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學教案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讓學生經(jīng)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讓學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測量的需要。
本節(jié)課注意從感性入手,借助直觀演示,充分調(diào)動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看、數(shù)、比、量使學生對長度單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放手發(fā)動學生獨立探索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關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鞏固練習部分,設計習題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動手實踐中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有用之處。
3、在實際操作中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的形成過程。
教學用具:
米尺、學生直尺、準備測量的物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師:測量物體長度時,要用到長度單位,我們學過的長度
單位有哪幾個?
生:米和厘米。
師: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
生:用手勢表示1米、1厘米的長度。
師:量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生:回答哪些物體的長度用米作單位合適,哪些用厘米合適。
師:現(xiàn)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測量一下桌面的長度、課本的長度、硬幣的厚度,匯報時要匯報你測量了物體哪一部分的長度,長度是多少?
生:進行分組測量,并按要求進行匯報。
師:在測量中同學們是不是遇到什么問題了?
生:談測量中遇到的問題。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師:板書課題——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師點評:
通過實際測量,學生發(fā)現(xiàn)了已有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從而產(chǎn)生了強烈的學習欲望。
二、 新課。
1、認識毫米。
師: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師:觀察直尺1厘米之間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觀察。
師:用鉛筆尖數(shù)一數(shù)1厘米里有幾個小格。
生:10個。
師:10個小格,就是10毫米。
師: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生:學生討論。
師:通過數(shù)我們知道1厘米=10毫米。
師:板書——1厘米=10毫米(mm)
師: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哪些物品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估計身邊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師:我們用直尺來驗證一下,看1分硬幣的厚度是不是1毫米。
生:用直尺測量1分硬幣的厚度。
師: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1毫米究竟有多長,用手勢比一比。
師:前幾天在我們滬嘉鄉(xiāng)下的那場雨平均降雨量是4毫米,我們用不用穿雨鞋呢?
生:思考問題,并回答。
師:通過上面的練習我們發(fā)現(xiàn)毫米比厘米還要小,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都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教師點評:
在學生原有對厘米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建立表象,并結合生活中的應用思考問題,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教案10-09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的教學教案10-08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教案范文10-08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03-28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11-28
長度單位的整理和應用的教案10-09
數(shù)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方案10-08
數(shù)學長度單位教案11-09
《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的教學教案范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