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英語水平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如今,世界上70%以上的郵件、60%以上的廣播節(jié)目都是英語進行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提高英語水平?同學們,以下是學習英語的方法,一起來學習吧!
首先,在“聽”的方面,要持之以恒,最好能做到每天都聽,古語有云“茍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莫過一日曝十日寒。
”而且,在聽聽力的時候,如果都能聽清、聽懂了,那不妨試試模仿和跟讀,模仿和跟讀是語言學習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在“說”的方面,首先就是不要害羞,不要怕說錯,要勇敢的嘗試用英語表達自己,看到外國友人的時候,可以主動試著去聊聊天,感受和模仿英美本地人的發(fā)音和措辭,爭取各種各樣和English native speaker交流的機會。
當然,想要“說的出”英語,腦子里要“有”英語,為了防止張嘴就不知道說什么的尷尬出現,這里有些小推薦,如果比較喜歡英音的話,可以去看一些BBC的紀錄片,一定要帶著字幕去看,先把意思都理解明白了,再一點一點的跟著讀,如果更喜歡美音的話,那VOA絕對是一個好材料,基礎不好的,還可以從VOA慢速開始。
當你跟著這些材料不停的讀的時候,你就能夠發(fā)現自己的發(fā)音和標準發(fā)音有哪些不同,并能逐漸掌握失爆之內的發(fā)音技巧,口語的提高是需要花時間多去訓練的,只要能夠好好的堅持下去,就會看到自己的進步哦!
在英語的各類考試中,閱讀占的分值是非常大的,那么我們就不能忽視“讀”的重要作用了。
不得不說,單詞是英語閱讀必須要過的第一大關,想要閱讀做起來輕松,就必須要下功夫去背單詞。
如果你是一個即將參加英語考試的學生,每天進行相關的閱讀題訓練也是必不可少,建議多做考試的真題,并嘗試著把真題里的生詞都記住,以此來不斷拓寬詞匯量。
如果你是一個不需要考試,但卻常常面對英語交流的成年人,那不妨每天花1小時時間看看英文報紙、雜志以及原版書等,用以增強語感、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和社會風貌等,如果紙質的資料買不到的話,也可以經?纯磭H廣播電臺的英語新聞和一些外國網站。
如果你只對電子產品上癮,以上的建議做起來都覺得很辛苦的話,也可以試試將手機的語言調成英文的,打游戲的時候也都下載英文版,多看美劇和英劇,不斷的加強英語在生活中出現的頻次,這樣也是會有一定提高的。
如果你已經有了較好的“聽”、“說”、“讀”方面的積累,那之于“寫”這一塊兒,多多訓練即可看見提高。
可以從今天起就嘗試著用英語來記日記,習慣用英語來寫東西,來表達自己,堅持下來,寫作將不是難題!
英語學習方法指津【2】
一.英語學習的第一層次
把英語看作一個語言知識體系(knowledge)來加以研讀、理解和記憶,從而準確掌握大量關于英語語言的知識,這是英語學習的第一層次,也是英語學習的最低層次,是其他層次的基礎。
在這個層次上,英語被分解為語音、詞匯、語法、語篇四大知識體系。
語言學家通過深入研究,對英語這四方面進行認真、細致地描述,從而總結出一條又一條語言規(guī)則。
英語學習的第一層次就是通過大腦的認知活動和復用練習,理解和記憶這些語言知識和規(guī)則。
(1)語音知識:包括音素的發(fā)音、音標、音的組合、音在組合過程中發(fā)生的各種變體(如同化、濁化、連讀、失去爆破等),音和字母(字母組合)的關系,基本語調、語調的表義功能、停頓、節(jié)奏、韻律等知識。
(2)詞匯知識:包括拼寫、發(fā)音、詞性、詞義(本義、引申、轉義等)、搭配(語義搭配和形式搭配)、文體色彩(如書面語、口語、俚語、專業(yè)用語、古語、描述、評價等)知識。
(3)語法知識:包括詞法和句法兩大部分。
詞法知識包括詞的分類和構詞法。
詞的分類重點抓住名詞和動詞的性質特征和語法功能。
名詞講究數、性、格,相關知識有限定詞、代詞、形容詞和介詞;動詞講究時、體、態(tài)、氣、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相關知識有助動詞、及物、不及物、副詞等概念。
句法知識包括句子類型、句子成分、主句、從句、引語、一致、倒裝、省略等知識。
(4)語篇知識:它包括篇章結構、前后照應、連貫與銜接、修辭手段、鋪陳與突顯以及文體等知識。
大學生英語學習策略分析【3】
外語學習研究表明,每個英語學習者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過程幾乎是一致的。
比如,總是先學會現在時,再學會過去時;先學會過去時,然后才掌握過去完成時,等等。
語言知識習得本身的順序似乎是有自己的規(guī)律,而一些非語言因素,諸如學習動機、時間、方法等對英語學習效率的影響更大。
這就是英語學習策略研究所要討論的問題。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成功地使用英語學習策略,不僅能使你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使你很好地掌握英語,更重要的是它會使你有一個碩果累累的學習生活。
確實,學習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是:是否采取了恰當的學習策略。
一.策略與英語學習
這里所說的策略是指:為了達到某一學習目的而堅持的一系列觀點,信念和由此產生的一系列學習行為。
它包含以下內容:確定目標---分解目標的組成部分---描繪實現目標的具體步驟---了解你所擁有的學習資源---選擇學習方法---制定學習時間表---采取切實的學習行動---自我反饋和矯正。
策略的制定因人而異。
正確的策略促使學生去預見老師可能提出的要求和愿望,主動去準備、配合并積極參與各種相關的教學活動,從而敏銳地抓住英語這門課程的關鍵問題,逐步順利地掌握課程內容。
相反,不恰當的策略會引導學生去想辦法應付老師,消極地對待老師的要求,結果與成功背道而馳。
正確的英語學習策略能提高學習的效率,使我們嘗試各種有效的方法去學好英語。
選擇、確定了一種好的學習策略,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有了一個好的定位,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正確的策略使原本非常冗長、瑣碎、乏味的工作,一步一步趨向簡易、有趣,最終使目標成為現實。
換句話說,只有當我們形成了一幅科學的藍圖時,才能明了正確的目標是什么,才能不斷朝著目標進步,構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
A同學習慣在每學期的頭一星期里把上課用的英語課本都盡可能瀏覽一遍,因為他覺得這樣做有助于他對本學期要學習的內容和要求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從而掌握學習的主動性。
而B同學習慣于把作業(yè)中做錯的地方都仔細修改一遍,因為她覺得這樣做一遍可讓她把語法、拼寫、標點、表達等等錯誤的地方重新思考一下,找到自己的弱點,及時補救,防微杜漸。
B同學的做法實際上是把作業(yè)做了兩遍:第一遍是草稿,第二遍是完稿。
她堅信她所花的時間是值得的。
結果A,B兩位同學都能把英語學好。
為什么?這并不僅僅因為他們都有學好英語的強烈愿望;其實,上面所描述的學習方法正是他們學習策略的一個側面,盡管兩位同學可能并未意識到他們是在運用策略。
成功的學習者與不成功的學習者在使用策略時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前者的策略是以自我發(fā)展、自我成才為中心,適時地不斷調整自己的策略,最終達到目標;后者也有他們的策略,但他們的策略是自我毀滅式的。
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C同學一直持有這樣一個觀點:在大學學習期間,學生不僅要利用各種學習條件把功課學好,同時也應培養(yǎng)自己的社會活動能力。
在這一點上,A、B、C三位同學的觀點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學校里組織的各類社團活動是相當重要的。
但不同的是,C同學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這一點。
他把各項社交活動看得比學習還重要,要到期末考試前兩、三周他才忙著看書。
這種現象其實在班團干部、各社團組織者中間比較普遍。
為數不少的班干部的學習成績不如他們的活動能力表現突出;盡管他們入學考試的成績都挺不錯,但完成作業(yè)、到課情況等卻不盡如人意。
問其原因,總是說:忙,累,沒時間。
但我們這里的C只是一位普通同學。
他反復強調社會活動能力的重要性,只不過是想使自己確信他的學習策略是合理的。
他整天都在忙什么呢?剛開學的時候,他逐個觀察任課老師的點名規(guī)律和作業(yè)記分規(guī)律。
如果任課老師在各方面都很嚴格,沒有任何疏漏,他評價說:“僵化。
”他不會迫使自己按要求去做,能拖則拖。
這樣,時間飛逝,大考臨近。
于是,他又甩出一句名言:“只有在壓力下,我才干得好。
”然而,每每考試之后,他會激烈抱怨說:“題出得太不合理了。
”平時,他從不和任課老師交流。
在無法回避的情況下,他也只說一句:“你好。
”很難說,C同學為什么要這樣。
魯迅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于學習,他卻把閑暇和逃課省下來的時間用在與人閑聊上,電視比誰都看得多,體育活動則偶爾為之。
生活和學習都只追求一種閑適。
從描述看出,C同學的學習策略是消極、被動的。
他害怕去承諾做事,不愿給自己任何壓力。
這樣,時間一長,他什么都不想介入,最終他總是做著他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
他的興趣囿于他的個人世界。
他也回避自己喜歡的課程,因為不回避意味著他必須遵循指導教師的要求去做。
C同學如果能克服他害怕承擔責任、不愿參與事情的心理障礙,就能使自己充實一些,從而改變學習策略和生活態(tài)度。
這樣對學習和自我發(fā)展都是有利的。
二.成功學生和不成功學生的策略比較
下面是幾組對比數據,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成功學生與不成功學生所用策略的不同。
研究對象是兩個40人規(guī)模的本科班。
一個成績中等偏上,另一個中等偏下,可謂兩個比較典型的班級。
這有利于充分顯示兩個對照班學習策略的異同。
第一個調查結果涉及到學習方法和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成功的因素 英語學習不成功的因素 良好的學習習慣 33% 缺乏學習時間 25%有興趣 25% 沒有興趣 35%有能力 15% 個人問題 8%家庭影響 5% 沒有好的學習方法 20%其他 22% 其他 12%
學習優(yōu)秀者把他們能學好英語的因素主要歸結為兩個:一是學習方法;二是學習動機。
而這也正是差生學不好英語的兩個原因。
這個調查結果表明,學習方法和學習動機都是非常重要的。
即使認為動機并不比方法更重要,至少兩者是同樣缺一不可的。
第二組數據是兩個對照班同學在一周里學習時間安排的情況。
時間安排情況 成功組 不成功組 具體、細致、嚴格 38% 38%松散、靈活 30% 5%無 32% 57%
從表二可知,大約有2/3的優(yōu)秀生學習是有計劃的,而差生人數則不足一半。
但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們在靈活安排時間上的不同。
兩個班在第一項(具體、嚴格的學習計劃)上人數是一致的。
換句話說,英語學習不成功的學生中,有一批是能夠按部就班地按照學習計劃和作息時間表開展學習的,他們學不好的原因不是沒有花時間學習英語,而是學習方法不對,效率不高。
另一種可能是,他們除了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學習英語以外,平時不能靈活地利用其他零散的時間來學習英語。
能松散、靈活地安排時間是優(yōu)秀生的特征。
現在上課基本上要點名,因此學生在要不要上課方面并無多大的選擇權。
但在按時交作業(yè)方面,他們表現了很大的不同。
這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投入程度。
按時交作業(yè)情況 成功組 不成功組 總是按時交作業(yè) 85% 48%有時按時交作業(yè) 8% 8%經常晚交或不交作業(yè) 8% 45%
如果說,某些作業(yè)做與不做并不能確定英語學習的確切效果,但從做作業(yè)、交作業(yè)中卻能反映出學習的態(tài)度。
這是毋庸置疑的。
數據表明,有兩倍于差生的優(yōu)秀生能認真地對待作業(yè),而五倍于優(yōu)秀生的差生則是不做作業(yè)或怠慢作業(yè)。
優(yōu)秀生順應學校環(huán)境,把做好作業(yè)看做是完成學習任務的有力見證。
學習在他們看來是一項要完成的任務,他們不僅會按時交作業(yè),還能為寫好論文和得到好的分數而加倍努力。
這樣,他們就擁有一個學好英語的有利心態(tài),會更理解老師的授業(yè)方式和教學思路。
所以說,作業(yè)完成情況基本上反映了學生對英語學習、對任課老師和對學業(yè)所持的態(tài)度。
同時,完成作業(yè)情況也是動機和學風的一個標志。
那些原先學習不算差,但后來卻千方百計地應付上課、應付作業(yè)的人往往會變得越來越差。
一個同學如果經常不按時交作業(yè),那是學習退步的早期警示之一。
可惜的是,當事人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
這些數據顯示了英語學習優(yōu)秀生和差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基本差異。
綜合起來說,動機是一個關鍵的因素。
那些很想在英語學習上有所成就的人,會更認真地制定出適合于他們的個性和時間,同時又能夠很好地配合老師要求的學習策略;而那些不順應環(huán)境、具有叛逆性格的人,常常采取一種回避老師、逃避作業(yè)、自欺欺人的學習策略。
三.個人素質與策略的運用
下面,我們進一步從心理或情感方面,通過英語學習的優(yōu)秀生與差生的對照,來分析阻礙或促進他們學好英語的策略因素。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任務傾向”(task orientation),它對一個人是否學好英語有重要影響。
那些看重“任務”的人比那些輕視“任務”的人顯然更具有完成任務的內在動力。
他們習慣于把“任務”放在首位,喜歡忙碌,愿意有一個充實的生活;一旦閑下來,反而顯得無所適從,坐立不安。
因此,那些具有高度“任務傾向”的同學善于研究、發(fā)現問題,從而形成自己的成功策略。
美國依阿華大學的Alfred B.Heilbum教授曾做過一個研究。
研究對象是一個新生班。
他比較了一年后獲得高分者與低分者的不同心理傾向,發(fā)現高分者往往有更強的成就欲望,愿意投身于一個有序的環(huán)境中;同時,他們能夠專心干一件事情,不受外界干擾。
我們的英語課上也存在同樣的情況。
能按時上課,認真聽,仔細想,坐在前排,從不遲到、早退,也沒有這樣那樣的事假、病假的學生往往是那些高分者。
他們把學習當作自己責無旁貸的任務。
聽課做作業(yè),都是順利完成這項任務的必要措施。
在日常學習中,他們對老師所安排的作業(yè)能保質保量地完成,還時不時拿一些課堂和教材之外的問題與老師探討。
對于作業(yè)中的評語,他們不滿足于一般性的鼓勵和贊揚的話,而懇切要求任課老師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們作業(yè)中的錯誤,并進行針對性指導,使他們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從錯誤中提高。
這些成就欲、有序感和專注精神正是“任務傾向”的具體特征。
Heilbum教授還發(fā)現,高分者有更強的向權威挑戰(zhàn)的傾向(愛提問),同時對來自外界的鼓勵、同情和贊揚有非常積極的良性反應(愿意跟老師進行交流)。
根據Heilbum的研究,差生相對而言不愿意與人合作。
雖然他們也有出人頭地的欲望,希望引人注目,在與人交往上也有咄咄逼人的時候,但事實上他們不愿使自己束縛于任務之中,特別是那些被他人(如教師)指著要做的事情。
這些學生強調自己的個性、習慣和以往的經歷。
平時,他們從不主動與老師交流,上課也不積極,總是no questions,no response,使自己萬事大吉。
如果能逃課,又沒被老師注意,那是再好不過了。
作業(yè)是任務,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肯做的。
他們是認為自己能力差,故意逃避嗎?不是。
他們思維敏捷,伶牙俐齒,各方面都不落后。
他們聽英語歌,看原版片,瀏覽最新的網上信息。
但問題是,他們花在這方面的時間遠遠多于正常學習的時間。
他們認為英語老師的口語不地道,水平不高,上課沒趣味,上了也沒用。
其實,這說明他們在社會適應能力方面不及優(yōu)秀的學生。
他們不能從積極的角度去開發(fā)、利用自己身邊的學習資源,不希望改變自己,去適應環(huán)境,利用環(huán)境,而是消極被動地等待環(huán)境適應自己。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差生的主要問題在于他們不愿正確面對現實,使自己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環(huán)境中去。
還有另一些研究與Heilbum教授的研究有著相似的結論。
比如,John L.Holland教授的研究發(fā)現那些在大學成績拔尖的學生,在責任感、自我控制力及社會適應能力方面都比成績差的學生強得多。
Holland在報告中這樣描述高分者的社會適應能力:他們嚴肅,誠實,刻苦,勤勉,謙遜,熱誠,可靠,敏銳,負責,而且能自我克制和與人合作。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看出一個趨勢:命運(學業(yè)成就)青睞那些平時似乎不太活躍在社交場上,不太與別的同學協調一致,但與老師或其他可以為師的人合作較好的學生。
處于成長期中的大學生都有很強的可塑性。
在學習中,要不斷地揚長避短,學習別人的長處,摒棄自己的短處。
這樣,就一定會取得進步。
能運用一些成功的策略,掌握好英語這門語言,就不是少數人的專利。
【如何提高英語水平】相關文章:
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09-30
提高英語水平的方法技巧09-30
提高英語水平簡單的小方法10-01
讀英文報紙?zhí)岣哂⒄Z水平的方法10-05
如何提高酒量06-24
如何提高情商10-08
如何提高代謝提高減肥效率10-26
如何提高作文能力05-15
如何提高面試效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