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美術教案集錦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案 篇1
目標:簡單了解彩墨畫的繪畫方式,在游戲中感受、體驗彩墨畫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讓學生學習簡單的彩墨畫技法進行表現(xiàn)。
教學難點:合理運用點、線,使畫面更具有節(jié)奏感。
德育目標:通過游戲感受彩墨畫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方法:演示法、探究法、談話法等
教具準備:水桶、毛筆、墨、國畫顏料、生宣紙、課件
學具準備:毛筆、顏料、水桶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
1、 我們來看一段動畫片:課件展示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2、 有趣吧,講了一個什么故事?你知道這個動畫片里的畫面是用什么工具畫出來的嗎?
3、 師展示要用到的工具,現(xiàn)在我們就用它們來玩一些有趣的彩墨游戲好嗎?
4、 板書課題:彩墨游戲,課件展示。
二、 感知
感知各種點的畫法:
1、 課件展示例圖。
你們看到了什么?(師引導生講出各種點和線)師在生講出時隨機板書“點、線”。
想不想知道怎樣用毛筆畫出這么多表態(tài)各異的點和千變?nèi)f化的線呢?好,老師先來試試。
2、 師示范圓點的畫法。
生觀察,引導講出圓形點的畫法,抓住方法:點(板書:點)
3、 同法教學方形、水滴形等各種點的畫法,板書方法:畫、壓、甩、灑。
4、 小結:看,老師用一支毛筆就變出了那么多不同形狀的點的時候用到了哪些方法呀?引導說出:點、畫、壓、甩、灑。
感知線的畫法:
毛筆的本領還不止這些呢,它還能變出千變?nèi)f化的線。
1、 師示范畫細線引導生觀察并說也細線的'畫法。
2、 同法教學如何畫出各種變化的線。
感知彩墨濃、淡、干、濕變化的表現(xiàn)方法:
我們再來仔細看看,這畫面里面還有什么密秘。(師指出濃、淡、干、濕的各種點或線)看這些墨和色看起來怎樣。(引導說出濃、淡、干、濕)
師:這種效果與什么有關?
生:毛筆中水份的多少。水少就干而濃,水多就淡而濕。
師示范,師生共同驗證。
那這條有濃有淡的線又是怎樣變出來的呢?師引導生說出方法,拓展思維。
小結:看來同學們都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會了,我們的毛筆不僅能畫出形態(tài)各異的點和千變?nèi)f化的線,還可以通過控制筆中的水份畫出濃、淡、干、濕的效果,你們說毛筆的本領大不大呀?
生:大
三、 嘗試實踐
1、 我從小朋友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試試了,好,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玩第一個彩墨游戲好嗎?請聽游戲規(guī)則:(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各種不同的點和線,注意畫出濃、淡、干、濕的效果。
2、 宣布游戲開始與結束以音樂起止為號令。
3、 生作畫,師巡視指導。
4、 展示作品,師生共評。
5、 小結:我們剛才一起用這些點和線玩了一個有趣的彩墨游戲,大家在游戲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我們今天用的毛筆和宣紙和平時用的筆和紙有什么不同呢(感知毛筆和宣紙的特點)?大家別小看了它們,我們國家許多流傳千古的書畫作品可都是由它們書寫繪制而成的呢。
四、 欣賞,體會彩墨畫的魅力
圖一:以師講解為主,讓學生知道要從哪幾個方面來欣賞一幅作品,并體會畫中的意境。
圖二至圖五:師引導生說出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師要尊重學生的想法。
小結:這些畫的作者獨具匠心地把各種點和線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妙趣橫生的畫面,引起了我們無限的遐想,這就是彩墨畫的魅力所在。
五、 拓展
現(xiàn)在來比較一下我們的作品,你們覺得美嗎?為什么?那我們可不可以想想辦法使它們變得更豐富、更生動呢?我先來變個戲法。
1、 師在原來示范的畫上進行添加,使它們變成一些具象的畫面。
2、 我在這些畫上添加了什么?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
3、小結并宣布游戲規(guī)則:在第一次游戲的作品上進行添加,使畫面變得更豐富、生動?梢元氉酝瓿,也可以四人小組合作完成。
4、生實踐探索,師巡視指導。
5、作品展示,師生互評。
六、總結全課
你們學到了什么?
美術教案 篇2
一、認識中國畫
教學目的: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上課時的作業(yè),進行自評互評。
二、學生嘗試運用六面體平行透視規(guī)律畫一兩個方形物體。
三、學生展示作品,自評互評,促進發(fā)展。
六、鐵絲造型
教學目的:
1、認識造型藝術新樣式,使學生學會利用鐵絲扭制各種獨特的線條造型。
2、利用鐵絲造型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立體造型能力,工藝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學生獨立的自我表現(xiàn)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制作各種鐵絲造型。
教學難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鐵絲造型作品、鐵藝作品,激發(fā)學生興趣,開拓視野。
三、學生自主設計制作鐵絲造型。
四、展示作品,學生自評互評,交流互動。
五、完善造型。
七、兒童頭部比例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人物頭部的基本結構比例,積累人物畫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xiàn)能力。
2、嘗試運用兒童頭部比例知識來描繪兒童頭像。
教學重點:
自主發(fā)現(xiàn)兒童頭部比例的知識。
教學難點:
嘗試運用頭部比例的知識描繪兒童頭像。
學具準備:
尺子、鏡子、鉛筆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有關頭像的美術作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欣賞優(yōu)秀的頭像作品,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對作品品頭論足,從兒童的角度來說說。
2、因勢利導,導入新課。
三、學生自主探究兒童頭部的比例知識。
1、學習正確測量頭部及五官的方法。
2、學生同桌間協(xié)作測量頭部及五官。
3、根據(jù)測量的數(shù)值說說兒童頭部有怎樣的比例。
4、說說書上“三停五眼”的含義。
四、嘗試用新學的知識臨摹教材上的頭像作品。
第二課時
一、學生展示上課時的練習,并相互評點,促進發(fā)展。
二、運用比例知識描繪最要好的同學的頭像。
三、師生共同評點,促進發(fā)展。
八、瓶花寫生
教學目的:
1、初步學習寫生的基本技法,抓住整體,把握基本形,體現(xiàn)對象大的特征。
2、通過瓶花寫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對美的感受力,造型能力,表現(xiàn)力及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觀察,畫一幅瓶花寫生畫。
教學難點:
整體感受,大膽表現(xiàn)。
學具準備:
鉛筆、蠟筆、水彩或水粉、水粉紙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教材范例,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初步嘗試瓶花寫生。
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感受大膽嘗試,大膽表現(xiàn)。
第二課時
一、展示上課時的習作,師生交流互動。
二、提高認識,進一步大膽嘗試,要求能夠抓住瓶花的總體特征,大膽表現(xiàn),各顯特色,畫出自己最強烈的感受。
三、展示作品,交流互動,促進發(fā)展。
九、印制花布圖案
教學目的:
通過印制花布圖案,了解美術的'設計及應用。
學習美術圖案設計的一些學常用的方法和簡單的圖案印制方法。
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印制花布圖案,學習美術設計的簡單的知識,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
學具準備:
地瓜、蘿卜、小刀等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1、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班上同學身上穿的衣服的布料誰的更好看?
2、說說各自的理由。
三、欣賞激趣。
1、欣賞一些花布圖片,直觀感受花布的美感。
2、理性認識:探究花布的圖案設計規(guī)律。
四、學生設計單位圖案。
五、按一定規(guī)律印制花布。
六、展示交流,互動發(fā)展。
七、學習拓展。
嘗試探究如何印制文字和畫。
十、天冷了(命題畫)
教學目的:
認識冬天的色彩及景物特征。
通過這一命題畫促進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生活,培養(yǎng)形象思維。
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表現(xiàn)力和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
認真觀察大膽想象,畫一幅冬日活動圖。
教學難點:
了解并表現(xiàn)南方冬天的特點,人物的衣著活動要與季節(jié)相符,構圖適宜。
學具準備:
蠟筆、水粉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認識大自然。
引導學生觀察窗外景物,聯(lián)系其它季節(jié)的景物印象,把握冬天的季節(jié)特征。
四、品味生活。
說說這些天來,大家都在做哪些活動?以前做什么?要揀有趣的事來說。
說說到了冬天,人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五、精心構思,大膽表現(xiàn),完成鉛筆底稿。
第二課時
一、同學間交流交流,互相啟迪,修正定稿。
二、嘗試運用幾種不同的色彩顏料大膽表現(xiàn)。
三、展示觀摩,交流互動。
十一、導游圖設計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導游圖,培養(yǎng)學生方位感和觀察生活、分析事物的能力。
通過認識認識自然環(huán)境及景物特征,提高審美能力,提高形象記憶、設計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鄉(xiāng)的感情,進行跨學科學習,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
教學重點:
認識導游圖,學習簡單設計導游圖。
教學難點:
學會測定真實方位,了解地圖的固定方位,弄清兩者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激趣導入。
1、說說你們?nèi)ミ^哪些好玩的地方,簡單地向同學介紹那里的景色和趣聞。
2、說說在我們這什么地方很好玩?有什么辦法可以讓更多的人去那玩。
三、探究導游圖的設計制作。
1、學習測定方向的簡單方法,和怎樣描述路線方向。
2、了解地圖的方位設定,和怎樣體現(xiàn)路線方向。
3、弄清兩者間的聯(lián)系及轉(zhuǎn)換。
四、初步嘗試設計導游圖。
1、學生調(diào)查從學校到村部的路線方向。
2、嘗試畫出導游圖。
第二課時
一、展示初步嘗試的結果,師生共同評點,進行互動學習。
二、考查上學路線,對路線方向及標志性景物進行必要的記錄。
第三課時
一、根據(jù)自己的調(diào)查記錄,設計出上學路線圖。
二、展示交流,說說學習體會。
十二、我造的車(利廢工藝)
教學目的:
培養(yǎng)學生對造型藝術的欣賞能力。
利用廢品進行工藝制作,培養(yǎng)學生利廢的環(huán)保意識。
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協(xié)作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立體造型能力。
教學重點:
利用廢棄物制作車子。
教學難點:
適當?shù)乩檬掷锏膹U棄物設計車子。
學具準備:
各種可利用的廢棄物。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激趣。
1、欣賞教材范例與實物教具,激發(fā)學生興趣。
2、探究范例的材料運用和制作方法。
三、學生根據(jù)手里的材料制作車子。
四、展示交流,互相欣賞。
五、總結學習體會。
十三、假山(泡塑工藝)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盆景制作工藝,接觸傳統(tǒng)藝術,陶冶藝術情操。
培養(yǎng)學生立體造型能力,動腦動手能力,豐富學生的表現(xiàn)語言。
學習利用泡沫塑料制作盆景。
教學重點:
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教學難點:
充分利用泡塑的自然形狀和肌理效果,粘接制作奇特怪異、錯落有致的假山造型。
學具準備:
小刀、膠水、泡塑。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園林、盆景圖片,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
1、欣賞精美圖片。
2、說說觀后感。
3、說說圖片中的假山的特點。
三、學生自主嘗試利用泡塑制作假山。
四、為假山配上底盤和自然景物及人工建筑,完善盆景制作。
五、展示交流,培養(yǎng)審美情趣。
六、交流體會。
十四、班標設計
教學目的:
應用學過的圖案及色彩知識,進行簡單的設計制作練習。
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制作能力和提高學生的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美化生活、美化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已有的知識設計一個漂亮的班標。
教學難點:
能夠利用已有的圖案設計知識設計一個既簡潔又富有個性的班標。
學具準備:
繪圖工具和色彩顏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本班班標的滿意度調(diào)查,說說所見過的小牌子,什么樣子的更漂亮。
三、欣賞教材范例,說說喜歡什么樣子的班標。
四、說說曾經(jīng)學過圖案設計有哪些設計技巧。
五、自主嘗試制作班標。
六、展示交流,評選出更好的作品設計。
七、學習拓展:嘗試為一些小商品設計包裝。
十五、兒童讀物封面設計
教學目的:
初步了解書籍裝幀設計藝術,開拓學生審美視野。
學習簡單的封面設計知識。
培養(yǎng)學生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學具準備:
彩色卡紙、水彩筆、水粉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范例,導入新課。
三、引導學生探究封面設計的基本要素。
1、封面的構成。
2、內(nèi)容與畫面的關系。
3、文字與畫面的組合關系。
4、封面的整體效果與兒童讀物這一特色的關系。
四、嘗試構思設計一張封面。
第二課時
一、繼續(xù)完成封面設計。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三、說說學習心得。
十六、動物(紙雕)
教學目的:
了解紙雕這一藝術表現(xiàn)形式,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學習紙雕的制作。
培養(yǎng)學生立體造型能力,提高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學具準備:
彩色卡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激趣,導入新課。
三、學生自主探究紙雕的制作方式方法。
1、分組選擇一個探究目標,先小組成員自主探究制作方法,再在小組間交流互動。
2、小組間合作嘗試完成制作一款立體紙雕。
3、展示小組的作品,并向全班介紹探究成果。
四、大家說說本節(jié)課的學習心得。
第二課時
一、自主嘗試制作一款立體紙雕。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十七、中國結
教學目的:
認識了解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國結的藝術特色及文化淵源和嶺南版美術第九冊http://anxue.c它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學習編結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藝術的思想情操。
學具準備:
細繩、粗紗線、小飾物等。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中國結,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分小組嘗試研讀教材示意圖,制作簡單的吉祥結
四、展示探究結果,交流互動。
第二課時
一、分小組嘗試制作其它幾款中國結的制作方法。
二、展示嘗試成果,交流互動。
三、大家談談學習心得。
十八、兒歌配畫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學習插圖藝術形式,提高學生審美水平。
培養(yǎng)學生美術綜合運用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
學具準備:
作畫工具材料。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欣賞兒歌,誦讀兒歌,說說兒歌的意思。
三、欣賞例畫,結合兒歌的意思說說自己的感受。
四、引導學生探究給兒歌配畫怎樣做更好。
1、畫面內(nèi)容與兒歌意思的關系。
2、畫面的藝術特色與兒歌的關系。
第二課時
一、選擇一首兒歌,嘗試配上一幅插圖。
二、展示作品,評論互動。
十九、人物表情(美術知識)
教學目的:
初步認識人物面部表情的變化特點,積累人物畫的知識。
學習淺顯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畫法,嶺南版美術第九冊http://anxue.c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繪畫表現(xiàn)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淺顯的人物面部表情的畫法。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同學間互相觀察,嘗試說說人物表情變化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器官的變化上,說說不同的表情會引起面部器官怎樣的變化?
三、嘗試選擇畫出一種表情。
四、展示習作,大家互相評論評論。
第二課時
一、說說兒童頭部的結構比例,畫一畫兒童兒童頭像比例示意圖。
二、嘗試按結構比例畫一幅同學的頭像,要求富有表情。
三、展示交流,評論互動。
二十、開心一刻(漫畫)
教學目的:
在學習人物面部表情的基礎上,學習漫畫的畫法。
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繪畫表現(xiàn)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人物表情的漫畫畫法。
教學難點:
抓住喜悅表情的特征,配上身體動作,使表達更生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說說自己最感開心的事情。
三、欣賞漫畫作品,激發(fā)學習興趣。
四、嘗試以漫畫的形式畫一畫開心的事。
五、展示交流,評論互動。
二十一、欣賞(中國現(xiàn)代雕塑作品)
教學目的:
欣賞雕塑藝術作品,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了解祖國現(xiàn)代雕塑的發(fā)展與成就,增進愛國主義情感。
學習準備:
搜集有關雕塑作品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生介紹課前準備的有關資料,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三、學生說說對教材中的范例的理解。
四、教師介紹教材范例的相關資料。
五、大家談談學習感受。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感知巨人與小矮人的視覺形象對比與角色變化的想像力;學會用變形夸張與組合的手法去表現(xiàn)童話故事。
2、過程與方法:分別從巨人與小矮人的角度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形象特征;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發(fā)現(xiàn)意想不到的事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積極收集與講述相關的童話故事;共同參與畫家與同齡人作品的欣賞點評活動。
【教學重點】
擴大想像的空間,增大奇思異想的力度。
【教學難點】
如何以周圍的環(huán)境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
【教學準備】
1、彩色筆
2、有關“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從小我們就聽過很多巨人和小矮人的故事。今天有一個巨人來到了我們的教室,大家發(fā)現(xiàn)沒有?能看出他是“巨人”嗎?誰來形容一下他到底有多大。
二、欣賞感知
1、欣賞課本中的卡通圖《草叢中的世界》,感受草叢中的卡通動物世界,猜猜誰是巨人和小矮人,想想它們中間有怎樣的歷險童話故事。
2、欣賞《巨人》,感受飛奔的巨人與海灘小朋友的`夸張對比。
3、誰變大了,誰變小了,他們在干什么?
4、課件展示“巨人”照片,引導學生想象自己變成巨人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5、欣賞《我變大了,老虎變小了》,感受兇猛的老虎變成小動物,我變成了大人,感受一種安全感,感受畫面對比強烈的色彩。
6、欣賞《巨人筑城堡不費力氣》,體驗巨人建筑師的角色,會有什么奇跡出現(xiàn)呢?
7、課件展示“小矮人”照片,引導學生想象自己變成小矮人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2課時)
8、欣賞學生作品,感受變成巨人或小矮人可以做許多有趣的事情。
9、總結: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通過改變周圍環(huán)境來襯托出自己變大或變小后的奇遇。
一、故事導入:
“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的童話故事在古今中外都廣為流傳,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這個童話故事。
二、提出問題
1、假如你變大或變小了,你周圍的環(huán)境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你有這方面的體驗嗎?(提示:如站在高樓上看地面,游覽世界之窗的感受等等。)
三、說一說
把自己變成你所想像中的巨人或小矮人后所發(fā)生的故事講給同桌聽聽。
四、作業(yè)要求
用線條、色彩畫出你變大或變小后發(fā)生的有
趣的事!
五、作品展評
自由展示作品,評一評:
。1)誰的想像力最豐富、最新奇?
。2)誰畫的人物表情、動作既夸張又有趣?
。3)誰的畫面表現(xiàn)得最美?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材
1、 本課內(nèi)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靜物素描中最基礎的知識,包括了靜物組合的構圖練
習、物體塑造和畫面整體感覺,是靜物素描中不可缺少的課程。
2、教學目標:
理解掌握物體內(nèi)部結構,提高抓形能力
3、教學重點:
理解物體內(nèi)部結構
4、教學難點:
如何去表現(xiàn)物體的內(nèi)部結構
二、教法
示范、啟發(fā)、引導、討論、欣賞、體驗
三、學法
學生欣賞、討論、實踐體驗
四: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范畫、繪畫工具
五、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檢查寫生的'作畫工具的準備情況
2、 復習舊知識
什么是結構?怎樣去找物體的結構(師生一起回憶舊知識)
3、講授新知識:
在畫前,首先要觀察分析形體的結構特征
內(nèi)容有:
、、形體特點(物體是方的?圓的?規(guī)則的?不規(guī)則的?)
②、高寬比例(單個物體高寬的比例、一組靜物中各個靜物之間的比例)
、邸⒖臻g位置的比較(前后左右)
、、虛實比較(前實后虛、主實次虛)
、、形體的銜接關系、物體邊緣線位置以及結構錢的隱現(xiàn)等等。
作畫步驟:(老師一邊示范一邊講解)
步驟一:從長線分割畫面空間,確定大體構圖,運用描繪單個物體的基本形的方法,畫出所有物體的基本形態(tài)。
步驟二:從主體物開始,運用線條造型方法,畫各物體的形、結構。用線要注意輕重、濃淡、寬窄的變化,主次關系。把物體各部位的透視開關畫準確。
步驟三:畫出明暗交接線的位置,把背光部位和投影稍加渲染。
步驟四:認真檢查,整理畫面的各種關系使之準確、協(xié)調(diào),調(diào)整完善畫面。
學生練習,老師指導
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
1.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fā)學生設計繪制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常用文具。
2.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藝術的聯(lián)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3.使學生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tǒng)一,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huán)境的審美評價能力。
教學重點:
打開學生積極、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啟發(fā)學生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對文具的制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難點: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奧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
學具準備:
1.紙盒、廢棄的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文具的資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
2.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新穎別致的.文具
教學媒體: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按常規(guī)進行。
二、導入新課
1.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導入,文具星球來的外星人想和同學們交朋友。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進入教學的特定情境,說出自己的感受。 貼近學生的年齡,激發(fā)學習興趣。
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學,要和他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種文具是什么?這種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點?它美在哪里?提出課程的基本要求。 說說自己心愛文具并請同學相互欣賞。 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鍛煉其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認識文具特點體會造型美、色彩美。
三、講授新課
1.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禮物想送給大家,但是他要我們自己做一件獨一無二的文具和他交換才行。我們怎么做哪?設疑集思。 相互討論,如何利用自己所帶的廢棄紙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穎、別致的文具。 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其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組織學生相互解決問題。作簡要小結,表揚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設計想法。 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進行簡單制作過程的說明。 完成教學重點的突破,化解難點。
3.出示成品引導學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優(yōu)缺點。 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設計目標。
四、布置作業(yè)
1.根據(jù)學生個性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自由選擇畫,捏、撕、貼等方法,構思設計與眾不同的文具。 個人或二人、三人結合進行實際制作,鍛煉自己動手能力。 鼓勵創(chuàng)新,使學生在更自由的空間里發(fā)展創(chuàng)造思維。
2.課中小結,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設計,并及時予以幫助指導。 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繼續(xù)完成更新穎的學習用品。 開拓學生思維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發(fā)現(xiàn)問題予以糾正。
五、小結
輔導學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并進行課堂展評。 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參觀自我評價。 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并促使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學習能力。
收拾整理:根據(jù)課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換禮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歡干凈,整潔的教室,我們大家一起來進行整理。 學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課后拓展:提出希望,課后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多余材料,再設計幾種不同的新穎學習用品。利用學生的興趣延續(xù)性把課堂學習轉(zhuǎn)化成持久的學習習慣。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讓學生尋找、發(fā)現(xiàn)生活中各種具有特殊紋理和形狀的實物,他哦哦你給過壓印和拓印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視覺形象。
二、對印出的圖形進行添畫,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求新求異的思維能力。
三、豐富學生視覺、觸覺經(jīng)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拓印和壓印兩種方法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對印出的`圖形進行再創(chuàng)造
教學過程:
一、欣賞探究
展示幾幅不同肌理效果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這像什么,猜一猜是怎樣做出來的。
二、體驗發(fā)現(xiàn)
1、素材:從自然和生活中尋找,如樹葉、藕片、玉米、瓦楞紙、輪胎面等;也可以自己制作,如揉皺了的報紙、各種造型的拼貼畫等。
2、繪畫工具:了解各種繪畫工具的性質(zhì)和使用技巧進行簡單的介紹,如水粉顏料、鉛筆、油畫棒、印泥等。
3、印制方式:對于同一物體,可采用不同的印制方式來表現(xiàn),還可以進行重復拓印、重疊拓印。
三、創(chuàng)造表現(xiàn)
1、印玩方法主要有兩種:拓印和壓印。
2、根據(jù)想象重新組合,對印出的圖形進行再創(chuàng)作,如裁剪、拼貼和添畫,達到更豐富的效果。
3、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價交流
1、學生展示作品,大家參與評論。
2、對于偶然出現(xiàn)的怪異、殘缺效果,可以因勢利導,引發(fā)聯(lián)想,用剪拼、添畫、夸張變形等方法進行補充和變化,創(chuàng)造出新穎的造型。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欣賞、了解漢字的起源及演變過程,加深學生對漢字文化的認識,用中國畫的方法對漢字進行大膽聯(lián)想和創(chuàng)作。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觀察、交流、分析及師生互動的過程中,大膽地運用中國畫的作畫工具和筆墨技法,表現(xiàn)生動、有趣的漢子形象,創(chuàng)作新穎的作品。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了解中國漢字文化,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字的熱愛之情,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情感的體驗中增進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點:
觀察、分析漢字象形表意的構形特點,了解漢字的起源和演變過程,體驗用漢字為題材進行水墨畫創(chuàng)作的樂趣,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學難點:
利用漢字的構形特點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以及用中國畫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的筆墨技法。
課前準備:
教師:課件 板書 毛筆 國畫顏料 筆洗 生宣 象形字卡片
學生:國畫顏料 毛筆 洗筆筒 氈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游戲?qū)耄骸斑B圖猜字,連連看”。
引出象形文字:根據(jù)物體的外形特征創(chuàng)造出來的文字。
這些文字像畫一樣美麗,多有趣的聯(lián)想呀!出示課題《漢字的聯(lián)想》。
二、新授:
1、提問:我們的祖先最早是如何記錄發(fā)生的事情呢?(結繩記事)
2、小故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結繩記事→巖畫→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簡化字
3、想一想:漢字最初是由什么演變來的?
漢字是從圖畫記事演變來的。(字由畫生)
4、觀察漢字演變表:
、僭缙诘南笮挝淖诌@么生動有趣,為什么今天不再用它了?
書寫麻煩,線條復雜,寫法不統(tǒng)一,有局限性。
、趯Ρ仍缙谝詧D形為主的字和近現(xiàn)代的字,從外形上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早期:形象具體,基本能認出來;線條復雜,不好書寫。
近現(xiàn)代:形象概括抽象,筆畫橫平豎直,線條相對簡單,易記好書寫。 ③小結:漢字的演變過程是一個由具象到抽象,由復雜到簡單的過程。
5、欣賞有趣的字:羊、竹、美、飲、休的演變。
6、小結:漢字藝術是博大精深的,隨著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已經(jīng)由圖案化的形象符號演變?yōu)橛删條構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礎上產(chǎn)生了神奇美麗的書法藝術。
7、藝術大師眼中的漢字藝術:
、冽垼P; ②馬; ③江山。
這些作品是畫還是字?既是畫也是字。
以圖畫和文字為基礎而產(chǎn)生的中國繪畫和書法藝術有著相同的起源→書畫同源。
、堋掇r(nóng)家樂》,古干。
這幅作品有什么特點?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作品給你怎樣的感受? 作者用簡介輕松的畫筆,將象形文字和圖形巧妙的組合在了一起,描寫了富足、熱鬧的農(nóng)家場景。
8、幫一幫:學生根據(jù)“舟”的形象創(chuàng)造一個象形文字,老師對文字加工處理,變成一張完整的字畫巧結合的中國畫作品。
9、看一看:
、儆幸晃恍∨笥眩行,今天為大家?guī)砹艘粓鲆曈X盛宴,瞧! ②《鳳凰逐日》
、蹖Ρ扔^察:內(nèi)容一樣嘛?色彩一樣嗎?
不同的墨色帶來的視覺效果是不一樣的。
三、作業(yè):
嘗試用象形文字來創(chuàng)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象形字或自己創(chuàng)造象形文字,用中國畫的表現(xiàn)方法,創(chuàng)作一張美觀、有趣、字畫巧結合的作品。
要求:構圖新穎,結合巧妙,墨色豐富
四、展示評價:
介紹自己的作品。最喜歡哪一張?為什么?有沒有什么意見和建議? 教師總結。
五、課后拓展: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魅力,通過今天所學,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們可以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加上提拔、印章,裝上美麗的相框,掛在家里裝飾生活,或作為禮物贈送給親人、朋友,用屬于我們自己的方式、方法,將漢字藝術傳播給更多的'人,將漢字文化發(fā)揚光大!
六、板書設計:
漢字的聯(lián)想
畫 → 字 字畫同源
具 象抽 象
復 雜簡 單
七、教學反思: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使師生從一個封閉的小圈子走向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我精心設計了圖片動畫,利用多媒體影音結合,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動畫認識文字的演變過程,教學活動突破了固定模式的約束,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課堂氣氛。教學方法的選擇也具有開放性,富有想象空間,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在此次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是學習任務的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相互幫助,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美術字技能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潛移默化、自我學習的提高過程。通過欣賞字體的演變動畫,有利于學生發(fā)展聯(lián)想思維和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起較全面的人文知識體系和審美觀。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化,進一步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
總之這堂課是傳統(tǒng)美術與多媒體相結合的產(chǎn)物。通過多媒體交互方式授課,使學生在學習交流時情感體驗發(fā)生了新的變化,促進學生在輕松的心態(tài)下更富有個性的進行創(chuàng)作,在學習中享受學習,在快樂中享受快樂。
美術教案 篇8
美術課《童年》說課稿
這天我說課的資料是一節(jié)美術欣賞課《童年》,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锻辍肥侨松凶铍y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童年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感慨。這節(jié)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關于童年的作品?此坪唵蔚淖髌罚鋵崊s給我們展現(xiàn)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戰(zhàn)斗中成長》,解放后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這天的《金色童年》。表現(xiàn)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信息,更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透過美術作品了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那里,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于生活,表現(xiàn)于生活,贊美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并給生活以導向和啟迪。童年鑒于此,我設計了以下童年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潛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狀況,學會透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透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xiàn)形式,體會不同表現(xiàn)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資料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3、教學難點
童年,不同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了解。
二、說教法
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狀況和理解潛力,針對和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發(fā)達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取了創(chuàng)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并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diào)動童年學生的學習用心性,把枯燥的講解變?yōu)樯鷦又庇^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jié)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透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齊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游戲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游戲,游戲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并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游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透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fā)學生對童年完美時光的回憶,為后應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童年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ㄟ@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jù)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做鋪墊,透過自愿分組的形式,體現(xiàn)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后,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fā)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zhàn)斗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樣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為什么這么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能夠看出來?他們在做什么?他們會想什么?為什么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明白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了解雕塑嗎?為什么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資料和思想,能夠透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衣著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透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于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jié)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后,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zhàn)斗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nóng)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ㄍ高^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什么特點?
。ㄍ高^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構成珍惜優(yōu)秀民族藝術的態(tài)度。)
。2)比較《戰(zhàn)斗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ㄍ高^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nèi)涵,培養(yǎng)學生珍惜和熱愛完美生活的情感,體現(xiàn)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著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說出理由。
。ㄟ@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了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并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透過作品之間的比較,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lián)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ㄌ嵘龑W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jié)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qū)懴聛,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了,涵蓋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1-20
美術教案【精選】11-23
(精選)美術教案01-26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7-24
美術教案[精選]08-03
美術教案07-20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8-19
美術教案(精選)09-24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9-18
《美術》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