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蹺蹺板”效應
是不是還在為經濟管理畢業(yè)論文而煩惱?下面文書幫小編給你帶來一篇財稅管理畢業(yè)論文,希望可以幫你排憂解難!
摘要:本文首先對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指數每日收盤價數據進行對數處理且將所選數據時間分為整體時間段和6個子階段,進行數據基本量描述;然后,對股票市場指數和債券市場指數進行相關性檢驗,進而得出結論,分析兩者的“蹺蹺板”效應。
關鍵詞:股票市場 債券市場 翹翹板效應
一、引言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作為資本市場兩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在社會資源的配置、預算收支的調節(jié)、貨幣政策的推行以及宏觀經濟的調控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且能夠緩解社會經濟中某一時期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問題,為閑散的資金開辟一條新的出路,既有利于保持資本市場自身的流動性,又有利于穩(wěn)定實體經濟中物價的平穩(wěn)波動。
二、中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關關系概述
我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自上世紀80年代相繼恢復以來,歷經了近30年的發(fā)展與變革,其體系已相對完善,品種也日益豐富,市場規(guī)模在不斷地擴大,但同時也存在著很多有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對于資本市場現狀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發(fā)現問題,甚至發(fā)現規(guī)律,以便能更好地促進我國資本市場著更好、更健康和更加穩(wěn)定地發(fā)展,
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代表著一個國家的金融發(fā)展水平和國家的信用水平,雖然兩者在法律內涵、產權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它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為參照、相互促進的。從股票市場的角度看,只有當其不斷地完善與良性地發(fā)展才會吸引新的和更多的投資者進入,對上市企業(yè)進行更多的投資和更為廣泛的監(jiān)督:企業(yè)的所有者,也就是股票持有者投入的增加,包括所有者的精力、財力等各方面的投入,才能使企業(yè)產出更多的產品,獲得更多的利潤。隨著企業(yè)的不斷強大,其信用水平才能不斷地提高。當債券市場對企業(yè)信用評級提高時,才能促進更多的投資者愿意與其建立債權債務關系,進而促進債券市場的優(yōu)化升級和不斷擴大。從債券市場的角度看,一個強大的債券市場無論是對于一個國家或者一個企業(yè)來說,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企業(yè)的擴大再生產提供了直接的融資渠道,不僅在降低銀行風險的同時提高了國家的基礎設施水平,壯大了企業(yè)的實力;還進一步為股票市場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外部大環(huán)境,為股市輸送了源源不斷的優(yōu)秀企業(yè),促進了股票市場的良性發(fā)展。
在我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互促進、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人們總結出了各種各樣的市場規(guī)律,有的是符合經濟學基本原理的,還有的是憑歷史經驗所得出的,這其中就包括本文所要研究的一個眾所周知的市場規(guī)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蹺蹺板”效應,即股市漲時債市跌,股市跌時債市漲。那么,真的在資本市場中存在著這種所謂的“蹺蹺板”效應嗎?如果這種“蹺蹺板”效應確實存在,那么其此消彼漲的過程有什么規(guī)律可尋嗎?彼此影響的程度如何?其原因又在哪里?顯然這都是我們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內容。
三、變量選取和樣本實證結果
(一)樣本的選取
因上證綜合指數是目前市場各方認同度最高的一個股票價格指數,所以本文選其作為反映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參考。在債券指數的選取上,本文選定了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公司編制的中債綜合指數。該指數能夠全景地反映和代表中國債券市場的波動情況。
本文選取上證綜合指數每日收盤價作為股票市場價格波動的指標,選取中債綜合指數的每日收盤價作為債券市場價格波動的指標,選取數據時間為2002年1月4日——2010年4月30日。在進行實證分析之前,首先將所選數據取對數形式,將上證綜合指數和中債綜合指數定義為lnSI和lnBI。本文所有統計數據均使用Eviews5.0軟件得出。
數據的時間段是2002年1月4日——2010年4月30日。從這一個階段的變量之間的簡單數據關系,我們可以很清楚地觀察到所謂的“蹺蹺板”效應,圖3—1所展現的就是2002年初——2009年上半年7年半的時間中所出現的3次明顯的“蹺蹺板”效應——在股票市場平淡無奇時,債券市場卻是如火如荼:反之亦然。2002年3月21日股市在經歷階段性的小幅反彈之后,仍然延續(xù)2001年以來的大熊市繼續(xù)向下探底,而債券市場卻持續(xù)攀高,兩者出現明顯的反向走勢:直至2002年7月8日才結束這種趨勢,二者雙雙下跌。2004年4月6日——2005年10月28日也出現了上述的股市下跌債市上漲的局面,在2007年3月5日——2010年4月30日長達3年多的時間里“蹺蹺板”效應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本文就是將所選取的樣本數據以上述3個子區(qū)間為基礎,分為如圖1的6個子區(qū)間來展開下文從整體時間段和各個子階段的均值可以看出,上證綜合指數的平均收盤價均高于中債綜合指數的每日收盤價。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可以由各自指數的標準差來體現。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債券市場的波動性遠遠小于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債券市場在第1、第2、第3和第5階段波動性均保持在0.01以下,只有在第4和第6階段波動性才有所升高。股票市場的波動性基本上呈現逐漸增加的態(tài)勢。而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峰值都在不斷地增長,同時,峰值的數值也表明了股指和債指的時間序列均不是標準的正態(tài)分布。
(二)數據的相關性檢驗結果
相關性分析可以使我們對數據的趨勢有個清楚的認識,下面是我們對兩個市場相關系數檢驗的結果:
從表3各段的相關系數可以看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關系數是逐漸增大的,說明二者的相關性逐漸增強。在本文所分的6段時間內,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相關性的正負基本上是均勻間隔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相關性最弱的時間段是第3階段(2002.7.9—2004.4.5),相關系數為0.0795。相關性最強的是時間段是第5階段(2005.12.29—2007.3.2),達到0.8774。這說明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之間具有高度的相關性,但這并不能說明二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從相關系數的正負可以看出,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相關性的正負并不確定,其中,第1、第3和第5階段中的相關系數為正,第2、第4和第6階段中的相關系數為負,由此,我們認為在第2、第4和第6階段中存在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翹翹板”效應。
四、結論
(一)從對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整體時間段的計量結果來看,兩者的相關性具有正相關關系,而且這種關系是長期均衡關系。但是,兩者之間不存在相互的因果關系,即彼此的短期影響力弱,這說明我國的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容量相對于發(fā)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還相對較小,兩市長期以來所存在的資金推動型的特征還很明顯。從總體上來看,當國家的貨幣政策寬松的時候,兩者都將趨于上漲,而當貨幣政策收緊的時候,兩者可能都將趨于下跌。所以它們的這種正相關性并非是互為因果所致,而是中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自身的供求關系所引起的,這也符合經濟學基本原理——市場均衡理論。
(二)隨著近年來美元的不斷貶值,國際游資便通過拋售美元資產,不斷將其資金投入到兩大渠道——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和新興市場以獲取暴利,這樣就表現為國際大宗商品如石油、黃金、鐵礦石等商品價格的暴漲,新興市場國家的資本市場也是遭到國際游資的爆炒,從而出現暴漲暴跌的劇烈波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也是經濟最活躍的新興經濟體,無法避免國際游資通過各種途徑進入其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進行炒作。尤其是2005年我國匯率制度改革以來。國際資本更是盯住了人民幣升值的良機,將大量的熱錢涌入我國的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致使我國股票市場在2007年達到了史無前例的6124點,當然這并非僅是國際資本一方的力量所致,但它確實對我國的資本市場的波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也是
促成“翹翹板”效應逐年增強的重要原因之一。
【淺論股票市場與債券市場“蹺蹺板”效應】相關文章:
淺論網絡口碑的負面影響效應及應對策略研究10-05
淺論新經濟時代對壟斷效應的再認識10-05
面試效應10-05
蹺蹺板教案01-09
理性看待我國股票市場10-09
股票市場的行為金融學10-05
淺談評語的效應10-08
稅收籌劃效應10-08
蹺蹺板比賽隨筆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