題需要老師引導,學生自己難以發(fā)現(xiàn),尤其是第三個問題,學生很難想到它們和開始時依次出現(xiàn)的幾個正方形點陣的點數(shù)之間的關系。當學生想不到這種聯(lián)系時,是否一定要引導?)

 。4)思考:表示這個正方形點陣的點數(shù)的算式有什么特點?

  (這個點陣的點子總數(shù)可以看作是連續(xù)奇數(shù)的和。)

 。5)如果按這樣的劃分方法劃分第六個正方形點陣,它的點數(shù)該如何表示?

  1+3+5+7+9+11 = 36;

  (6)前面老師是把這個5×5的正方形點陣用折線進行了劃分,你們還有哪些不同的劃分的方法?在用算式表示上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的劃分有以下幾種

  ①橫向劃分:用算式表示為5+5+5+5+5;

 、谪Q向劃分:用算式表示為5+5+5+5+5;

  ③斜向劃分:用算式表示為1+2+3+4+5+4+3+2+1;

  至于前面兩種方法,都可以簡單地表示為:5×5;重點引導學生討論第三種劃分方法,觀察這個算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的發(fā)現(xiàn)如下

  算式里最大的數(shù)是5;

  從1開始加到5再加回到1;

  這個算式是兩邊對稱的;

  這個點陣的點數(shù)是中間那個數(shù)字5乘5的積;

  教師引導:照這樣的規(guī)律類推,第六個正方形點陣的點數(shù)如何表示?第9個呢?第n個呢?

 。ㄔ谶@里把尋找不同劃分方法的任務交給學生,既是學生前面探究過程思維的延續(xù),又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用另一種方式解讀了“練一練”中的第一題。培養(yǎng)了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問題,總結概括規(guī)律的能力。)

  三、延伸應用,形成策略

  1、除了我們剛才研究的正方形點陣,請大家猜猜看,還會有什么形狀的'點陣呢?

 。▽W生列舉了長方形點陣、三角形點陣、圓形點陣、橢圓形點陣等等。)

  2、請大家嘗試運用前面學會的方法探究長方形點陣規(guī)律。

  (1)小組合作研究:如何用算式表示每個長方形點陣的點子數(shù)?

  學生通過討論很快達成共識

  1×2;2×3;3×4;4×5;

 。2)請你獨立畫出第五個長方形點陣并用算式表示出點數(shù)。

 。▽W生獨立畫圖并寫出算式,互相交流。)

  算式表示為:5×6;

 。3)思考討論:你們覺得自己所寫的算式中的數(shù)字與圖形中的點子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的發(fā)現(xiàn)為:乘法算式中的第二個因數(shù)總是比第一個因數(shù)多 1,第一個因數(shù)是長方形點陣的豎排點數(shù),第二個因數(shù)是長方形點陣的橫排點數(shù)。并沒有發(fā)現(xiàn)第一個因數(shù)與點陣序號間的關系,因此,當要求他們寫出18個點陣的點數(shù)時,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答案:17×18、18×19。在爭論各自的理由時,學生的注意力才聯(lián)系到了點陣的序號與算式的關系,從而確定了正確答案。)

 。4)照這樣繼續(xù)寫,你能寫出第n個長方形點陣的點數(shù)嗎?

  學生可以很順利地寫出:n×(n+1)。

  3、看來對于任何一個點陣,只要我們認真觀察研究,總能發(fā)現(xiàn)其獨特的規(guī)律。在小組內(nèi)研究三角形點陣中的規(guī)律,要求

 。1)個人思考活動:觀察給出的四個三角形點陣的規(guī)律,畫出第五個三角形點陣。

 。2)小組討論:對自己畫出的第五個三角形點陣進行劃分,你能想到哪些不同的劃分方法?分別用算式表示點數(shù)。

 。▽W生活動)

  全班交流

  劃分一:橫向劃分,1+2+3+4+5=15;

  劃分二:豎向劃分,1+2+3+4+5=15;

  劃分三:斜向劃分,1+2+3+4+5=15;

  劃分四:折線劃分,1+5+9=15;

  (對于前面的三種劃分方法,都在我的預設之內(nèi),學生到此,已經(jīng)很輕松地用語言表述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三角形點陣的點數(shù)是從1開始的連續(xù)自然數(shù)的和。而對于第四種劃分方法,是我沒有想到的。有一個孩子卻用非常強烈地要求,表達了自己的這種劃分方法,并且說出了這個算式依次遞加4的規(guī)律。)

  4、同學們真了起!真正具有未來數(shù)學家的風范,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fā)現(xiàn)并總結了各個不同的點陣圖中隱藏的規(guī)律。那么你覺得應該從哪些方面來探究點陣的規(guī)律?

  學生交流

  仔細觀察點陣的形狀;

  數(shù)清每一行的點子數(shù);

  看清前后兩個點陣的變化……

 。ㄔ谶@里不需要學生說出多么專業(yè)的、深奧的數(shù)學原理,只是引導學生對自己探究性學習方法的一個總結,盡管語言可能不夠簡練,總結不夠到位,只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在表述,就是對學生思維訓練的一個提升,一種飛越。)

  四、課堂總結

  1、點陣的知識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比如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擊缶表演”、“太極表演”等,都是把一個人看作了一點,來排列有規(guī)律的隊形。你還知道什么地方運用了點陣的相關知識?

  五子棋、閱兵式的方隊、節(jié)日的花壇……

  2、課后繼續(xù)搜集點陣的相關資料,下節(jié)課繼續(xù)交流。

 。ㄔ谶@里,把學生的課堂學習延伸到生活,鏈接到學生已有的相關生活經(jīng)驗,然后讓學生在生活中繼續(xù)尋找哪里用到點陣的知識,體現(xiàn)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第一單元 測量

  1、學科數(shù)學課題認識長度單位 —— 毫米課型新授課時

  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強調(diào)合作的重要性和方法。

  用手比出的1分米去量一量自己身體上哪兩個部位之間的距離是1分米。

  學科數(shù)學課題千 米 的 認 識課型新授課時

  學科數(shù)學課題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課型新授課時

  板書設計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

  學科數(shù)學課題噸 的 認 識課型新授課時

  平均每人體重25千克,多少人重1噸呢

  板書設計噸 的 認 識

  1噸=1000千克

  教后反思

  學科數(shù)學課題生活中的數(shù)學課型新授課時1

  教學目標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千米和質(zhì)量單位噸,牢記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聯(lián)系生活,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這些數(shù)學知識。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聯(lián)系生活,說出生活中的數(shù)學。

  教學難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

  教學步驟個人修改

  一、復習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

  1、復習長度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長度。

  2、復習質(zhì)量單位

  (1)讓學生說一說你認識了哪幾個質(zhì)量單位。

 。2)舉例子說一說1克、1千克、1噸有多重?

  二、聯(lián)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數(shù)學

 。ㄒ唬┳詫W課本第一十四頁的內(nèi)容

  1、學生看書第十四頁的內(nèi)容。

  2、各學習小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師:請各小組代表匯報你們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我們組發(fā)現(xiàn)一輛汽車限載重量8噸,……。

  (二)學生匯報社會調(diào)查情況

  師:請同學們匯報這兩天來你通過什么方法,發(fā)現(xiàn)生活里存在我們學過的長度和質(zhì)量知識。

  生1:我爸開摩托車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時40千米,我家到學校的路程大約是2千米。

  ……

  三、全課總結

  要學生記下一些典型的.物體的質(zhì)量:

  1個1角硬幣重1克;

  李老師重75千克;

  一個同學重25千克;

  一般的小汽車重1噸。

  板書設計生活中的數(shù)學

  1個1角硬幣重1克;

  李老師重75千克;

  一個同學重25千克;

  一般的小汽車重1噸。

  教后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22~24頁例4,課堂活動第1~2題和練習五第1題。

  教學目標

  1.歷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中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的過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3.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中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通過發(fā)現(xiàn)運算律培養(yǎng)探索、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索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對乘法分配律進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問題情景,解決問題。

  你從情景圖中獲取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養(yǎng)雞場共有多少只雞?"該怎樣列式計算?(學生口答信息,然后獨立列式計算)

  全班匯報解題思路和方法。

  教師板書:

  (50+30)×75 50×75+30×75

  =80×75 =3750+2250

  =6000(只) =6000(只)

  (2)比較兩種解法,發(fā)現(xiàn)兩種解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舉出生活中的類似例子。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板書: (50+30)×75=50×75+30×75

  (3)在計算中比較并發(fā)現(xiàn)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比較每排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每排的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相等嗎?

  學生獨立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板書:

  (3+2)×35=3×35+2×35 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師:誰還能舉出符合這個規(guī)律的例子?(學生舉例)

  教師: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表達這幾組算式所反映的規(guī)律?(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兩個數(shù)的和與一個數(shù)相乘,可以把這兩個數(shù)分別與這個數(shù)相乘,再將兩個積相加,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個數(shù),可以用怎樣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學生獨立寫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師整理并板書:(a+b)×c=a×c+b×c 或a×c+b×c=(a+b)×c

  二、課堂活動

  1?課堂活動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算一算,對有困難的'也可先在小組中議一議。

  最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說明乘法分配律嗎?

  2?課堂活動第2題:先讓學生討論,找出錯誤的原因,再匯報,最后讓學生改正。

  4?練習五中第1題:學生獨立做在書上,訂正時讓學生說說運用的是什么運算律?

  先做,再議一議,最后與全班同學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獲?你還有什么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體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求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2、根據(jù)可能性事件與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關系能設計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解決實際問題。

  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掌握可能性的意義,用分數(shù)表示等可能性

  難點: 能設計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白球、黃球、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題

  1、今天老師跟大家一起玩?zhèn)比賽好嗎? 這里有三個盒子,盒子里都裝有了6個球,老師想跟同學比賽,看誰能摸得到白球,比比誰的運氣好(老師盒子里裝6個白球,學生的一個裝6個黃球,另一個盒子里裝了3個黃球和3個白球)

  師生比賽。

  思考:你能猜出老師運氣好的奧秘嗎?

  估計回答:

  1、老師的盒子裝的.全是白球,所以一定摸到是白球。

  2、一個盒子里裝除了白球還有其他顏色的球,所以摸到的可能是白球。

  3、還有一個盒子沒有裝白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白球。

  板書: 可能 一定 不可能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事物可能發(fā)生,有的事物不可能發(fā)生。今天我們來研究有關可能性的問題。

  板書: 可能性

  二、探究新知

  1、同學們最喜歡課外活動,你們看參加課外活動的小朋友可多了。

  引導學生看課本圖

  老師讓我們紅隊先開球吧!還是讓我們黃隊先開球吧!…

  誰先開球呢?同學們你們有沒有公平的辦法。

  學生匯報

  1、石頭 剪子 布

  2、轉(zhuǎn)轉(zhuǎn)盤

  3、拋硬幣

  介紹:國際足球比賽一般采用拋硬幣辦法決定誰開球,你們認為拋硬幣的方法公平嗎?為什么?

  我們來做拋硬幣實驗來驗證。

  2、活動體驗,感受過程

  拋硬幣游戲

  游戲規(guī)則:

  1、豎著把硬幣放在20厘米左右的高處讓硬幣自由落在桌面,每組拋20次。2,用“正”法在草稿紙上做好記錄。3,拋完后,小組長統(tǒng)計本組的情況并填好記錄表,組內(nèi)同學共同校對。4,活動時我們要互相合作,有秩序,保持安靜。

  教師統(tǒng)計

  <<<12>>>

  組別

  拋的次數(shù)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合計

  觀察每小組的實驗結果,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不是各是1/2?

  小結: 拋硬幣的次數(shù)越多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越接近1/2現(xiàn)在我們就把全班的實驗結果加起來,看看是不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越來越接近1/2。

  正面朝上 1/2 板書: 拋硬幣 可能性相同都是1/2 反面朝上 1/2 四、鞏固拓展

  放學以后,你喜歡做什么?(看動畫片)你喜歡看什么動畫片?

  1、(出示課件:小明喜歡看動畫片《電擊小子》小麗喜歡看《羊羊快樂的一年》,但只有一臺電視機,該怎么辦)

  生:他們可以抽撲克牌解決。

  生:可以用“石頭、剪子、布”來解決。

  生:可以擲骰子來解決。

  ……

  師:你們的方法很好,我們再來看小明和小麗的辦法好嗎?

 。ㄕn件:擲一枚正方體決定誰看動畫片。小正方體共有6個面,每個面上標有數(shù)字1,2,3,4,5,6。如果朝上的數(shù)字是6,則小明看,如果朝上的數(shù)字不是6,則小麗看。)

  生:老師,這樣不公平 。

  生:是呀是呀,小麗要耍賴了。

  生:我給他們改游戲規(guī)則吧!改為如果朝上的數(shù)字是1,2,3則小麗去,如果朝上的數(shù)字是4,5,6則小明去。

  生:這個辦法對他們來說是公平的。都是3/6=1/2 師:你想的辦法也很公平。

  小軍不看動畫片,他喜歡下飛行棋,你玩過飛行棋嗎?怎樣玩的?擲一個正方體骰子,朝上的面數(shù)字是幾,就走幾步。正方體的6個面上分別寫著1,2,3,4,5,6,擲出每個數(shù)字可能性一樣嗎?

  生:可能性都是1/6 師:如果我們把這個正方體改成長方體,擲出的可能性一樣嗎?為什么?

  師:長方體的六個面不一樣大,所以每個面朝上的可能性不相等。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在游戲中知道了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它的可能性可以用一個數(shù)表示,例如,擲硬幣擲出正面和反面的可能性都是1/2,擲一個正方體的骰子,每個面擲出的可能性都一樣。

  六、布置作業(yè)

  <<<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10-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09-18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7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薦】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12-30

【精】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