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論文范文

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成因分析論文

時間:2022-10-09 08:07:16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成因分析論文

  1信息公平概述

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成因分析論文

  1.1 信息公平的概念

  信息技術推動了信息社會的發(fā)展,信息社會中存在的信息差距和數(shù)字鴻溝問題催生了關于信息公平問題的研究。信息公平是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對信息資源的獲取和分配過程中所體現(xiàn)的平衡與對等狀態(tài).信息不公平和信息不均衡所造成的后果不僅是機會不均等的狀態(tài),更是制度不公平的體現(xiàn),可能會衍生出嚴重的后續(xù)問題。政府應通過一系列制度的安排消除信息占有和獲取能力的差距,維持信息秩序,保障公眾生存情報科學第33卷 第9期 2015年9月和發(fā)展的基本信息權利.

  1.2 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公平的概念

  地震災害救援中的信息公平是指地震災害發(fā)生后,由政府、軍隊、媒體、災民和其他社會公眾收集并傳遞出的有關災區(qū)災情的全面的、客觀的、準確的信息,并以此信息作為救援救助決策基礎的狀態(tài)。由于客觀條件限制和主觀原因導致的任何不全面、不客觀或不準確的災情信息的收集和傳遞,或是導致災情信息無法傳遞的情況,都是信息不公平的體現(xiàn)。

  2信息公平在地震災害救援中的重要性

  對于地震災害而言,信息是救援的先決條件。社會各界的關注、救援隊伍到達與救援物資送達都依賴于受災地區(qū)災害信息向外界的傳遞。

  2.1 信息公平是全面救援的基礎

  地震災害發(fā)生后,網絡、電臺、電視、報紙等各種媒體都以強大的力度多角度、多方位地展開災區(qū)信息報道,將政府發(fā)布信息、記者采訪新聞、災區(qū)群眾自身信息、專家問題解析等傳遞出來,為政府、軍隊、災區(qū)民眾和其他各地群眾掌握受災地區(qū)的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通道,為救援隊伍進入、社會各界伸出援手和災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基礎。但如果由于客觀條件和主觀意愿的限制,報道不全面、不客觀、不準確、帶有傾向性,都將導致社會大眾對地震災情認識的偏差,救援可能會偏向在媒體上曝光頻率更高的地區(qū),影響救援的全面性。

  2.2 信息公平是及時救援的保障

  地震災害救援具有時間緊迫性和非逆轉性的特點,如果災害信息不能在災后第一時間傳遞和擴散,受災地區(qū)一旦錯過黃金緊急救援時間,救援效果將大打折扣。據(jù)統(tǒng)計,唐山大地震的搶險救災中和日本阪神大地震搶險救災中,搶救時間與救活率的關系如圖1所示.

  上圖反映了典型的震后72小時救援黃金時間,救援的時間越早,受災群眾的生存希望就越大。影響能否在黃金時間內進行救援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建筑物用途、結構、建筑材料及其結構穩(wěn)定性等,進入災區(qū)的交通情況和災區(qū)內的交通情況,當?shù)貞惫芾頇C構的支持和幸存者的支持,有害物質及次生災害源,溫度、風力、降水、海拔、地形等自然環(huán)境以及救援隊的裝備能力和綜合能力等。但在這些影響因素中,來自政府、軍隊、受災群眾以及媒體的信息支持是及時救援的基礎;全面的、客觀的和準確的報道能將災情第一時間傳遞出來,是及時救援的保障。

  2.3 信息公平是救災決策的關鍵

  受災地區(qū)傳遞的全面、客觀、準確的災情信息,將是政府救援指揮中心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影響因素。信息公平對災害救援救助的效率和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現(xiàn)象

  如果信息的來源受到限制,就會產生受災地區(qū)信息不公平的現(xiàn)象。這種信息不公平包括信息產生的多寡不均,信息內容失真、信息傳播的關注度失衡以及信息反饋的熱度不同,直接表象為部分地區(qū)信息過剩和部分地區(qū)信息缺乏,導致的后果為救援和救助的重復浪費以及救援救助的延誤,而錯誤的信息將導致救援救助的失敗。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fā)生里氏8.0級大地震,震中心為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zhèn)。地震發(fā)生后,國內外各大媒體第一時間對地震做出了報道,尤其是對震中的汶川縣進行了詳細的報道,一時間,各類救援和救災物資涌向汶川縣。災情與汶川同樣嚴重的北川縣雖然后來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由于地理位置不處在震中,第一時間的關注度不夠。極重災區(qū)綿竹市在地震發(fā)生后,漢旺鎮(zhèn)由于東方汽輪機廠的緣故受到媒體關注,但清平鎮(zhèn)兩萬多人被困,在地震兩天多后沒有食品、藥品、醫(yī)護人員和搜救人員的出現(xiàn)。極重災區(qū)青川縣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川、陜、甘三省結合部,地理方位上屬一個"死角",地震發(fā)生后幾日,青川縣通訊仍是全部中斷,交通癱瘓,在震后卻猶如"石沉大海",萬青川同胞與外界失去聯(lián)系,青川未得到及時的報道和足夠的關注.5.12汶川地震中信息報道不平衡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出現(xiàn):出現(xiàn)映秀北川捐款資金過剩,青川資金嚴重匱乏;北川未爭取到最佳救援時間;綿竹、青川等極重災區(qū)在災后幾日內物資短缺.

  地震災害救援中會出現(xiàn)信息流動失衡的現(xiàn)象,信息水平總是隨著與震中距離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震中容易受到關注,信息的流入和流出都更為容易,成為"信息富集地",而距離震中較遠的受災地區(qū),即便是災情比震中更加嚴重,也不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關注,成為"信息貧乏地",這種信息不公平的現(xiàn)象就是災害信息貧富效應。由于馬太效應的存在,"信息富集地"和"信息貧乏地"之間的信息差距將會不斷加大。

  4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產生原因

  4.1 地震災害救援中的主要信息源

  地震災害救援過程中,信息傳播主要有三大來源:政府、軍隊等官方機構,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以及網絡新媒體。對不同信息源的掌握,將有助于分析信息不公平的產生原因。

  4.2 信息不公平的產生原因

  地震災害救援過程中信息不公平產生的原因總體來講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兩大類。從信息傳遞的過程進行分析,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1)信息源障礙

  地震發(fā)生后,受災的真實情況由于各種原因被相關部門有意壓制,未得到真實披露和傳播,被掩蓋的信息雖然暫時緩解了由于地震可能會造成的恐慌和擔憂,但也容易給外界造成對災情的錯誤理解,導致受災地區(qū)錯失救援的最佳時機。

  災害信息搜尋成本高昂,由于人力物力的制約,災后第一時間內無法實現(xiàn)對所有受災地區(qū)全面搜尋。在有限的搜尋成本內進行搜尋的有效辦法是保證搜尋效果的前提下減少搜尋,這也是地震災害救援中的權宜搜尋策略。這種由于能力限制而采用的權益策略將導致部分受災地區(qū),尤其是離震中較遠的地區(qū)信息缺失。

  地震災害發(fā)生第一時間后,災區(qū)群眾充當起信息傳播主體的角色。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發(fā)表意見,就好像盲人摸象,雖然都親身經歷了地震災害,但每個個體都無法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災情。個體信息的迅速傳播是把雙刃劍,雖然社會大眾普遍承認個體信息傳播及時、信息透明的優(yōu)點,但個體信息的可信度低于傳統(tǒng)媒體,甚至會存在虛假信息,成為散布謠言的源頭,導致信息真?zhèn)位靵y。

  由于受教育水平不同、文化素質不同,導致農村居民與城鎮(zhèn)居民在信息意識上有較大的差距,對現(xiàn)代通信工具和信息交流工具的使用遠落后于城鎮(zhèn)居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更是拉大了這些差距。地震災害救援中,偏遠地區(qū)的信息源天然弱于城鎮(zhèn)的信息源,也是導致信息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2)信息加工障礙

  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對地震影響的判斷產生了誤導,進而影響相關地區(qū)的信息加工和報道。汶川地震發(fā)生后第一時間,由于關注度的不同和信息加工的不均衡,救援隊伍大多都趕往汶川縣救援,卻忽略了與汶川縣隸屬于不同城市,但災情卻同樣嚴重的北川、都江堰、綿竹等地。北川隸屬綿陽市、都江堰隸屬成都市、綿竹隸屬德陽市,但它們與震中僅一山之隔。雅安蘆山地震發(fā)生后第一時間,寶興縣、天全縣和成都市的邛崍縣在報道和關注上也被忽略。

  一般而言,地震都已震中地區(qū)命名。地震發(fā)生后初期,各類媒體記者都云集震中,第一時間發(fā)回親身經歷的采訪新聞報道,有的形成了新聞通稿,被未親身經歷的媒體相互轉載。這些一手的信息或轉載的信息都加深了社會大眾對記者所到受災地區(qū)的印象,對某些受災地區(qū)過度的報道和宣傳甚至導致社會大眾在地震災情上的認知偏頗。而記者未到區(qū)域,沒有大眾媒體的頻繁曝光,被忽略的可能性較大。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記者所到受災地區(qū)與該地區(qū)的道路是否通暢、是否有救援隊伍進入有極大關系,而道路受阻、無救援隊伍的受災地區(qū)常常成為零報道區(qū)域。

  刨根問底是新聞人的職業(yè)習慣,追求細節(jié)生動、故事感人以煽情刺激受眾、吸引眼球,爭取更廣泛的社會關注是記者職業(yè)的重要技巧。但注重持續(xù)追蹤熱點問題以及功利性的報道都將影響社會大眾對地震災害的認知。

  (3)信息傳遞障礙

  基礎設施可能在地震時遭到破壞,導致受災地區(qū)信息傳遞渠道中斷,無法和外界進行信息交流。地震導致道路受阻,不依賴信道傳遞的報紙也不能及時發(fā)行并送達。地震災害救援中可用信息傳遞渠道的數(shù)量不同,也是造成信息傳遞差距的重要原因。災害信息資源的內部共享程度不高,存在"信息孤島",不能實現(xiàn)信息的最大化共享和利用.

 。4)信息理解和反饋障礙

  災難報道中真實的現(xiàn)場感受,促使了受眾移情的產生,自發(fā)的社會救助行為產生,又反過來加強了現(xiàn)場報道,"信息富集地"的信息越來越多,而"信息貧乏地"的信息相對越來越少。信息的反饋又進一步加劇了信息源和信息加工的障礙。政府軍隊救援和社會救助是在所得到的災害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的,信息源障礙、信息加工障礙以及信息傳遞障礙在信息傳遞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被放大,最終造成信息理解的障礙和信息反饋障礙。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傳遞的牛鞭效應將導致救援和救助行為的非理性產生。

  5結 語

  解決地震災害救援中的信息不公平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思考:第一,提升大眾信息素養(yǎng),普及信息溝通工具使用知識。尤其是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信息基礎設施欠缺,群眾對現(xiàn)代信息溝通工具掌握較少,信息意識淡薄。提升信息素養(yǎng)能培養(yǎng)大眾在災害發(fā)生后快速收集和發(fā)布信息的意識和能力。第二,加強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降低基礎設施被破壞后對災害救援的影響。第三,統(tǒng)籌安排信息發(fā)布,保障各個受災地區(qū)的信息雙向溝通順暢,保障信息的全面性和準確性。第四,合理引導媒體報道,盡量減少媒體記者的主觀情緒和個人傾向對災情報道的影響,保障信息的客觀性和準確性。第五,改革信息上報制度,重視信息盲區(qū)。當災區(qū)和外界沒有任何信息交流時,決策當局應更加關注成為信息盲區(qū)的災區(qū)。

  本文分析了信息公平對地震災害救援的重要作用,揭示了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現(xiàn)象,深入探討了造成信息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決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現(xiàn)象的思路。作者將在此基礎上進行地震災害救援中的信息保障后續(xù)研究,為地震受災地區(qū)獲得即時、準確、相對平衡的救援和救助奠定信息基礎,對提升地震災害救援救助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蔣永福,劉 鑫.論信息公平[J].圖書與情報,2005,(6):2-5,22.

  2沈光亮.論信息公平[J].情報科學,2008,26(6):822-825,865.

  3王晶紅,胡小鋒.試析玉樹地震72小時災害報道與危機傳播特點[J].新聞記者, 2010,(7):30-34.

【地震災害救援中信息不公平的成因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分析的論文10-10

老年病人楔狀缺損成因分析論文10-10

計算機教育問題與成因分析論文10-11

影響建筑工程技術的成因及對策分析論文10-10

商業(yè)銀行流動性風險成因與實例分析論文11-15

地震災害作文04-30

信息安全工程分析論文10-11

連鎖企業(yè)的信息管理的分析論文10-10

文明進程中的倫理憂患分析論文10-10

相助中黑人女傭的性格分析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