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影视在线播放_国产一区+欧美+综合_久久精品少妇视频_制服丝袜国产网站

機電一體化畢業(yè)論文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所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對策論文

時間:2022-10-09 03:33:32 機電一體化畢業(yè)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所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對策論文

  一、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發(fā)展現狀
  
  1.機電產品出口發(fā)展迅猛
  
  表1中的數據表明,在1998年,由于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行業(yè)普遍處于不景氣的狀態(tài),全部商品出口僅取得0.5%的增長率,但機電產品出口仍保持了12.2%的增長率。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機電出口勢頭更猛,2000年機電產品出口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此后更是加速攀升,出口的增長率一直在30%以上,到2005年短短的5年時間內,機電產品出口總值翻了三番多,這么快的速度,在世界各國外貿史上都不多見。
  
  2.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隨著機電產品出口總量不斷提升,我國已成為機電產品出口大國之一。198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達到16.8億美元,排在世界第28位,約占世界機電產品貿易額的2‰;1996年以482.1億美元上升至第15位,但出口額僅相當于美國、日本的1/7、德國的1/6;2000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突破千億美元,占世界機電產品總出口額的3.4%。200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占世界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提升至8.5%,在世界機電產品出口國排位升至第四,僅次于德國、美國和日本,邁入世界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大國行列。
  
  3.機電產品出口結構明顯改善,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呈增長趨勢
  
  在保持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機電產品出口結構明顯改善。由2000年的350.3億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逾2000億美元,占全國機電產品出口比重50.1%,年均增長43.5%。另外,據來自商務部機電產品進出口司“2005年全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前十大類”的統計表明,我國出口的機電產品結構有所優(yōu)化,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高,其中:計算機設備及其部件、家電及消費類電子產品、通信設備及零件、電子元器件這幾類產品出口凈增額占機電產品出口凈增額(1034.9億美元)的62.5%,是帶動機電產品出口的重要力量。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影響及成因分析
  
  技術性貿易壁壘(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是指一國或區(qū)域組織以維護其基本安全、保障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安全、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欺詐行為、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而采取的一些強制性或自愿性的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即大家所公認的三類:技術法規(guī)、標準和合格評定程序。各貿易國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規(guī)定,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檢疫制度等方式,對外國進口商品制定苛刻繁瑣的技術、衛(wèi)生檢疫、商品包裝和標簽等標準,從而提高進口產品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最終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
  
  (一)TBT對機電產品出口影響分析
  
  目前,中國機電產品出口遭遇國外TBT的沖擊極為嚴重,已遠遠超出“反傾銷”與“反補貼”案件訴訟的影響。據WTO統計,近年來,TBT的通報呈上升趨勢,涉及各行業(yè),但重點還集中于機電產品、農產品及食品、化工產品等領域。1999—2001年,WTO成員在機電產品這一領域的通報累計為568件,占通報總量的29.82%,居第1位。2002年、2003、2005年機電產品累計通報數量分別為200件、298件、290件,分別占各年通報總量的31.2%、30.0%、32.5%,一直高居榜首不下(如圖1)。來自商務部科技司2000年和2002年兩次調查結果分析也充分表明,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因技術復雜、隱蔽性強、擴散效應大、影響面廣,已成為長期制約中國出口發(fā)展的最大障礙。根據商務部統計,2002年中國有71%的出口企業(yè)和39%的出口產品遭遇到國外技術壁壘的限制,約170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因受此類壁壘的影響而受阻,相當于當年出口額的5.2%。從各行業(yè)出口企業(yè)受TBT的限制比例來看,輕工產品和機電類產品比例分別達到67.4%和64.7%。技術性貿易壁壘造成出口損失的分布情況:歐、美、日技術壁壘對我國出口造成的損失占總損失的95%。其中,歐盟所占份額最大,為41%;日本和美國分別占30%和24%。他們所設置技術壁壘的主要方式是提高進口產品的標準,增加檢驗檢疫項目和制定新的技術法規(guī)。
  
  (二)遭遇TBT成因分析
  
  1.機電產品出口存在對重點出口市場過于依賴。美國、歐盟、中國香港、日本是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根據商務部海關統計資料,2004年我國出口額在上述國家和地區(qū)分別達到765.46億美元、684.19億美元、627.48億美元、321.46億美元,分別占當年出口總額的24%、21%、19%、10%,其中對美、日、歐盟的出口占到了我國出口總額的55%;另外,由于對香港的出口大部分是轉口貿易,將其計算在內,我國的機電出口商品有將近74%銷往美國、日本、歐盟等。這三大經濟體在技術性貿易壁壘、政策制定上具有長期的歷史與豐富的經驗,均制定了大量嚴格的技術標準與法規(guī),其中大部分高于國際標準,且名目繁多。所以,機電產品出口的地理方向決定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將不得不直面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威脅。
  
  2.從出口商品結構看,仍缺乏有后勁的支柱性產品。近年來,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商品結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些高附加值、技術密集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較快,但仍然缺乏有后勁的支柱性產品。雖然2005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達到4000多億美元,在世界機電產品出口額中所占比重達到8.5%。但與此同時,出口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不高,高新技術產品、自主品牌等出口比例較少,成為明顯的“軟肋”。目前,我國自主品牌出口所占比例不到10%,而機電產品名牌更是少之又少,絕大部分出口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貿易和以貼牌為主的訂單貿易。這種大量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簡單數量擴張模式,不利于外貿和經濟的可持續(xù)增長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
  
  3.對技術標準重視不夠以及對國際標準缺乏了解。目前,我國在產品質量管理上存在國家標準、地方標準、行業(yè)標準和企業(yè)標準,且這些標準絕大多數低于國際通用標準或與國際通用標準不太接軌;大多數中小企業(yè)對ISO9000、ISO14000知之甚少,對歐盟、美國等區(qū)域性標準就更不得而知。2003年科技部中國科技促進發(fā)展研究中心與中國企業(yè)聯合會共同對天津、山東、江蘇三省市260家出口企業(yè)的調查顯示,從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對企業(yè)出口造成影響來看,認為自己遭受技術壁壘是因為“信息不靈,不知道對方規(guī)定已經改變”的企業(yè)占被調查企業(yè)總數的34.7%。由此可見,相當多的企業(yè)是由于對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標準不夠了解而遭遇TBT的限制。
  
  三、機電產品出口如何跨越TBT對策分析
  
  從長遠來看,技術性貿易措施將有助于推進技術法規(guī)制定和實施,提高我國機電出口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但在一定時期內仍將對我國出口貿易造成沖擊和不利影響。面對越來越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政府和企業(yè)應選擇行之有效的措施來應對。
  
  (一)微觀層面對策分析

  
  1.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目前,我國出口產品的市場仍主要集中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這些國家和地區(qū)市場準入的技術性“門檻”比較高,而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和不發(fā)達國家的產品市場準入的技術性“門檻”相對較低。因此,針對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對產品的技術性要求不同的特點,我國企業(yè)就應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提高在發(fā)展中國家和不發(fā)達國家的市場占有率。有條件的企業(yè)還可以利用對外直接投資戰(zhàn)略,到國外去投資設廠,從而可以有效利用當地的資源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大力實施出口市場多元化戰(zhàn)略,在全球建立合理的市場格局,不僅能夠降低市場集中度,分散市場風險,減少貿易壁壘的摩擦,而且也是促進我國機電出口貿易能夠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2.努力提升產品技術含量,以質取勝。技術力量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企業(yè)競爭力的核心,是企業(yè)獲得長遠發(fā)展和跨越技術壁壘的根本途徑。一是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提高機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企業(yè)應加強對研發(fā)的投入,要建立實力雄厚的科研技術隊伍,對國際機電產品市場信息及科技水平進行及時跟蹤, 致力于開展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積極調整產品結構,重點開發(fā)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實施出口名牌戰(zhàn)略,將產品定位在國際水平或先進水平,使其能夠達到貿易對象國的標準和法規(guī)的要求。海爾集團之所以能夠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順利進軍美國市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爾鼓勵創(chuàng)新,并大力投資研發(fā)。目前,海爾集團已在世界各地設立了6個設計開發(fā)中心,擁有19個合作伙伴。在世界機電產品市場上打出“Haier”的國際品牌,標志著我國機電產品整體競爭實力的提高。
  
  3.積極主動地及時了解有關貿易國的技術壁壘情況。企業(yè)要充分掌握有關進口國關于機電產品的技術、質量、安全、衛(wèi)生環(huán)保、包裝和標簽的標準及法規(guī)、熟悉有關的合格評定程序及認證制度,并在此基礎上將本企業(yè)產品與貿易對象國的各種標準及法規(guī)相比較,分析研究其差距,為改進產品提供現實依據。積極主動地了解進口國或地區(qū)對產品標準和質量要求的變化,落實“以質取勝”戰(zhàn)略,變被動受限為主動調整。
  
  (二)宏觀層面對策分析
  
  1.組建專業(yè)TBT咨詢機構。政府應調動專門的人力、物力組建我國專業(yè)的TBT咨詢機構,并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首先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加強信息的收集與研究工作,建立國外技術貿易壁壘信息中心和數據庫,及時發(fā)布預警信息,及時向企業(yè)提供WTO/TBT、WTO/SPS通報,及時發(fā)布我國重要貿易國的技術法規(guī)及技術壁壘動態(tài),為企業(yè)提供咨詢服務。其次應盡快健全、完善我國的出口機電產品的技術標準及在質檢、包裝、環(huán)保等方面的標準和法規(guī),并逐步提高標準的轉化率,使國際標準逐步轉化為國家或行業(yè)標準。按照WTO/TBT協議的要求,世貿組織各成員在制定本國技術標準時,除因氣候、地理因素等不能采用外,都應以國際標準為基礎。
  
  2.積極引導企業(yè)開展標準化生產。政府應積極引導企業(yè)開展標準化生產,鼓勵企業(yè)進行各種認證和檢驗。政府對按照標準生產的企業(yè)可以提供各種優(yōu)惠政策。政府還可以提供各種便利措施,使企業(yè)加快推廣普及ISO14000認證及清潔生產技術性達標工作。為適應國際機電產品市場需求,開展綠色包裝及綠色營銷,把國際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機電產品出口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3.協助企業(yè)積極應對國外技術壁壘。在我國受到技術性貿易壁壘阻擊時,除加強雙邊協商外,政府還應積極利用WTO的相關協議和原則,通過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我國出口企業(yè)的合法權益。首先,政府要指導機電進出口商會等中介組織,鼓勵企業(yè)勇于應訴、衛(wèi)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應盡快建立企業(yè)聯合應訴機制,增加我國出口企業(yè)應訴的實力,實現資料和有關證據的共享,降低單個企業(yè)應訴的成本和風險,提高勝訴率。

【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所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我國金融工程發(fā)展面臨的障礙與對策的論文10-08

我國縣域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面臨的困境及對策論文10-12

試論我國遭受“合規(guī)性”貿易壁壘的現狀與對策10-06

我國企業(yè)政工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09-30

旅游管理面臨的困境與對策分析論文10-09

跨國并購面臨的主要障礙與對策分析論文10-09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面臨問題探析論文10-09

電子商務面臨問題與對策研討論文10-08

本科畢業(yè)實習面臨的困境及對策論文10-11