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中如何開展集體研究式學習
現代教育的特征是充分展現人的主體性,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凹w研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它將個人之間的竟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竟爭,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精神和竟爭意識;有助于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使每個學生得到發(fā)展的目標。教學中如何開展“集體研究式學習”呢?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一、更新觀念是根本。
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雖然組織學生自學、討論,但總跳不出“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出題你做題”的怪圈,問題就在于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仍然沒有轉變,所謂的“主動學習”只是一種形式。教育觀念,首要的是學生觀。在整個教學教程中,不能讓學生被動地、帶著焦慮、畏懼甚至厭惡的情緒學習,要誠心誠意地把學生視為學習的小主人,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估計每個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成功的體驗,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情境是前提。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產生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它推動人們去探索新的知識,發(fā)展新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科的知識特點,采取恰當的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積極探索研究新知識。例如,教學“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情境:今年國慶節(jié),我們外語分校一年級有50名小朋友加入少先隊組織,學校需要買一些紅綢做紅領巾,如果讓你當采購員,你打算怎樣做?學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紅領巾測量、討論,有的目測、估計,最后把問題歸結為要學會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我接著引導:今天我們都來當一回小數學家,利用手邊的學具,自己拼一拼,小組同學可以討論,看誰能發(fā)現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的求知欲望強烈,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夯實了基礎。
三、合作探究是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當今重大的科技發(fā)明無一不是高度合作的結晶。合作學習與獨立探索并不矛盾,相反,它充分尊重學習個體,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舞臺。合作探究可以采取以下的形式:
1、小組主題討論。在小組主題討論時,每人負擔一項工作,如主席、記錄員、第 一發(fā)言人、第二發(fā)言人。小組圍繞一個主題討論。比如,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老師組織學生分組實驗、討論,在討論、交流中發(fā)現、總結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角色扮演。針對某一項主題,模擬真實情境,由小組成員分別擔任情境中的各個角色。這種方法比較適合通過模擬情境解決應用問題的討論。
3、稱之為“頭腦風暴”的討論。討論時,請各組成員盡量把想到的點子寫下來,越多越好。然后,一一討論各組所提出的想法,產生思維的火花。比如,教學題多解、一題多問,就用到這樣的討論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還會出現幾個強者獨霸一方,其余同學旁聽的局面?梢酝ㄟ^師生討論規(guī)定小組合作規(guī)則,如:學習合作中不講無關的話,要求人人參與討論,認真聽他人發(fā)言,不隨意批評別人的意見,等。
四、適時點撥是關鍵。
“集體研究式學習”中,教師不再以教學活動主宰者的面目出現,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點撥:為避免學生探索的盲目性,在知識疑難之處、學習受阻之時作引導點撥、精講釋疑,提升學生的感受力、判斷力、聯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二是激活:為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避免部分學生對集體產生依賴心理,及時激勵評價。有些老師擔心:放手讓學生探索會走彎路,占用過多的課堂時間。這里可以引用社會心理學家羅杰斯的話作答:“我們甚至‘期望’學生犯錯誤,因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便可獲得明天的成功”。因此,課堂上要給學生多一點的思維空間和活動余地,凡是學生能探索得出的,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給學生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多一些體驗成功的喜悅。
五、拓展深化是必然。
目前使用的數學教材,其中的習題幾乎都具備完整的條件和問題,解題的任務是尋找唯一的答案。這樣的練習,容易使學生滿足于得到正確的答案,對于解題思路的多樣性,問題的內在因素都缺乏進一步地研究的探討。葉圣陶曾經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要老師善于運用!币虼,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用新大綱的新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用好教材,練習的設計既要重視雙基的訓練,又要體現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仍以前面講到的“三角形面積的計算”一課為例,在圍繞新知識的鞏固練習完成以后,引導學生思考:“怎樣當好采購員,完成采購任務?”學生計算出了做50條紅領巾所需的紅綢,有的學生提出了不同見解,有的說:“采購時還要比較一下紅綢的質量和價格,‘貨比三家’再決定買哪一種!庇械恼f:“裁剪過程中有損耗,所以答案應該是‘至少買這么多紅綢’,實際要多買一些!睙崃业挠懻,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也使學生切身體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增強了學習數學的動力和信心。
需要說明的是:“集體研究式學習”不要拘泥于一種形式,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教材性質、課堂類型靈活安排教學流程。例如:起始教材教學可略去“復習舊知”一環(huán);知識點較多的課可讓“探究”、“深化”交替進行;練習課要分解“深化階段”各個環(huán)節(jié),使之層層推進。
【教學中如何開展集體研究式學習】相關文章:
高職數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10-26
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10-15
《如何在課堂中做研究》專題講座學習體會10-08
如何創(chuàng)建學習型班集體08-19
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1-20
物理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方法研討論文10-13
如何學習陳式太極拳的九大步法08-08
護理學教學中循證護理研究論文11-15
如何綜合開展美術教育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