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一)
2.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一、 教材分析
在上一節(jié)實驗的基礎上,分析v-t圖像時一條傾斜直線的意義——加速度不變,由此定義了勻變速直線運動。而后利用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像的是傾斜直線,進一步分析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無論時間間隔t大小, 的值都不變,由此導出v = v0 + at,最后通過例題以加深理解,并用“說一說”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做變速運動的理解。
二、 教學目標
1、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圖象。
2、知道勻變速直線運動的 圖象,概念和特點。
3、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并會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
1、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 圖象,概念和特點。
2、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并進行計算。
三、 教學難點
會用 圖象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 v0 + at。
四、 教學過程
預習檢查:加速度的概念,及表達式 a=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實驗研究了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小車運動的υ-t圖象。
設問:小車運動的 υ-t圖象是怎樣的圖線?(讓學生畫一下)
學生坐標軸畫反的要更正,并強調調,縱坐標取速度,橫坐標取時間。
υ-t圖象是一條直線,速度和時間的這種關系稱為線性關系。
設問:在小車運動的υ-t圖象上的一個點P(t1,v1)表示什么?
學生畫出小車運動的υ-t圖象,并能表達出小車運動的υ-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學生回答:t1時刻,小車的速度為v1 。
學生回答不準確,教師補充、修正。
預習檢查
情境導入
精講點撥:
1、勻速直線運動圖像
向學生展示一個υ-t圖象:
提問:這個υ-t圖象有什么特點?它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有什么特點?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又有什么特點?
在各小組陳述的基礎上教師請一位同學總結。
2、勻變速直線運動圖像
提問:在上節(jié)的實驗中,小車在重物牽引下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物體的加速度有什么特點?直線的傾斜程度與加速度有什么關系?它表示小車在做什么樣的運動?
從圖可以看出,由于v-t圖象是一 條傾斜的直線,速度隨著時間逐漸變大,在時間軸上取取兩點t1,t2,則t1,t2間的距離表示時間間隔t= t2—t1,t1時刻的速度為 v1, t2 時刻的速度為v2,則v2—v1= v,v即為間間隔t內(nèi)的速度的變化量。
提問:v與t是什么關系?
知識總結:沿著一條直線,且加速度不變的運動,叫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
提問: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的斜率表示什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線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什么?
展示以下兩個v-t圖象,請同學們觀察,并比較這兩個v-t圖象。
知識總結: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增加,這個運 動叫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果物體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這個運動叫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分小組討論
每一小組由一位同學陳述小組討論的結 果。
學生回答:是一條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表示物體的速度不隨時間變化,即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v = 0, = 0,所以加速度為零。
分小組討論
每一小組由一位同學陳述小組討論的結果。
由于v-t圖象是一條直線,無論t選在什么區(qū)間,對應 的速度v的變化量v與時間t的變化量t之比 都是一樣的, 表示速度 的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加速度。所以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的運動,是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學生回答:v-t圖線的斜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速度v的變化量v與時間t的變化量t之比,表示速度的變化量與所用時間的比值,即加速度。
v-t圖線與縱坐標的交點表示t = 0 時刻的速度,即初速度v0。
學生回答:甲乙兩個v-t圖象表示的運動都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但甲圖的速度隨時間均勻增加,乙圖的速度隨著時間均勻減小。
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發(fā)現(xiàn)勻加速直線運動與勻減速直線運動 的不同之處,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
3、勻變速直線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提問:除用圖象表示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外,是否還可以用公式表達物體運動的速度與時間的關系?
教師引導,取t=0時為初狀態(tài),速度為初速度V0,取t時刻為末狀態(tài),速度為末速度V,從初態(tài)到末態(tài),時間的變化量為t,則t = t—0,速度的變化量為V,則V = V—V0
提問:能否直接從圖線結合數(shù)學知識得到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
知識總結:勻變速直線 運動中,速度與時間的關系式是V= V0 + a 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與時間關系的公式:V= V0 + a t可以這樣理解:由于加速度a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nèi)速度的變化量,所以at就是整個運動過程中速度的變化量;再加上運動開始時物體的速度V0,就得到t時刻物體的速度V。
4、例題
例題1、汽車以40 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現(xiàn)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達到多少?加速后經(jīng)過多長汽車的速度達到80 km/h?
例題2、某汽車在某路面緊急剎車時,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如果必須在2s內(nèi)停下來,汽車的行駛速度最高不能超過多少?如果汽車以最高允許速度行駛,必須在1.5s內(nèi)停下來, 汽車剎車勻減速運動加速度至少多大?
分析:我們研究的是汽車從開始剎車到停止運動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汽車做勻減速運動,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由于是減速運動,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如果設汽車運動的方向為正,則汽車的加速度方向為負,我們把它記為a = 一6 m/s2。這個過程的t時刻末速度V是0,初速度就是我們所求的最高允許速度,記為V0,它是這題所求的“最高速度”。過程的持續(xù)時間為t=2s
學生回答:因為加速度
a = ,所以V =a t
V—V0= a t
V—V0= a t
V= V0 + a t
學生回答:因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所以v與t是線性關系,或者說v是t的一次函數(shù),應符合y = k x + b 的形式。其中是圖線的斜率,在數(shù)值上等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a,b是縱軸上的截距,在數(shù)值上等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初速度V0,所以V= V0 + a t
同學們思考3-5分鐘,
讓一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讓同學計算。
展示某同學的解題,讓其他同學點評。
解:初速度V0= 40 km/h = 11 m/s,加速度a = 0.6 m/s2,時間t=10 s。
10s后的速度為V= V0 + a t
= 11 m/s + 0.6 m/s2×10s
= 17 m/s = 62 km/h
由V= V0 + a t得
同學們思考3-5分鐘,
讓一位同學說說自己的思路。其他同學糾正,補充。
讓同學計算。
展示某同學的解題,讓其他同學點評。
解:根據(jù)V= V0 + a t,有
V0 = V — a t
= 0 — (—6m/s2)×2s
= 43 km/h
汽車的速度不能超過43 km/h
根據(jù)V= V0 + a t,有
汽車剎車勻減速運動加速度至少9m/s2
注意同一方向上的矢量運算,要先規(guī)定正方向,然后確定各物理量的正負(凡與規(guī)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同為正,凡與規(guī)定正方向的方向相反為負。)然后代入V-t的關系式運算。
五、 課堂小結
六、 利用V-t圖 象得出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點。
七、 并進一步利用V-t圖推導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式。
布置作業(yè)
。1)請學生課后探討課本第3 9頁,“說一說”
(2)請學生課后探討課本第39頁“問題與練習”中的1~4題。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二)
1.1質點參考系和坐標系
學習目標:
1. 理解質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抽象,知道實際物體在什么條件下可看作質點,知道這種科學抽象是一種常用的研究方法。
2. 知道參考系的概念和如何選擇參考系。
學習重點:質點的概念。
學習難點:
主要內(nèi)容:
一、機械運動
1.定義:物體相對于其他物體的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2.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無論是巨大的天體,還是微小的原子、分子,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二、物體和質點
1.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
、儋|點是用來代替物體的具有質量的點,因而其突出特點是“具有質量”和“占有位置”,但沒有大小,它的質量就是它所代替的物體的質量。
②質點沒有體積,因而質點是不可能轉動的。任何轉動的物體在研究其自轉時都不可簡化為質點。
、圪|點不一定是很小的物體,很大的物體也可簡化為質點。同一個物體有時可以看作質點,有時又不能看作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物體可以看成質點的條件:如果在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及物體上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是次要或不起作用的因素,就可以把物體看做一個質點。
3.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將實際問題簡化為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學問題的基本思維方法之一,這種思維方法叫理想化方法。質點就是利用這種思維方法建立的一個理想化物理模型。
問題:1.能否把物體看作質點,與物體的大小、形狀有關嗎?
2.研究一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的運動,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要研究這輛汽車車輪的`轉動情況,能否把汽車看作質點?
3.原子核很小,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質點嗎?
【例一】下列情況中的物體,哪些可以看成質點()
A.研究繞地球飛行時的航天飛機。
B.研究汽車后輪上一點的運動情況的車輪。
C.研究從北京開往上海的一列火車。
D.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運動的木箱。
課堂訓練:
1.下述情況中的物體,可視為質點的是()
A.研究小孩沿滑梯下滑。
B.研究地球自轉運動的規(guī)律。
C.研究手榴彈被拋出后的運動軌跡。
D.研究人造地球衛(wèi)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
2.下列各種情況中,可以所研究對象(加點者)看作質點的是( )
A. 研究小木塊的翻倒過程。
B.研究從橋上通過的一列隊伍。
C.研究在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面運動的木箱。
D.汽車后輪,在研究牽引力來源的時。
三、參考系
1.定義: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處在永恒的運動之中,在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另外的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被選來作為標準的物體叫做參考系。一個物體一旦被選做參考系就必須認為它是靜止的。
2.選擇不同的參考系來觀察同一個運動,得到的結果會有不同。
【例二】人坐在運動的火車中,以窗外樹木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的。以車廂為參考系,人是__________的。
3.參考系的選擇: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參考系可以任意選取,選取參考系時要考慮研究問題的方便,使之對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的簡單。在不說明參考系的情況下,通常應認為是以地面為參考系的。
4.絕對參考系和相對參考系:
【例三】對于參考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參考系必須選擇地面。
B.研究物體的運動,參考系選擇任意物體其運動情況是一樣的。
C.選擇不同的參考系,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
D.研究物體的運動,必須選定參考系。
課堂訓練:
1.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考系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考系是運動的,那么,以乙物體為參考系,丙物體是( )
A. 一定是靜止的。 B.一定是運動的。
C.有可能是靜止的或運動的 D.無法判斷。
2.關于機械運動和參照物,以下說法正確的有()
A. 研究和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定參照物。
B. 由于運動是絕對的,描述運動時,無需選定參照物。
C. 一定要選固定不動的物體為參照物。
D. 研究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地球為參照物。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案04-24
高一語文必修一教案02-01
高中物理必修1《力的合成》教學方案10-08
高一政治人教版必修一教案優(yōu)秀02-03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01-11
高中化學必修一教案優(yōu)秀02-27
人教版高一英語必修一教案(精選13篇)08-25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動物游戲之謎》教案10-06
人教版必修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設計10-10
高中必修一歷史教案(通用9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