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小學教育畢業(yè)論文

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銜接論文

時間:2022-10-06 15:42:53 小學教育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銜接論文

  論文摘要:幼兒園和小學銜接問題是多年來幼兒園、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基礎教育工作中的一個關鍵點。本文針對目前教育系統(tǒng)中存在的幼小銜接的種種問題,提出了改善幼小銜接的現(xiàn)狀的策略。

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銜接論文

  論文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教育銜接

  一、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的初步認識

  21世紀,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邁進了信息化的時代,社會經濟正進入了知識經濟的時代,與此相適應的教育發(fā)展呈現(xiàn)出普及教育、終身教育、個性教育等時代特征,科學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和期待。

  第一、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因此,幼兒教育階段納入基礎教育體系,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有它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幼兒教育階段與小學教育階段有各自的特點,但是其過渡是教育自然的連續(xù)過程。在基礎教育的體系中,研究幼兒階段教育和小學階段教育的銜接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它們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它們在教育目標、教育方式、環(huán)境設置、學習安排和生活制度諸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幼兒園教育活動以游戲為主要形式,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知識、技能的發(fā)展,是人的全面、啟蒙教育階段;小學教育則以系統(tǒng)的課堂學習為主要形式,以嚴格的學習與作息制度來保證,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人的初等系統(tǒng)教育階段,這種差異在客觀上形成了幼、小銜接中的坡度。減緩坡度,實現(xiàn)從幼兒到少兒的量變到質變,正是幼小銜接的研究內容。

  第三、幼兒園教育的普及必然使幼兒園學習成為小學學習的準備階段和必須階段。為使孩子能夠在進入小學學習后較快地適應小學全新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huán)境,在幼兒園學習階段就有意識、有規(guī)律、循序漸進地進行培養(yǎng)。幼小銜接不是簡單的把過去小學辦的學前班拿到幼兒園來辦,或是單靠在幼兒園大班增加一些過度的教育內容,而是幼兒園和小學的教育教學都要科學地按照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來組織教育教學活動。

  二、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

  幼兒園與小學是相鄰的兩個教育階段,教育任務不同,存在著階段性。幼小銜接教育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兒童的身心健康能否和諧的發(fā)展和教育質量的高低,目前幼小銜接中還存在著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

  1幼兒教育小學化,兒童入學后易產生厭學情緒

  許多幼兒園和家長把識字課和數(shù)學課放在重要地位,把小學的教學內容提前拿到幼兒園,讓未入學的幼兒學習。這非但不能提高兒童入學的適應能力,而且還造成了種種弊端:這種“教材下放”,讓幼兒學習入學后將要學習的內容,實際上是讓孩子先學一遍,一年后又重復學一遍。使得孩子缺乏主動學習的后勁,等到“儲備”用完,就會出現(xiàn)使用困難。

  2缺乏社會適應性能力鍛煉

  幼兒園平常在教學中過于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而對遵守課堂紀律等非智力因素較少考慮,使得剛入小學的兒童表現(xiàn)得很不適應,如不知道按時完成作業(yè)、不知道準時上課等。教師更多地強調知識的培養(yǎng)和積累,其實非智力因素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兒童的感情、動機、意志、愛好等,這些因素不僅影響兒童的成績好壞,還會影響他們的未來發(fā)展。

  3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要求上的不一致,易產生不良學習習慣

  有些幼兒教師由于對小學教育不了解,加之幼兒園本身就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讓兒童在幼兒園養(yǎng)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入小學后,有些兒童使用過學具后,不能自己收拾還原;書寫漢字筆順有錯誤,操作活動不規(guī)范;握筆姿勢和坐姿不當;學習方式明顯帶有幼兒園特點,習慣于依賴教師;有的兒童甚至不懂得按順序看畫面、按頁碼翻書等。這些不良的學習習慣一旦形成,將影響日后兒童的有效學習。

  三、對幼小教育銜接的實踐探索

  1搭建小幼教研活動平臺

  小學、幼兒園是兩個完全獨立的教育機構,工作中極少往來,老師間的教學缺乏最基本的溝通、了解。幼兒入學前的教育,大班老師只能在表面形式上做些更改,如延長上課時間、小學化擺放課桌椅等,而無法從實質上加深幼兒對小學的認識。因此,小幼雙方可共同搭建教研平臺。(1)互相學學老師都在學習、培訓《綱要》及新課標,幼兒園大班與小學一年級老師可借此機會共同學習,互相探討、交流對新課程觀的看法、問題。(2)課堂教學互聽互評。從教學實踐層面深入了解小學或幼兒園的教育方法,以便雙方在幼小銜接工作中能采取更為有效的教育措施。

  2與幼兒家長、小學教師保持密切聯(lián)系

  幼兒園要定期和不定期與家長交流,提高育兒素質,經常保持聯(lián)系,糾正不正確的態(tài)度、方法,家園教育一致。幼兒教師主動與小學教師聯(lián)系,如通過個別訪談、組織參觀活動、座談會等,傾聽意見,不斷改進教學內容、方法,為小學一年級教師準備一份較為詳細的幼兒各方面發(fā)展情況表,以便全面系統(tǒng)了解。

  3小學教師教育方法的改進

 。1)注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剛入學,面對學校、老師、同學等新環(huán)境、新面孔,總會有些不適應。教師應主動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盡量幫助解決,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師生關系;其次,為學生營造同伴間合作、交流的氛圍,提供互相幫助的機會,增進同學間團結友愛的情感。

 。2)調整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個體持續(xù)發(fā)展

  考分只是作為評價方式之一,而不是劃一的衡量標準。我們應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客觀地描述學生的進步與不足,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為主,重視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持續(xù)發(fā)展。

 。3)采用形式多樣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課上的模仿和記憶,尤其是數(shù)學,可參照幼兒園的學習方式,通過生活活動、動手操作活動、游戲活動等進行;經常開展班會活動,給幼兒提供合作、交流、探究的機會,提高學習自主性。

  總之,幼小銜接是教育整體改革上的一個重要內容,只有搞好幼小銜接,才能使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保證基礎教育質量提高。我們應對處于銜接年齡階段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規(guī)律作進一步探索,不斷尋求符合我國國情的幼小銜接的途徑,幫助幼兒順利地解決好其間的過渡和銜接,使千千萬萬幼兒健康、活潑、愉快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潘珍如.對幼兒教育中做好幼小銜接工作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08).

  [2]陳景凡.淺析我國幼小銜接中的問題與策略[j].當代教育論壇(校長教育研究),2008,(11).

【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銜接論文】相關文章:

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分析論文10-08

幼兒園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的對策論文10-09

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與基本對策論文10-08

幼兒園英語與小學英語學習的銜接論文10-09

高師與中小學美術教育銜接探究論文10-08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和危害特征論文10-08

中小學德育教育實踐銜接性的體現(xiàn)論文10-08

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學英語教育銜接論文10-09

高校與中小學心理教育銜接系統(tǒng)研究論文10-09

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的銜接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