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論文
信息技術指“應用在信息加工和處理中的科學,技術與工程的訓練方法和管理技巧;上述方法和技巧的應用;計算機及其與人、機的相互作用,與人相應的社會、經(jīng)濟和文化等諸種事物。
第1篇: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整合
【摘要】新課改對我國小學各科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科學信息科技的發(fā)展,如今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也逐漸廣泛。
為了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語文教學質量,應該使信息技術充分利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所以本文通過分析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存在的問題,對此提出相關建議,從而提高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使信息教學成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必備的技能,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建議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對各科教學提出了相應的目標和改進方法,小學教育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所以小學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基礎水平。
由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小學教育應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際中,信息技術的使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通過調查分析,具體現(xiàn)狀問題如下:
(一)教學觀念落后,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不夠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很多教師不習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學的模式往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對所講內容進行死記硬背,這種模式即所謂的“填鴨式”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的指導,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主動學習意識不足。
教師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夠重視,教學方法單一,往往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教學的質量。
(二)有些教師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師生交流減少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的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從而減少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比如:有的教師將每一節(jié)課文的內容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然而有的知識完全可以進行口頭的講解,但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完全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課堂上,學生養(yǎng)成了對圖像、多媒體教學的依賴,
沒有對知識進行獨立的思考,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學生的主體地位下降,參與學習的能力不足,學生一直處于“觀看”的被動狀態(tài),不利于語文的學習。
(三)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方法不當
小學語文知識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即將學科知識融于信息技術的方式,轉變傳統(tǒng)教學的觀念,利用合理的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
但在具體實踐中,教師沒有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充分整合起來,使用的教學方法不當,最后導致信息技術的使用沒有實際教學意義。
比如在引入某一新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現(xiàn)與新課有關的圖片或文化資料,從而引出新課的教學,但有的教師使用不當,在講課的過程中大量展示相關資料,讓學生進行觀看,這樣反而浪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沒有收到實際的意義。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中的作用
通過調查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筆者得到很大的收獲,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學的作用,教師可以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
具體如下:第一,信息技術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生動直觀,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使傳統(tǒng)教學與現(xiàn)代技術手段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第三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擴展視野,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使學生自主學習,與同學不斷交流與探究。
總之,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影響,教師應合理利用,與小學語文教學相結合,才能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的方法建議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應讓網(wǎng)絡走進學生生活,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必備的學習方法和技能,為此提出幾點建議,使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去。
(一)教師應運用信息技術合理設計教學內容
首先,教師在準備課件時,應全面了解和分析教材內容,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運用信息技術去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應避免將課本內容全部呈現(xiàn)在多媒體上,合理選擇和把握關鍵內容,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使圖片、視頻等形式結合起來,
比如在講小學課文《雪地里的小畫家》時,教師可以制作相關的動物腳印圖片,讓學生直觀了解和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
教師教學時,不能盲目、完全依賴信息技術的運用,應根據(jù)教學實際合理選用信息技術,比如利用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的內容,通過教學工具和多媒體設備等展開教學內容。
給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景,可以通過參與相關活動,讓學生交流與探索等。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閱讀相結合
信息技術與語文的閱讀可以有效結合,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將閱讀問題展現(xiàn)出來,通過學生自己的閱讀理解,從而回答問題,另外,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視頻或語音的形式播放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注意力等。
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將信息技術與閱讀整合起來,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
總結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運用逐漸廣泛,對語文教學也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通過分析當前信息技術運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應及時反思與總結,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從而促進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學周刊,2015(3).
[2]馮翠瓊.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0).
[3]高書賢.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綜合運用[J].學周刊,2013(1).
第二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引入,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同時還強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了多彩的語文教學情境,使學生自主掌握了信息資源的獲取方式,使課堂教學的質量真正得到了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閱讀欲望;突破難點;創(chuàng)設情境
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多媒體網(wǎng)絡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正在逐步滲入農村教育。
在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這種信息技術,既能對學生進行信息獲取、交流、表達技能的訓練,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信息化工具性能,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提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的質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這對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綜合素質的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那么,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應如何進行整合呢?本人結合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究和獲得的一些經(jīng)驗,現(xiàn)就對怎樣運用多媒體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利用信息技術有效突破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
農村教學的現(xiàn)狀是,學生對課本中許多十分有趣的現(xiàn)象不能親眼目睹。
自從有了信息技術后,我們在教學中可以把學生不能親眼目睹的事物鮮活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這樣,就會讓學生的認知與客觀事物間的距離大大縮短,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產生真實感和親切感。
有了信息技術,過去教師口諾懸河的解說、手舞足蹈的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xiàn)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
譬如,在講授七年級語文《月亮上的足跡》時,在教學一開始,我就用當時三位宇航員“登月”的實況,把學生的思緒帶回了1969年那激動人心的時刻,似乎此時此刻他們也在跟隨三位宇航員正一起登月。
這種集聲音、視頻、動畫、文本等多種媒體于一身的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表現(xiàn)力、特有的感染力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因此,學生在學習這種具有一定科普性質的文章時,由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網(wǎng)絡資源的運用,也能夠學得有滋有味。
這樣就把本來枯燥的、復雜的、難懂的知識變得生動化、簡單化、易懂化。
二、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動力。
實踐也證明,學生如果對教師所教的課堂內容有濃厚的興趣,便會在學習過程中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蓮娖葘W習變?yōu)樽杂X學習,心情也會變得愉快,進而使注意力變得更集中和持久,觀察力變得敏銳,想象力變得更加豐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變得更加活躍,從而保持昂奮的學習勁頭。
學生本來就對信息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信息技術具有內容豐富、形象直觀、信息容量大、動態(tài)呈現(xiàn)等的特點,能為學生呈現(xiàn)出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
我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教學任務,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
如教《蘇州園林》時,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網(wǎng)絡,將蘇州園林的多個圖片制作成PPT,并輔之以配樂解說,讓學生仿佛走進了蘇州園林的各個角落,真切地體味到了蘇州園林的如詩如畫。
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油然而生。
三、利用信息技術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信息技術是社會進步、科技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在教學中,我們通過多媒體課件,把語文教學中的許多問題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有選擇性地搜集所需要的大量信息,讓他們自主交流和討論,進行有效的協(xié)作學習。
這樣既能保持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同時還能夠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學習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獲取能力。
例如:我在教七年級下冊《大自然的語言》時,使用多媒體課件中的視頻,播放了一年中四個季節(jié)的不同場景,呈現(xiàn)了作者竺可楨的頭像與簡介,引入了不同的冬季雪景,從而使學生對作者的形象有了初步認識,對作者的寫作背景有了大致了解,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而在春節(jié)時,通過將東北的哈爾濱冰展圖片與海南島的春節(jié)作比較,得出一個很明確的結論:緯度是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首要因素。
通過展示處在同一緯度的青海省和山東省的圖片,讓學生總結物候現(xiàn)象的來臨的第二個因素——經(jīng)度。
而在觀看喜馬拉雅山脈不同海拔、不同高度的景色時,學生總結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下的差異。
而這節(jié)課,正是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視頻讓學生在感受文章內涵的同時,也對部分地理知識有了新的了解。
四、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
情境對于知識來說,就好像湯中的鹽一樣,鹽只有融入湯中,才能夠被人們所吸收,而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只有融入情境當中,才能顯示出知識的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我們的學生所理解、消化和吸收。
因此,語文教學要在情境中融入知識、融入生活。
正是由于在教學中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將無聲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成了繪聲繪色的具有動感的圖畫形式,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貼近生活的情境和氛圍,才能夠讓學生想象的翅膀高高飛翔,才能夠引起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術挖掘語言文化內涵
語文教學也包含著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感悟文中所表達的真摯情感,感受課文的歷史文化背景,受到了人文教育。
而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將語言文化的人文教育做得更好。
因為古詩內容的時空跨度太大,加上農村學生閱歷淺,所以他們的情感和體悟很難和詩人形成共鳴,他們對詩詞的理解會有多方面的反應。
因此,我在設計《春望》的教學時,重點考慮的是利用信息技術來挖掘課文中的人文資源,引領學生大膽的思維。
同時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讓學生充分感悟到作者熱愛祖國、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受到多方面的人文熏陶。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想讓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得到有效的整合,我們必須要從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教師設計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的情境出發(fā),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平臺環(huán)境,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海紅.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與整合[J].當代教師教育,2006(S1):176~178.
[2]李海霞,石伶俐,王文鑫,錢力桂,周濤.多媒體應用利弊談[J].中學語文教學,2002(2):62~64.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論文】相關文章:
分析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有效整合論文10-10
初中數(shù)學教育整合信息技術論文10-11
小學數(shù)學信息技術整合思路論文10-09
談高中計算機教學中有效利用學科整合論文10-08
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論文范文11-13
小學教育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