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物的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還物的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還物的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
2、能力與過程:學會資料分析、數據處理的能力;
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同生命的物質性;養(yǎng)成良好的膳食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2、教學難點
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三、課時安排:1—2課時
四、教學過程
〔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讓學生思考,提出問題
提示:1、組成生物體的所有元素中,有沒有哪一些元素是生物體所特有的?這說明什么?沒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
2、生物體中的元素含量和無機環(huán)境中的含量有區(qū)別嗎?這又說明什么?
有,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強調分析數據的比較方法:“求同存異”
。ㄒ唬┙M成細胞的元素:
閱讀課本P16頁,結合P17頁的“組成人體細胞的主要的元素鮮干重細胞比較圖”,思考:
1:鮮重細胞中最多的元素:O;干重細胞中最多的元素:C
2: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是哪幾種元素?C、H、O、N
3:細胞的最基本元素?C
4:大量元素C、H、O、N、P、S、K、Ca、Mg
5:微量元素Fe、Mn、Zn、Cu、B、Mo
強調:為什么說C元素是構成細胞的最基本的元素,學完本章,答案將會揭曉
。ǘ┙M成細胞的化合物
這些元素在細胞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化合物
閱讀P17相關圖表,了解組成細胞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對含量,完成思考與討論
舉出一些日常飲食中的食物都富含哪些化合物?
強調養(yǎng)成良好的膳食習慣,平衡搭配,不挑食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課前預習,上交實驗報告
1、實驗原理:
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如:
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
脂肪+蘇丹Ⅲ→橘黃色
蛋白質+雙縮脲→紫色
淀粉+碘→藍色
2、試劑:
強調:(1)斐林試劑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NaOH溶液
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 mL的CuSO4溶液
水浴加熱50—65℃
。2)雙縮脲試劑A液質量濃度0.1g/mL的NaOH溶液
B液質量濃度0.01g/mL的CuSO4溶液
3、樣品
淀粉、葡萄糖、植物油、豆?jié){、梨、馬鈴薯、雞蛋清、豬肝研磨液
4、檢測與報告
分小組,每個小組從所提供的實驗材料中選擇一到兩種,預測實驗結果,作好記錄
完成課后討論,實驗冊練習
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細胞中常見的化學元素有________多種,其中大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等,微量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含量最多的四種元素是_______________,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構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___________________中都能夠找到,但各種元素的相對含量又____________________。
2.組成細胞的各種大多以的形式存在,其中無機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機化合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占細胞鮮重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占細胞干重最高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
3.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實驗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還原性糖類與___________作用,生成________________;淀粉遇_______變______________;脂肪可以被____________染液染成_____________;蛋白質與___________________試劑發(fā)生作用,產生_______________反應。
例1.組成人肝臟細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含量最多的有機物分別是()
A.水、蛋白質B.水、糖類C.蛋白質、核酸D.核酸、水
例2.下列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用于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鑒定
B.若要鑒定花生種子細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顯微鏡觀察
C.鑒定可溶性還原糖時,要加入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再加入)
D.用于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需水浴加熱2min才能看到紫色
例3.下表中各元素的數據代表該元素占原子總量的百分比。請據表回答問題。
巖石的
成分%氧硅鋁鐵鈣鈉鉀鎂鈦氫碳所有他
成分0.1
47287.94.53、5252、52、20.460.220.19
人體的
成分%氫氧碳氮鈣磷氯鋅硫鈉鎂所有他
成分0.1
6325.59.51、40.310.220.030.060.050.030.01
。1)組成人體的化學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體內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這個事實說明。
。2)生物從非生物環(huán)境中獲得的那些元素與環(huán)境中的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遠。如巖石圈中,氫、碳、氮加在一起占總原子數不到1%,而在生物體中占總原子數的74%左右。這個事實說明。
。3)構成人體的化學元素中H、0、C含量最多的原因是氮含量較多的原因是。
。4)人體中的鈣在骨和牙齒中以的形式存在,兒童人缺少會患病。
。5)從此表看,人體成分中沒有鐵的含量,是否人體不含鐵?。
為什么?。
(6)人體內的鎂可以從蔬菜中的什么器官獲得?。為什?
一.選擇題
1.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
A.OB.NC.CD.H
2.在組成生物體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
A.C、H、O、NB.H、O、K、P、Mg
C.C、P、O、S、H、ND.N、Ca、P、K、S、Zn
3.在構成玉米的下列元素中,屬于微量元素的一組是()
A.C、H、N、P、MnB.Cl、Fe、S、N、Mg
C.B、Cu、Zn、Mn、MoD.N、P、K、Cu、Fe、I
4.在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中,占細胞鮮重最多的元素和占細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
A.C、OB.O、CC.C、ND.O、N
5.人體的肌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
A.脂肪B.水C.蛋白質D.鹽類
6.無機自然界中含量最最豐富的元素是O、Si、Al、Fe,而生物體的細胞中含量最多的4種元素
是C、H、O、N,這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
A.多樣性B.分割性C.隔絕性D.差異性
7.將面團包在紗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鑒定粘留在紗布上的黏稠物質和洗出的白漿分別用的試劑是()
A.碘液、蘇丹III染液B.雙縮脲試劑、碘液
C.雙縮脲試劑、蘇丹IIID.碘液、斐林試劑
8.檢測蘋果中是否有還原性糖,可以選用的試劑是()
A.碘液B.蘇丹III染液C.雙縮脲試劑D.斐林試劑
9.下列有關組成生物體化學元素的論述,正確的是()
A.組成生物體和組成無機自然界的化學元素中,碳元素的含量最多
B.人、動物與植物所含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差異很大
C.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D.不同生物體內各種化學元素的含量比例基本相似
10.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的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敘述中,錯誤的是()
A.甘蔗莖、甜菜的塊根等都含有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進行還原性糖的鑒定
B.花生種子含脂肪多,且子葉肥厚,是用于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
D.馬鈴薯塊莖中淀粉含量較高,是進行淀粉鑒定的理想材料
11.(多選)同一元素在不同細胞中含量不同,甚至存在極大差異。下列解釋不合理的是()
A.組成細胞的元素不完全來自于自然界
B.有些化學元素是細胞本身合成的
C.細胞中某種元素的含量是由細胞的生命活動形式決定的
D.沒有哪一種元素是細胞沒有的
12.(多選)人體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的功能是()
A.為在細胞中進行化學反應提供場所
B.運輸營養(yǎng)物質和代謝廢物,如血液
C.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D.參與細胞內某些化學反應
二.非選擇題
13.下表用于無土載培的一種培養(yǎng)液配方。
Ca(NO3)2MgSO4KH2PO4KClFeCl3H2O
1、0g0.25g0.25g1、2g0.005g1000ml
該配方中屬于組成細胞的大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表所列為玉米植株和人體內含量較多的元素的種類以及各類元素的含量(占細胞干重的質量分數%)據表回答:
元素OCHNKCaPMgS
玉米44.4343、756.241、460.920.230.200.180.17
人14.6255.997.469.331、094.673、110.160.78
。1)據此表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A.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種類基本相同
B.同種元素在不同生物體內含量不同
C.不同元素在同一生物體內含量也有差異
D.C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它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
。2)人和玉米體內H、O元素存在于____________等化合物中,人體內的Ca、P主要存在于
_____________等部位。
。3)組成玉米和人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由此可以說明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據“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鑒定成熟蘋果肉中存在還原性糖所用的試劑是__________________,該試劑與細胞內還原性糖發(fā)生作用,形成_______________沉淀,因此,可用該試劑檢驗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存在____________。
(2)鑒定花生子葉細胞中脂肪的實驗中,能將脂肪染成橘黃色的染液是____________,用其染色時,要用酒精來沖洗浮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鑒定黃豆組織中存在蛋白質時,向組織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A搖勻,再向樣液中加入雙縮脲試劑B搖勻。其中雙縮脲試劑B的量只有4滴,而不能過量,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實驗注意事項:
、凫沉衷噭O不穩(wěn)定,其甲液和乙液需_______________,使用時再臨時混合均勻用于實驗。
②雙縮脲試劑的使用,應先加試劑______________,造成堿性環(huán)境,再加試劑______。
、墼谶原糖的鑒定中,對試管中溶液加熱時,試管底部不要觸及_____________,試管口不要朝向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
、艿鞍踪|的鑒定樣品液濃度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實驗后粘住試管壁,洗不凈。
16.根據已學的知識,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元素中含有C、H、O3種元素,請寫出實驗原理和過程。
實驗原理:
實驗過程:
參考答案
第2章
第1節(jié)
1.20C、H、O、N、P、S、K、Ca、MgFe、Mn、Zn、Cu、B、MoC、H、O、NC無機自然界大不相同2.化合物水無機鹽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水蛋白質3.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碘藍色蘇丹Ⅲ染液橘黃色雙縮脲試劑紫色
1.A2.C3.(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兩者還具有差異性。(3)①構成細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H20,它占人體體重的60%以上,②構成細胞的四大有機物——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共有的化學元素也是C、H、O。構成人體細胞原生質的物質基礎主要是蛋白質和核酸,這兩類化合物中都含氮,有些脂類也含氮;特別是蛋白質在細胞干重中含量在50%以上,是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故含氮元素較多。
(4)碳酸鈣佝僂。5)人體內含鐵,它是構成血紅蛋白的成分表中沒有是因為鐵是半微量元素,含量少(6)葉因為鎂是合成葉綠素的主要元素,葉片中含鎂豐富
1.C2.A3.C4.B5.B6.D7.B8.D9.C10.A
11.ABD12.ABD
13.H、O、N、P、S、K、Ca、MgFe、Cl
14.⑴ABC⑵水、糖(蛋白質、脂質、核酸)牙齒和骨胳⑶生物界與無機自然界具有統(tǒng)一性
15.⑴斐林試劑磚紅色葡萄糖⑵蘇丹Ⅲ染液蘇丹Ⅲ能溶解在酒精中⑶過量的雙縮脲試劑B會與試劑A發(fā)應,使溶液呈藍色,而掩蓋生成的紫色⑷①分別配制、儲存②0.1g/mlNaOH0.01g/mlCuSO4③燒杯底部實驗者④太大
16.實驗原理:C、H、O3種元素可組成的無機物有水、二氧化碳等,因此在實驗過程中,主要能檢測到水、二氧化碳等即可證明。實驗過程:將生物體組織或器官放在試管中隔絕空氣加熱,發(fā)現試管壁上有水珠出現,說明有水;過一段時間逐漸炭化,即有碳元素的存在
高一生物期末復習要點(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一生物期末復習要點(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組成生物體的主要化學元素的重要作用是:C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Fe構成血紅蛋白,Mg是合成葉綠素的必需元素。
2、還原性糖:斐林試劑(甲乙溶液先混合再與還原性糖溶液反應,需加熱)生成磚紅色沉淀。(還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麥芽糖)注:蔗糖是典型的非還原性糖,不能用于該實驗。
蛋白質:雙縮脲試劑成紫色反應。
脂肪:蘇丹三(橘黃色)蘇丹四(紅色)需要顯微鏡觀察
3、水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與作用:
含量:水在細胞中的含量最多。存在形式:自由水:多,結合水:少。
功能:結合水是細胞的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能運輸營養(yǎng)和廢物、參與反應
4.自由水/結合水與代謝的關系:自由水/結合水比值高代謝旺盛、自由水/結合水比值低代謝降低
5.無機鹽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與作用:
存在形式:離子
功能:
、俳M成細胞中的化合物:如血紅蛋白中含Fe、葉綠素中含Mg。
、诰S持細胞和生物體生命活動:如哺乳動物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會出現抽搐。
③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
第一節(jié)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一、滲透作用
(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fā)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
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細胞內的液體環(huán)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于動態(tài)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質層位置細胞大小
蔗糖溶液變小脫離細胞壁基本不變
清水逐漸恢復原來大小恢復原位基本不變
3、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細胞壁
4、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
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于細胞壁伸縮性
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
。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種子、根尖分生區(qū)
。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
二、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
1、對礦質元素的吸收
。1)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
。2)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2、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一些離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則不能通過。
2、1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生物4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知識結構
二、教學目標
1、簡述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說出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嘗試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探討細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種類。
3、認同生命的物質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重點]
⑴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茩z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解決方法]
、抛寣W生比較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觀察人體細胞的主要元素圖,書中的表解和思考與討論獲得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識。
、平處熛妊菔緦嶒灒僦笇W生選擇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研究。
2、教學難點及解決方法
[教學難點]
、艠嫵杉毎幕驹厥翘肌
、茩z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解決方法]
、沤處熞龑W生回憶碳原子核外電子分布特點,以及碳的性質,理解C元素對生命的重要作用。
⑵教師演示實驗,學生明確實驗原理,開展實驗研究。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講解法、實驗法。
六、教具準備
掛圖,實驗用品
七、學生活動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交流學習新知識。
2、通過實驗讓學生掌握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
八、教學程序
。ㄒ唬┟鞔_目標
見教學目標
。ǘ┲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問題探討]投影教材P16《組成地殼和組成細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提問:組成生命的細胞和組成地殼的元素有沒有什么不同?
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投影教材P17圖21和圖22,提問:1、哪些元素含量較多,哪些元素含量較少?2、在鮮重和干重中含量都最多的元素是什么?3、在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
教師總結:1、細胞中最常見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各種元素的歸屬范圍可歸納如下:
2、C為什么是構成細胞的基本元素?碳原子最外層有4個電子,這樣碳原子就具有了4個能夠成鍵的價電子。正是這4個價電子,能夠使碳原子之間,碳原子與其他原子之間結合形成更多的化學鍵。由于每個碳原子可以形成4個化學鍵,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萬個甚至更多個碳原子的物質。
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多以什么形式存在于細胞中呢?(學生看教材P17表格)
[思考與討論]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材P17相關問題。
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檢測細胞中的一些有機物吧!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教師根據教材P18內容講清實驗原理、化學試劑的使用方法及實驗步驟,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比較:在配制時,都用到NaOH和CuSO4,但配制時濃度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剖褂脮r,向樣液中先加入1mL雙縮脲試劑A液,再加入4滴雙縮脲試劑B液。
學生將實驗結果填入教材中的表格內,并完成P19討論題。
三、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tǒng)一性和差異性
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
、粕鹪从诜巧锝。
2、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差異性
、沤M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茻o機自然界中的各種化學元素不能表現出生命現象,只有在生活的機體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表現出生命現象。
。ㄈ┛偨Y
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組成細胞的重要化合物,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方法等。
(四)作業(yè)布置
P19練習
。ㄎ澹┌鍟O計
第2章組成細胞的分子
第1節(jié)細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組成細胞的元素
2、基本元素:C
二、組成細胞的化合物
三、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還物的教案2
一、教學目標:
⑴知識方面
闡明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分離定律。⑵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體驗孟德爾遺傳實驗的科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思維。⑶能力方面
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內容是讓學生子解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以及各種不同形狀的組合所產生的子代所表達的相關性狀。本課還安排有一個學生實驗,一是觀察與思考,二是分組討論。鑒于本實驗比較繁雜難懂,所以必須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三、學情分析:
實驗課是對原有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生操作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以及實際操作等手段把整個實驗流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本課之前學生已經結合實驗參考書進行了自學,自學過程中一定產生了疑問和困惑,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展示實際操作的成果,提出并解決疑惑,在了解學生實際運用和操作的基礎上,敏銳地發(fā)現生成性問題,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課前自學獲得的知識結構完整化、邏輯化、系統(tǒng)化,并能在一定范圍內遷移應用。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闡明分離定律。
。2)以孟德爾的遺傳實驗為素材進行科學方法教育。(3)運用分離定律解釋一些遺傳現象。2.教學難點
。1)對分離現象的解釋。(2)假說—-演繹法。
五、教學方法:
分組討論法、演示法、實驗法六
還物的教案3
材料準備:
大小相同的不透明的密封盒6個、彩色貼紙6張以及沙子、黃豆、綠豆、塑料珠、玻璃球、鋸末等物品
制作方法:
在每一個密封盒的外面都貼上一張彩色貼紙,以和其他密封盒區(qū)分開。
在每個盒中裝人一種物品(不要裝滿),并密封好。
實驗操作:
讓幼兒搖晃密封盒,盒內的.物品會發(fā)出聲音,讓幼兒猜一猜是什么物品。
教師指導建議:
活動開始前,先讓幼兒認識各種物品,并裝入盒內玩一玩,傾聽物品振動時發(fā)出的聲音搖晃密封盒,請幼兒猜一猜盒內裝的是什么物品,然后打開盒蓋驗證。
科學小知識
會扳動發(fā)出聲音的物體,叫做聲源。各種聲源發(fā)出的聲音,我們聽起來音調有高有低,各不相同,這是因為發(fā)聲物體的結構不同。自然界中不僅固體能夠振動發(fā)聲,氣體和液體也能夠振動發(fā)聲。
還物的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開花的一般習性、影響開花的主要因素;
2、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兩種傳粉方式,能夠舉例說明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結構特點和人工輔助授粉的意義。
能力目標
通過識別風媒花和蟲媒花,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和思維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風媒花和蟲媒花”對傳粉的適應特征,繼續(xù)樹立“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花的傳粉方式和風媒花、蟲媒花的特點,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重點。植物生長到一定的時間就要開花,花開才能傳粉,傳粉的結果是產生種子和果實。植物的這一系列的生理過程,“傳粉”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
不同的植物,它們的傳粉方式是不一樣的。對于某一種植物來說,傳粉的方式又是相對穩(wěn)定的。植物具有什么樣的傳粉方式,這與植物本身花的結構有關,是長期對環(huán)境適應的結果。只有了解了不同種植物的傳粉方式,才能更好地促進和提高植物的授粉率,為多結果實和種子奠定良好的基礎。
2、從教學的安排看,講到風媒花和蟲媒花的時候,北方的學校已進入了秋季,而秋季開花的植物相對春季、夏季要少得多,給教學造成一定的困難。教師可根據所在地的環(huán)境特點,有計劃的提早安排采集的種類、時間、地點。也可以在不同的開花季節(jié),照些像片,也可以把像片制成幻燈片以備課上之用。
教法建議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開花現象是有一些感性認識的,所以講述時要結合學生日常的生活知識,并要強調開花時花的各部分都已發(fā)育成熟,花被展開,花蕊顯露出來。
對于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特征,可以先通過錄像或實物,讓學生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有的學生誤以為玉米植株上雄花的花粉落在雌花的柱頭上,也屬于自花傳粉。對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弄清自花傳粉的概念,并指出凡是單性花都不可能進行自花傳粉。
建議教師要求學生在異花傳粉植物生長開花季節(jié)進行人工輔助授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時要設置對照植株(即除未進行人工輔助授粉以外,其他方面的情況盡可能相同的植株),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看出人工輔助授粉的效果。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花的傳粉方式;風媒花和蟲媒花的特征。
難點:對蟲媒花和風媒花的觀察和比較。
手段: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設計思想:
對于開花和傳粉的概念,學生本身具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一定準確,所以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對錄像的觀察和教師的講解,讓學生對這兩個概念有準確的理解,并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復習提問:1、花的基本結構有哪些?
2、花的結構中哪些結構最重要?
組織學生回答,引出本節(jié)課題。
二、講授新課:
。ㄒ唬╅_花:
出示錄像:展示花開的時期。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
提問:1、你見過哪些植物的花?
2、植物的一生中能開幾次花?
3、為什么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不一樣?
4、有哪些因素影響植物的開花?
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言。
講解:
1、各種植物一生中開花的次數是不一樣的。一、二年生植物,生長幾個月后就開花,一生中只開一次花。
2、多年生植物要到一定的年齡才開花,一旦開花后,每年到時開花,一直到死亡。
3、環(huán)境中的溫度和光照是影響開花的兩個主要因素。有些植物需長日照和高溫才能開花,如蓮;有的植物需高溫暗光下才能開花,如晚香玉;有些植物需短日照和低溫才能開花,如菊花、梅花等。各種植物開花時間的`不同,是植物長期適應環(huán)境的結果。
。ǘ﹤鞣郏
講解:“花開之后,雌蕊和雄蕊暴露出來,就要完成傳粉的過程。那么傳粉是指什么呢?花的傳粉方式都一樣嗎?”
出示投影,組織學生觀察、比較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特點。
出示錄像:介紹風媒花、蟲媒花的特點。
組織學生總結二者的區(qū)別。
總結:
1、自花傳粉是指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頭;異花傳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
2、異花傳粉中包括昆蟲傳粉和風力傳粉。
提問:請比較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哪一種更具有優(yōu)勢?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
講解:
從生物學意義來看,異花傳粉植物后代有較強的生活力和適應性,而且植株強壯,開花多,結實豐富。從農業(yè)生產實踐中知道,農作物實行自花傳粉,后代表現不好。
異花傳粉雖然產生活力強的后代,但當遇到不利的自然條件時,傳粉沒有保證或者其它原因造成授粉不均時,就需要人工輔助授粉。
出示人工授粉的掛圖,講解人工授粉的方法。
板書設計:
一、開花:
1、開花的習性:
。1)一年生植物:生長一段時間就開花。
。2)二年生植物:生長到第二年開花。
(3)多年生植物:生長到一定年齡才開花。
2、影響開花的因素:光照、溫度。
二、傳粉:
1、自花傳粉:花粉落在同一朵花的柱頭上。
2、異花傳粉: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
。1)依靠昆蟲傳粉:蟲媒花
。2)依靠風力傳粉:風媒花
3、人工輔助傳粉
還物的教案5
活動目標:
在了解奧運福娃相關知識的基礎上,幼兒以小組的形式,運用對應的知識進行歸類擺放,幫助幼兒梳理與福娃相對應的寓意。激發(fā)幼兒關注奧運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收集有關奧運吉祥物的圖片及資料,并了解奧運相關知識。
2、相關知識的`小卡片5套。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出示“2008年”字樣,請幼兒說說會想到些什么?幼兒自由交流各自想法。
師介紹自己的想法,繼而引出2008奧運吉祥物——福娃。
二、討論吉祥物福娃
1、2008年中國北京將舉辦奧運會,福娃是2008年奧運吉祥物,每個娃娃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們各自的名字嗎?為什么要起名叫貝貝、晶晶……?
3、你們喜歡福娃嗎?說說喜歡的理由。
4、人們都很喜歡福娃,福娃出現在很多東西上,你身邊有和福娃相關的東西嗎?
小結:福娃是五個可愛的親密小伙伴,它們向世界各地的孩子傳遞友誼、和平,人們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
三、運用對應,幼兒操作。
1、出示“北京歡迎你”猜猜這些字和福娃有什么關系?
2、向幼兒介紹所提供的操作材料,這些圖片代表什么意思?
3、幼兒自由分成5組,把“北”“京”“歡”“迎”“你”拆分,每組操作一個字下面的寓意。幼兒進行操作,師巡回指導。
4、幼兒交流,師歸納總結。
小結:從這張表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福娃的靈感來源于五環(huán)、中國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動物形象等,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吉祥物。
延伸:我們小朋友現在可以經常鍛煉身體,比如跳跳繩,踢踢球,多參加一些運動,等長大也去參加奧運會。
還物的教案6
課題:畫方形物(記憶畫) 兩課時嶺南版美術教案
教材分析
運用線條表現物體形狀,嶺南版美術教案是美術造型的基本訓練。學會用幾何形去觀察和概括物體形象,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和表達力的一個重要訓練。教材要求的是在學生掌握畫線之后,嶺南版美術教案進一步學習用方形來表現自己所觀察、認識、記憶的客觀事物。要學生運用直線表現各種方形物體。 方形物,在家庭里,在學生的學習用品中隨處可見。學生對這些是印象鮮明的。方形物,有正方的和長方的;平面的和立體的。如課本里示例的掛包、書包、熱水器、洗衣機、燃氣爐、電話機之外,還有學生作品中所畫的鏡框、電視機、儲物柜、書架、電冰箱、碗柜等。此外,學生的課桌、課本、黑板、鉛筆盒等都是方形物。啟發(fā)學生把記憶中的'方形物畫出來,變化是無窮無盡的。 一年級學生的線描能力還比較低,要畫出四邊直線,構成四個“直角”的方形,有一定難度。嶺南版美術教案一年級教師宜多作畫法示范,使學生能逐步掌握直線畫法。
教學目的
認識方形物的共同特點,學生用方形概括的方法觀察記憶物象,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和憑記憶作畫的能力。
作業(yè)要求
要求徒手畫線,能畫出方形物的大體和基本特征。
課前準備
一、教師準備幾種不同的方形實物如書本、方形盒子等,再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白紙各一張。
二、把準備好的實物畫成線描示范圖。
教學過程
第 一 節(jié)
一、用談話方式向學生介紹,生活中很多物象都有一個基本相似的形,如書、櫥、電視機、郵票、信封等,這些都叫方形物。
二、說明方形物的特點。把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白紙貼在黑板上,引導學生比較,認識其特點。
三、啟發(fā)學生談談哪些是方形物,讓學生從談話中加深記憶。再啟發(fā)學生講講方形物內還有些什么(教師指明:記牢方形物的外形后,還要仔細觀看方形物內部有什么,在 什么位置,就會畫得像了);
四、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把自己熟悉或喜歡的方形物都畫出來,看誰畫得多。
五、學生作畫,教師輔導檢查(注意輔導學生畫出方形物的特點)。
六、下課前把能在課堂上繳交的作業(yè)擇優(yōu)評講,布置學生在課外多觀察方形物,并注意它們放置在什么地方。
第 二 節(jié)
一、復習:指名學生在黑板上面兩三個方形物。大家評議:有沒有畫出方形物的內部細節(jié)。
二、繼續(xù)前課作記憶畫練習,啟發(fā)談話:
1. 黑板上的方形物是放在什么地方?讓學生講講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有哪些方形物、怎樣放置、大小有什么不同、顏色有什么區(qū)別?
三、布置作業(yè):你最熟悉的地方里有什么方形物,擺在什么位置上?請回憶一下,然后畫一幅記憶畫。嶺南版美術教案
四、學生作畫,教師輔導。
五、講評:觀察記憶方法的復習;表揚能掌握表現方法的學生。
一、嚴格要求學生不用尺子畫直線,要重視對基礎訓練的正確引導。
二、畫方形物,主要是從一個最有特點的物面用方形來概括,不必向學生講立方體(六面體)的構成特點。講課及對學生的作業(yè)要求,要量力、扼要,不能復雜,但要盡可能啟發(fā)學生注意表現細部。
三:記憶畫,可讓學生憑回想作畫,也可給予實物進行觀察,然后收起實物,要求憑印象作畫,亦可根據實際,靈活掌握。
四、 簡介畫花知識:花有花瓣、花芯、花枝、 花葉(可結合范畫)。畫花應疏密有致、高低錯落;前后掩映、生動活潑;畫時要注意花、枝、葉的關系,用朵朵鮮花組成花的世界。
指導閱讀課本:談花的美;認識花的形和色;提示作業(yè)的兩點要求——畫面飽滿;色彩鮮艷。最后指導欣賞學生作品(讓學生發(fā)表意見)。
五、教師對想象畫和記憶畫的不同作簡要說明,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畫出好作業(yè)。
六、學生作想象畫。
一、本課作業(yè)用的色彩筆可讓學生自己選定。、一般以蠟筆、油畫棒為主,可結合用點水彩顏色。
二、可在教室外擺上盛開的盆花,供學生觀賞。
還物的教案7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本節(jié)課著重體現從生物圈的高度認識動物行為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本著動物和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理念,引導組織學生收集資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養(yǎng)成主動探究,勤于思考的習慣,進一步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通過本節(jié)課的探究,感受到動物行為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意識到人類對生物圈所應承擔的責任及應當履行的義務,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材內容分析和學情分析:
本節(jié)是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三章第一節(jié)的教學內容,師生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整合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在學習探究此內容前,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量與生態(tài)平衡有關的知識,在生活中對環(huán)境的.優(yōu)劣及對人類的影響有了較深刻的體驗,學生學會和體驗了探究性學習的一般過程及方法,加之他們喜歡了解大自然、接觸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從而組織學生進行調查、收集,再進一步為學生構建才藝展示的舞臺,展開交流,擬定切實可行的保護動物的行動計劃,采用這種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符合八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
教學目標:
1.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3.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
教學重難點
1.動物維持生態(tài)平衡,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等方面的作用。
2.認同動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員的觀點,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
板書設計(略)
還物的教案8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腿夾物跳的動作,發(fā)展腿部力量。
2、激發(fā)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充分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大花片、沙包、塑料圓果子若干,兔子頭飾、小兔房子、塑料筐、小樹、《兔子舞》《小樹葉》磁帶。
活動過程:
引入:“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做個游戲,我當兔媽媽,你們都當我的孩子兔寶寶,好不好?”
1、準備活動:《兔子舞》
師戴頭飾:“孩子們,我們一起跳個舞吧!”(音樂起)。
2、學習基本動作——雙腿夾物跳
師:“孩子們,你們已經長大了,現在媽媽要看看你們是不是很會動腦筋,不用手和手臂就能將媽媽手中的花片送到對面去!保ㄓ變簞幽X想辦法并請個別幼兒上來試一試)。
·教師示范講解:“看看媽媽是怎么做的”。重點講解:雙腿夾緊,兩腳并攏、不讓花片從腿中間掉下來,雙手當耳朵。
·請若干幼兒示范練習:師:“誰會像媽媽這樣做“?
·集體練習基本動作:師:“比一比,誰的動作最像媽媽”。小兔跟著媽媽從場地一端跳到另一端。
3、游戲:建圍墻
師:“媽媽想請你們幫一個忙,今天早上,黑貓警長騎著摩托車急匆匆的告訴我說:“兔媽媽,兔媽媽,不好了,大暴雨就要來了!”媽媽聽了心里真著急,我們的家建在平地上,你們快幫媽媽想一想,該怎樣擋住洪水,保護我們的家?”
·教師講解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媽媽有一個好辦法,用沙包建一個圍墻來擋住洪水,可是我們沒有運沙包的工具,怎么辦?(引出夾物跳)那邊有許多的沙包,我們一起跳過去,用雙腿將沙包運回家建一個圍墻,好嗎?”
·師生共同游戲:“孩子們,快跟媽媽出發(fā)吧!”。小兔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回運沙包、修圍墻,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沿著房子的邊沿修建圍墻。
·小評活動情況:結合游戲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及問題進行評價。
4、游戲:運果子
師:“冬天快來了,我們的食物越來越少,該怎么辦呢?(引導幼兒說出儲存食物),上星期媽媽采蘑菇時發(fā)現森林里有許多新鮮的果子,我們把果子運回家,等冬天時再吃,好不好?可是,我們沒有籃子裝,怎么辦?”(引出夾物跳)
·教師提出游戲玩法和規(guī)則:等會兒你們跳著跟媽媽到森林去運果子,果子圓圓的.容易掉下來,雙腿一定要夾緊,如果不小心掉下來要馬上撿起來,繼續(xù)運,運回家的果子裝在塑料筐里。
·師生共同游戲:“孩子們,我們出發(fā)吧!”小兔在媽媽的帶領下沿路線來回運果子,教師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進行指導。
·小評活動情況:結合游戲過程中出現的閃光點及問題進行評價。
5、整理活動:
師:“今天你們和媽媽一起學本領、運沙包、修圍墻、運果子,真累呀,讓我們放松一下吧。ǚ乓魳罚B蓜印缎淙~》入室。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以游戲的形式創(chuàng)造一個故事情景,將幼兒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多數幼兒都掌握了雙腳夾物跳的本領,有些幼兒還創(chuàng)造性的用頭和脖子夾住果子、用衣服的帽子裝果子,老師都加以肯定。但由于場地布置得較緊密,造成游戲的線路較不分明,部分幼兒注意力受到材料的影響出現分散,今后在場地的布置上要更加周到。(如:場地與運動量的關系、材料對幼兒注意力的影響等。)
還物的教案9
活動目標
1、嘗試把物品夾在下肢不同位置進行行進跳,體驗下肢不同力量的運用。
2、體會游戲的快樂。
3、通過活動鍛煉幼兒的跳躍能力,讓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飲料瓶、泡沫板、布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英語游戲“Paper、scissors、stone”(石頭剪子布)幼兒兩兩合作玩游戲。
二、基本部分:
1、孩子們,天氣這么好,咱們去野餐好不好?野餐要準備什么呢?飲料、水果、餅干(飲料瓶、布球、泡沫板)
啟發(fā)幼兒用下肢分別夾住飲料瓶、布球、餅干行進跳,教師巡回指導,然后回到草地上,品嘗美味。
2、玩游戲:
野餐結束了,可是食物還剩下很多,我們不能浪費了,所以我們一起把東西送回家。
分組比賽,視游戲情況而定,可適當添加障礙。
三、結束部分:
我們一起把食物送到倉庫去。
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整理材料后回班。
活動反思
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目標是提高幼兒對身體鍛煉的興趣,發(fā)展其基本動作,促進幼兒身體的健康發(fā)展。體育活動是一項綜合教育課程,它包含了一個對幼兒進行多重心理素質和個性培養(yǎng)的過程。我們應在每次體育活動中都提供幼兒身體均衡發(fā)展的機會。
還物的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兒對數物對應已經有了較為初步的認識,當學習要求轉化為幼兒內在需求時,教育目標就變成幼兒游戲的意愿。本活動旨在從幼兒年齡特點出發(fā),創(chuàng)設“去動物園”的游戲情境,在游戲中輕松自然的進行操作、探索、發(fā)現,進而完成目標。
二、活動目標:
《綱要》中指出:教育應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根據《綱要》精神,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了本活動的目標。
1.復習鞏固8以內的數。(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所在,也是本次活動的顯性的知識性目標。)
2.較為熟練掌握8以內數物對應關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及思維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目標,同時也是隱性的情感目標。)
3.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這是本次活動的能力目標,也是活動的實際意義所在,它讓本次活動和現實生活聯(lián)系了起來,真正體現了教育是為生活而服務的。)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活動目標。更順利地實現活動過程,根據幼兒愛玩這一特點,我做了如下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了8以內的數熟悉8以內的數量。(前期的知識準備是教師設計活動的`基礎,幼兒如果沒有這一知識準備,就會影響到他們熟悉掌握8以內數物對應關系)
物質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手偶青蛙一個;
2.學具毛毛蟲、籃子、玩具花片、魚、釣魚竿、骰子、轉盤、數字卡片人手1份操作材料。
四、說教法新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數學和游戲活動緊密相連,讓幼兒在玩中學,動中學。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觀察操作法觀察就是在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中充分刺激幼兒視覺,操作就是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等動作帶動大腦感知抽象的概念。這是我為了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而采用的方法,為的是讓孩子通過聽聽、看看、做做等方式,復習鞏固8以內的數,熟練掌握8以內數物對應關系。
2.游戲法:按物取數和按數取物從易到難,分別遞進采用這2種方法,讓幼兒能較為熟練掌握8以內數物對應關系,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及思維能力。后者方法通過給予一定數量的物體,讓幼兒根據教師說出的數字拿出相應數量的物體。隨著幼兒數能力的增強,對幼兒只說出數,沒有范例。按數取物的條件是抽象的,沒有直觀依據。要求幼兒對數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務,解決抽象數學問題。
五、說過程
根據幼兒認知水平的特點,我將學習過程分為四步進行。
(一)創(chuàng)設“去動物園”情景,導出課題。
。ǘ┱n件演示:數小魚、小鴨和小蝌蚪
。ㄈ┣榫坝螒:
1.給小動物送玩具;
2.拼花
。ㄋ模┎僮饔螒:
旋轉魔盤;
2.給毛毛蟲粘身體;
3.釣魚。
活動過程:
。ㄒ唬﹦(chuàng)設“去動物園”情景,導出課題。
1.出示青蛙,邀請小朋友一起聽青蛙的叫聲跳著進場到“動物園”。
2.課件演示:動物園。(引導幼兒觀察來到了什么地方)
(二)課件演示:數小魚、小鴨和小蝌蚪(復習8以內的數)欣賞課件,請幼兒分別觀察課件上小魚、小鴨和小蝌蚪的數量,并找出相應的數字。
。ㄈ┣榫坝螒颍海柟8以內的數物對應)
1.游戲①:給小動物送玩具幼兒觀察課件,看看我們來到了什么地方?并說出具體要求:小動物出示數字幾,就請小朋友取幾片花片送給小動物。
2.游戲②:拼花朵請幼兒分別把是3、5、8的花瓣拼在花心上。
(四)幼兒分組操作游戲操作游戲
1:旋轉魔盤操作游戲
2:給毛毛蟲粘身體操作游戲
3:釣魚
。ㄎ澹┬〗Y:今天小朋友和1-8數字寶寶玩了許多開心的游戲。數字王國里還有許多有趣數字寶寶,你們可以和爸爸媽媽,好朋友一起去尋找,好了,時間到了,動物園要關門了,跟小動物們再見,下次我們再來玩好嗎?
。┭由旎顒樱赫堄變涸趨^(qū)角活動繼續(xù)玩數物對應的游戲。
六、反思:
本次活動的實施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教師教態(tài)親切自然,語言得體到位,提問語有針對性,注意動靜結合。能創(chuàng)設有趣、寬松的環(huán)境,能運用高科技多媒體設備,面向全體,很好的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學具準備材料豐富,操作性強。幼兒思維比較活躍,能夠大膽的表現自己。由于是孩子班上的本班教師,所以對班上每個孩子的特點和情況都比較了解,能把握活動目標的重難點,活動過程充滿樂趣和互動,能夠很好的激發(fā)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首先,活動開始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去動物園“這一游戲情境的設置,激發(fā)幼兒學習活動的興趣。其次,通過形象、逼真的課件演示,讓幼兒逐一復習8以內數的量,引導并幫助幼兒按物體的量拿出相應的數卡,進而完成按物取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標。力求讓幼兒把前面學到的知識再運用到生活中去,從而體現“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這一教育理念。同時對幼兒完成目標情況進行了檢測,使教師對幼兒目標掌握情況做到了心中有數,能夠在操作活動中有針對性的對幼兒予以指導。最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導出“給小動物送玩具、拼花朵”的游戲情節(jié),然后分組指導幼兒進行“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能關注能力差的幼兒。如:個別幼兒不能正確取出相應的玩具時,教師幫助其手口一致地進行點數,從而達成目標。
還物的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舉手和投票評選吉祥物的活動,體會收數據的方法和統(tǒng)計調查的必要性。
2、在調查活動中,通過觀察,能看懂他人記錄調查的數據,了解記錄調查數據的方法。
3、在調查活動中,增強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對數據調查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體會收數據的方法和統(tǒng)計調查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能看懂他人記錄調查的數據,了解記錄調查數據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喜歡的吉祥物。
1、組織學生談話,說說過年的時候各人家里有哪些吉祥物?然后討論確定表現吉祥物的形式并請個別幼兒畫出相應的標記。
2、請學生在統(tǒng)計記錄單上用標記記錄自己喜歡的幾種吉祥物。
3、學生與同伴交流記錄單,介紹自己喜歡的'吉祥物。
二、選擇不同的方式進行調查統(tǒng)計。老師出示統(tǒng)計記錄單,引導幼兒觀察。
師:這是一張統(tǒng)計記錄單,請在上面記錄你們這組喜歡每種吉祥物的小朋友的人數。
老師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才能知道你們這組喜歡每種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應該怎樣記錄呢?補評:
請學生與同伴商量,將小組里每個人喜歡的吉祥物統(tǒng)計在一張記錄單上。
老師引導學生在統(tǒng)計記錄單上統(tǒng)計、記錄小組中喜歡每種吉祥物的人數。指導幼兒統(tǒng)計出本小組中最受歡迎的吉祥物,并做記號。
三、老師和幼兒共同完成全班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
1、每組選派一位代表向大家介紹本組的調查情況及統(tǒng)計結果。
2、老師引導學生討論:怎樣才能知道全班喜歡每種吉祥物的小朋友有多少呢?
3、老師與學生一起在統(tǒng)計表格中記錄每組幼兒的統(tǒng)計結果,統(tǒng)計喜歡每種吉祥物的總人數,發(fā)現班級中最受歡迎的吉祥物。
還物的教案12
【設計思路】
本節(jié)內容是初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學要求,重新編排了教學順序。從五個方面來安排本節(jié)教學內容。分別是:眾多實驗、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探究歷史、光合作用意義、光合作用的應用。
在“眾多實驗”中,介紹了5個實驗,從而總結出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場所。其中,實驗2(薩克斯實驗)是重點實驗;實驗4(探究銀邊天竺葵或者青菜不同部位實驗),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光合作用概念”中,總結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場所、公式和實質,其中“實質”對于學生比較難理解。介紹“光合作用探究歷史”,使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艱難性、漫長性有所理解。對于“光合作用意義”,通過學生查找資料,用事實、數據等來理解。通過3個實踐問題,理解“光合作用的應用”。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抨U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場所、實質和公式。
、屏私夤夂献饔玫奶剿鳉v史,即眾多實驗。
、桥e例說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和意義。
2、能力目標:
、磐ㄟ^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產物和場所,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圃谔骄炕顒又信囵B(yǎng)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胚M一步明確生物圈中的人和動物與綠色植物的密切關系,產生保護植物、愛好環(huán)境的情感。
、屏私夤夂献饔玫奶骄繗v史,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性、漫長性,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闡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難點:探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
還物的教案13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知道葉有 蒸騰作用。
2.使學生了解葉的蒸騰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義。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葉的蒸騰現象、氣孔形態(tài)等。
二、教學準備
1.課前,找一盆植物,澆足水,用一透明塑料袋把這株植物的枝葉罩起來,把袋口扎緊,置于向陽處。
2.分組實驗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蠶豆、青菜、洋蔥、蘿卜、天竺葵或馬鈴薯的葉片任選幾片;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管、碘酒
3.關于蒸騰作用的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復習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2.學生匯報“根有吸收水分作用”實驗的觀察結果。(試管中的水面第一天下降多少?第二天下降多少?)
3.談話:上一節(jié)課,我們研究了根的作用。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葉的作用。(板書課題)
(二)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葉有蒸騰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發(fā)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兩幅掛圖或幻燈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樹林里跑步。
、谔釂枺喝嗽 沙漠中和在樹林里,會有什么不同的感覺呢?
、厶釂枺簽槭裁礃淞掷锏目諝獗容^濕潤,沙漠里的空氣比較干燥?
(啟發(fā)學生想象樹木用根吸收的水分,從樹木的什么地方散發(fā)到空氣中去了。)
(2)指導學生觀察“植物能蒸騰水分”的實驗。
①出示課前準備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葉并將袋口用繩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實驗裝置。
②觀察:你們看,在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內壁上 有什么?
(學生觀察后回答:塑料袋內壁出現 了許多小水珠。)
(3)啟發(fā)學生思考:這些小水珠是怎樣形成的?如果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氣凝結的,那么這些水蒸氣是從哪里來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體內可能有什么樣的構造?
學生討論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據人從汗孔排出水 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樣的小孔。
(4)指導學生觀察植物葉片上的氣孔的形態(tài)。
、傺菔荆核合乱黄Q豆葉的下表皮,貼在載玻片上染色后,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除蠶豆葉外,還可用青菜、洋蔥、蘿卜、天竺葵、馬鈴薯的葉,這些植物的葉片上很容易找 到氣孔。)
、谥v述:課前,我在各組的顯微 鏡上都裝好了像老師這臺顯 微鏡上一樣的蠶豆葉的切片。下面,大家通過顯微鏡觀察:蠶豆葉面是什么樣的?葉面上有什么?
、鄯纸M觀察,觀察后匯報。
、艹鍪尽叭~片下表皮氣孔”的掛圖或幻燈片。
⑤講述:在葉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兩邊是兩個半月形的。這些小孔叫做“氣孔”。
⑥觀察:對照掛圖上氣孔的形態(tài),在顯微鏡 下再觀察、辨認。
(5)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的含義。
講解:
通過推想,我們認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體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過實際觀察,我們在葉的表面確實找到了一些小孔。
根吸收的水分運到植物體內,有的`被植物體自己用了,有的則在受熱的條件下變成水蒸氣飛散到體外去了。這些水蒸氣正是從葉表面的氣孔跑出去的。
植物體內的水分受熱變成水蒸氣,從氣孔跑出去,騰飛到空中。葉的 這種作用叫做蒸騰作用。(板書課題)
(6)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的意義
(1)討論:“葉的蒸騰作用”對植物的生活、 對自然界有什么意義?
(2)出示葉的蒸騰作用示意掛圖或投影片,啟發(fā)學生對 照圖思考。
(3)學生討論回答。
(4)教師講解。
葉蒸騰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儆捎谡舭l(fā)要吸熱,就像人出汗可以涼快一些,調節(jié)體溫一樣。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熱的夏季“涼快”一些,不被曬焦。
②由于蒸騰了水分,植物體內水分減少。這樣可以促進根不斷地吸收水分、養(yǎng)分。
、劭梢允箍諝鉂駶。
(三)鞏固練習
請同學們根據“葉的蒸騰作用示意圖”,自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
(四)布置作業(yè)
選擇下面問題中的1—2個問題,通過實驗進行研究:
1.葉 的蒸騰作用與光照時間長短是否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2.葉的蒸騰作用與葉的數量多少是否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3.葉的蒸騰快慢與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還物的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同源染色體、四分體、減數的概念;能說明精子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模擬出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2.通過觀察圖片、動畫,提高識圖、繪圖能力以及比較分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減數過程中染色體形態(tài)數目發(fā)生一系列規(guī)律性變化,了解生命是運動的、有規(guī)律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減數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難點:模擬減數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三、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
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憶有絲各時期的特點并播放有絲多媒體課件,教師總結出有絲重要的特點是遺傳物質復制后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的結果是子細胞中染色體數與親代細胞一樣。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圖片,圖示有性生殖的過程。設疑:正常人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有46條(23對),由學生嘗試把圖中受精卵、精子、卵細胞的染色體情況標出。
學生思考后回答,教師歸納:生物體是保證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必須減少一半,即通過減數而非有絲。
(二)動畫演示,共同探究
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減數的相關信息(以精子的生成為例)。
問題:減數的概念,場所和結果;產生精子的原始細胞即特點。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之后繼續(xù)設疑:精原細胞在減數過程中,染色體是怎樣減少一半的?又是減少了怎樣的一半?學生根據有絲的知識發(fā)表自己的猜想。
教師肯定學生的猜想,動畫演示精子形成的全過程。
設疑:減數是怎樣進行的,染色體數目是如何減少的呢?減數過程中,染色體發(fā)生了哪些行為變化呢?
1.動畫演示:精原細胞形成初級精母細胞過程。
學生觀察分析減數次間期精原細胞變?yōu)槌跫壘讣毎麜r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了解染色體數量和DNA含量變化情況。
2.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時的動態(tài)變化和四分體形成過程。
提問:減數次前期初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最顯著的變化是什么?配對的是怎樣的染色體,圖中有幾個四分體?點拔學生總結出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四分體的特點。
3.動畫演示:減中期四分體排列在赤道板上,減后期同源體分離。
提問:減中期和后期染色體發(fā)生了怎樣的`行為變化?同源染色體能否有另一種分離情況?學生總結歸納表述。
4.動畫演示: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教師點拔:一個精原細胞只能發(fā)生其中的一種形成二種類型的精子,多個精原細胞,各種情形都能發(fā)生因而產生的精子具有多樣性
5.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形成過程。
提問: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與初級精母細胞相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減少了怎樣的一半?學生分析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染色體特點(無同源染色體,有染色單體)。
提問:次級精細胞會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減數第二次?染色體數還會再減半嗎?學生預測減數第二次。
6.動畫演示:次級精母細胞到精子的過程。
提問:精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染色體特征與精原細胞相比有什么變化?為什么精子壽命很短?精子還能再嗎?
總結:精子形成需要經過變形,丟棄大量細胞質,僅保留了細胞核和極少量細胞質,所以精子壽命短,精子不再,因此減數無細胞周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減數全過程,引導學生總結減數過程:提問:減數兩次各時期細胞名稱是什么?染色體有哪些行為變化?
(三)動手體驗,形成概念
引導學生用橡皮泥模擬減數全過程,加深對減數過程的理解。
之后提問:什么是減數?學生分析進行減數的生物、細胞、時期、過程、結果,從而總結出減數的概念。
(四)小結作業(yè),課外延伸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所學。課下請學生歸納形成配子的細胞(減數)的過程與特點。
還物的教案15
活動目標:
1.了解多樣的建筑物,初步理解建筑物的概念。
2.提高分析比較的能力和欣賞的能力。
3.動手用紙箱搭建房屋。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幼兒一起收集世界著名建筑物以及各類建筑物圖片和卡片。
2.活動前帶孩子們參觀設計院。
3.紙箱
活動過程:
一、搭積木教師:小朋友喜歡搭積木嗎?用積木可以搭什么呢?都能搭出什么樣的房子呢?(幼兒操作)搭房子先搭什么?怎樣才能搭的穩(wěn)當,不垮掉。
示范:看圖片,好不好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漂亮的'房子,我們一起看看。
二、理解建筑物的概念出示三張掛圖:高樓、寶塔、亭閣。讓幼兒觀察,并找出共同點:有頂、有室,都是用泥、石、木、鋼筋、磚瓦等材料建成。他們都叫建筑物。
三、各種各樣的建筑物幼兒自由觀看建筑物圖片,教師介紹:新疆的大巴扎,是具有濃郁土耳其風格的建筑,有著阿拉伯風格的圓頂房屋;北京天安門,是具有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特征的建筑,屋頂由瓦片搭起,屋角和屋檐翹起;北京鳥巢,外形由鋼架組成,是我們中國專為舉行2008年奧運會的建造的國家體育館;北京水立方,由一種被稱為ETFE的化合物,又叫塑料王,北京奧運會的水上項目(游泳和跳水)是在水立方場館舉行的,水立方是中國國家游泳中心場館。
廣州新電視塔海心塔,外形像一位美麗的姑娘,又叫小蠻腰,高達600米,是世界最高塔。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用巨石建成,四面三角形,又叫方椎體。
這是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高達324米,全部用鋼鐵鏤空制成。
這是臺北的101大廈,因為有101層而得名,是世界第二高的大樓,有509米;還有兩臺世界最高速的電梯,從一樓到89樓,只要39秒的時間。
目前世界最高樓是迪拜塔,高達828米;世界最豪華的酒店都在這里。
四、教師小結建筑物有多重多樣,多重風格,也有多種用處。不同建筑物所使用的材質也不同。還有的建筑物有不同的風格,請小朋友看看,這些建筑物都有哪些特征?再次出示圖片,讓幼兒說出特征:圓頂的、尖頂的、平頂的建筑物。建筑物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
五、觀看地震圖片,激發(fā)幼兒搭建房屋興趣。
教師:大家看圖片上發(fā)生了什么事?就在上個星期六的早晨,小朋友還在睡夢中時,四川雅安市發(fā)生了7.0級地震。很多人無家可歸?催@一對老人在干什么呢?她們想做什么事?這個小朋友呢?她表情如何?我們該怎么幫助她們。
六、小小設計師
1、請幼兒來設計一座的房子,送給雅安地區(qū)的受災群眾吧。
2.請幼兒搭建房子,教師指導。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了解了各具特色的建筑物,知道建筑物的概念。欣賞到了世界有名的建筑。知識點對小班幼兒少來說,稍有理解上的困難。另外,我結合時機,向幼兒介紹雅安地區(qū)地震情況,讓她們伸出援助之手,為災區(qū)送去自己設計的紙箱搭的房子。效果較好。
【還物的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體育活動教案《夾物跳》01-02
中班科學冰中取物教案11-06
物物交換策劃書04-17
以物換物作文(精選65篇)01-07
幼兒園中班體育活動教案《夾物跳》05-19
高中必修一生物教案(通用10篇)06-25
2022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11-22
我的心愛之物-寫物作文600字02-19
寫物的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