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出國考生有哪些學習方法
這篇文章先從學生的角度來說,綜合高分考生的狀態(tài),稍作以總結(jié),希望能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如果你希望在這里學習之后提高成績,或是和這些高分同學們一樣,那么你必須要在態(tài)度上及觀念上進行一定的改變。
1. 可以提問,但不要質(zhì)疑。
“新東方老師教給你的東西,按照要求照做就好了,不要問太多為什么,你以后一定會感激這位老師”。這是我之前聽說過的一句話,隨著這些學生的出分,理解會越來越深刻。老師在課上所講的東西,尤其是對于一對一這種按小時、按分鐘來計價的課程來說,一定都挑最凝練,最靠譜的干貨來呈現(xiàn)給學生。與其一直考慮“為什么先讓我背四級詞,不讓我直接背托福詞”這樣的問題,不如先去照著老師說的執(zhí)行一下,用10天的時間來嘗試一下老師說的背單詞方法,如果發(fā)現(xiàn)切實可行并且行之有效,那么就可以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但是因為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不同,肯定會存在特例的情況,那么如果執(zhí)行過后,發(fā)現(xiàn)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再商量更加個性具體的解決辦法,對你的學生更加行之有效。
單詞是同學們最痛苦的內(nèi)容,那么單詞每天到底應該背多少呢?采取何種方式最有效呢?這里我給提供兩種思路:
1)少量多次:
每天大約分成5次背單詞,均使用零散時間,每次背單詞不會超過20分鐘,在校生可以利用課間10分鐘休息以及午休和晚自習里抽出20分鐘。每次背詞10個左右(注:這10個詞應該是完全生詞,若是有印象但是具體意思想不起來的則每次背詞應該在15個左右)。通過零散的時間,加總每天大約使用1個小時,能夠記住50個詞左右。這種方式比較適合剛開始學習國外英語考試、對于背單詞還很吃力的學生。
2)集中刷詞:
當單詞背誦到一定量之后,再背新詞就會比較輕松,仿佛是大腦已經(jīng)習慣了背單詞的需要。這種背單詞方式非常適合備考SAT和GRE的學生,即時間緊,任務(wù)重。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集中2個小時注意力,排除一切干擾,不用筆紙,只用眼睛和大腦進行刷詞,眼睛看過一個單詞拼寫和意思之后,在大腦里反復回憶三次,形成一個快速記憶。我個人在高二背SAT單詞時,采用此種方法,每次結(jié)束2個小時之后,都有一種同聲傳譯的疲勞感,因為這段時間的精神是高度集中的,那么2個小時基本上可以刷下來400個詞左右,第二天需要繼續(xù)往下再刷400個以上的新詞,并且回顧前一天已經(jīng)背誦過的單詞;緛碚f背誦的成功率在65%左右,即400個詞,第二天至少能保證記住的有250個,剩余150個是有印象,稍有提示,也可以成功回憶起。我的一個大二的GRE學生嘗試過這種方式,下面是他的反饋內(nèi)容,因為這是他第一次嘗試這種背詞方式,所以只完成了不到300個詞,但是他的一句話讓我特別有感觸,“人腦潛力無窮”。
2)另外,因我主教閱讀,就從托福閱讀的角度來說。有些大學生從來沒接觸過國外考試,一直以來沉浸在中國四、六級的英語考試當中,自然若是稍微能力強些的學生都可以把文章讀完,然后再去根據(jù)印象做題。但是國外考試并非如此。不論是剛改革后的新SAT考試,還是這些年來少有變化的TOEFL、GRE考試,很大程度上拼的是時間,即做題時候的閱讀速度。也就是不得不摒棄掉一直以來的做題習慣。這個時候很多國內(nèi)學生就會產(chǎn)生一種不適應感,擔心自己是“盲人摸象”,但是殊不知這些考試考察的就是一個“見微知著”的能力,一種從大篇幅文章中搜索出有效信息的能力。所以與其花時間去質(zhì)疑老師的一些方法,不如自己去體會,“老師為什么可以這么做”,或者是“這么做題的好處在哪?”。而這一切都一定是需要先嘗試,敢于“吃第一口螃蟹”,再多定奪。而我現(xiàn)在教授的不論是托福、SAT還是GRE課程,里面涉及的所有做題方法和解題思路也都是我自己目前在用的方法,切實可行,屢試不爽,才敢非常有把握的傳授給學生,沒有什么花哨吸睛的“鎮(zhèn)魂詞”系列,反而就是把最樸實有效的東西,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達出去。
2. 作業(yè)是為自己寫的。
所有人都是從學生時代過來,一想到上學時候繁重的作業(yè)都頭疼,但是這時候總是有一部分人能夠完成作業(yè),并且非常高質(zhì)量、認真的完成。這就是觀念上的不同,我大致把學生分為三類:
1) 通過各種借口為自己不完成作業(yè)辯護。
2)完成作業(yè),但是里面的單詞、語法全部不認識。
3) 完成作業(yè),并且主動查出文章中的所有生詞,并背誦清楚。
這三類里面最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是第二種,作業(yè)雖寫,不論是抄襲還是應付,都浪費大量時間但是卻一點收獲都沒有,屬于機械式完成任務(wù),其結(jié)果和第一種是一樣的;但是,這樣的學生反映出來的表象,卻是每天在自習室待著,按時來,按時走,就好像工作的人上下班來打卡一樣。這樣學生很多,究其原因,部分學生習慣了被人趕著、逼著才能學,但是完成質(zhì)量不高,怎么辦?所以中國老師就會留大量的練習題,大量的卷紙,結(jié)果是那些學習認真、排名靠前的學生在做題時甚至會發(fā)現(xiàn)好多題目的思路是共同的,通過不同的問法得以鞏固;而機械式完成作業(yè)的學生同一道不會的題目,換100種問法,他不會100次,求助100次,第101次還不一定會。
第一類學生是讓老師最頭疼的,必須得通過學校、老師、家長三方共同壓迫,才能有些進展,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家長群里一定會把國外部的主管加到里面,如果單詞背不好,測試結(jié)果不好,主管代表校方一句話“下次好好背單詞”,學生或多或少的都會為之一振,稍有覺醒,唯恐被盯上成為“問題學生”。而另一方面,學生的課時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時間是在家里,在父母的眼下,這時候就特別需要家長對于孩子學習狀況的關(guān)注和指引。雖然說微信是現(xiàn)在一個非常便捷的溝通工具,但是老師們通過微信去向?qū)W生要作業(yè)時,一定不如家長在家中和孩子面對面的溝通交流。而對于此類學生我們老師也必須多付出一些精力,除了課上時間的指引外,還必須利用一點個人時間,比如今天在天安國際校區(qū),不需要趕課的情況下,就必須得去自習室,看看有沒有自己的“問題學生”,如果學生在的話,就一定要面對面的問問作業(yè)情況,或者稍微進行一點隨機抽考,一是真正的檢驗一下作業(yè)的完成質(zhì)量,二是讓學生知道,“我已經(jīng)盯上你了,再不好好寫作業(yè),我天天找你”。
第三類學生也就是最容易出分的學生,我在下面一點里重點說明。
3. 善于思考,一定多想——用理科思維學英語。
“學而不思則罔”,中國學生從小就會背,但是少有人真正利用好這句話。如果想出高分,想出成績,就必須進行主動思考。舉個例子,上課時候講過的做題方法、步驟,那么你就要思考了,“為什么這么做,步驟之間可以顛倒么?”、“這種題考點是什么?”、“這種題為什么我要去上文找答案而不是下文?”。當題目出錯時候,不是對著答案改完就完事兒,而是一定要想清楚,“為什么我當時會選擇這個答案”?
說到這個問題時候,就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現(xiàn)象,經(jīng)常上課時學生做題出錯,我會問為什么選擇那個答案,自己做題時候是怎么想的。學生的普遍回答都是,我不知道啊,我就感覺是,隨便一選。其實人在做任何選擇的時候都是有原因的,有時候甚至是潛意識的原因,自己沒有太注意到的,而我說的思考,就是挖掘出這種深層原因!板e誤是具有慣性的”,這是我在今年教學中體會出來的重點。學生在犯錯誤時,通常會在同一類問題上反復出問題,這時候就必須敲響警鐘,不要說“我考試時候更認真一點就不會錯”,慣性錯誤一定是會重復出現(xiàn)。面對這種問題,就好像醫(yī)生面對一個患者一樣,患者說不出具體哪難受,就是不舒服,那么醫(yī)生就得一點點的排查,揪其痛點,一頓“暴打”。這時候就需要老師有足夠的經(jīng)驗和耐心,并且需要學生完全的配合,學生必須得自己主動愿意去體會問題的癥結(jié)。
用理科思維學習英語,就是英語其實也值得擁有一個錯題本。我們都記得自己高中時候?qū)W數(shù)學,錯題會整理、粘貼到一個本子上,每次考試之前都特別看一看,那么英語同樣應該有一個這樣的本子,把易錯的題型,沒分析出來的語法項目,聽不出來的連讀,容易跑題的作文題目,想不出的口語語料,全部整理到這個本子上,沒事兒就看一看。多看多想,成績自然會好。
時至今日,讓我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的一個學生是我初到新東方的一個初二的學生,學習時間不長,要去美國讀高中,一共8節(jié)閱讀課,首考閱讀分數(shù)25。這對于一個就上8節(jié)課的初中生來說,閱讀已經(jīng)屬于高分了。這位同學在我講完所有題型的同時,也幾乎做完了30套的TPO題目,并且在結(jié)課之前,特別針對自己的錯題進行了總結(jié),特別列成了一個清單發(fā)給我,不是簡單的標明題號,而是已經(jīng)總結(jié)好,哪些題目是類似的問法,哪些題目考察的點是相同的,還有他在做題時候是怎么想的,他的思路對不對等等。然后我們在最后一節(jié)課,直擊這些痛點,把所有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都弄懂,自然成績不會差。
接下來說下我們經(jīng)常遇到學生閱讀學習的四大“痛點”:
一、通過題干,回文章定位出現(xiàn)錯誤或不準確。
二、定位準確,但是文章沒讀懂,主要因為出現(xiàn)生詞。
三、定位準確,但是文章沒讀懂,并且句中所有單詞都認識,主要由于繞口的語法項目。
四、定位準確,文章讀懂,選項選錯。
其中第一種和第四種問題是必須通過上課解決的。第一種問題的重點在于鎖定“隱形關(guān)鍵詞”(上過課的同學會知道,這是我個人起的一個專有名詞)。這類詞是貫穿閱讀學習的重點,不論是題干、選項、還是文章,都需要抓此類的詞,最簡單的話來表述,就是抓準句子核心含義。英語里面一句話會出現(xiàn)大量的短語、修飾成分等,將這些刪掉,撥云見日,找出最根本的內(nèi)容,就是我們要在腦子里特別處理、記憶的部分。所以一般出現(xiàn)第一類錯誤,通常來說都是題干里面的關(guān)鍵詞沒抓住,常見于課時量較少或者剛開始上課的學生,只要通過課上多練,此類錯誤容易解決。
第二類錯誤不做贅述,回去自己背單詞即可。
第三類錯誤很少出現(xiàn)在那些能把中國高中語法學習好的同學身上。中國高中語法涵蓋托福閱讀考試中長難句會出現(xiàn)的90%以上的語法項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定語從句、后置定語、同位語、插入語、虛擬語氣、倒裝等。這類錯誤的解決辦法有二:1.跟老師把高中語法項目專門補充一下,這個主要針對于語法基礎(chǔ)十分薄弱的同學。2.買一本高中語法大全,細致的,分門別類的把所有的項目逐一復習一遍,重新梳理思路,這個針對學習過高中語法,只是掌握不牢固的同學。那么其余情況都可以通過正常的托福閱讀課,再把這些項目進行回憶、溫習。
第四類錯誤是我要強調(diào)的重點,也是所有閱讀老師要幫助學生解決的最大的問題。文章意思理解沒錯,但是在選擇答案時候,總是感覺不敢百分之百的確定,在不停的猶豫。這時候就需要我說過的,從出題人角度進行設(shè)想。(下面是我對于托福閱讀的核心體會)假設(shè)我們自己就是出題人,一篇文章拿來之后,我們考慮從哪些地方出題。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把一個句子分成兩半,其中一半拿來當做題干,而另一半則作為正選項出現(xiàn)。如果出題人想把難度降低,則無需換詞,就拿原文原詞作為選項呈現(xiàn);若想把難度加強,則把剩下半句的內(nèi)容進行同義改寫,放在選項當中,即難度越大的題目,選項和文章說的內(nèi)容差別越大,“貌離神合”。
舉個例子,原文不變,只是把正確選項的難度進行升級。定位句(原文):小明喜歡穿紅色的衣服。題干:what do we know about 小明?簡單版答案:小明喜歡紅色衣服。中級版答案:小明喜歡穿的衣服是紅色的。難題答案:小明的穿衣喜好。
所以很明顯,最簡單的答案和文章的內(nèi)容幾乎沒做更改,中等難度題目的答案只是把原文的單詞的詞性做了替換或者換成同義詞,最后難題是將文章信息內(nèi)容進行了高度提煉(此類題目在SAT閱讀中更為常見)。所以只要抓準閱讀核心思路,將答案拿回文章定位,不憑借感覺選擇,就不會出問題。下圖是我閱讀30滿分學生和我的聊天記錄,以及一些符合規(guī)則的作業(yè)樣本。希望大家能夠有所學習。更希望每一名準備出國考試的學生,都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
【出國考生有哪些學習方法】相關(guān)文章:
語文有哪些學習方法02-22
英語的學習方法有哪些?10-17
常用的學習方法有哪些02-20
好的學習方法有哪些11-15
學習方法或技巧有哪些09-08
高中的學習方法有哪些呢10-11
體育學習方法有哪些解析05-19
學習方法有哪些常規(guī)問題10-11
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09-06
小學學習方法有哪些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