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現當代文學畢業(yè)論文

民族文學藝術造型藝術

時間:2023-04-01 09:31:18 現當代文學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民族文學藝術造型藝術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間接反映。 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風貌。

民族文學藝術造型藝術

  民族文學藝術造型藝術

  摘要:民族的文學藝術都不同程度地帶有自己濃郁的民族特性。

  每一個民族,不論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屬于它而為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本質上的特點、特殊性。

  每種藝術形式作為一種文化載體一代一代地傳承和發(fā)展下來,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記。

  尤其是語言、表演和造型藝術等方面,凸顯了民族文學藝術的民族性格。

  民族文學藝術成為全人類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論文百事通

  關鍵詞:民族文學藝術語言藝術表演藝術造型藝術

  民族文學藝術起源于人類社會的勞動和多種社會需求,一個民族本質上的特點充分蘊含在文學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之中,“每一個民族,不論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屬于它而為其他民族所沒有的本質上的特點、特殊性。

  ”①所謂的民族性格是指一個民族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的社會文化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對現實的穩(wěn)定的、共同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模式。

  我們平時所說的基本人格類型、民族性以及社會性格等概念,就是指民族性格。

  民族文學藝術可分為語言藝術(指神話、童謠、故事、諺語、文學等)、表演藝術(主要指音樂、舞蹈)、造型藝術(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筑、服飾等)和綜合藝術(指戲劇、電影)等幾大類型。

  每種藝術形式代代傳承和發(fā)展,都深深地烙上了民族的印記。

  一、語言藝術

  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間接反映。

  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所特有的精神風貌。

  文學所具有的民族性格是受各民族語言、生活方式、精神信仰和神話傳說的影響,這些影響又具體體現在文學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等方面。

  以中國少數民族蒙古族文學為例。

  在蒙古族文學中,再現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自然景象,“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經濟形態(tài),“毛氈帳裙”“食唯肉酪”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使蒙古族文學散發(fā)著清新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和一種剛健雄渾之美。

  這種獨特的文學藝術風格只能歸屬于特定的民族文化范疇,也只能在特定的民族生活土壤中萌生、發(fā)芽。

  反映了蒙古族獨特的民族性和社會性格。

  文學作家在運用形象思維進行創(chuàng)作時,總會把他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注入民族精神,使整個文學作品滲透著本民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素質、共同審美習慣和共同的情感體驗。

  如屠格涅夫的《父與子》,托爾斯泰的《復活》《安娜?卡列尼娜》,果戈理的《死魂靈》《欽差大人》等眾多作品,都成為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

  眾多文學大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個性鮮明,人們既能夠在作品中尋找到不同歷史時期的鮮明的人物性格,又能夠捕捉到該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民族性。

  二、表演藝術

  各民族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不同,歷史發(fā)展的軌跡也不同,因此不同種族、文化和背景下的不同群體會形成迥然各異的表演風格,不同民族突顯出不同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

  1.舞蹈

  舞蹈是以人體為媒介的表演藝術,它同歌唱一樣在人類社會的初期伴隨著人們的勞動和社會生活而產生。

  世界各民族的舞蹈是該民族歷史、文化的標志之一,是民族風俗和民族生活的描繪和積淀,反映著本民族的民族心理、審美情趣和民族性格等文化現象。

  在舞蹈形式的表演藝術中,朝鮮族舞蹈獨具特色。

  鶴在朝鮮人民心目中是善良、純潔、長壽的象征,是圖騰崇拜的藝術形象。

  崇鶴心態(tài)經過長期的藝術加工與不斷升華,形成舞蹈最基本的步態(tài),這種柔韌、飄逸的鶴步充分展示出舞者典雅、飄逸、瀟灑的風格,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舞蹈境界。

  另外,朝鮮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侵略,長期的反入侵斗爭和抗暴斗爭歷練了朝鮮族人民勤奮團結、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反映在民間舞蹈中就形成了內韌外柔、柔中蘊藏著剛勁的民族性格。

  塔吉克族是中國古老的高原民族,塔吉克人民世代生活在高原缺氧、風雪嚴寒的艱苦條件下,因此塑造了他們淳樸樂觀、不畏艱辛的民族性格。

  正因為如此,塔吉克人把鷹作為英雄的象征,并且把對鷹的崇敬和喜愛之情融入民族舞蹈的表演之中:舞者展開雙臂,像雄鷹般的勇猛矯健;身姿的起伏舒展、快速變化又表現了鷹起隼落的跳躍和扶搖直上的連續(xù)盤旋。

  塔吉克族舞蹈濃郁的民族風格和藝術特色是受特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民俗生活和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影響,承載著民族文化的各種要素,印刻著民族所獨有的標志,是民族認同的語言符號。

  2.音樂

  音樂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訴諸聽覺的一門表演藝術,它的基本手段是用有組織的樂音構成有特定精神內涵的音響結構形式。

  音樂中體現的豐富情感反映了各個民族的勞動生活、審美情趣和民族性格,成為表現民族心理的特定符號。

  肖邦的瑪祖卡舞曲素材主要是以民間瑪祖爾舞曲為基礎的,表現了“人民的靈魂”。

  瑪祖爾舞的音樂節(jié)奏通常是強烈多變的重音,它可以落在小節(jié)的任何一拍、兩拍甚至有時落在小節(jié)的所有三拍上,最常見的是重音在第二拍。

  這些好像“頓腳”一般的強烈重音,活現出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民間舞蹈風格,形成鮮明的音樂氣派和風格。

  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葉,俄羅斯出現了一批發(fā)展本民族音樂的作曲家——“強力五人組”。

  在音樂上除了繼承和借鑒西歐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傳統(tǒng)外,主要強調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采用民族的題材和民族形式,描寫民族的風土人情和民間神話傳說,體現自己民族的審美心理、美好夙愿和民族性格等。

  正是有了這樣一批民族音樂家,才使俄羅斯民族音樂由自立走向世界,確立了俄羅斯民族音樂在世界樂壇不可撼動的地位,成為人類共同的、世界性的民族藝術。

  三、造型藝術

  造型藝術又稱美術,指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塑造可視的平面或立體感性形式的藝術,故又稱為“視覺藝術”或“空間藝術”,包括繪畫、攝影、雕塑、建筑、工藝美術、服飾等。

  造型藝術帶有顯著的民族性格,集中反映了本民族對美的追求,在其作品中無不印著本民族精神的烙印。

  1.繪畫、雕刻

  繪畫、雕刻藝術在再現民族特有的生命形式時表現力尤為突出,傳遞了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生產生活方式以及生理心理諸多內外因素交互作用的民族審美情感,昭示著生命之光、民族之魂。

  狩獵游牧民族用極具民族風采的繪畫語言來表現民族獨有的情。

  素有“世界屋脊上的民族”之稱的藏族,其繪畫追求流動卷曲的紋樣,渾厚樸拙的造型,強烈對比的色彩,奔放剛勁的線條,充分顯示出人對生命之渴望和對大自然的膜拜心理,強化著民族審美情感。

  另外,蒙古族用動態(tài)美的審美心理來刻畫造型,(轉第133頁)(接第141頁)捕捉大自然中奔騰跳躍、雄偉健美的生命瞬間;用放縱粗獷的筆觸,凝重簡練的線條,厚實雄渾的墨色來潑寫民族精神和抒發(fā)真摯情感。

  新西蘭的毛利雕刻文化是毛利民族文化精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毛利雕刻記載了每個部落優(yōu)美的故事和對祖先神靈的崇拜,滲透了毛利不同時期的社會特征與鮮明的民族性格。

  毛利的木雕、骨雕與玉雕構思奇特、細膩而又粗獷,具有強烈的民族氣息與濃郁的古老毛利民族的文化特征。

  2.工藝、服飾

  工藝、服飾等藝術,同樣體現著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價值觀、智慧和情趣。

  以服飾為例,各個民族的服飾文化都具有自己鮮明的,能夠反映本民族歷史、文化特點的個性特征。

  這種特征表現在款式、原料,也表現在工藝、色彩、刺繡圖案等諸多方面。

  屬于漁獵采集經濟文化類型區(qū)的鄂倫春、鄂溫克、赫哲族,其服飾上留下了高寒地帶和原始森林地理環(huán)境的濃厚印痕。

  為了適應寒冷的狩獵生活,鄂倫春、鄂溫克人一年四季都要穿袍服,他們厚重的袍服都要用狍皮、旱皮、鹿皮等制成,呈現出古樸、粗獷、稚拙的美。

  赫哲人的魚皮服同樣說明了這一點。

  他們沿江而居,其賴以生存的物質資源,也在赫哲族的服飾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赫哲族早年穿的衣服從頭到腳都用魚皮為原料,如魚皮帽、魚皮衣褲、魚皮套褲、手套、子及魚皮等。

  而草原畜牧類型民族的服飾,形成了特殊民族風格。

  草原大漠和延綿起伏的高山為草原民族提供了縱橫馳騁的廣闊場所,培養(yǎng)了他們的粗獷豪邁的個性,尤其在服飾方面體現出色彩艷麗、紋樣線條分明的風格。

  如蒙古族、藏族服飾原料主要源于牲畜的皮毛。

  為了御寒,服裝大多以樣式寬大、厚重為主,尤其是藏族大部分地區(qū)都穿以水獺皮、豹皮、虎皮為邊,錦緞為面的羊皮袍,頭戴金花帽、狐貍帽、紅纓穗白氈帽等。

  可見,服飾藝術是民族在特定環(huán)境背景下的產物,更是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的外化表現形式。

  結語

  一個民族憑借什么可以被國際尊重,讓世界認同?只有民族的本土文化才是對世界文化和人類文明的獨特的貢獻,才能不為其他民族所取代。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

  ”文學藝術所具有的民族性格,不僅塑造了一個民族社會成員所獨有的認知能力、審美心理、民族性和智力能力,強化了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更保持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注釋:

 、偎勾罅.馬克思主義與民族、殖民地問題.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第377頁.

  參考文獻:

  [1]王軍,董艷主編.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王宏建.藝術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頁.

  [3]方鐵,何星亮主編.民族文化與全球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4]陳自明著.世界民族音樂地圖.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年版.

  [5]梁一儒,宮承波著.民族審美心理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6]克萊夫?貝爾.藝術.中國文藝聯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7]格羅塞著.蔡慕暉譯.藝術的起源.商務印書館,1987年版.

【民族文學藝術造型藝術】相關文章:

民間美術獨特的造型藝術10-07

夢與文學藝術10-08

青銅器造型藝術成果論文10-12

史前陶塑造型藝術探析論文10-01

文學藝術知識創(chuàng)新的規(guī)律10-08

關于唐三彩的造型藝術遮談論文10-01

《課隋唐的文學藝術》教學教案10-07

隋唐的文學藝術教學方案設計10-08

數字化時代與文學藝術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