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切【幨占淼慕堑某醪秸J識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
教材簡析: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也是第二學段進一步學習角和其他平面圖形的相關知識的基礎。這是學生第一次認識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能借助三角板認識直角,會用直角符號把直角表示出來;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
2、在認識角的過程中,培養(yǎng)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和抽象思維能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體會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用直角符號把直角表示出來;會用簡單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
教法:
情景導入、談話。學法:討論合作、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三角板、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
。ㄒ唬┙處熁顒樱
談話:
。1)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見到許多物體,他們的面的形狀是不同的,像黑板的面是什么形狀的?
。2)游戲中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狀的?
。3)紅領巾的面呢?
(4)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ò鍟n題:認識角)
。ǘ、學生活動:
生:長方形
生:正方形
生:三角形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情景圖:同學們,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2)現(xiàn)在請你拿出三角板、鐘面等物體,在小組中互相指一指、說一說他們的角在哪里。
。3)教師正確指導指角的方法。
。4)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并板書
。
。5)學生觀察情景圖。
說情景,并在圖中找角
(6)學生小組中合作學習。
(7)學生指角,感受角。(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角的特點和形狀)
。8)學生利用三角板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三、做角、感悟角的大小
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請你們根據(jù)自己的需要,自由選擇,想辦法做一個角好嗎?
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小組內(nèi)動手做角。(放輕音樂)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所做的角展示看。
∠∧∨>∟⊥
四、組織練習,拓展延伸
1、請你找出我們周圍物體面上的一個角。(讓學生走出座位自己找找生活中的角,感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
2、請你說出角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明確角的特性)
3、請你用學過的知識來做一個角。(動手做角,讓學生更加懂得角的特性)
4、自主練習2。
5、請你數(shù)出下面圖形共有幾個角。
學生邊指邊說
生:頂點、邊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
五、全課
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1、學生談收獲。
2、你們的收獲真不少,其實我們的身邊到處有數(shù)學知識,希望你們課下多觀察,將得到的收獲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好嗎?
六、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物體,通過復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導入新課,將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之上,學生感到熟悉、親切,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認識角后,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鞏固知識,積累活動經(jīng)驗。學生談自己的收獲,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身邊時時處處都有數(shù)學。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景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會用多種方法來比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較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
3.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來制作角和比較角的大小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
教學難點
體會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程度有關,探索多種角的大小比較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小棒、兩根硬紙條。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這個新朋友呀,很害羞,總是喜歡躲起來。讓我們先來認識“角”和它做朋友好嗎?
二、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我們請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來,調(diào)皮的角就藏在這里(教師出示課件),小朋友,你能把它從這幅圖里找出來嗎?誰來說說,你從哪里找到了角?
學生描述圖片上的場景:正在踢足球的學生,拿著三角板的老師和修剪花木的老爺爺。還有教學樓和鐘樓等等,指出相應的角的位置。教師操作媒體,把相關角標志出來。并對學生的發(fā)言予以鼓勵。
師:小朋友,你們真聰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角”,老師這里也有幾個物品,他們也有角,你能幫老師說一說嗎?(出示課件)
師:老師把這些角,畫了下來,你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畫的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好嗎?(教師演示角的畫法)
1.小朋友,老師剛才是怎么畫的呢?誰來說一說(先畫一個點,再畫兩條直直的線)
2.我們把這個點叫做“頂點”,把從頂點發(fā)出的線叫做“邊”? (教師板書:頂點和邊)小朋友,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個邊呢?(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3.你能像老師一樣自己畫一個角,并標出它的頂點和邊嗎?(學生動手操作)
4.展示畫的角,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畫的`?
5.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學生發(fā)言后,教師將角的特點再總結(jié)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實踐操作
師:認識了角,我們下面來自己制作“角”,這里有一個正方形的紙,還有一些別的工具,開動你的腦筋親手做個角吧?趕快動手試試!
2.成果展示
師:誰來介紹一下你做的角?并說一說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頂點?哪里是邊?
3.角有大小
師:(出示幾個不同樣式的角)這幾個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樣。你們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個最大,哪個最?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總結(jié):角的大小與角兩邊*開的大小有關。(出示課件)
四、比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誰做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課件:重疊法)
如果兩個角既不好移動,又沒有格式我們應該怎么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討論。(學生會提出復寫、折紙、器具去量等方法)
師: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比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結(jié):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科院張老師和學校領導老師的幫助下,我執(zhí)教了《角的初步認識》這節(jié)課,自我感覺較以前的數(shù)學課堂提高了一大截,F(xiàn)自評一下。
縱觀整節(jié)課,感覺優(yōu)點有三:
一、 能夠做到環(huán)節(jié)緊湊,思路清晰,從而形成一個較好的教學框架: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其次是放手學生,探究新知;最后是歸納總結(jié),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環(huán)節(jié)又包括5個小環(huán)節(jié),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畫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二、 能夠在導入新課中把問題的切入點拋給學生,如:你們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主動進入到學習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讓老師牽著鼻子被動前行。
三、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知識難點時,能夠利用電腦多媒體的優(yōu)勢,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學生化難為簡。
但不足之處也有幾點:
一、 只備教材,而對學生卻備得不夠。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時,老師意在引著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尖、線等,從而再轉(zhuǎn)到數(shù)學中的語言:角、邊等。但孩子的認知前提卻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說不到點上,只說成折、橫,他們的回答讓老師也無所適從。而有的學生則無所不知,直截了當?shù)卣f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稱。讓老師又覺得心中不甘,意猶未盡。
二、 在教學過程中,語言不夠簡煉。尤其是對一些數(shù)學術語把握得不夠。導致學生對角的認識不是很清晰,從而在數(shù)角時走了許多彎路。
通過這次研討課,我感覺自己受益匪淺,并由衷地慶幸自己能獲得這次難得的機會,并時時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進取,從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3
第1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3頁例1、例2以及課堂活動、練習十1——2題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角,感受角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能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會辯認角。
3、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結(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角
教學難點:會辯認角
教具、學具:實物展示臺、三角尺、紙、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你知道角嗎?你能說一說嗎?
2、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看到各種各樣的角。
課件出示例1圖,觀察這些物體,指出那里是角。
二、動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拍銈兡苡眠@張紙折出角嗎?
、颇銈冇檬置幻堑倪@兒(頂點)有什么感覺?再摸一摸角的這兩邊,有什么感覺?
學生摸一摸后,說一說感覺。(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窃趯W生折的角中選幾個大小不同的角,貼在黑板上。你能說出這幾個角,哪個大,哪個小嗎?
、龋航鞘怯写笮〉摹
2、做活動角
、湃绻o你一顆圖釘,兩條硬紙條,你能做出一個活動角嗎?
①學生試做
、诓僮鳎郝牽诹,變大變小。
3、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
、懦橄蟪鼋堑膱D形
課件:由活動角抽象成幾何圖形角。
教師演示,學生想象:用小圓點代替圖釘,用兩條直直的線代替硬紙條。會是什么圖形?
、平榻B角各部分的名稱
你們想知道這個小圓點叫什么,兩條線又叫什么嗎?
、倏磿43頁
、诜答仭0鍟喉旤c、邊、邊
4、:這節(jié)我們認識了什么?
三、課堂活動
1、說一說生活中所見到的角。全班交流
2、課堂活動,第2題。數(shù)一數(shù),共有幾個角?
、判〗M活動
⑵反饋。全班交流
3、練習十第1題
、判〗M活動
、品答。全班交流
4、練習十第2題
、判〗M活動
、品答仭H嘟涣
四、課堂
第2課時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44頁例3、例4以及練習十3——5題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直角,感受直角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能說出三角尺上的直角,會判斷直角。
3、在探索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結(jié)合生活情境認識角
教學難點:會辯認角
教具、學具:實物展示臺、三角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吹礁鞣N各樣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課。我們還繼續(xù)學習角。
二、動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認識直角。指一指課桌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幾個角,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判〗M活動。
、品答仯悍謩e說一說。
⑶教師:這些角都是直角。
2、認識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學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嗎?
、平處熢诤诎迳袭嬛苯,并畫上直角符號。告訴學生這是直角符號。
3、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角
、拍贸鲂∨笥褱蕚涞拈L方形、正方形,觀察長方形、正方形有幾個角,它們都是什么角?
小組活動,相互說一說。
教師:長方形、正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個直角嗎?
學生試折,你是怎樣折的?
⑵說一說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會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沤處熢诤诎迳袭嫵鰩讉角,想知道它們是不是直角,怎么辦?
、朴懻撚檬裁捶椒▉砼袛。
、墙探o學生比的方法。
、葘W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課桌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的4個角是不是直角。
6、:這節(jié)我們認識了什么?
三、課堂活動
1、練習十第3題。指出圖中的直角,并標出直角。
、弄毩⑼瓿。
⑵反饋。全班交流
2、練習十第4題,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判〗M活動。
、品答。全班交流
3、練習十第5題。議一議有幾個直角?
⑴小組活動
、品答。說一說有幾個直角?數(shù)一數(shù)。
四、課堂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4
教學重點:
結(jié)合生活情景認識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會畫出大小不同的角。
教學難點:
區(qū)分角的大小并不是由兩邊的長短決定,而是由兩邊叉開的大小程度決定的。
情感目標:
在活動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獲得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和樂趣。
能力目標:
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會比較角的大小。
思想目標:
通過找一找、折一折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的能力。
教具:
活動角,多媒體課件,三角板,圓形紙
學具:
學生活動角,三角尺或直尺,小方格本(①號本)圓形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出示線段,問:這是什么?
線段的兩端有2個什么?生:2個端點。
師:畫線段一定要用什么工具來畫的?
生:三角尺和直尺
師:請拿起三角尺,問:三角尺上有什么?
請同學們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
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
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ㄔO計理念一:以線段圖來導入,一方面:可以引出三角板上的角,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線段的兩端叫端點,角的叫頂點,避免學生總把端點、頂點搞亂。)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①談話:角不僅在三角尺上可以找到,在校園里也可以找到,請大家打開書本第38頁。
問:圖上有些什么?能找到一些角嗎?看哪個小組找得最多!
生:球門上有角,爺爺?shù)募舻渡嫌薪,同學們做操伸手的雙手形成一個角,表的兩根針形成一個角。紅旗上有角,窗戶上有角,教學樓……
。ㄔO計理念二:利用主題圖里學生熟悉的生活和情景,利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學習的情境,從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
過度:大家真棒,藏在校園里的角都讓你們找到了。其實,生活中也有許多角,請打開書本第39頁例1,你能從這三個物體上找出一些角來嗎?
師:角是怎樣的?把它們脫掉外衣是這樣的。
2、說一說
①師:角的中間是怎樣的?兩邊又是怎樣?請大家拿起三角尺,摸一摸,感覺一下說給同桌聽。
生:中間尖尖的,兩邊直直的'。
、趲煟褐虚g尖尖的叫頂點,直直的2條線叫邊(邊說邊板書)
③電腦出示一個角,請學生說出頂點、邊、邊
、苄〗Y(jié):一個角有1個頂點,有2條邊。
、荼容^:線段的端點和角的頂點出示剛才導入用的線段
問:線段的2端叫什么?(端點)
角的中間這個叫什么?(頂點)
、拮寣W生完成書P39,另外2個角。
、哒故咀鳂I(yè)。(設計理念三:讓學生馬上進行反饋練習,促進對新知識的接受。)
3拉一拉
、賻煟海闷鸹顒咏牵┌呀堑膬蛇吚_,這個角怎樣?把兩邊拉回,這個角又怎樣。
生:拿出自己的活動角,拉一拉,說一說。
②a師出示大小一樣的2個角。
如圖:
。〞镜42頁第三題)。
并且把它們重合在一起,讓學生觀察。
b。課件顯示:完全重合
再次讓學生說出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系。
c、完成書本P43、3下面的兩個角,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4、折一折
師:每人拿起你的準備好的O紙,看看能折出一些大小不一的角。
生:互相欣賞,互相打分
展示:生1、我折了這個角
生2、我折了這個角
全班比較:這2個角哪個大?哪個?
5、畫一畫
師:我們已經(jīng)知道1個角有1個頂點,2條邊。那么,怎樣畫出1個角來呢?
、僬埓蜷_書第39頁例工,讀一讀題目,然后討論:第一步畫什么,第二步畫什么?
②小組匯報,首先畫一個頂點,畫畫2條邊。
、蹘煟菏裁唇袕牟煌较虍
、軒煱宄
、菡垖W生用小方格畫,1個角,并標上各部分名稱,最好與老師不同方向的。
、薰と苏故咀鳂I(yè),師評,生生互評打分。
(設計理念四:通過讓學生拉一拉,折一折,等多種實踐開線,直觀感覺認識角的大小,再通過畫一畫,逐步加深對角的認識。)
三、鞏固練習
1、書P42。1(為提高學生的興趣,把該題放在課件里出現(xiàn)。)
2、尋找生活中的角
讓學生觀察教室周圍或同學的衣著,看看哪些地方有角,以小組為單位說一說,并且用手指一指,然后上臺交流。
設計理念五:(通過讓學生走出座位找角的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他們身邊。)
四、全課小結(jié)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生:我學會了一個角有一個頂點,二條邊。
生:我找了許多角。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角,請同學們回家后,和爸爸媽媽找一找家里的角,看誰找得最多。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認一認、說一說、指一指、找一找、折一折、摸一摸等活動,初步認識角,會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通過觀察、比較,明白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3、在折一折、動手做的過程中學會做角;通過畫一畫,掌握角的畫法,能夠正確地畫角。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5、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會準確地畫角。
[教學難點]
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上的畫面:校園的一角。誰來說說校園里有什么?
操場上的活動可真豐富,這里邊還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圖形——角。老師手上拿著的三角板(課件抽象出三角板上的'三個角),形狀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做角,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評析]
情境導入抓住了二年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氛圍。
二、引導探究 學習新知
1.聯(lián)系實際,找角。
師:在這幅校園圖里有好多這樣的角,你能找一找嗎?讓我們比比看,誰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請學生自己指出來: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所組成的角、剪刀上張開形成的角、紅旗上的角等等)
[評析]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圖片中找出角,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性,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給學生均等的參與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從現(xiàn)實個發(fā)現(xiàn)角、認識角。
2.初步感知,正確指角。
。1)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的圖片。這些平時用的實物中有角嗎?誰來指指?它們都有什么特征呢?
。2)從實物中剝離出角的幾何圖形。如何把水管上的角畫下來,會是怎么樣的呢?請你們閉上眼睛想一想,也可以用手比劃比劃,看看角什么樣子的。然后老師在黑板上把這些角畫出來。
并讓同學說說它們的形狀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桌討論并匯報)。整理并板書: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角的邊。
小結(jié):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感受。
。4)判斷下面哪些圖形是角,哪些圖形不是角。(題略)
[評析]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沒有去急著幫學生糾正語言與動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錯誤,然后再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探究去接觸知識,理解掌握知識。
3.做角。
師: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初步認識了“角”這個朋友,那么現(xiàn)在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請同學們拿出這張紙,用折一折的辦法,折出一個角來。
學生自己做一個角,然后交流;并四個學生上講臺展示,并說出所折的角的兩條邊和頂點在哪里。
[評析]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角,問題的挑戰(zhàn)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經(jīng)過努力形成了形狀、大小不同的角,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4.定義角的大小。
(1)教師演示活動角(兩條邊張開一些):你發(fā)現(xiàn)角怎么樣了?怎么會變大的?(兩條邊收攏一些):這個角怎么樣,怎么又會變小的?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6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
3、使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角
教學難點:正確畫角、認識角的大小
教學準備:課件、小棒、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ㄕn前出示學校的圖片,讓學生欣賞。)
1、師:孩子們,剛才從屏幕上欣賞了咱們的校園,它美嗎?那你們平時喜歡到操場去玩嗎?最喜歡玩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ǔ鍪局黝}圖)這些小朋友在操場上玩得多開心呀!有的在有的在仔細看看,操場上還有許多我們學過的圖形呢,你們看見了嗎?(學生指出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球等)
2、師:這些圖形都是咱們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的圖形朋友(出示園丁在剪草的圖)。你們看,園丁爺爺手里拿著的剪刀,張開就形成了這樣的圖形,(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開兩臂,也形成這樣的圖形,這就角。(板書:角)孩子們,和角打聲招呼吧。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分析:通過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情景喚起對已學圖形的回憶,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
二、新課
。ㄒ唬┰谥黝}圖中找角。
1、師指圖:操場上很多物體的表面都有角,快找找吧!
2、(抽生說)學生說到一個,課件演示一個,師跟著復述一遍,并及時表揚。
[分析:讓學生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角,使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例1
1、從實物中抽象出角。
師:小朋友一下子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了不起。(把剪刀、吸管、水管放大,背景逐漸褪下去)那這些生活中的角在數(shù)學上該怎樣表示呢?你們看,角就是這樣兒的:(課件中三個角從實物中移下來。)
師:這三個圖形都是角。閉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樣兒的?再用手比劃比劃角的模樣。
師:仔細觀察這三個角,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都是尖尖的。
生2:都有兩條直直的邊。
2、認識角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1)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角:你們覺得尖尖的這是角的頂點,這是角的兩條邊,角的兩條邊都是(生:直直的)。這個頂點和這兩條邊就組成了這一個角。
(2)師再指課件上第二、三個角:誰來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分別抽兩生)反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分析:從生活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使學生初步體會角是從物體表面抽象出來的幾何圖形,是一種簡單而美麗的圖形,并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稱。此課之前,學生對角的認識是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是模糊的、非數(shù)學意義的。教師在學生找主題圖的角的基礎上設計了閉眼想、用手比劃,觀看課件動態(tài)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角的正確表象。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調(diào)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通過比較,實現(xiàn)了對角的正確認識。]
3、判斷角。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恍﹫D形客人,孩子們,想看看嗎?有我們的新朋友角嗎?用手勢表示你們的判斷。學生判斷再抽生說理由。(課件出示書第42頁的第1題。)
4、再回到主題圖中講評學生前面判斷角出現(xiàn)的錯。
5、師:你們看,下面兩個圖形里也有角,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幾個角?右面的圖形又有哪幾個角?(書第42頁第2題,指給同桌看看,再抽生上來指。)
6、找生活中的角
。1)師:孩子們,其實,不光在這些圖形中有角,我們的身邊,我們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著我們。下面,就請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聽清教師的要求,兩個孩子一起,要指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學生活動,師參與。)
(2)請學生說說找到的角,并指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小小的教室里有這么多的角,那我們的生活中的角就(更多了,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不計其數(shù)。)
[分析:讓學生經(jīng)歷從生活中感知角認識數(shù)學上的角回到生活中用學過的知識更理性地找角,這樣的學習過程,正所謂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yǎng)了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意識與能力]
。ǘ┎僮,認識角的大小
1、折角
。1)師出示一張圓形的紙:這張紙上有角嗎?開動小腦筋,動手折一個角,試試吧。如果你有了答案,悄悄地和同桌說一說,還不知道的孩子輕輕地打開書P39,看看書上的小朋友是怎樣折角的。
。2)學生折角,師巡視指導
。3)展示最快的學生做的角。(讓生拿上來)這是一個角嗎?它的頂點和邊都在哪兒?讓折好的同學把你折的角指給同桌看看,頂點在哪,兩條邊在哪兒?
[分析:皮亞杰曾經(jīng)指出:動作性的活動對于兒童理解空間觀念具有無比巨大的重要性。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思考怎樣將無角的東西變出有角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用學生喜愛的方式外化他們剛剛建立的對角的數(shù)學層面的認識,以多樣表現(xiàn)單一,鞏固了對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認識。]
2、做活動角。
(1)師拿出一個活動角:老師這兒有一個角,(師扳動角的兩邊),你們看,這是一個活動角,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個我這樣兒的活動角?用上老師發(fā)給你們的兩根小棍。試試吧。ㄉ觯
。2)展示兩生做成的角(大小明顯的):這兩個角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大,一個小。
師:對,角是有大小的。(再展示兩個大小差不多的角)能一眼看出哪個角大,哪個角小嗎?那有什么辦法知道?
生:可以把這兩個角重在一起。
師:你來試試。
生把兩個角放到展示臺上比:把它們疊在一起,把這兩個角的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上面這個角的另一條邊在下面這個角的里面,這說明上面的角比下面的角小一些。
師:這個辦法真好!同桌的孩子也像這樣把活動角比一比,頂點重合,一條邊重合,看看誰的大,誰的小,比出結(jié)果了嗎?
[分析:角的大小比較,順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所認識之后安排,以學生組裝的活動角為學具,組織學生討論、探究,群體互動與教師引導有效整合,并相機指導學生用重疊的方法比較角的大小,強化了對角的認識。]
。3)認識角的大小與邊叉開的程度的關系。
您現(xiàn)在正在閱讀的《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及評析文章內(nèi)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角的初步認識》教學實錄及評析師:咱們再做一個變變變的游戲,把你們的活動角拿在手上,(師也拿在手上)請變出一個比你們手上的角要大的角。再變大點?你是怎么做的?(請一生示范,把邊叉開一點,角就可以變大點)再請全班做。咱們繼續(xù)變,把你們手上的角變小點,再變小點,又是怎么做的?(把邊合攏一點。)
。4)那角的大小跟什么有關系呢?跟邊的什么有關系?分四人小組討論。
。5)抽一組生說。
。6)師小結(jié):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角的兩條邊叉開得越大,角就越大,兩條邊叉開得越小,角就越小。
[分析:使學生對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觀的認識,初步感知比較角的大小的方法。并通過實踐操作、體驗、思考、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三)教學例3:畫角
。1)師:你們看,角多神奇呀,你們喜不喜歡它?那我們把它畫下來,好嗎?怎樣畫角呢?(抽一生說)
。2)師:我們來看看究竟該怎樣畫角。(課件演示角的畫法)師:這是第一步,接著看第二步,角畫好了。
。3)師:應該怎樣畫角呢?抽生說說。同時師再演示一遍,并小結(jié):先確定角的頂點,從這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4)你們會畫角了嗎?試試看。生畫,師巡視。并展示學生畫的角。
[分析:觀察、敘述、操作,使學生盡快掌握畫角的技能。]
。ㄋ模┩卣古c延伸
(出示一個角)師:如果在這個角里添上一條線,這時變成幾個角了?再添上一條線呢?
三、全課總結(jié)
孩子們,你們今天和角交了朋友,都有些什么收獲呢?其實,角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一一學習的。
評析: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空間與圖形在教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應注重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jīng)驗。這兩點要求在本課教學中均有體現(xiàn):
首先,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結(jié)合生活認識角。本課中,讓學生觀察校園情景圖,從中找出角,抽象出數(shù)學問題,當學生初識角之后,我又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培養(yǎng)了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感受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激發(fā)起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其次,角的初步認識內(nèi)容雖然簡單,但由于學生年齡小、生活經(jīng)驗不足,要讓他們建立正確的表象并不容易。我按課標要求注重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jīng)驗,因此,在教學中設計了找一找、認一認、折一折、做一做、畫一畫等實踐活動,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感悟其中的道理,建立角的表象、豐富了對角的認識,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體現(xiàn)了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的過程這一基本理念。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角、感知認識角的過程。認識常見的各種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學會畫角。
2、經(jīng)歷觀察、比較、操作等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通過生活情境的創(chuàng)設,感受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
能正確辨認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能畫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開口大小有關,與邊長無關。
教學、具準備:
1、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形紙、直尺。
2、學具準備:三角板、圓形紙、練習簿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圖形游戲
師:同學們,咱們今天先來玩猜圖形的游戲怎么樣?聽好了:老師的信封里裝了一些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請你根據(jù)露出來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圖形,明白了嗎?
師出示信封,露出圖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裝有正方形,三角形)。
質(zhì)疑:為什么沒有人猜圓形?
。ㄔO計意圖:)
2、折角活動建立表象(要不要視頻?)
師:(出示圓形)圓形沒有角,那你能用圓形折出一個角嗎?光說不練可不行,課前,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張圓形紙,請你用它來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開始吧!
生動手活動,師巡視。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師:折好了嗎?沒折好的同學來跟老師一起折,F(xiàn)在來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覺?
引導:(1)尖尖的,扎手,這是角的.頂點
。2)從尖尖的點出發(fā),往這,是一條直直的線,往另一個方向,也是一條直直的線,這兩條線和頂點就圍成了一個角。
3、揭示課題(書寫)
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角。
白板板書課題:角的認識
三、探究體驗
1、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找角
師:角不僅存在于平面圖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隨處可見。出示主題圖
這是一幅美麗的校園圖,請仔細觀察,你能找到角嗎?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誰找得最多!
。2)匯報角(插入flash、聚光燈、放大鏡)
師:找到了嗎?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誰還有補充?(引導學生說出什么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劃一下)
。3)認識頂點和邊(筆、動畫、手動添加文字)
師:大家的眼睛可真厲害!老師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體其中的三個展示出來(課件出示)
你能說說這3個角分別在哪嗎?
師:掌聲送給這位同學!為了方便觀察,我將這些實物隱去,這3個角有什么共同點呢?(若生已經(jīng)說出角的頂點和兩條邊就讓他上臺用筆標出頂點和邊)
學生匯報,師出示頂點、和兩條邊。
師:尖尖的點是角的頂點,直直的線是角的兩條邊。你能指出其他兩個角的頂點和邊嗎?
。4)、練習
判斷
師:判斷,下面圖形哪一個是角?
生判斷,師: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頂點和邊。
師小結(jié):角的兩條邊必須是直直的。
2、畫角
。1)師示范畫角
師:角真是一個有趣的圖形,怎樣畫一個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匯報(用尺子、有頂點、兩條邊)
師小結(jié):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點起,用尺子先畫一條直直直的線,再向另一個方向畫一條直直的線,然后再標出頂點和邊,最后標上角的符號,這樣,就畫成了一個完整的角。(強調(diào)第二條邊的方向任意,邊說邊畫一個角)
(2)師:想不想自己也動手畫一個?在你的本上畫一個角吧!生畫,師巡視。
(3)展示學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儀):規(guī)范的;不標頂點、邊的;銳角;鈍角等
3、比較角的大小
。1)師:畫角還真有趣,張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畫的角不僅有頂點和邊,還有大小呢!現(xiàn)在把你畫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誰畫的角大?
生比較角的大小。
。2)匯報:
師:你倆誰畫得角大?為什么?
預設:邊長
開口大
。3)觀察角的大小變化
出示變化角的課件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一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生匯報。
它們的邊長發(fā)生變化了嗎?
那你覺得角的大小是什么決定的,跟邊長有關嗎?
。2)師小結(jié):角的大小與開口大小有關,開口越大,角越大;開口越小,角越;與邊長無關。
三、練習
老師收集了一些圖形,你能在下面的圖形中找到幾個角?
出示練習八第三題。
四、欣賞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的世界也因為角的存在而變得異常美麗。下面請欣賞生活中的角。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8
教學內(nèi)容:小學數(shù)學第五冊第56—57頁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 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2. 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3.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角和掌握畫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準備:
三角板、鐘面、活動角、圓形紙、長方形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教師拿出三角板、鐘面等向?qū)W生指出哪里是它的角。
2. 請學生指出身邊的有哪些事物表面有角。
3. 根據(jù)學生說出的錯誤的例子或教師自己提出問題導入本課課題(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二、 講授新課
。1) 認識角各部分名稱
1. 讓學生拿出一張紙,讓學生跟著教師拿紙對折再對折后提問:“出現(xiàn)了
一個什么啊?” 讓學生用手觸摸一下角。
2.提問學生如果再把紙對折一下會有怎么樣的變化呢?再讓學生想
辦法把角再變小一點。
3.讓學生拿出活動角。
、僮寣W生操作看能不能把這個角變大變小。
、谧寣W生角手觸摸角的各部分,并說一說你摸到了什么。
、蹎枌W生角的這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什么?而這尖尖的,有點
刺手的地方又叫做角的什么呢?讓學生在書本56頁找答案。
4.提問學生說出角各部分名稱后讓學生拿著活動角小組說一說角
角的各部分名稱。(教師板書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5.讓學生觀察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6.教師根據(jù)學生反饋板書:角有一個頂點,二條邊。
7.做一做:
、倥袛嘞旅娓鲌D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讓學生說明原因。
、谡f說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二)掌握畫角的方法
1. 讓學生觀察教師所畫的角,后提問學生你會角什么方法進行畫角。
2. 讓學生自學書本57頁的內(nèi)容后讓學生說出畫角方法。
3. 學生自己根據(jù)方法畫。
。ㄈ┬〗Y(jié),質(zhì)疑
1. 提問學生學會了什么?
2. 給時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 解決學生在課前所出現(xiàn)的問題。
2. 給學生來一個“看誰是最勇敢、最聰明小孩”的比賽。規(guī)則: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qū)W生就到課室的周圍找角,然后角練習本把你所找到的角記下來,當音樂停的時候就馬上回到座位,看誰找到的角最多就叫出來指給其它的同學看。
3. 比較一下下面兩個角哪一個角大,哪個角。拷侨前灞缺瓤础
4.操作題:先讓學生觀察老師發(fā)給同學們的那張長方形紙有幾個角?然
后隨意在上面剪下一刀,看還剩下幾個角?
5.發(fā)展題
數(shù)數(shù)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
。ㄋ模┬〗Y(jié)
盡量多的提問學生本堂課有什么收獲?讓學生說出本堂課有什么樣的感想。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9
微課名稱
義務教育教科書 二年級 上冊 數(shù)學 《角的初步認識》
知識點描述
觀察實物圖案,抽象出數(shù)學意義中的角,了解角的組成部分,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有小。
設計思路
導入角——感受角——認識角——比較角——
教學過程
內(nèi)容
畫面
一、導入
1、在幾何王國里的點線之家呀,有一群小伙伴正在快樂的做游戲,我們一起去看看吧。ㄕn件出示動畫視頻,停頓1分鐘)
2、看,它們都組成了一些什么平面圖形?哦,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一個我們以前沒見過的圖形。
3、這是一種新的平面圖形,它的名字叫做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探索角的秘密。
二、教學過程
1、你知道圖片中哪些地方有角嗎?相信觀察仔細的你一定能夠找到,我們一看吧。
2、生活中處處都有角,請拿出你的'數(shù)學書,找出數(shù)學書上的角,再用手摸一摸、扎一扎,你有什么感覺呢?是不是感覺到這里尖尖的,有點扎人,這里直直的?嗯,這個尖尖的地方,就叫“頂點”,直直的地方叫做“邊”。
3、我們再來觀察這些實物圖,找出它們的角。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你發(fā)現(xiàn)了嗎?如果還沒發(fā)現(xiàn),那你就再認真觀察想一想,不然我就要說答案咯,好了,我要說了,它們啊,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下面,我們來認一認,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呢?
5、好了,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認識角了。在幾何王國里有一對好朋友,它們都是角,一個叫藍角,一個叫紅角.可是有一天,他倆吵起來了。為什么呢?(課件出示動畫,停頓1分鐘)
6、看了動畫我們知道了紅角和藍角是同樣大的,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那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呢?請看——
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兩邊張口越小,角就越小。
7、你能看出這兩個角誰大誰小嗎?我們用重疊法來比一比,哈,它們是一樣大的。好,那這兩個角哪一個大呢?我們繼續(xù)來用重疊法比一比,咦?原來,這個黑角大,紅角小哦。
三、
1、好了,現(xiàn)在我們來回顧一下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
我們學習了角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2、而且還知道了,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開口越大,角就越大,開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0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我們的學校嗎?小精靈聰聰也非常喜歡,并且他還把我們的校園畫成了一幅美的畫兒,想不想欣賞一下?(出示校園主題圖)
1、 從這幅畫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其實,有一位新的數(shù)學朋友也藏在畫中,猜猜看,它是誰?
3、 對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師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爺爺帶的剪刀里,還藏在,又藏在,哎呀,到處都是它的足跡!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一下角。(板書課題)
二、 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一)聯(lián)系實際,初步感知。
1、 老師先來了解一下,你們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識?
2、 同學們想知道的可真不少,我們先來研究其中的幾個。是啊,角住在哪兒?除了圖畫中,在我們的身上,面前的課桌上,課堂的周圍有沒有角的家呢?
3、 老師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嗎?誰過來邊指邊說給大家聽。
。ǘ┏橄髨D形,形成表象。
1、 剛才大家找到的這些是否都是角呢?數(shù)學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我們接著研究好不好?(電腦演示,出現(xiàn)不同方向的三個角)
2、 你認為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 我們把這個尖叫做角的頂點,從這個頂點引出的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4、 誰來指出這個三角板的一個角,并指出它的'頂點和兩條邊。
5、 舉起你的三角板,給同位指出一個角的頂點和邊。摸一摸它的頂點,什么感覺?再摸一摸它的兩條邊,又有什么感覺?
6、 現(xiàn)在,誰再說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樣的?
。ㄈ╈柟叹毩暎
1、 現(xiàn)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對嗎?誰來判斷?(出示圖一)
2、 看來,數(shù)角時不漏數(shù),也不要錯數(shù),考考你。ㄒ来纬鍪緢D一、二、三,讓學生數(shù)角)
3、 許多角合在一起,還可以組成美的圖案,欣賞一下。(電腦出示)國慶節(jié)快到了,你也可以幫著園林處的叔叔阿姨用角設計一幅擺花的最佳圖案,把我們的高密城打扮得更加美麗,好嗎?
。ㄋ模⿲嵺`操作,豐富認識
1、 學習用尺子畫角。
。1) 要想設計,不會畫角怎么行?那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漂亮的角呢?小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個小組想出的畫角方法既快又好?(師巡視)
。2) 哪個小組匯報一下?(生交流),你認為哪種方法最好?老師也來畫一個。你們能再畫一個開口方向和這個不同的角嗎?(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畫,并相互欣賞)
。3) 畫得真好,能標上它的各部分名稱嗎?
2、 做角。
。1)、下面我們放松一下,做一個小巧手的游戲,好不好?你面前有許多材料,除了圖形中原有的角,你還能做出其它的角嗎?看誰做的角最巧妙,老師這兒還有獎品鼓勵呢!
。2)、哪個小組愿意交流一下你們做出的角?(生紛紛出示用線繩拉出的角,用圓形紙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紙殼做成的活動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1)、看來角有大有小,老師這兒也做了兩個角,猜一下,哪個大?為什么?能想個辦法驗證一下嗎?
。2)、這位同學說用重疊的方法驗證一下,試一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電腦演示重合的過程)
(3)、老師還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角的兩邊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可以變化。注意看(電腦演示角的兩邊變長和變短的過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對,科學家也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齊讀一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三、 歸納總結(jié),拓展延伸:
1、 回顧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都解決了哪些問題?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2、 還有的問題,比如:角有哪幾種?等等,我們還沒有及時解決,課余時間,查查資料,并把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老師,讓老師也分享一下你的成功和快樂,好嗎?
《角的初步認識》設計說明
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個層次使學生形成關于角的正確表象: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在課的一開始,人學生熟悉的校園引出角,并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使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抽象的過程,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的現(xiàn)實性,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從而激發(fā)起學生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
二、 放手學生,探究新知
1、 讓學生找一找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角這一數(shù)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觀察和解釋生活。
2、 學生依據(jù)對角的各部分的認識,自由選擇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發(fā)現(xiàn)角有大有小,為進一步探究角的大小與其邊的長短無關做好鋪墊。這樣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認知規(guī)律,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在突破角的大小與其兩邊長短無關這一難點時,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發(fā)起學生急于探究新知的興趣,從而讓學生獻計獻策,真正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時充分利用電腦教學的優(yōu)勢,通過重合兩角以及邊的變化來使學生進行直觀的理解。當然這一點用傳統(tǒng)媒體也是可以實現(xiàn)的。象活動角,伸縮角等等。
三、 應用新知,培養(yǎng)能力
畫角應該是本節(jié)內(nèi)容的重點,但正因有了前面的整體感知,所以在學生眼中,不再是無從下手,加之前面通過角的判斷,它們知道了角的特點是有一個頂點和兩條直直的邊,于是他們各顯神通,有的是把三角板或紙片上的角描下來,有的則是把兩條直的線接在一起,有的則是依葫蘆畫瓢,照老師的樣子徒手畫下來。我都由他們?nèi),在此基礎上,我再加以點拔。我相信,只有經(jīng)歷過,才能記憶深刻,
四、 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課的最后,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畫,來引導學生利用角一創(chuàng)作畫,融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為一體,豐富了學生對角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得到極大的鼓舞,可謂一舉多得。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二年級上冊第39頁例1、例2及相關內(nèi)容。
學情分析:本課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一開始就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場景圖入手引出角,讓學生了解到角就在我們的生活中。通過例1,從三種實物中抽取出角,在此基礎上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說明角的特征。然后讓學生通過動手折一折來進一步感知角,最后讓學生畫一畫自己制作的角。所以本課采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教師提供有研究性、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探究,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樂于學習的思維品質(zhì)。
教學目標:1.結(jié)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學生能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疊合法比較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用尺子畫角。2.在豐富多樣的活動中,學生豐富了對角的直觀認識,空間觀念有所提高。3.學生能積極參與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并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在直觀認識角的活動中,形成關于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活動角、角的模型
教學過程:
一、 猜一猜,從常見的物品引出角。
今天,老師從圖形王國請來了一個老朋友和我們一起學習,可是它被調(diào)皮的紙片擋住了一部分,聰明的孩子們,你知道是什么圖形嗎?
為什么是三角形呢?能告訴大家是怎樣猜的.嗎?
回答的這么有理有據(jù),一起來看看。真是三角形。大家剛才在猜的過程中都關注了圖形上的角。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板書)
其實,角在我們的生活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仔細觀察,這些物品中有角嗎?誰上來指一指。大家指的非常正確,為了方便大家觀察角。我們讓這些物品藏起來。現(xiàn)在,大屏幕上一共有3個角。
【設計意圖:通過對生活情境的觀察,將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背景之上,讓學生感到熟悉、親切,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 新授
1. 觀察歸納,總結(jié)角的基本特征,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那么大家好好觀察觀察,什么樣的是角?角長什么樣?先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然后可以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都有一個尖尖的地方,還有兩條線)
這些角都是尖的。每個角都有尖尖的地方嗎?這個尖尖的點,我們數(shù)學上稱作角的頂點。除了一個頂點以為,角沒有其它東西了嗎?兩條線(邊)每個角都有兩條邊嗎?(兩條邊)。誰來說一說被我們稱作的角的這種圖形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板書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征,我來介紹一下這個角。這是一個角,它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注意動作)誰來像我這樣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角的各部分的名稱!
2. 判斷角,完善角的特征。
知道了角的共同特征,我們判斷起角來就會很方便。接下來,老師準備了一些圖形,請同學們判斷,看第一小題,下面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打√,不是的打×。把我們剛剛學的知識用上,把這個問題解決。同桌兩個都完成了,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意見,你為什么這樣判斷。(生判斷并交流)
生匯報。跟這個小朋友一樣的舉手,老師也是這樣認為的,誰能講講理由呢?
。1) 一個頂點兩條邊。
(2) 沒有頂點。兩個點要碰在一起,這個頂點是兩條邊公共的。
。3) 旋轉(zhuǎn)后還是角嗎?為什么一直是?雖然位置在變化但一個頂點兩條邊沒有變。
。4) 找不到頂點,邊不直。被我們稱作角的兩條邊必須都是直的。(板書)
。5) 一個頂點兩條邊。
(6) 沒有兩條直的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資源,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加深了對角的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
2.做活動角,比較角的大小。
會畫角了,接下來,咱們動手做一個角,怎么樣?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動手試試吧!誰來介紹一下你的角。這是一個角,他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注意手勢)看到大家制作了這么多大小不一的角,咱們來做個游戲關于角的游戲怎么樣?游戲的名字是比比誰的角大?誰要第一個到前面來和馮老師比一比。怎樣比呢?頂點對齊,一條邊對齊。老師前兩次角大,讓學生體會角張口大角就大,F(xiàn)在你知道如何讓角變得更大了,那我們再比一比。教師輸。訣竅都讓你們學走了,要想角大,我們就要讓角的張口變大。那現(xiàn)在請每個人準備好你的角,現(xiàn)在我們都和同桌比一比,看誰的角小。動手比一比吧!
看到大家制作了這么多大小不一的角,讓咱們來場比賽怎么樣?同桌兩個人比一比,誰的角大?生動手比,師巡視。哪一桌同學到前面來比一比。你是怎么贏的?他是怎樣獲勝的?
有沒有人敢和我比一比?師生分別出角比試,體會角的張口大,角就大。再比小。
都會比大小了,那快點來幫幫我吧!我有兩個角,他們都認為自己大,你們來當裁判到底誰大誰小呀?體會角的大小和張口有關系,和邊的長短沒有關系。
【設計意圖:學生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中感受角的大小與角的張口的大小有關,與角的兩邊長短無關。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并且豐富了學生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
3.我們一起認識了角,接下來,老師要在黑板上畫一個角。請你認真觀察,老師是如何畫角的。師畫角學生觀察。誰來說一說,老師是如何畫角的?我們畫角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聽了他的提醒,你能畫出一個漂亮的角嗎?動筆畫畫吧!畫完的同學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你的角。
【設計意圖:在畫角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
三課堂小結(jié)
1.孩子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我們一起認識了角這種圖形,現(xiàn)在,請大家仔細回憶一下,關于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呢?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學的知識,既有利于鞏固新知,又有利于提高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2.用數(shù)學眼光找生活中的角
其實角,不只存在在數(shù)學里,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F(xiàn)在,我們的教室里就有許多角,趕快,用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的小眼睛去找一找。
大家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了這么多的角,真厲害。下課后,再去找一找,我們的教室外,還有哪些地方有角的影子,好不好?
【設計意圖:進一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2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個生活中的情景和課堂上的操作活動來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比較角的大小。
2、在生活中學會辨認角
教學重點:
認識角的部分名稱、角的畫法、辨認角
教學難點:
1、會用尺子畫角的圖形。
2、能在圖中找出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通過學生原有的認知來加深對角的認知,讓學生去感受角就在生活中,引發(fā)他們的好奇心。)
師:出示三角板問:“知道這個叫什么嗎”?
生:三角板
師:“那為什么我們叫三角板”?而不叫一角板、兩角板、四角板呢?
生:因為它有三個角。
師:誰能指出角在哪里?(學生來指)
師:在日常生活中你們有沒有見到過角?比如我們的教室。
生:門(四個角)、黑板(四個角)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
師:對于“角”你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實際上在“角”的身上藏著很多的我們不知道的故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角”的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故事。(補充完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感覺現(xiàn)實中的角(直觀感知現(xiàn)實中的角)
師:打開課件
師:觀察課本38頁圖,他們都在干些什么?
引導一個如老伯伯剪樹
師:還有......
生:老師、踢球的同學、做操的同學
師:那我們找一找這里面的角。
生:球場的邊角線、老師的手里三角板上的角、老伯伯手里的剪刀··如果說出很多角來,還是主要引出幾個關鍵的角。
如果沒有足球門的話,老師進行引導:還有足球門。
師:同學們你們觀察的很仔細,很認真,準確的將叫找到。
老師將找到的角標記出來。
師:原來生活中有這么多角的存在。那我們在觀察一下,這幾個圖都是什么?
生:剪刀、吸管、水管
師:那你們能不能找到他們身上的角?試一試
生:剪刀口、吸管彎彎的那里、水管玩玩的那里(只要合理就可以,不要過于要求)
2、折一折(培養(yǎng)同學們的動手和觀察能力)
師:同學們你們太優(yōu)秀了,太棒了。我們能把生活中的角找到,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折一個角,老師先示范給大家看,先折一下,在折一下?纯催@個是不是角了?
生:是
師:老師已經(jīng)折出來自己喜歡的角了,大家動手試一試。老師會找同學們展示。
師:大家都折好了嗎?
通過老師的示范折角,讓同學們自己動手紙片,折出角。展示兩名同學折的角。
師:他們折的是角嗎?
生:是
師:好,請同學們出示自己折的角
1、老師先示范感覺的路線,去感覺角,看能達到效果
2、如果同學沒有感覺出來的話,見如下:
老師與學生一同用手去感覺這折出的這個角的邊、角有什么特點?
師:二(1)班,我們一起用手感覺這個頂點,有什么感覺
生:有扎手的感覺即可
師:那扎手是不是說明,這里是尖尖的的啊
師:那邊的這里有什么的感覺
生:滑滑、平平等詞即可
師:那平平的是不是說明這里直直的啊
生:是
師:我們把這個尖尖的叫角的頂點。那這兩個平平、直直的叫角的邊。
師:頂點的感覺是
生:尖尖的
生:師一起,直直的
師:那我們一起看剛才從這幾個剛才從圖里面找的那幾個角的頂點和邊?
師:老師找同學到前面來指出
生:尖尖處為頂點,直直處為邊
師:他回答的對嗎?
繼續(xù)在找兩個同學指出。
師:剛才的那個找出來了,老師在給你們?nèi)齻角,哪位同學來指出?
生:尖尖處為頂點,直直處為邊
師:她回答的對嗎?
生:對
師:好的請回
師:剩下的`老師指你們判斷對錯
師:......
生:對或錯,根據(jù)老師當時指出的情況
師:那我們看一看一個角有有幾條邊、幾個頂點?
生:對或錯,老師都要引導
師:一個頂點、兩條邊
師:展示課件的信息
一起讀兩遍
師:小結(jié):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以后我們見到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圖形就可以認定這個圖形是角。那邊是彎彎的可以嗎?
生:不可以
師:我們會找角了,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那么我們一起來判斷這些是不是角。
看課件:判斷角后,在次找頂點和邊,強化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尖尖處為頂點,直直處為邊。
三、畫角(從抽象到具體,從具體又到抽象,培養(yǎng)孩子們的空間思維)
師:我們認識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那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畫角。老師先示范話。
二(1)班,仔細聽,認真看,畫角這里很關鍵的。
師: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邊說邊演示。畫完后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師:你們聽懂了嗎?老師在說一遍: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畫完后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師:我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剛才老師說的是不是有些長,我們翻開書,看看書上的話是怎么說的,一起讀一遍
師:那大家拿出筆、尺子、本子。動手畫一個角
畫好后展示兩名同學畫的角,如果有畫的不一樣,馬上到黑板指出。老師呢,將畫角和角的構(gòu)成編成了一個小口訣,大家讀一遍。
四、比較角的大。ㄅ囵B(yǎng)同學們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一個深化,同時也突破教學難點)
師:我們認識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又知道畫角的方法: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畫完后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老師現(xiàn)在制作一個角,活動角
師:看看老師手里的黃色角和紫色角(重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角相等
師:那這兩個角的邊有什么不同
生:一個長、一個短
師:那是不是說明: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板書),那與什么有關呢?
生:是
師: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那與什么有關呢?
師:我們看一個角,(慢慢張開兩條邊)角有什么變化?張開的越大角越?
學:越大
師:老師慢慢的合攏角的兩條邊,發(fā)現(xiàn)怎么了?
生:變小
師:也就是說: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
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ò鍟
以上過程如果同學們不能理解,老師必須引導。
師:小結(jié):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小
師:跟著老師讀一遍
生:我們在聲音洪亮的讀一遍。
拓展:看課件“大雁”。
四、疏理總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同學們交到了一個什么樣的朋友?你對他有多少的了解?
我們認識角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知道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兩條邊,頂點的感覺是尖尖,邊的感覺是直直的。
又知道畫角的方法:首先畫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畫一條直直的線,在從這個頂點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在畫一條直直的線。這樣就畫出角了。畫完后將角的頂點和邊邊標出來。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而與邊張開的大小有關。張開的越大角越大,張開的越小角越小
五、鞏固練習
40頁做一做1、2題
練習八1、2、3題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教學重難點: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是教學的重點,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能正確地指出物體表面的角是教學的難點。教具準備:課件、剪刀、三角板,三角形紙片、實物鐘。
學具準備:硬紙條、圖釘、小棒、蠟光紙、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師:
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出示主題圖)師: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體師: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生說,師課件閃現(xiàn))師: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呢,想知道角的樣子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認識角)評析:教師創(chuàng)設了學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從畫面的物體中抽象出平面圖形,再從平面圖形中引出新知一——“角”,這樣的導入,不僅符合幾何平面圖形的一般規(guī)律,而且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
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溝通了數(shù)學與實際的聯(lián)系。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引導觀察、初步感知。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說明:為防止學生對角形成片面的認識,這里有意將三角形紙片上的角設計成開口朝下,鬧鐘上的角開口朝左]師(出示實物剪刀):打開剪刀,剪刀的開口就形成了一個角。(師指出,并用課件閃爍角)這就是剪刀上的角。
師(拿出一張三角形紙片,指著其中的直角):三角形紙片的這里也是一個角。(課件閃爍)師:剪刀、三角形紙片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鐘面上哪兒能找到角呢(拿出實物鐘,轉(zhuǎn)動指針)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能形成一個角(課件閃角)。
評析:教師以生活中常見的物體為例,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適時抽象、建立表象。
師: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師(用課件隱去物體,剩下三個角):如果我們給這些角脫去外衣,再標上角的標記,就變成了數(shù)學上的角,這三個圖形都是角。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個角,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有的開口朝左,有的朝右,有的朝下。
生2:有的大有的小。
生3:都有兩條直直的線。
生4:都有尖尖的地方。
師:數(shù)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邊。
師板書:
通常我們還在兩條邊之間用一條小弧線作為角的標記。(板畫)師:你能說出上面每個角各部分的名稱嗎(師指出,生說)師生共同小結(jié):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師!板書:角評析:在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礎上,教師提出“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shù)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這一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輔以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很自然地把學生在生活中認識的具體的角,過渡到抽象的數(shù)學上的角,為學生形成角的表象打下扎實的基礎。
(三)多層練評、內(nèi)化新知。
1.找角。
師:看來同學們都已經(jīng)認識角了,那么該怎樣找角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找到其中的一個角,像老師一樣摸一摸,頂點在哪里有什么感覺生l:尖尖的,會刺人。
師:他的邊在哪里有什么感覺生2: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師:通常我們在找角時,都要先找到角的頂點,再沿著角的的兩邊分別指一指,你們能用這種方法,找出身邊物體上的角嗎找出來指給同桌看。
(生找,指名說,學生找出屏幕、桌子上、講臺桌面上的角,還有很多學生舉手)師:憑著我們二(4)班同學的聰明.如果你們能繼續(xù)找下去,肯定能找出非常多的角出來,由于時間關系,你們課后可以繼續(xù)找…… 2.搭角。
師:剛才我們能正確地找出物體的角。你能用兩根小棒搭出一個角嗎(生搭)師:你能指出這個角的頂點和邊嗎(指名上臺演示,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3.辨角(“想想做做”第l題)。
出示題目,學生明確題意,用手勢作出判斷,是角的,指出頂點和邊,不是的,說說為什么不是,教師課件展示。
4.數(shù)角(“想想做做”第2題)。
(1)出示題目。
(2)師: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66頁先找出圖形中的'角。做上標記,然后數(shù)一數(shù),填在括號里。
(學生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其中第三個圖形,一男生填寫零個,學生做完后,教師展示個別學生的作業(yè),對第三個圖形的正確答案,教師沒有作任何的評價)師:這位同學說第三個圖形有兩個,有沒有不同意見(那位男生馬上舉手)師:你有不同意見你認為這個圖形有幾個角生1:我認為這個圖形沒有角,因為,他們說的這個角雖然下面是直的,可是到了上面就變彎了,所以這個圖形根本沒有角。(多么認真觀察的孩子!)師(驚喜的):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其余同學自發(fā)地鼓起掌來)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生2(舉手):我不同意,如果我們把圖形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所以它是一個角。
師:你們聽明白這位同學說的意思嗎生3:。老師,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可以把這個圖形分成一個半圓和一個長方形來看,那么下面的邊就是直的了。
師:你們不但善于聽別人的發(fā)言而且還善于思考,謝謝你們的精彩發(fā)言讓同學們懂得了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其他同學露出了佩服的神情)評析: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留給學生的是廣泛而又開放的思維空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得益于教師采用的延遲評價,當學生提出錯誤的想法時,教師沒有輕易否定而是用贊賞的語言“你真是個認真觀察,善于思考的孩子,而且你能大膽提出自己的想法,真了不起!”來緩解這位同學的緊張心理,然后一句“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把問題拋給學生,在學生的辯論中,暴露思維過程,引出“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半圓遮掉,下面的邊就是直的!边@么精彩的發(fā)言。這一過程不但使學生鞏固了對角的認識,而且還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相對封閉的平面圖形的認識。
(四)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觀察。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看看角還有什么特點(師演示鐘面上的指針,將時針和分針撥成一個小角)師:現(xiàn)在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怎樣(很小) (師慢慢轉(zhuǎn)動鐘面上的指針):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越來越大)師:角有什么特點生:角有大小。(師板書:角有大小)師:你們的這個發(fā)現(xiàn)非常重要!老師這里有三個鐘面圖,每個鐘面上都有一個角,你能看出上面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嗎(生判斷)
2.操作。
師: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生做角,師巡視)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指名一邊演示一邊說)師:你能把手中的角變小嗎怎么變師小結(jié):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 3.比較C想想做做第3題)。
師:我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很多,比如說,夏天常用的紙扇,(出示紙扇圖)打開時,紙扇上的角在哪里頂點呢師:同學們認真觀察,慢慢打開,扇面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師出示剪刀圖):合攏剪刀時,剪刀上的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師小結(jié):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大,什么情況下,扇面(或剪刀)上的角越來越小4.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師:如果要折出更大的角該怎么做要折出更小的角,又該怎么做(3)學生思考——動手折——展示。評析: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的遞進學習活動,學生從認識靜態(tài)中的角過度到認識動態(tài)中的角,并在這個動態(tài)變化中直觀體會、理解認識了角有大小,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大小的關系,
三、總結(jié)延伸
1.總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有什么收獲能不能介紹一下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知識的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媽媽展示你今天所學到的本領,找出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并指給他們看,好嗎總評:本節(jié)課的教學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中,教師先引導觀察生活中物體上的角,再利用課件演示將物體上的角抽象為數(shù)學上的角,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角的表象,最后通過找角——搭角——做角——折角等一系列具體化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通過活動體驗自主建構(gòu)對角的特征的理解。這樣教學,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對未知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同時也注重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體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指出物體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圖形中辨認出角。
2、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認識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夠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3、使學生在認識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會畫角。
教學難點:
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能直觀區(qū)分角的大小。
教具準備:
三角尺、紙工袋、鬧鐘、剪刀、紙五角星、紙三角形、兩根硬紙條、圖釘、一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我們學校每個星期一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冉冉升起的國旗上有什么?(國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
你們都是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升國旗時都佩戴著鮮艷的紅領巾。紅領巾是什么形狀?(三角形)為什么你認識紅領巾是三角形的呢?(因為紅領巾有三個角)角究竟是什么樣的圖形呢,你們想不想知道。揭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新的圖形——角。(板書:認識角)
二、引導探究角
1.找出三角板中的角。
下面我們一起來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幾個角?(3個)你能指出來嗎?教師示范指角的方法。學生模仿指出3個角。
2、從實物中找角。
師生逐一出示準備好的紙工袋、剪刀、長方形紙,用手比劃這些實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現(xiàn)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嗎?(同桌交流,集體交流)剛才我們都是沿著物體的邊找到它們的.角,下面這個物體你能找到其中的角嗎?出示鬧鐘,指名說一說。(指出:鬧鐘上的時針和分針之間也形成一個角。)
3、認識數(shù)學中的角。
教師出示(例題中的三個圖),分別描出一個角,平移到實物下方。指出:這就是我們數(shù)學中的角。
4、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1)指出:直直的這兩條線叫做角的邊,這個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板書:頂點、邊)。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2)指名學生到黑板標出各角的頂點和邊。
。3)練習:判斷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題)。
提問:是角的圖形在圖形中標出角的頂點和邊在哪里,不是角的說出為什么?
5、教學“試一試”。
。1)教師出示兩根硬紙條和圖釘,示范做一個活動角。然后要求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按照教師的方法做一個活動角。
。2)提問:你能把這個角變大一些嗎?學生嘗試將角變大。想象一下:角的兩條邊就像人的兩條腿,腰就是頂點,要使角變大就把兩條腿怎樣(叉開)?提問:把這個角變小一些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合攏。
。3)現(xiàn)在把這個活動角貼著黑板沿著紙條描出一個角。你能像老師這樣描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嗎?學生在作業(yè)本上描出兩個大小不同的角。
。4)要求學生找出比較大的角,在圖上標出頂點和邊。
小結(jié):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知道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
三、反饋檢測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提問:下面的圖形各有幾個角?
重點觀察第一個圖形,指名說出有幾個角。學生可能會認為有3個角,也有的會認為是1個角,分別讓他們說說自己的理由。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再次點出: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邊是直直的。(板書:邊是直直的)
其余三個圖形,逐個指名說一說,產(chǎn)生分歧時,讓學生各自說說自己的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三個不同的鐘面,將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形成的角用紅色線條表示。提問: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說說是怎樣想的。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與它叉開的大小有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兩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將形狀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讓學生說出:這兩個角一樣大。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紙,分小組活動。每人折出一個角,小組內(nèi)比一比,誰折出的角最大,誰折出的角最?
四、反思總結(jié)
提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學習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歸納:認識了角。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角有大有小。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邊一定是直直的。還會畫角和比較角的大小。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38、39、例1、例2及練習八中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2、結(jié)合生活情景能辨認角。
教學重點:
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用尺畫角。
教學準備:
情景圖,剪刀、吸管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小朋友請你觀察這幅圖,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說給同桌聽。
學生觀察圖,交流信息。
2、教師用線標出球場的角。再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觀察后全班交流。
3、這些都是角,今天我們就來認識角。板書:角的初步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感受到角在我們的生活中,引發(fā)學生認識的興趣。
二、觀察實踐,探究新知
1、認識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龍頭等物品。請小朋友找找這些物品上的角,說說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學生觀察物品尋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畫出角。問:你能給角的各部分取個名稱嗎?
在學生給角取的名稱中歸納得出角的名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
。4)、你能從我們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與邊。
2、制作角。
。1)、教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角,你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制作一個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制作出一個角?
學生獨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組內(nèi)展示,并說說你是怎樣做的。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小組內(nèi)展示角,交流制作過程。
。3)、全班交流。誰來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頂點和邊。
。4)、教師演示將角的兩條邊*開、收攏。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說給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無關?
3、畫角。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角也制作了角,現(xiàn)在我們來畫角。你認為角該怎么畫?
。2)、教師示范畫角,并說明:先畫一個頂點,再從這個頂點向不同的`2畫兩條線,就畫成了一個角。
。3)、學生練習畫角。
請小朋友在練習本上畫角,畫好后與同桌說說你是怎么畫的,畫角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畫角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尋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數(shù)學中所要研究的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通過制作角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開程度有關系,而與角的邊的長短無關。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P40頁的1、2、題。
2、創(chuàng)作畫。教師出示用角創(chuàng)作的畫,問:這些圖畫美嗎?美在哪兒?你們能用角創(chuàng)作出這樣美麗的圖案嗎?試試看。
3、學生創(chuàng)作畫。
[設計意圖]:練習融趣味性、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學生在練習、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豐富了對角的認識,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大膽的想象,在活動中體會并感受到幾何圖形的美。
四、回顧全課,提高
今天的這堂課你知道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以后我們要仔細觀察,生活中有許多的數(shù)學知識。
教學反思: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相關文章:
角的初步認識的教案09-25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02-20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02-10
(熱門)角的初步認識教案08-25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教案12-15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優(yōu)秀03-01
角的初步認識教案模板09-2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教案10-09
《角的初步認識》教學教案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