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專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學生管理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學學生管理課程改革
論文摘要:對中專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一方面,闡釋計算機基礎教學自身所具備的學科特點;另一方面,針對現(xiàn)存的一些教學問題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同時,注重教與學的雙向互動關系,將學生管理納入教學改革的視野中,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計算機基礎是高等學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早在幾年前,計算機就與英語和駕駛成為現(xiàn)代人必備的三大技能,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突飛猛進,職場對高校畢業(yè)生計算機軟件應用及簡單的程序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計算機基礎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地位始終很難得到提高,一方面由于其自身的學科特點所致,更另一方面原因則在于學生管理方面缺乏更為科學化、系統(tǒng)化的經(jīng)驗體系,本文試圖在這兩方面進行簡單論述,最終使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
一、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學科特點與存在的問題
1.實踐重于理論,教學中二者脫節(jié)
計算機基礎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在部分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上始終是分為理論講解和上機操作兩部分。而在學期考核時往往只將上機操作作為最終課程評估的方式,這就難免讓學生產(chǎn)生重操作而輕理論的錯誤認識,很多在理論課上學的知識由于時間間隔較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逐漸淡忘。
眾所周知,理論來源于實踐又對實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在課程設置上將計算機基礎教學明確地劃分為理論課和操作課兩部分,教學效果往往低于預期,學生也就很難將實際的應用問題轉變成自身的技能。
2.教材更新速度慢,與學科發(fā)展不同步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當時主要應用于軍事國防領域,不到一個世紀,微型計算機已經(jīng)在家庭中普及,這樣快速的發(fā)展,是其他許多學科無法望其項背的。
然而,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生所使用的教材并不能跟上學科發(fā)展的速度,很多知識隨著技術的改進而變得陳舊,這也就導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跟進,學生就很可能被教材的權威性所誤導。
3.計算機等級考試致使教學出現(xiàn)應試性
在很多學校,學生英語等級考試與計算機等級考試的成績,成為順利畢業(yè)的必要條件,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是為了拿到證書而不是真正掌握技能。與此同時,計算機等級考試分為省級和國家級兩部分,一般的省部級院校會要求學生通過省級計算機通一考試,文科要求通過省一級,而理科的要求相對較高為省二級。還有一部分學生為了就業(yè)時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會選擇計算機國家等級考試。
問題在于,所有的考試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學生為了順利通過考試往往會使用題海戰(zhàn)術,但計算機學科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其高速的發(fā)展性,這二者之間的矛盾,也就說明了,為什么很多學生通過了考試,而實際操作能力卻往往不容樂觀。
二、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生的管理
在學校公共課的設置上,始終存在幾種不同的聲音,學校及相關領導部門始終認為公共課的設置對所有專業(yè)的學生都是必要的,而學生往往會認為,我所學的專業(yè)很少會用到公共課上學習的知識,因此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所能夠產(chǎn)生的共鳴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建立在強制性的基礎上。而計算機教學這一課程設置的初衷越來越難實現(xiàn),針對這一問題,學?梢栽趯W生管理上進行適當?shù)母淖儭?/p>
文章第一部分提到的幾個問題有一部分是由于高校教學體制上所存在的頑疾,但如果從學生管理角度進行思考,其中的很多問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1.布置課外作業(yè),讓學生消化知識
由于學校計算機硬件設施資源有限,不可能讓學生在每一堂課都有機會上機練習,而課時數(shù)的限制又要求理論課是不能偏廢的,因此教師可以在理論課之后為學生布置少量的課外作業(yè)。例如office操作與簡單的編程都需要大量的實踐操作,而知識的連貫性又要求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對知識進行溫習。
2.加強教師的一對一教學
當前的計算機課堂上,教師往往充當一個講解員的角色,而事實上,很多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并不能及時得到教師的指導,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發(fā)揮。
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走下講臺,積極解決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疑惑與難題,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快、更好、更扎實的掌握新知識。
3.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保護教學設施
毋庸贅言,計算機硬件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作用舉足輕重,一旦硬件受到損壞,不僅影響實際的教學工作,還會給學校帶來經(jīng)濟損失。
因此,在上機操作的課堂上,應該加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對號入座,并對自己所使用的機器的健康狀況負責。一旦出現(xiàn)損壞,則按價賠償。這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也是對學生的有效管理。
三、結語
計算機基礎教學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之具有較強的軟件應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設計能力。因此,我們不僅要在實際教學中保證技能與知識的傳授,還要及時發(fā)現(xiàn)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糾正和改善。畢竟,教與學是兩個嚴密結合的整體,哪一方面都不能偏廢,只有把學生當做教學過程中的另一個主題,尊重教育學規(guī)律,才能用一種更為開闊的視野審視計算機基礎教育,更加理性的對待計算機基礎教學。
參考文獻:
[1]張輝.e-learning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實踐.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9).
[2]李建.計算機公共基礎教學的困惑與對策.福建電腦,2006,(4):205.
[3]尹志軍.關于高校計算機教育改革的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6(6):52-53.
【中專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與學生管理的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論文10-09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論文10-08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論文10-09
計算機基礎教學探析論文10-08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論文10-09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論文10-09
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之我見論文10-12
高校計算機基礎的課程教學論文10-12
案例教學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應用的論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