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職稱畢業(yè)論文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取消論文說有些欠妥

時間:2022-10-02 18:48:40 職稱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取消論文說有些欠妥

  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取消論文說有些欠妥,歡迎大家閱讀!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取消論文說有些欠妥

  摘 要:近些年來,因為將教科研成果和職稱評定掛鉤,論文便有"泛濫"之嫌了,于是,又有人提議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的論文標準。筆者卻不以為然,以為非但不能取消,還當與管理機制一同完善。

  關鍵詞:亂象 因噎廢食 管理機制 反思 專業(yè)成長

  最近,有報道稱某君直斥中小學教師評職稱須發(fā)表論文的標準助長了抄襲之風。稱既不是高校教師,不應承擔科研任務,就應取消論文要求;還以為只要書教得好,就是好教師,不需要科研,也不用搞什么課題,課上得好的老師未必能寫出好論文,而寫出好論文的未必課上得好。因此,沒有必要把發(fā)表論文當作評職稱的硬指標。又說,中小學教師的論文大都是抄的,F(xiàn)在網(wǎng)絡發(fā)達,可以在網(wǎng)上搜到現(xiàn)成的,或者將搜的幾篇相關論文拼湊而成,而且出版面費就能發(fā),所以提議取消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中的論文標準。[1]

  事實上,多數(shù)教師確實不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由于有評職稱的硬指標,有人便把別人的科研成果東拼西湊,搞個論文證或別的什么,奉行“拿來主義”,抄襲之風于是盛行;有的甚至打起雇槍手、出高價買版面的歪主意,壓根兒沒有自己的勞動。那么,這所謂論文,當然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而據(jù)此定標準,也有失公平。因此,我們當然贊同遏制或杜絕抄襲乃至顧槍手之類的亂象,但不同意取消論文要求的說法。而且認為:說中小學教師只要書教得好,就是好教師,不需承擔科研任務,而教育科研仿佛是高校教師或?qū)B氀芯空叩氖,這種觀點也有些不妥。

  第一、小貓偷吃魚,卻也還捉老鼠;鳥有時啄食種子,但更吃害蟲;教科研有亂象,在于管理,主要不在于教科研本身――教科研是應該也完全能夠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看激勵與監(jiān)督機制是否科學。

  第二,中小學教師把教育實踐作為研究與思考對象,運用科學方法從不同視角分析,并嘗試提升到理論高度加以概括,對于促進學習、積累教育智慧、加速專業(yè)成長,對于交流共享、為專業(yè)理論工作者提供參考,都具有特殊意義。魏書生、竇桂梅不也是從最初的努力開始的嗎?我們怎能滿足于埋頭實踐而不再求索呢?課上得好固然應得到贊許,但寫不出好論文畢竟是個不足;寫出好文章也應給予肯定,即使現(xiàn)在未必課上得好,由于善于總結,也必定可以上得好。母雞不下蛋,無疑該殺;雄雞不下蛋,卻能打鳴呢;烏鴉叫聲不好聽,卻也吃害蟲……各有所長,不應當厚此薄彼。

  教育科研實際就是用心去理解教育。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就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能成為名師,但是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盵1]我們都可以也應當成為主動的研究者。寫而知不足,想學;學而生成想法,要寫;教而知困,再學……學教育理論,自覺實踐探索,不斷反思審視,形成自己的理念與風格,提高教育效能――不但能把書教好,更可以有創(chuàng)見,成長提升。

  第三,談到通過搜索的抄襲拼湊、出版面費就能發(fā),這情況是有的。但這樣文章想要在正規(guī)期刊上發(fā)表,是難過知網(wǎng)檢測關的。能搜索也不是壞事,也是學習過程,只要加以引領,收集而融入自己的實踐與思考,也未嘗不可。說到版面費的發(fā)文,那是出版機構企業(yè)化管理的產(chǎn)物,文章寫得好的也冤啊!而即使要治理,也首當正本清源啊!

  第四,我們不能因噎廢食。論文有作弊,就取消之;評先進發(fā)證有貓膩,就不褒獎先進嗎?不能因為苗長得不好,農(nóng)民就不種田;也不能因官員腐化,就取消官職……天下事并非不可為,正是難辦,才有挑戰(zhàn);要尋求科學解決辦法――這本身也是科研。因為有貓偷吃魚,便把貓打死,還會有老鼠禍亂;雄雞不下蛋也殺,可以靠鐘點看曉天,母雞卻失去了它的保護;藥品有假,我們?nèi)砸膭钛兄菩滤?學術腐化,又怎能因此而否棄教科研呢?僅僅會開車還不行,還要知道許多;僅僅上好課還不夠,還要有反思、總結、交流、共享,要求索成長。

  第五,我們不能尸位素餐。絞盡腦汁研究的,不算工作業(yè)績,寫多的又說是沽名釣譽,那么拿不出好主意,尸位素餐、沒有追求也不好吧。

  第六,搞課題――閉門造車,確實不太適合一線教師,做草根教研卻較合適。但兩者可以自主選擇嘛。

  第七,教師寫論文本身以及對職稱的追求本當無可非議,教師據(jù)自己實踐反思或?qū)懡?jīng)驗論文也天經(jīng)地義,因為它實用而接地氣,也不乏真知灼見,可以給人啟發(fā)或借鑒。那些“高大全”的理論,未必都能濟事,甚至脫離實踐。當然,評定職稱對論文的硬性要求,也多少給老師帶來幾許無奈。為此,不少地方的評分設了上限,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它考慮到了課上得好卻不很擅長教科研的;但同時也因為它“限”了肯于研究的,所以還需完善。其實,“無奈”,也不是壞事。知道不足,就會努力嘛!再說,中老年教師長于總結,就寫;青年教師做課多,就嶄露頭角。各有展示、各顯其能嘛!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需要有一定數(shù)量的論文發(fā)表,也有它的合理性。教師也是專業(yè)技術人員,要有一定的專業(yè)理論功底或素養(yǎng),論文至少是個印證。而享受更高級待遇的教師,具備更高水準也理所當然。

  評分設了固定上限是不夠科學的。分數(shù)夠了,就可以不必再寫了,難道對教育的求索是有止境的嗎?而設基本上限,超出的有限加分,才是溫和的還算好的辦法。如設20分為科研論文基本上限,如國家級論文每篇常規(guī)按12分算,(不正規(guī)的減半,)加足上限20分后,超出的按1.5分計,省級的1分,地區(qū)級的0.5。這樣,誰還能在滿20分后,再刻意為這小分值“買”呢?而且短期內(nèi)也不易實現(xiàn)。這就既可使投機者望而卻步――遏阻了功利性的泡沫論文的滋生,也使執(zhí)著于教科研的,多少有了點肯定或贊許,這還有利于鼓勵乃至成就植根于一線的科研型教師呢。

  教育科研不但應有一席之地,而且還要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下去。要走出誤區(qū),理直氣壯地去研究教育規(guī)律。終身學習,成長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這,天經(jīng)地義。

  參考文獻:

  [1]關卓亞;教學反思:一個不容忽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J];甘肅教育;2011年第20期。

【中小學教師評職稱取消論文說有些欠妥】相關文章:

教師評職稱總結10-05

論中小學音樂教育的與時俱進論文10-09

教師評職稱發(fā)表論文10-05

教師評職稱個人總結07-09

教師評職稱業(yè)務總結10-05

教師評職稱個人總結10-05

教師評職稱本人總結10-05

地理教師評職稱總結10-05

教師評職稱的個人總結10-05

有些事有些人經(jīng)典語錄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