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物理學史在教學中的地位論文
高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高中物理教學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使學生通過高中物理的學習逐步養(yǎng)成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思維習慣、科學世界觀,引導學生認識科學和技術的差別、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技術對環(huán)境的影響,強調認識和領悟科學的本質、科學與人文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
可見,高中物理教學要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理解物理學的發(fā)展歷史,從物理學發(fā)展的歷程中領悟到科學事業(yè)的本質特性,體會物理學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深刻地理解物理學與人的存在關系,以及科學的發(fā)展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影響,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而物理學史集中地體現(xiàn)了人類探索和逐步認識物理世界的現(xiàn)象、特性、規(guī)律和本質的歷程,在高中物理學中加強物理學史教育,展現(xiàn)歷史上物理學家探索物理世界奧秘的艱辛歷程,以其中的歡樂、困惑、驚奇和哲理去感染學生,把物理知識的邏輯展開與物理學認識的歷史發(fā)展有機結合起來,將物理教學過程設計成是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的過程,把文化傳播和學習轉化成為歷史上的創(chuàng)造者與今天的文化學習者之間的對話,讓學生以物理學家認識世界本來面目的態(tài)度去認識世界,確立物理學的歷史意識,在獲得物理知識的同時,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在物理學史中有不少偉人,他們都為了揭示自然真理做出過巨大貢獻,并取得了輝煌成就,但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不得不否定這些先輩們的某些錯誤結論和不正確猜想。亞里士多德的很多物理知識,如“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被人們接受了上千年,但伽利略通過“斜面小球滾動”實驗的理想化分析,正確認識到物體運動并不需要力的維持,從而讓人們知道亞里士多德也有錯誤的認識;關于光是波動說還是粒子說的爭論,有很多科學家都參與其中,經典力學奠基人牛頓就是粒子說的代表,但當托馬斯·楊的“雙縫干涉”實驗成功時,這位物理巨匠也不得不承認光的波動說;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約翰·湯姆遜發(fā)現(xiàn)了電子,并提出原子的“棗糕式”原子模型,但當他的學生盧瑟福發(fā)現(xiàn)“α粒子散射”實驗后,他的“棗糕式”原子模型無論如何也不能解釋這一實驗現(xiàn)象,為此學生盧瑟福的“核式”原子模型取代了老師湯姆遜的“棗糕式”原子模型……這眾多物理學史一定能讓學生明白,在科學真理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在這里,只要你努力探索,科學的大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不論你多么渺小,都將獲得人們的肯定和贊許。
新課改下的物理學史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學習理科,已經不只是能做幾道練習題,而是注重學習的過程,知識來龍去脈,知道知識的產生,發(fā)現(xiàn),以及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并且進行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這才是課改的真正目的?梢姡瑢W好物理學史在這一點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效果,所以在此建議各位物理教師和學生不能輕視物理學史在教學中的地位。
【物理學史在教學中的地位論文】相關文章:
物理學史的教學論文10-09
物理學史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分析論文10-08
物理學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論文10-08
物理學史在教學的應用論文10-08
物理學史教學模式初探論文10-08
物理學史教學質量論文推薦10-07
物理學史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的作用論文10-09
小學語文教學中家庭教育的地位論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