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簡論兩代人的迷失
論文摘要: 瑪格麗特·德拉布爾是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督鹕囊啡隼洹纷1967年出版以來,引起了強烈反響。小說中毛姆太太自年輕時的理想破滅后,變得冷漠刻薄,女兒克拉拉成長中深受母親心靈摧殘,走向了叛逆之路,兩代人迷失了自己,經(jīng)歷了不幸的人生。
論文關(guān)鍵詞: 小說《金色的耶路撒冷》 女性成長 迷失 母親責任
瑪格麗特·德拉布爾是英國當代著名女作家,她擅長用現(xiàn)實主義的筆法,描寫女性生活的真實面目。此外,她還因曾擔任《牛津英國文學辭典》的編撰工作而為中外讀者所熟悉。她的代表作有《夏日鳥籠》、《磨礪》、《金色的耶路撒冷》等。小說《金色的耶路撒冷》自1967年出版以來,引起了強烈反響,并榮獲英國文學重要獎項——布萊克紀念獎。
小說講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英國北部諾瑟姆小鎮(zhèn)的女青年克拉拉·毛姆,家境清貧,父親中年早逝,母親為人古怪,思想保守,對丈夫和子女都缺乏感情,待人刻薄吝嗇。這樣的環(huán)境致使家庭成員中人與人之間感情疏遠,形同陌路,女主人公克拉拉決心沖出家庭牢籠去尋找自己心中理想的“家”的金色圣地,于是她離開家鄉(xiāng)小鎮(zhèn)來到大都市倫敦。期間,她結(jié)識了女友克萊麗亞·德納姆,并通過女友結(jié)識了已婚的青年富紳加布里埃爾,且與之相戀。就這樣,克拉拉見識了她夢寐以求的“金色之家”——“美麗的宅邸,美麗的人說著美麗的語言”。最后在與加布里埃爾感情第一次出現(xiàn)裂痕后,落寞回家,看到病榻上的母親已經(jīng)奄奄一息。她翻閱母親少女時代的日記,發(fā)現(xiàn)母親當年對于生活和愛情也曾充滿美好的憧憬和追求,是殘酷的現(xiàn)實粉碎了她所有的夢想,使她備受折磨。
在大部分的評論和論文中,大家都在為克拉拉母親的婚姻的不幸而惋惜,同時,為克拉拉的勇敢冒險探索、不顧一切地尋找理想與自我而唱贊歌。然而,我認為,這個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組成的,正因為男人和女人各自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社會才和諧而有序地發(fā)展著。作為女性,對理想、婚姻、愛情的尋找與自我定位,本該無可厚非。然而,人活著不僅僅為了自我,還要為其社會角色而承擔必要的責任。我認為,克拉拉的母親——毛姆太太在年輕時追求自己的愛情與理想不幸失望后,從此一蹶不振,要么對自己的女兒克拉拉冷言冷語批評打擊,摧殘心靈,要么用自己局限的缺乏變通的思想來限制女兒,從而把不幸延續(xù)到了下一代兒女的身上。正是毛姆太太作為母親這一至關(guān)重要的成長引路人的職責的缺失,才導致主人公克拉拉后期的一系列過激的反抗行為和缺乏對健康的積極幸福的人生觀的正確衡量,從而造成了兩代人的迷失與不幸,找不到人生正確定位的平衡點!督鹕囊啡隼洹愤@部小說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保留了一個開放的結(jié)尾,給足了讀者自我判斷是非標準和想象克拉拉未來命運之旅的空間。
一、“天使變妖婦”
克拉拉母親年輕時曾經(jīng)才華橫溢,有著過人的天賦,也曾熱情地追求愛情與理想,也曾有戀人,也曾寫下過這樣的詩句:“啊,讓我們?nèi)ふ乙粋更光明的世界,在那里,黑暗將無能為力。”然而,讀到這樣的詩句,我們無法把她與為人古怪,思想保守,對丈夫和子女都缺乏感情,待人刻薄吝嗇的毛姆太太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楹蟮拿诽兂闪艘粋對美好事物就像對待罪惡和疾病那般罪惡的人,她冷酷,虛偽,守舊,寡情和吝嗇,掩藏遮蓋起了年輕時的夢想,家庭生活的沉重與無愛婚姻已經(jīng)無法讓她追回年輕時的夢想,而青春活力的克拉拉又總是勾起她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正如肖瓦特所說:“(女性的)自我犧牲會不僅產(chǎn)生痛苦,也會帶來一顆石頭般的心。”毛姆太太把對自己不幸命運的怨恨發(fā)泄在女兒身上,以此來填補自己內(nèi)心的空虛。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她對女兒克拉拉才華的厭惡和壓制,每當有人問起克拉拉的頭腦是誰的遺傳時,她總是用鼻子哼一聲,聳聳肩,似乎是對待罪惡和疾病那樣不屑地說,當然不是從她那兒遺傳的。更讓克拉拉難忘的是母親總用那些刻板沉悶的清教道德規(guī)范來束縛她。
在清教徒所堅持的禁欲主義影響下,毛姆太太“絕對不能容忍談情說愛和赤身裸體,帶有激進的觀點的文學或藝術(shù)根本就不存在”。此外,毛姆太太對克拉拉的學習毫不關(guān)心,每次當克拉拉拿回全優(yōu)的成績單時,她就會面色鐵青,極其不滿。她還篤信美麗的容顏是輕浮和罪惡的象征,并認為家里有個漂亮的女兒是一種恥辱。在丈夫死去后,毛姆太太沒有流一滴眼淚,還說:“啊,他走了,我不能不說我很難過。”她對待丈夫死亡的冷漠的反應給克拉拉留下了深深的不可磨滅的痛,母親是她最為恐怖的記憶,從而使克拉拉對親情既向往又跟母親一樣冷漠。在母親臨死的時候,她表現(xiàn)出了矛盾的心理,旅行回來后,想要買束花或者擁抱一下病危的母親,卻最終未付諸行動。正在那時,戀人再次來尋找她,她頓時把母親生病都拋到了九霄云外,興高采烈地接受了邀請。最后,毛姆太太在凄涼中走向了生命的尾聲。
二、“天使變欲女”
對于克拉拉來說,無論是少女時期對父母之間關(guān)系冷漠的記憶,還是母親盯著她全優(yōu)的成績單面色鐵青的表情,母親時不時的冷嘲熱諷,都讓她感到一種難以言狀的痛,以致她稱母親是“專愛與人作對的施虐狂”,曾歇斯底里地為她的冷漠和虛偽痛哭。美國關(guān)懷倫理學家·卡羅爾吉利根認為:“對于男孩和男人來說,分離和個性化與性別認同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因為與母親分離對于男性的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女孩和婦女來說,女性表現(xiàn)或者女性認同并不取決于與母親分離,或者個性化的過程。”女性是通過依戀認識自我的。在成長過程中,克拉拉從一出生就受到母親的疏離,很少甚至從未體會過母愛的溫情,她的自我認知受到了分離的嚴重威脅,反抗與出走成了必然。所以,克拉拉開始對抗與母親相關(guān)的一切禁錮,大膽突破一層又一層的傳統(tǒng)與道德的禁錮。在中學去巴黎旅行時,她就曾一人偷偷跑到“禁區(qū)”,與陌生男子看電影,體驗男子的心理和行為。她還看不起男子的怯懦,毅然同連牛犢都怕的男友分手。后來離開家鄉(xiāng)去大城市后,她挑戰(zhàn)正統(tǒng)思想對女性貞操的束縛,在大學期間就同一位教授關(guān)系曖昧,想從中了解人的熱情是怎樣形成的。在認識克萊麗亞·德納姆后,不惜介入其哥哥加里布埃爾的婚姻中做“第三者”。她“早就幻想著她的戀愛更具復雜性、刺激性,甚至是非法性和冒險性”。在克拉拉看來,性愛是一種人性和生命狀態(tài)的表現(xiàn),追求刺激冒險的愛情才是她的終極目標;脫離傳統(tǒng)的負重,擁有完整獨立的人格,享有自由的生存權(quán)利,實現(xiàn)真正的幸福人生,才是最具人性最富道德的。因此,非法同居,未婚媽媽,在婚姻中充當?shù)谌哌@些相對于她的人生理念而言都是無足輕重的。我們可以看出,克拉拉在進行這一系列報復式的反抗行為的時候,已經(jīng)走得很遠了,遠離了道德和傳統(tǒng),遠離了那個自己曾經(jīng)追尋的“家”的理想,遠離了健康幸福的人生的方向——只剩下自私的獨舞,時不時地孤獨,支離破碎,患得患失的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執(zhí)迷不悟。試想,克拉拉與加里布埃爾復合之后接下來的人生該怎么辦?繼續(xù)做別人的情婦?或許還要承受不倫情被人發(fā)現(xiàn)后的千夫所指,名譽掃地的凄涼下場。無論怎樣,那都會是一段艱辛漫長的靈魂與軀體的漂泊之旅。
三、結(jié)語
精神分析學說認為,個體在成長期間因心理受挫而形成的創(chuàng)傷,會形成一種頑固性的心理癥結(jié),而這種心理癥結(jié)并不能隨著傷害事件的完結(jié)而消失,相反,會一直隱伏在個體的潛意識深處,并在個體整個成長的歷程中以一種隱蔽而有力的方式影響、制約著成長個體的行為意志。看似瀟灑的克拉拉實則是一種對婚姻家庭愛情不自信的體現(xiàn),這些早年的對“家”及母親的記憶影響著并將繼續(xù)影響著克拉拉的行為,使她在迷失中找不到自我,始終無法到達“家”那片金色圣地。帶著母親的遺憾,克拉拉越走越遠。
【簡論兩代人的迷失】相關(guān)文章:
迷失的作文02-09
迷失的散文09-30
簡論文化結(jié)構(gòu)10-26
小學教育的發(fā)展簡論10-26
迷失的我們隨筆10-15
迷失的孤獨隨筆10-12
迷失小學作文10-09
迷失自己作文03-01
迷失優(yōu)秀作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